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时的工作或学习中,都会遇到要写事迹材料的情况,在每天的生活里,大家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援鄂医疗队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1
经过两个多月奋力作战,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3月25日起,湖北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生产生活秩序开始逐步恢复正常。湖北和武汉从“暂停键”到“重启键”是亿万中华儿女不舍昼夜、务实笃行、勇毅奋战的结果。
2天3夜,3500公里,尽锐出战,汇聚战疫强力量。为援助武汉,新疆生产建设医疗队26名队员,驾驶13辆紧急救援车从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出发,两天三夜长途奔袭3500公里抵达武汉,投入东西湖方舱医院救治工作,在工作期间实现了患者零病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病人零回头。这支“全国最远的医疗队”是支援湖北的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工作者的缩影。疫情发生后,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数万名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逆行出征、义无反顾从全国各地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战斗,不舍昼夜、奋力作战,坚守在战疫一线。经过艰苦努力,近日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驰援医疗队正在分批返程。无畏的英雄们虽然离开了武汉,但他们在湖北、在武汉、在战疫一线勇毅笃行的背影永远留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
10天,33公顷医院,真抓实干,抢出战疫加速度。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武汉政府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立火神山医院。从1月24日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千名施工人员、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24小时轮班抢建火神山医院。在不到10天时间内,热血建设者们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建成了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和全体建设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时间不等人,疫情不等人,在大疫面前,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中国速度”。12天,一座万吨级熔喷布生产厂建设完成;9天,全国口罩日产能从4300多万只升至1.1亿只;24小时,天津完成邮轮全部4806名旅客和船员的应急处置工作……这样的中国速度体现着中国政府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优势和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团结奋斗。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呈现积极态势,相信务实笃行的中华儿女,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战疫的完全胜利!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2
101年前,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101年后,一场不怕牺牲的超大规模战“疫”爱国行动筑起了抗击疫情的万里长城。五四精神在传承中永垂不朽,五四之光在新时代下熠熠生辉。
百年五四精神传承,不变的是铮铮爱国情。新时代下,让我们继续高举五四爱国运动的“火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戮力前行。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3
“青丝白发卿长在,细水流年君不离。”近日,一则#39岁男护士援鄂归来满头白发#登上微博热搜。在贵州玉屏人民医院工作的王本学作为唯一一名男护士,随援鄂医疗队进入江汉方舱医院,负责21名患者的护理救治工作。时光碾转,苍老了韶华,56个日夜的负重前行,让年仅39岁的王本学青丝变白发。在那个争分夺秒的春天拼尽全力,只为许下那一城暖,坚守对患者的诺言。英雄归来,3岁的女儿看着眼前这个一头白发的男人竟不敢相认,过了好几分钟,才渐渐伏在王本学肩头,用手轻轻摸着爸爸的头发。
谁不想与家人一起共克时艰?谁不想与孩子一起守望春天?两个多月来,一批批医护人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支援武汉,没日没夜地与病毒搏斗,不知承受了多少压力、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是“逆行”的天使,更是“战斗”的英雄,没有一夜睡得安宁,只为跟上时间的脚步;全然不顾形象崩塌,只为撑起生命的方舟。俞敏洪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段让自己回想起来热泪盈眶的日子。”医护工作者,你们是这个春天最可爱的人,在这段不平凡的日子里,你们带着对生命的执念,踏雪留痕、赓续无悔的芳华,历经千帆、不负绽放的韶华,纵然青丝染白发,也只惟负苍天不负“卿下”。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疫情就是动员令!疫情就是集结号!犹记得,疫情初期,一封封激昂的“请战书”满载铿锵誓言、一个个鲜艳的“红手印”汇聚医者力量。当病毒肆虐,你们不畏艰难、无论生死,毅然迈出前进的脚步,主动请缨冲上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扛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你们以战斗姿态迎难而上坚守生命的阵地,以不怕牺牲折射出医者初心、践行着医者担当与责任。医护工作者,你们都是平凡人,却在做着最不平凡的事;你们是暗夜里的光,照亮人间前行的路;是一股暖流,淌进患者的心里。此时此刻,向勇敢逆行抗击疫情的你们致敬,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你们值得最高礼遇的护送、最深敬意的感激,更值得一份沉甸甸的奖励。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近日,拟提拔重用张定宇等在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护工作者的消息获广大民众纷纷点赞,可谓实至名归,令人心悦诚服。广大医护人员一心扑在救治患者上,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向人民亮出了优异答卷。这一段旅途的“青春”,你们已尽情挥洒;为了疫情防控,你们牺牲了太多。接下来的如歌岁月,我们绝不会亏待你们,理应用加油鼓劲的激励“红包”善待你们,让你们在感受制度的温暖、感受奋斗的价值中赓续“无悔芳华”,让“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在接下来的“常态化”战疫斗争中保持良好状态、展现更大作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4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鲁迅同志曾寄语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而今,新一代青年干部用无悔的选择、坚定的行动、铿锵的步伐、铁血的担当绘就了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的青春画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青春赞歌!
