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优事迹材料8篇

时间:2022-09-20 作者:Trick 事迹材料

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用用意,小伙伴们在准备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恰当,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个人优事迹材料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个人优事迹材料8篇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1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6月16日晚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将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曾于_年至_年就读于长治学院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获法学硕士学位。黄文秀因公殉职后,她的感人事迹迅速引起了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央视、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等相继刊播了相关报道,深切缅怀这位优秀的第一书记。

看到黄文秀的事迹,在痛心和感动之余,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当代青年一代,要以理想信念之光、信仰之力激励自己,在重任面前敢担敢上、敢做脊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在黄文秀的身上,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信念之光、信念之力。”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守初心,真用心。将人民装在心中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贴心人。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与建议,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担使命,真出力。当前我们正处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时代的发展呼唤担当的力量,只有不怕难、不怕苦,不怕泥水沾满裤腿,不怕脚下布满荆棘,才能做好基层工作。我们必须以促进基层发展为己任,提高本领,埋头苦干,敢为人先,身体力行的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找差距,真自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同志用自己崇高的信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们广大选调生树立了一面先锋模范旗帜。正在基层淬炼本领的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向榜样学习,聆听群众建议,建立自我负面清单,找差距,补短板,勤自律,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基层成为我们实践、进步的疆场。

学习黄文秀精神,就要抓落实,真有效。政策实不实,关键在落实,坚持效果导向是检验政策落实的试金石。我们在强化理论政策学习的同时务必将发挥实效作为工作落实的重要参考。行动只有发挥实效我们的政策才能为基层建设具备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只有真正提高群众满意度,才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2

李__,女,__年__出生,是__县实验学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她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她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会特别珍惜。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李__同学,兴趣广泛,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参加了舞蹈、钢琴、古筝、书法、绘画特长班,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全校“争当小书法家”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多次在全县演讲、歌唱、绘画比赛中获奖,还是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员、小记者呢!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如:宣传“六城联创”活动中推广文明用语;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中,为敬老院的老人和农村学校的孩子献爱心、送文艺节目;发动同学们一起到全校各班级为母校征集校歌;带领特长班的小朋友参加全县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爱心和诚心在行动中传达到生活每个角落。其中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后,她积极呼吁为灾区孩子献爱心,不仅自己主动把平时攒的零花钱全部汇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发起倡议,争取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捐物。并通过勤工俭学与灾区的小朋友共渡难关,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3

殷__,男,今年十岁,乾县大杨中心完小四年级学生。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勤奋学习、兴趣广泛

在学习上,他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爱钻研,能够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从入学到现在他作业工整、能及时完成,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他还特别喜欢阅读、绘画、体育运动、下棋、唱歌等。他一有空就读书,一有书就爱不释手,饭后睡前总是手不释卷。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得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他的习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曾在《咸阳日报·教育周刊》上发表。他画的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班级的墙报也为此增色不少,永夺冠军。他喜欢的运动项目可多了,有齐步走、跑步、跳高、跳远、跳绳、篮球等。他还会下象棋、跳棋、五子棋。他的歌唱的也不错。

心底善良、奉献爱心

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殷同学有一颗洁白无瑕、善良真诚的心灵,他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

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以礼相让,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择菜洗菜、洗袜子等,让亲情其乐融融。在外面,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助认为乐、拾金不昧。在学校,对于有困难的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真诚奉献。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他总是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的问题,他总是热情耐心的帮其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他还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在这学期里,他共三次献爱心,第一次是为本学区身患重病的老师捐款,当他得知这位老师生病后,立即表现出极度的担忧与关心,一回家就跟妈妈要20元钱,说是给老师治病,妈妈说:“你还小,有心就很好,给五元钱吧!”他硬是不肯,要不来钱,索性不去上学。最后带着10元钱交给了老师,为这,他心里不痛快了好几天呢。第二次是为本县一位生病的贫困大学生捐款的事,他又非得捐10元钱不可。特别是在本次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的灾难中,他表现得尤为突出,每当他在电视中看到受灾地区的场景,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流下伤心的泪水,这时,他总会对自己说:“将来我长大了,一定当个地震专家,预测地震的发生,不让今天的悲剧重演。”在行动上,他积极奉献,班级捐款,有他的份,家庭捐款,也有他的份,就连父母单位捐款,他也要参加。妈妈玩笑着说:“这都是我的钱,哪里有你的份?”他却红着脸坚定地说:“等我将来长大了,会挣更多的钱孝敬你和爸爸的。”甚至后来他硬是嚷嚷妈妈领养一个灾区小朋友。殷浩东可真有爱心啊!

