思想汇报主要表达我们的思想状态,涉及到学习、工作等情况,大概内容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思想汇报是我们平时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6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篇1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未感染群众”也准备抱着“试试看”“反正街上没人”“出去晒晒太阳”的心理去“以身试毒”。如何抵挡“麻痹”“侥幸”“焦躁”的“心理飞沫”,守住全民战疫阶段“战果”,还需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继续压实责任,多措并举,为群众戴好“护心口罩”,直到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拴紧为民“两端系带”,抵挡“麻痹心理飞沫”。连日来,在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已成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管制和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群众也没有了武汉“封城”之初的惊慌,慢慢放松了警惕,“反正我没事”“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也有所显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窗口期”,全民提高警惕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到最末端,把自己与群众的“两端系带”拴紧拴好,“软硬结合”抓好宣传与排查,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把“反正”心理彻底消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紧压醒民“金属护条”,抵挡“侥幸心理飞沫”。随着季节的变换,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来。居家隔离一段时日,再见春日暖阳,恍若隔世,一些人也开始有了“出去晒晒太阳”的想法。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初期“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甚至可能发生变异。所以,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审慎态度,把疫情看得严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风险估计得大一些,坚持“点面并重”,紧压防控“金属护条”,让“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理飞沫”无法“入体”。深入动员群众彻底抛弃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实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严严实实织好全民“防控网”。
拉开困民“中间褶皱”,抵挡“焦虑心理飞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然后浏览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新增多少确诊病人、官方发布的确诊病人行动路线、医疗物资是否充足,每遇“重点”赶紧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户,怕“被隔离”。加之不能走亲访友,不能逛街旅游,甚至怕口罩不够用,出门散步都是能免则免,“忐忑不安”“看报道就流泪”的焦虑心理也有所见。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力量,坚持线上与线下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与心理安定并重、确诊患者与疑似人员心理辅导相结合,做好战疫期大众心理干预工作,把困扰群众心的“中间褶皱”拉开,聚力增强“镇定感”,确保安稳“过关”。
总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民之战,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引领群众在疫情应对上不“麻痹”、不“侥幸”、不“焦虑”,出“实招”“硬招”防止出现掀开“护心口罩”随处“裸跑”的现象,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这场“疫考”中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篇2
?植树节 上哪去、植什么?】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一诗一歌吟,一歌一时节。踏着诗歌悠远而欢快的意境,我们又迎来了一个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一个“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植树时节。
看吧,从田间地头到戈壁荒原,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广大干部群众正卷裤撸袖、甩膀挥锄、浇水洒汗,栽下一棵棵鲜活的小树苗,种下一抹抹绿色的新希望。期待“长成参天大树”,为祖国大地披上新绿。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迁徙到了城里,在城里有限的公共土地上,绿化都由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在做,我们几乎失去了植树的条件,植树节于我们似乎也变得有名无实了。那么,植树节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我们应该上哪去、植什么呢?
植树节,请把“责任”和“担当”一起“植”进地里去。大家知道古时的里程碑长什么样儿吗?最开始,官道上的里程碑,是在路边每隔一华里设置的一个个土台。后来,公元552年,名将韦孝宽领雍州刺史。他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大,因经不起风吹雨淋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增加了国库开支和百姓劳役。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他毅然下令将土台改种槐树。韦将军的这一发明可谓是利国利民、一举多得。既找到了更坚固的里程标记物,更减少了国财民力耗费,既为人们提供了遮阳蔽日的更好出行条件,更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韦将军所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了西安的市树和象征。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指出,“中国欲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他还进一步认为,植树造林也是使民众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北洋政府首次明文设立植树节,时间是每年的清明节。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8年,为了纪念他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将植树节的日期改在了3月12日。我想,无论是韦公还是孙先生,他们的植树,更多的是把对家国天下的责任和担当“植”进了地里。
植树节,请把“理念”和“意识”一起“植”进地里去。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新中国的植树节。今天,植树已成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那么,如何来落实这个义务呢?毕竟,人人都亲自参与栽种、管理不太现实。一方面,城镇化使得我们很多城里人很难有条件去参加义务植树,另一面,植树本身是一项技术活儿、长时工程,普通群众由于技术参差不齐、时间难以固定,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实行差别化义务植树,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比如,城市要搞好主要街道、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农村要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四旁”绿化,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和居民社区要搞好“院子”“园子”绿化。比如,要加强组织领导、检查督促,要加强科学指导、技术应用等。特别地,应当进一步开阔“蚂蚁森林”等“网络植树”“软件植树”这一条新途径。2018年,蚂蚁金服与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签署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了全民义务植树的崭新形式。如此,鼠标轻点、手指一划,我们便可投入到义务植树的事业中来;通过地铁出行、线上支付、电子发票、车辆停驶、网络购电等最常见的低碳出行方式,我们就可以在现实中或捐植一棵树、或看护一“片”林、或认养了一“块”自然保护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互联”的力量必将造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无限可能。“理念一变天地宽”,因此进入新时代,我们应把植树节所倡导的“理念”和“意识”进一步根植到全体人民的心中去。这些理念和意识,就是绿色理念、新发展理念、环保意识、共同体意识。
树,根发于泥土,枝生于天地,不停生长,生生不息。信念也像一棵树,只要种入心中,便会萌发、生长、芬芳。植树节之际,让我们把所有的绿色与希望都统统植入华夏大地吧!