选择“奋斗”,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解锁青春的密码。“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只有不断探索尝试、走在前列,敢于突破自我,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因此,青年干部毅然决然选择了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选择了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一点一滴干好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之路。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丁良浩是一名消防官兵,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丁良浩同志和战友们转战多地,冒着二次坍塌的危险进入废墟洞口,成功救出被困48小时的人员,并与战友共同营救出39名群众,疏散600余人。2016年江苏靖江德桥仓储爆炸火灾,丁良浩和3名突击队员两次深入火海,在齐腰深的热水和泡沫液下关闭燃料泄露阀门,最终夺取了灭火救援战斗的全面胜利……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疫情发生后义无反顾冲到抗疫一线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从2月7日收治病人到3月8日休舱,累计收治1760名患者,吴晨所在的检测队共检测样本2278例,检测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她说,“需要我们的时候,必将义无反顾!”他们这样一群人,用奋斗与担当书写了属于新时代的青春诗行。
选择“奉献”,用“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无悔书写为民的初心。“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他们穿越风雨,选择用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说立行的行动、善作善成的底气来诠释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仅2018年,她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2019年6月16日,她回家陪护刚做完肝癌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惦记广西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冒着暴雨连夜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年仅30岁。黄文秀将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路上,而无数个拥有“黄文秀”优秀品质的青年干部也正用美好的青春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青年干部们!路漫漫其修远,未来征程唯愿你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唯愿你们以梦为马、长风破浪,用奋斗创造历史,以实干成就未来,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5
殷殷嘱托,饱含力量,更催人奋进。作为“90后”干部,在基层工作中,誓把美好青春汇入时代洪流,不妨练就“三气”,扬正气、强底气、塑锐气,定能留印闪光足迹镌刻伟大征途。
追本溯源,激扬“石破不可夺其坚”的正气。回眸浩瀚历史天空,坚守初心、滋养初心、践行初心的英模人物灿若群星、熠熠生辉,他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脐带”。“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党的血脉基因应深植赓续,初心使命应须臾不忘。要坚持常“回头看看”,掸掸思想上的灰尘,擦亮初心、荡涤尘埃、激扬动力,练就廓清迷雾辨是非的本领,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实现疏浚动力之源、深扎理想之根、筑牢信仰之魂。
淬火成钢,充盈“望尽天涯路”的底气。把青春许在华夏大地,既需要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真心浇灌理想,也需要用汗水致敬青春,用亲身实践将书本抽象之理化为脑中真知灼见。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决不能陷入坐而论道、徒托空言的桎梏,必须在苦干实干拼命干中增强本领。要坚持在实践检验中淬火成钢,不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实现锤炼本领能干事,砥砺品质干成事。同时,要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危机感,坚持以“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下苦功夫、笨功夫,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勇毅笃行,厚植“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锐气。疫情当前,“90后”在恐慌中勇敢破茧成蝶,用责任、担当、坚韧、乐观,写下了时代青春的生动注脚。“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奋进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只有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篱笆、扫障碍,方能跨越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作为一名“90后”基层干部,应坚持在匡正初心上突出“头雁效应”,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善于斗争的风骨、操守、胆魄,在高昂斗志和必胜信念中,不松劲、不停歇,斗罢艰险又出发,竞相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中健康茁壮成长。
人生能有几回搏,誓把青春许家国!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6
绝对忠诚,铁心干事。年轻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和检查自己,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准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切实增强防范和遏制“七个有之”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勇于同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危害党中央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的言行做坚决斗争,自觉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表率。
强化担当,尽心做事。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善,“四风”问题禁而未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尚未根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易发多发。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年轻干部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韧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使命担当,恪尽职守严监督,寸步不让严执纪,动真碰硬严执法,坚决打赢正风肃纪、惩恶反腐持久战,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作风,用心谋事。打铁必须自身硬,年轻干部要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履行职责才能更有底气、更加硬气、更具权威。要树立精品意识,力争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要提升调研能力,切实摸透实情、找准路径、研究解决问题对策;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触及矛盾,善于持续亮剑;要强化无私奉献、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防止被“围猎”和甘于“围猎”,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提升本领,专心成事。基层工作服务对象广,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必须本领高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问题更加凸显,成为年轻干部在新时代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掣肘。要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交叉互学、实战锤炼等方式,及时“充电蓄能”,丰富知识结构,补齐业务短板,着力提升日常监督、实践调研、能力提升等核心本领,既要善学善谋,又要善作善成,努力成为基层工作中的行家里手。
援鄂医疗队事迹篇7
作为成长于新时代的年轻人,“90后”一度被社会冠以“娇生惯养”“垮掉的一代”的标签。然而年初新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无数有担当有作为的“90后”又让人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如今,放眼看去,江湖田野、铁马长歌、白衣胜雪,祖国大地上处处皆是“90后”奋战的身影。在101年前的“五四”运动中,一群年轻人挺身而出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历史,而如今,革命的火炬交到了“90后”手中,时代期待着他们像先辈一样去创造新未来。回顾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之路,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第一个境界是“探索”。这是个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新时代青年接收信息更多,主观能动性也更强。相比于老一辈的踏实稳重,“90后”更富有创新意识,也更敢想敢做敢探索。据统计,约六成以上的“90后”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当然,市场的波动性就决定了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探索必然会遇挫,受挫难免会迷茫。对于迷茫,“五四”运动的前辈选择继续探索,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上下而求索”,最终给旧中国带来了曙光。对于“90后”而言,即使没有“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也要有“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全民族的梦想相统一,并坚守这份初心,坚持奋斗,自强不息,将前辈递来的革命“火炬”举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