思想向上、劳动积极

“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殷浩东同学的身上有着一股强烈“向上”的追求。从呀呀学语到接受家庭启蒙和幼儿、小学教育,初谙世事的他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上的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做个好公民。”他尊敬长辈和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邻居、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进入小学校园不久,通过学习,当他知道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后,他每时每刻就把自己置于组织约束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4

如果让你用36年,做同一件事,在悬崖峭壁上修水渠,你会干吗?

而且还没有工资,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只是因为怀着一种信念,必须要完成。

为了修水渠,独自跳下悬崖,冒着危险到洞里去看土制炸药的爆炸情况,稍有不慎就会被炸飞。

因为天天忙着干活,家里的女儿生病没钱治疗,23岁就去世。

不久后,13岁的孙子患了急病也来不及送医,不幸去世。

接连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他只是短暂地伤心了几天,之后又扛起工具修水渠。

他说:“渠还没修完,主人家不能撂担子不干。”

这个人就是黄大发,今年86岁,来自贵州山区。

因此,他被网友尊称为“水渠大王”。

他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影响了无数人。

他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筑的水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长9400米、地跨3个村。

有了水渠,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到百万斤,荒山变良田。

这一泓清泉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沙饭,三十晚兮才有米汤喝。”

黄大发唱着村里小孩从小就会唱的童谣慢慢长大,还未成年,妈妈和爸爸相继去世,他成了孤儿。

从此只能吃百家饭,睡滚草窝,在乡亲们的帮衬下一点一点长大。

1951年,16岁的黄大发当上民兵队长;

23岁,被推选为草王坝村大队长;

次年因表现优异,光荣入党。

村里的日子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大发和大家伙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下地干农活,剁草喂猪羊,加上从小失去父母,那日子更是难。

在苦难中,黄大发养成了吃苦,不怕累,踏实坚韧的品质。

黄大发的家乡—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地形起伏大,常年干旱少雨,九十年代以前,全村人就靠着一口老井过活。

说是井,其实只是石缝里渗出的水加上雨水聚集而成,名曰“望天水”。

每家每户每天排队打水,村民常常为了提水发生争执。

来得早,就能挑上两桶解决一家子吃喝拉撒的用水问题;来得晚了,就只能接上勉强浸湿桶底的几口,甚至晃荡着空桶回家。

由于缺水,草王坝村没法种水稻,只能种耐旱的苞谷、红薯,广种薄收,全村一千来口人,年人均粮食只有150斤,人均产值80元。

没有水,日子始终都过得干巴巴。

在黄大发的记忆里,村民们为了挑水来回走上两小时的山路,一盆水当三桶水用,先洗菜淘米,再洗脸洗手,接着洗碗擦桌,浑浊的水最后用来浇地,一丁点儿都不能浪费。

遇上天旱荒年,土地干裂,荒漠化严重,缺水少粮,家家户户咽树叶、嚼草根。

不知道天老爷啥时候才赐雨、也怕哪天山上的泉水又没了,祖祖孙孙一辈子都为了水发愁。

山坳坳里的日子又苦又穷,但凡能出去的年轻人翻过大山就再也不回来,也没有女孩子愿意嫁过来,一代代吃着难以下咽的苞沙饭熬着。

不通路,富不起来;没有水,更活不下去。

自小东睡西食的黄大发得乡邻照料,长大后心怀感恩。

他说:“我是吃百家饭,穿千家衣长大的,老百姓都对我好,心疼我;我现在成了党员,就要回报他们,给他们办实事。老百姓缺哪样,我就要干哪样。”

看着村里祖祖辈辈因缺水而世代受穷挨饿,黄大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伙吃上大米饭。

20世纪60年代,全国掀起了学习河南林县修“红旗渠”的热潮—这条被国际上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10万人修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了211个隧洞。

红旗渠的修成彻底改善了当地人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黄大发深受感召,开始琢磨怎么给同样河干井枯的草王坝建渠引水。别人能干成的事,草王坝村也能成。

1963年冬,严寒冬季,滴水成冰,再遇旱年,岩水枯竭,吃水问题又逼压着几百口人的性命。

黄大发不想再“忍”,他号召乡亲们开山修渠,计划将几公里外一条水量丰富的螺丝河水引进村。

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公社的一致赞同,工程总计15公里,名为“红旗水利”。

修渠面临的最大两个困难是:地势险,没技术。

要把螺丝河的水引到草王坝村,需要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

平时村里人出山,从来都是手脚并用地攀爬,没有一条能顺顺当当的道可以走,更别提要在这修渠。

有些地方,垂直的悬崖深两百米,还有反坡,上凸下凹,人站底下往上看都头晕。

脚下10公分开外就是刀削般的绝壁深渊,站都很难站稳,更别说要在这上头修建渠道了。

再来谈技术,包括黄大发在内的村民都是这穷窝窝里土生土长的刨地农民,没有任何专业水利知识和经验。

但想法总比困难多,黄大发指导村民们测量时,两边竖起竹竿,靠眼睛瞄;