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篇3
敬爱的党组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庚子年春节的平静,时至今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十分严峻,作为一名党员我时时刻刻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现将我近来的思想以及所做工作向党组织汇报。
我也相信,经历了这样一场战“疫”,我们大学生党员在选择未来的方向时,我们定会更有敢担使命、敢负重任的豪情与理想。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同志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群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这场战“疫”。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篇4
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这个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99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了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们也同样深信,压不倒,打不垮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篇5
?争做“雷锋式”组工干部】
争做“一滴水”,共同汇聚服务人民的“磅礴浪潮”。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人民集体的事业才是伟大的事业、才是值得付诸毕生努力的事业。从眼前看,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是最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合力的集体事业、重要工作。组工干部作为“党员之家”的队伍,更要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争先传承雷锋同志把自己融合到集体事业里的“一滴水”精神,主动投身防疫一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汇聚起防疫攻坚的磅礴力量,坚决打赢这一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争做“一颗钉”,坚定锚固服务人民的“钢铁堡垒”。“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同志当年写在日记里的平凡话语,透露着无比的坚定,是他投身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诺言。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继续传承雷锋同志“一颗钉”的精神,在全国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关键时期,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化身为一颗颗承压负重的钢钉,紧紧地锚固在防疫一线,疫情不退坚决不退,共同构筑战胜疫情、服务人民的“钢铁堡垒”。
争做“一束光”,暖心照亮服务人民的“复兴大道”。“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丝黑暗?”雷锋同志带着这样的自我思考,在不断的为人民服务中,成为了全体党员学习的楷模。今天,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了“一束光”,指引着全体党员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组工干部也要争做这样的“一束光”,像传递“火炬”一样传递雷锋同志的“一束光”精神,共同汇聚起闪耀的党性之光,在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照亮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人民的内心,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奔跑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思想汇报范文疫情期间篇6
?基层干部的“植树经”】
春风正当时,万物复苏绿,又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绵延千年的农耕文化,大到耄耋老人,小到咿咿学语的孩童,都想在这一天亲手植一棵树。是为绿水青山添绿,也是种下金山银山的希冀。
年年岁岁又今朝,基层干部常做常新,也摸索出他们的“植树经”。
“撸起袖子”准备足。植树第一步准备树苗。理论知识亦是基层干部的“树苗”,是知识储备与时俱进的关键。学政策文件、学方针政策、学农业农技知识,在办公室学、在寝室学、在田间学、在徒步走访的间隙学,这是基层干部的常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们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完善理论经验。接着第二步准备水,土行土话是基层干部工作的“水”。说方言懂农村是基层干部的必备技能,这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关键,是让群众觉得干部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他们一样的苦力人,才能敞开心扉一起聊。
“挥锹铲土”务实干。植树第三步种植地选择。荒芜且需固土防沙的地方是植树地的首选,这里没有参天大树做庇荫,面对的是更多的狂风暴雨。农村工作的复杂性、未知性是对基层干部的最大考验,面对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卯足信心,下定决心,积极乐观应对,将梦想寄托在这片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接下来第四步栽种,栽种是植树的核心。你扶树我铲土,是务实干的直接表现,更是协作共赢的最好诠释。青年和青年搭配做“跑腿”,青年和老年搭配做“操作”,老年和老年搭配做“谋划”。每个人发挥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青年干部的热情、老年干部的经验和实践,两两相碰,迸发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大火力。
“剪枝除虫”管护好。树已栽种好,想让它茁壮成长,还必须剪枝除虫持续做好后天管护。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是基层干部工作的重心。家里的玉米棒子没人收、生病了没钱住院、怎样修公路……这些都是基层干部的工作日程。既要做好解决群众急事的“除虫员”,又要做好群众脱贫致富规划的“剪枝员”,还需做好创新帮扶的“管护员”。用心对待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都是基层干部做事的不二法则。把群众当亲人,争做群众心坎上的人,才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携手乡村振兴大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