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迹材料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通过书写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自信心和坚定信念的力量,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黄大年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黄大年事迹篇1
中国侨联主办的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首都各区县的归侨侨眷、学生代表等约2000余人聆听报告会,被黄大年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
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号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向黄大年学习,学习他报效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勇于创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报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报告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现场的归侨侨眷和学生代表被黄大年的事迹所打动,很多人数次落泪。一位老归侨向记者表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太需要像黄大年这样的人才,希望海外留学人才能够像黄大年一样,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在合适的时候,回国参加建设。
黄大年事迹篇2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多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起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曾经,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能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能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表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体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今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必须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_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保持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黄大年事迹篇3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回望黄大年的青葱岁月,当他激情书写“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时候,当他海漂十八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的时候,当他决定回国毅然放弃一切、甚至“威胁”妻子离婚的时候,当他以5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的时候,他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力量,也激励中华儿女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力量,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提振国民精气神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日俱增。面对深化改革的重任、脱贫攻坚的重担、经济转型的重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作支撑,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像黄大年一样的爱国报国志士。我们要学他关键时刻听从召唤,紧急关头勇于挂帅,以铿锵誓言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
朝思暮想的祖国,魂牵梦绕的土地,血脉相连的亲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影飘在何处,这流在心里的血、烙上中国的印、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永远都是点燃亿万国人迸发奋斗激情的原动力。当前,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强国梦必须激荡中国力量。
黄大年事迹篇4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书写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点点滴滴,皆令人敬仰。
攻坚不畏艰难,敢当“先行者”。为攻克工作难题,黄大年先行先试,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积极探索,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国家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敢担重任,敢涉险滩,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推进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绽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黄牛”。黄大年工作只争朝夕,不遗余力,对工作勤恳有加,对名利视若浮云,专注科研,不求行政职务,人称“科技疯子”“拼命黄郎”。学习黄大年,就要学习他这种专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无旁骛的“老黄牛”精神,勤于耕耘,严格履责,“不到湖边雁不落”;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不等扬鞭自奋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富强指数”。
黄大年事迹篇5
闻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抱负,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气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训练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学习黄大年,要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更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xx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在英国旅居了18年,但英国究竟不是中国,身处的那片土地不是他的祖国,他的心中依旧牵挂着并且关注着中国。于是,在听到祖国的呼唤后,他便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回国,这才是他的国家,才是他热切希望的土地。当时,甚至有外国媒体报道:"他的回国,让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可见黄大年同志在科学界的地位与重要性。可是这些都比不上祖国在他心头的地位与重要性。
黄大年同志的归国,开启了国内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讨论的新时代。黄大年是满载着荣誉归来的,可回国后他并没有享受安逸,而是投入大量精力到工作中去,并组建了全国优秀科研人员团队。由于他知道,他是带着责任与使命回来的。他致力攻关的"航空重力梯度仪'在国家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可是西方对中国却实行最为严格的禁运和封锁,一切都只能依靠中国自身。5年间,黄大年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他的项目也因此汇合了数百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xx年6月,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中国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国际地球物理界为之赞叹:中国进入"深地时代'! 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胜利。当我们去评价胜利的时候,一些人可能更看重个人的得失。黄大年同志则认为,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当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报效祖国更有价值。对于"为什么回来'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很简洁,那就是"情结',是由于他惦记着哺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许多许多像黄大年同志这样布满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回来参加建设。黄大年同志对祖国布满信念,也更盼望祖国越来越好,所以他回来了。回国后的黄大年,正如《人民日报》所评价的,"像陀螺一样不知疲乏地旋转'。回国7年的时间中,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每天都工作到凌晨1、2点。这份坚持,这份毅力,毕竟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一名科学家对科学的崇高追求,更是一名中国人对建设国家的酷热之爱。
xx年11月29日,黄大年晕倒在飞机上,手里还死死攥着笔记本电脑。他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讨论资料很重要。'个人危难之际,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利益,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其中又饱含了对祖国多么深厚的感情?
在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大征途中,正是一位又一位像黄大年同志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我们才不断追逐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垄断'。这些科学家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进展的宏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制造历史的宏大奋斗之中,为中国的建设贡献了才智和力气。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不应被我们遗忘。他们是爱国的典范,也应被我们牢记。
黄大年事迹篇6
为贯彻落实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26日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黄大年同志生前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xx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东北地区首位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7年多来,他不计得失、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1月,黄大年同志因病逝世,年仅58岁。5月25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近一段时间以来,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关于知识分子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的要求,体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不愧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楷模。广大知识分子、高校教师,特别是留学归国人才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时代楷模宣传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负责同志为黄大年同志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