没有砌渠的水泥,就拿黄泥巴合着石灰糊,用这些土办法来“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最恼火的是土制炸药在山洞里点了没动静,这时候,黄大发总是把其他人撵到身后,自己用厚棉衣将头裹实,独自朝山洞里走去。

所有人看着他不足一米六的小小身影消失在黑洞深处,都紧张地握紧了手里的锄头。

“轰……”巨大的声响从山洞里传来,震得岩壁窸窸窣窣直掉土,大伙心里猛地一沉,着急地大声叫道:“支书——”、“大发——”。

好半天都没动静,就在大家想要进洞寻找时,黄大发浑身冒着烟尘,抖落着的泥土出来了,说:没事没事,又炸出了十几米,接着干!”

就这样,在火药炸出的地方再用钢钎一锤一锤打,锄头一锹一锹挖,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黄大发带领着村民们扛着自家的钢钎铁锤,带上红薯、苞沙饭,鸡叫就上山挖渠,直到月亮挂在山尖,才拖着酸疼的脚回家。

只用半年,就在大山石岩中打通了一条116米长的隧洞,以后村民出山,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开创了草王坝村第一个历史。

从1963到1976,13年的时间,又硬生生在绝壁山腰间上凿出了长十几公里的水渠。

可就在全村人在山下等着清泉流入村庄时,水流迟迟没来。原来山峰间水渠会和之处,由于用的土法测量,出现了近百米的落差。沟高水低,水在渠里淌了5公里后就再也无法往下流。

再加上疏松的泥土加固,水渠几度被大雨冲毁,修修补补也难以为继,终成废渠。

黄大发深受打击,极度绝望,甚至觉得“这一生都没得大米饭吃了。”

他感到自己辜负了党的信任,更对不住跟着他没日没夜干了十几年的乡亲们。

但黄大发绝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自小不服输的执拗劲让他平静下来,他反复跟自己说:“失败了还要干,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做的事,就要下死决心把它做到。”

从此,黄大发认真总结原因、吸取失败教训,等待时机的到来,这一等又是十多年。

1989年,黄大发得到了去县水利站学习的机会,修渠引水的愿望始终搁在心头,没有一刻忘记,这三年多的时间他刻苦钻研技术,请教筑渠经验。

有一天在水利站食堂吃饭时,一块学习的干部问端着碗问黄大发:“是苞沙饭好吃还是大米饭好吃哇?”这是在奚落他没吃过大米饭。

要强的黄大发心里发狠:不把水引到草王坝村,死都不瞑目。

1990年大旱,四个多月没雨,水又成了村里生计的大问题。

黄大发思前想后,决定再去找组织支持修渠。寒冬腊月,黄大发步行两天,走了两百多里,来到县水利局。

时任播州区水利局副局长的黄著文,至今依然清晰记得黄大发来到他办公室的情景:

“快过节了,黄大发身上穿着两件单衣,一条薄裤子,解放鞋已经开裂,脚趾头露在外面冻得通红,脸也是冷青的。”

黄大发说:“我在入党的时候说要奋斗终身,干一辈子革命,现在不能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不行的,要干一辈子。水修不过来,就拿命来换。”

各级领导被黄大发的毅力和坚持所感动,经过层层报备审批,很快划拨了物资、技术人员全力支持修渠。

但经过第一次修渠的失败,村民们信心不足,不再那么积极响应号召,怕这次又是白耗力,怀疑能不能成功。

还有村民对黄大发说:“要是能修通,我用手板板煮饭给你吃。”

军心不稳,黄大发给围坐在一起的乡亲们做思想工作:

“想不想吃大米饭?要吃大米饭,就要大家干!”

