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功的事迹材料可以凸显宣传典型,推动工作的用途,事迹材料在历史研究、社会调查以及纪实文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女烈士的英雄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1
闽东日报消息,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文章首次披露2020年6月份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烈士陈祥榕家乡在宁德屏南,18岁入伍时便写下值得我们此生铭记的战斗口号——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初春的屏南,草木复苏,但我们心情却无比的沉痛。这里是一生秉忠报国的清代名将甘国宝故里,素有“红旗不倒县”之称的老区县,也是陈祥榕的家乡。
这里的人们崇文尚武,曾经走出了一批批忠肝义胆的闽东儿女,也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往事。时光流转、初心不改,“00”后陈祥榕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续写着“闽东之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尽管家境不好,在所有亲朋好友眼里,陈祥榕从小就是对家负责,乐观坚强孝顺的孩子。小时候跟小朋友玩,游戏时手被玻璃划了很深的一道伤疤,缝了十几针都没有打麻药,就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完全没有哭出声音。
姐姐陈巧钗说:“陈祥榕从小因为有习惯性流鼻血,每次流血一滩一滩的,还安慰周边的人不要怕,只是习惯性流鼻血,非常勇敢。”
陈祥榕13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母亲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的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陈巧钗哽咽着说道。
第二年上初中,爸爸从医院转回家里疗养,因为中学离家远,陈祥榕要骑自行车上学,一次不小心把手摔断了,他怕父母担心,回家就没去爸爸房间照看,回来说自己困回房间睡觉,因为妈妈要照顾爸爸,就顾及不上陈祥榕。
“第二天整个手都肿起来了,他说爸爸生病了,不想再给家人添麻烦。打完石膏后还笑着说没事。”陈巧钗说。
在初一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他对奶奶非常的孝顺,从来没有发过脾气,语气就没有重过。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堂弟,玩具什么都是让给弟弟。他在我面前也常常玩笑自己是‘哥哥’。”陈巧钗说。
陈祥榕将对家人的爱,也带给了同学、朋友。有一年,他班上班长被无牌无证车辆撞伤,陈祥榕知道后,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
陈祥榕受堂姐的影响,打算去当兵。为了过体能测试,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沿着公路跑步,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入伍。“弟弟那时候的眼里有光。”陈巧钗说。
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他对小叔陈臻宝说,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要到前线去。当得知在新疆的部队能够上前线,他便动了去新疆的心思。从福建到新疆,千里迢迢,山高路远,家人都舍不得他去那么远的地方当兵。只有陈祥榕自己在较劲儿,便跟小叔说,“苦怕什么,去部队不吃苦难道还要享福?”
陈祥榕的初中班主任陈臻苏,如今还清晰记得祥榕入伍前来找他的样子:“他很开心的来告诉我要去当兵了,而且是说边防兵。他说我要上前线,很自豪……”
入伍前夕,整个家族给陈祥榕饯行,妈妈还带着他回老家看了外公。在回县城的路上,妈妈叮嘱陈祥榕:“要守纪律,刻苦训练。再苦也不能当逃兵,不能给屏南人丢脸。”“死也要死在边疆上。”陈祥榕斩钉截铁地回答。
家国两相依。2019年9月,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
“陈祥榕入伍后的第一个月就寄钱给奶奶。他在部队也很守规矩,从来不向我们透露过半点部队的事情,只是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他常常微信转钱给我,说给妈妈奶奶买好吃的。内蒙古的战友给他寄的牛肉干也寄给我。看到军报的长篇通讯后,我才知道是如此的艰苦,我为弟弟骄傲,也为他的战友们骄傲,为所有的戍边英雄们骄傲。”陈巧钗说。
?解放军报》这样写道: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那是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1mi.net≯紧急前出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他们赶到前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陈祥榕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
宁洒热血,不失寸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超多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我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终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3
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中央军委日前给陈祥榕追记一等功。
2月19日,解放军报刊发的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首次披露对峙事件详细过程。
陈祥榕的老家位于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下山口村。当日,记者赶到屏南,见到了烈士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和其他亲属。
时隔几个月,一提起弟弟陈祥榕,陈巧钗就泪流满面。
“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肩负的是军人的天职,所以我也很为他感到骄傲。”她哽咽着说。
比起同龄人,他更懂事更坚强
姐弟俩相差6岁,但在陈巧钗看来,2001年出生的陈祥荣从小就很独立、有主见,虽然一笑就会露出两颗小虎牙,但很多时候更像是个哥哥般的存在,照顾着一家老小。
早年,陈祥榕的父母都远在海南种植芒果,姐弟二人待在老家屏南由祖母照料生活起居。不幸的是,在陈祥榕13岁时,爸爸被查出患有淋巴癌。当时正值芒果丰收季,妈妈要照顾果园,换取救治金,没法回老家。照顾爸爸的重担便落到了姐弟俩身上。
“十三四岁的孩子都爱玩,但弟弟一直守在病房里,经常凌晨三四点还在给爸爸按摩腿部。”陈巧钗说,爸爸所患的淋巴癌经常引发右腿疼痛,因此,无论多晚,留在医院陪夜的陈祥榕都会爬起来替爸爸按摩,缓解疼痛。
爸爸重病,也让陈祥榕变得比同龄人更懂事、更坚强。
陈祥榕就读的初中离家较远,需骑车上下学。有一回,他骑车不小心摔断了手臂,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回到家。第二天,妈妈不经意发现他的手臂肿得老高,赶紧带他上医院打石膏。
“他就是不想给家里添负担,不希望妈妈分精力照顾他。” 陈巧钗说。
“我们俩自幼跟着奶奶长大。弟弟很孝顺,到部队后,逢年过节都会给奶奶寄钱。”陈巧钗说,弟弟牺牲的消息,家人至今还不敢告诉奶奶,“奶奶已84岁高龄,害怕她受不了这种打击。”