他立下三句誓言:

水要是修不通,草王坝把我的名字倒着写;

我是共产党员,我要用命去换这个水;

我用生命来保证。

时年已经50多岁的黄大发,为了村里人人有水喝,人人有饭吃,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全村老小都为之动容。

自此一呼百应,所有人坚定了修渠引水的决心。

最终在领导和村民的双双支持拥护下,1992年,57岁的黄大发再任总指挥,第二次修渠拉开帷幕。

首先就是开渠测点,需要从崖顶下到半山腰,悬空攀援测量定位。

山体中最险峻的擦耳岩,是水渠必经之地。

“擦耳”之意,就是人站在上面,耳朵都会擦着山石峭壁,三百多米的倒壁悬崖,陡峭之势连山羊都不愿去。

技术队的人不敢下去,村民们又不懂。

黄大发毫不犹豫,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他用绳子绑在腰上绕两圈,另一头交给乡亲,闭着眼纵身跳了下去。

凡人之躯,他也怕呀,山顶到谷底,1000多米,就靠这条绳维系着,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闭眼是他克服恐惧的办法。

他说:“打仗的时候,为党为人民,拿胸口去堵枪眼都要干,我是共产党员,帮老百姓做点事情,还有人用绳子拉着我,没得事。”

垭口的石头落下来,砸得背篓咚咚响,手指头立时就肿了;

没有胶鞋,就穿着草鞋上山挖渠,草鞋烂了,光着脚照样干。

炸山滚落的石头砸到别人家的田地,被拉着赔钱、跳崖威胁,全靠他顶住。

劈山开渠不仅要有豁得出去的决心,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懂技术也要有安排。

除了用到钢锤、锄头、十字锹等,黄大发和村民们还有一件特殊的配备“背背佳”。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黄大发分配好任务:规定每人每次背沙不少于80斤。

一天上上下下十几趟,人均背沙1000多斤,每天背篼压在背上,就是铁打的背也硌得受不了。

所以黄大发“研发”了用棕绳编实的背背佳,垫在筐篓和背之间,缓解疼痛,从早背到黑。

愚公般的坚持,大禹似的智慧,水渠终于在黄大发和两百多名乡亲们的不懈努力下,修建成功了。

这条主沟7200米,支沟2200米,横跨三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10余个村民组,蜿蜒盘横在山腰绝壁间的生命渠,历经3年终于竣工。

人们以黄大发的名字为其命名为“大发渠”。

有了水渠,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

1995年,螺丝河的水进村那天,村民们高兴得睡不着觉,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水。

当晚好多人拉牛耕种,女同志打着手电筒照亮,男同志开土犁地,从傍晚忙到天亮。

要吃上大米饭了,以后祖祖辈辈都能吃大米饭了。

黄大发看着大伙欢喜的样子,跟着笑了,然后又哭了。

他想到,要是女儿和孙子也能吃上一碗不掺苞谷沙的大米饭,该多好啊。

回想就在水渠快要完工的关键时候,1993年的一天,村里人急急忙忙给在山上忙活的黄大发捎来信:他二女儿走了。

这个消息如惊天巨雷在黄大发耳边炸响,年过半百的黄大发跌跌撞撞跑下山,没来得及见到女儿最后一面。

因为帮忙修渠,女儿得了感冒在家休息,随后恶化为肾脏炎,全身肿胀,没钱医治,23岁就先他而去。

黄大发心痛自责不已,在家里哭了三天,又拿起家什上山挖渠。

同年,他的孙子独自一人在家时突发急性脑膜炎,家里人都在工地修渠,待回家发现时,为时已晚,13岁的娃没了。

亲人接连逝去,白发人送黑发人,黄大发眼前发黑,差点倒下。

但他想着:“修渠,是我提出来的,是村民帮着我干,不是我帮村民干。渠还没修完,主人家不能撂担子不干。”

就这样,在黄大发虽然万分悲痛,但还是坚持带领村民干活的努力下,耗费了大半生心血的天渠终于修好了。

水通人发,如今的草王坝村旱涝保收,灌溉面积达1000多亩,稻谷年产量从3万公斤增到40万公斤,人均粮食增产到千斤,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管,有了吃不完的大米饭。

春耕时,只要搬开渠口就能放水灌田,还能在稻田里养鱼仔,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人,一道渠,一辈子。

黄大发,38年村支书,46年村干部,62年党龄,一位小学文化的世代农民,用36年的时间死磕一条水渠,打破了村庄历代干渴的宿命。

他2004年退休,但依旧在为草王坝村(现改名为“团结村”)的发展建设奔走出力。

修公路,建电站,发展旅游业,留住有文化的年轻人给村里娃教书,连他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被叫回来当了老师,至今已为草王坝村培养出了30多个大学生。

黄大发始终践行着一生为党尽忠、为民服务的入党誓言,多次获得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1年获得中央授予的“__”。

古有愚公移山,现有大发修渠。

山挡路堵,就凿之穿而过;此地无水,就引泉从天来。事在人为,再难的事,只要肯想肯干,终有希望。

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生存难题,亦涌现出同样的卓绝事迹,我们从不缺人力,也不乏物资,少的是敢于提出移山、想要成事的担当者。