最近,老人经常问起孙子的消息,家人只敢对奶奶说,祥榕在前线为国家效力,不但立了功,还送他去读书,以后不能常回家了。
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到前线去
陈祥榕从小就想去当兵。读初中时,他就曾问过当时的班主任陈臻苏,参军需要什么条件。
当得知既要身体好,又要政审过,他觉得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在心中默默种下一颗种子。
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到前线去。”他把自己的想法坚定地告诉小叔陈臻宝。
因打听到新疆的部队能够上前线,他便动了去新疆的心思。从福建到新疆,山高路远,家人都舍不得他去。
“苦怕什么,去部队不吃苦还要享福?” 陈祥榕几次私底下跟小叔这样说。
参军前有为期一周的集训,当时部队领导说,看陈祥榕集训情况,如能过关,就定兵到新疆去!为此,他每日5点便起,绕县环城路跑步一圈,回到家中吃过早饭,再去集训场地参加训练,不敢有丝毫懈怠。
“那些天和弟弟说话,感觉他眼里都有亮闪闪的光。”陈巧钗无不感慨地说,他当时觉得自己的梦想即将实现,浑身上下都是朝气。
一周集训下来,陈祥榕表现亮眼,从众多新兵中脱颖而出。他到新疆入伍的事情就这样敲定了。当年9月,他被派往离家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成为连队一名新兵。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蓄意挑起事端。
在日记本上,陈祥榕对一次战斗这样记录:“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
宁洒热血,不失寸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有人发现一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这名战士,正是陈祥榕,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群山耸立的加勒万河谷。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4
近日,根据红河州消防救援支队《关于组织收看中宣部授予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的通知》要求,弥勒市中山路消防救援站组织全体指战员收看江西九江消防支队先进事迹报道,进一步筑牢指战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政治担当。
该报道体现了九江支队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不惧危险,以生命维护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救援的事迹。体现了当代消防指战员在危难面前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更加诠释了他们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威胁时不畏生死、挺身而出的牺牲奉献精神。观看过程中全体指战员备受鼓舞,备受感动。
观看结束后,全体指战员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苦练救援技能,夯实能力素质,始终做到不负人民,不愧事业,把责任和使命放在心里、扛在肩上,切实担负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使命。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5
2024年8月11日14时许,重庆市巴南区尚峰物流配送中心发生火灾,接警后,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立即调派58辆消防车、258名消防员到场处置,万惠文同志随队到场参与灭火救援。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万惠文同志主动请缨,多次深入火场,成功救出2名被困群众。11日20时许,现场突然发生爆燃,正在实施救援的万惠文同志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医救治。8月13日16时,经抢救无效,万惠文同志不幸壮烈牺牲。
万惠文,男,汉族,山东东营人,中共党员,1991年11月出生,2011年12月参加消防工作,生前系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南坪东路站一分队分队长,二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该同志先后参与灭火救援行动1600余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7次。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6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提高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7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凝聚起全国上下守望相助的力量,从除夕夜星夜援驰,到元宵节紧急集结,全国各地医务人员一批批奔赴、奋战武汉一线;数十家单位加班加点、紧密配合,全国各地建设力量迅速汇聚,短时间内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军队保证医疗物资和人员有效投送,抽组大量医护人员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武汉,把最坚硬的鳞都给你,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身为共青团员的我们要听从党的号召,坚持全团动员,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全力以赴支援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时刻坚持先进性、组织化、安全性的原则,在每一个领域主动投身于防控工作之中。
20__年初的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和和前所未有的庚子春节,让我们成为“宅男”“宅女”。蔓延的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焦急不安,还有最美“逆行者”带给我们的温暖。我们是当代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的青年大学生,有人借着疫情居家的机会虚度光阴,有人却用着宝贵的时间提升自我,向高处攀登。停课不停学,生活的黯淡无法掩盖生命的光芒,即便蜗居在家,也可以有所想、有所为。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在打响,我们所希望的是每个人平平安安。“国难临头验国人,高风此刻岂为邻。城墙自是雷池岸,家壁当是瑶水滨。红令三山通福祉,白医五岳隔瘟神。从来纸虎身心假,几尺之狂却是真。”这首来自张少华的诗更是表达了此刻的感受。
武汉别怕,中国别怕。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让我们隔得很远,却让心贴得更近。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让爱有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静等春来,摘下口罩,我们再好好拥抱!
女烈士的英雄事迹篇8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_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