正如有句话,天不助人,人要自助。

世界从来不是平坦的,无路可走就要自己开路。愚公移山的精神看似笨拙,但正是咬定不放松,才能创造奇迹。

人定胜天,就是告诉我们,当你坚持一寸寸往前,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5

我是三年十班的学生赵梦莲,进入高中后我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在学习方面,我是个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好学生。我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主动好学,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复习等。我不仅自己学习认真、刻苦学习,而且热心帮助他人。当我看到有困难的同学时,我总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我曾经立志,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全面发展,孝敬父母的人。为此,我做了不懈的努力。在生活上,我团结同学,积极为同学们服务,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日常生活中,我勤俭节约,不浪费。在家里,我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够体谅父母,从不让父母为我操心,更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在学校里,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学习认真、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无论在校园还是路上,我都会随时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箱,为美化校园,美化城市做些贡献。

我酷爱读书,书籍是我最亲密的朋友。读书是我课余时间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我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6

志愿服务过程中,钱海军发现许多孤寡老人不但无法确保安全用电,连生活起居都有困难。于是,他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写在卡片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便递过去。23年来,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而且从未换过号码。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争取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帮助的老人身边。

“这些年多亏了海军,没有他真不知道这日子咋过……”家住古塘街道舒苑社区的退休教师陈文品说。

当看到陈文品耄耋之年还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儿子,钱海军便定期帮他检查家里的电器和线路,陪他聊天;逢年过节还和妻子带上礼物前去看望。记得有一次,陈文品旧疾复发,钱海军驱车80公里送老人就医;忙里忙外,被医护人员误认为是老人的亲儿子。面对老人的感谢,钱海军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些只是钱海军帮扶老人的日常。老人家马桶堵了,污水倒灌,他自费找来专业人员,两人一起干了一下午;除夕夜求助电话响个不停,他接连跑了4户人家,半夜回到家泡碗方便面权当“年夜饭”;得知部分孤寡老人想去首都北京看看,他牵头发起公益活动,带领7名老人到北京游览……

“孤寡老人缺乏陪伴,特别渴望精神上的安慰,需要多关爱。”扫扫地、剪指甲、收拾碗筷……周末只要不忙,钱海军就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们;常常维修电器只花十来分钟,聊天却聊了一两个钟头。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7

___,女,___中学__班学生,共青团团员,品行端正,积极上进,成绩优秀,勤奋刻苦,身体素质良好,各方面表现优秀。

思想上,该生高度自觉,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刻以团的标准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该生性格阳光开朗,外向随和,乐于助人,人缘良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学习上,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会尽最大努力克服,采取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该生各科成绩在年级里都是名列前茅。同时,该生在班级中能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了__班学风的不断进步。

体育健康上,该生曾经身体素质不够良好,但该生很快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课后还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与同学一同开展户外运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一段时间后,该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已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水平。曾经参加校运会100米栏项目并获得好成绩。

___同学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十分突出。该生作文水平较高,多次参加学校、区、市组织的征文比赛并获得成绩;工作能力强,在校学生会担任____一职,尽职尽责,为学生会、校团委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在本班担任__,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心,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同和肯定;热衷于义务劳动工作,积极报名参加学校义工活动,工作认真,乐于奉献。

个人优事迹材料篇8

李桂珍,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站站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李桂珍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从疫情防控大局出发,在“落实工作抓实抓细”中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提前一步,源于责任担当。春节前,李桂珍就根据疫情形势,在全市未全面开始疫情防控工作之前,就起草了向全站工休人员的《节日温馨提示》,特别提醒军休干部“谨慎外出”、关注外出地“公共安全信息”;面对军休干部人数多、分散全国各地居住等复杂情况,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通过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突击队,依托微信、qq群、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解沟通,做到不漏报、不虚报,在实实在在的落实中把住疫情防控关口;建立落实防疫值班制度、零报告制度、体温监测及消毒办法、口罩等防疫垃圾处理办法等,各项防控措施全部落实;积极助力联扶村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购买了“84消毒液”100多公斤,以及方便面、火腿肠等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孙家湾村疫情防控执勤一线人员手中;与甘肃省慈善总会联系沟通,科学组织军休干部捐款,把军休干部爱心送到武汉疫区!截止2月14日,全站有162名工休人员捐款,总金额102766元,全部通过甘肃省慈善总会定向捐往武汉重疫区。

作为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桂珍同志始终站在防疫攻坚的第一线、最前沿。当好“主心骨”,她自己一直坚持在单位坐班值守,站长、文秘、内勤一并干;当好“贴心人”,深入社区值守一线人员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问题,从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配备、出行交通、值守服务等最大限度地给予全方位关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