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事迹材料时应当确保所陈述的情况具有可查证性,感人的事迹材料能让人物的拼搏精神深入人心,激发读者奋发向前的决心,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八一勋章先进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一勋章先进事迹篇1
2019年2月18日,杜富国以自己强大的坚韧力和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成功的感动中国上万甚至更多素不相识的人民群众,成功的被选为了“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当身残志坚的他,站到感动中国人物节目的舞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台下无数素不相识的观众,都留下了参杂着无限敬佩和心疼的眼泪。
此外,各种“云岭楷模”、“时代楷模”、“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也伴随着杜富国坚韧不拔、不因为眼前的困境而自暴自弃,接踵而至。
如今,杜富国日复一日的在连队中,从事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便身体因为军队任务而出现了如此巨大的残缺,也不曾过度抱怨。反而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始终从容面对眼前的苦难,成为了无数青年儿童们的时代楷模。
在杜富国的人生里,有过因为努力工作而获取的巨大荣誉,也有过因为意外而不得不去接受的可怕灾难,可不论生活带给杜富国什么样的境况,他都从来不会过度狂喜而骄傲、或者过度悲伤而消沉。
在杜富国的身上,小时候就存在的那一份坚韧从未消失,就像出生时候的他,虽然家境贫寒而生活艰苦,却总是能够在每天一点点的收获中苦中作乐。相信在以后的日子,杜富国会因为自己内心的美好,而重新获得更加灿烂的人生。
八一勋章先进事迹篇2
杜富国同志:您好,虽然您双目失明,不能亲眼看到这封信,但我还是怀着强烈的崇敬之情,想把这封信读给您听,因为您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从2018年底以来,您的英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那是2018年10月11日下午,您作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的作业组长,带领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初步判断这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您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的过程中,弹体突然发生爆炸,您瞬间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那些天,您的事迹在各大媒体上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为您默默流泪,为您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之后,您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评为“最美奋斗者”。您是功勋卓著的英雄,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你的样子,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崇尚,因为景仰。
您是爱军习武的典范。您刚到扫雷队时,队长听说您的炊事技术不错,问您愿不愿意当炊事员,你坚定地说,“我既然来扫雷,就想上雷场,我可不想当‘逃兵’。”之后,您把知识要点卡片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学一会儿,常常学到深夜;在训练中,别人练1个小时,您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无数遍;经过3个月的临战训练,您精通了爆破、搜排、销毁等各项技能,以超常的汗水和努力,从扫雷专业的“门外汉”到“专业通”,树立了新时代军人爱军习武的典范。
您是英勇无畏的榜样。我们学习您的事迹,其中“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底气厚重,铁骨铮铮,您以血肉之躯为战友挡住危险,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虽然您再也无法给妈妈一个拥抱,再也无法见到妻子明媚的笑脸,可是在亲人心中,在战友心中,在人民心中,您是无比完美的,因为您是英勇无畏的大英雄,您的勇敢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您是激励斗志的楷模。在您身受重伤后,无数人为你捏一把汗,但您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在之后漫长艰辛的康复训练中,您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毅,创造了奇迹。一位医疗专家说,“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从您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军人钢铁般的意志,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您的精神激励下,我们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您是伟大时代的标杆。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学习您的英雄事迹,我深深地感到,您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负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您用忠诚和担当,用为民和奉献,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您是军人的骄傲,你是人民的荣耀,您是时代的标杆!
杜富国同志,谢谢您!祖国永远记得您,人民永远记得您,因为有您这样充满血性的军人在,我们时刻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八一勋章先进事迹篇3
回首杜富国的从军路,列兵时就被破格推荐参加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一步都留下印记、走得精彩。
可在扫雷队的战友刘新未印象里,杜富国其实并不算聪明。刚加入扫雷队,杜富国就遭遇了“雷区”——排雷理论知识。第一次摸底考试,杜富国连猜带蒙考了32分。但很快,刘新未就发现,杜富国这人不一般,“他年纪轻轻,骨子里却充满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找来一摞专业书籍,别人娱乐时他在学习、别人睡觉后他还在学习,于是,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第二次考试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
是什么力量,让他在平常日子始终朝气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让他在极度危险面前做出感天动地的壮举?
有一位作家说:“士兵的力量不仅仅在他自己身上……还在于他生长的古老土地上,在于他从祖辈继承下来的多年形成的历史之中。”
杜富国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一个小村庄,他家紧挨着一条县道。这条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这条路,杜富国从蹒跚学步到投身军旅,走了19年。
杜富国就读的小学旁有一座红军烈士坟茔,他曾问过老师为何墓碑没有名字。老师告诉他,长征中牺牲了很多战士,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没有留下姓名。后来,杜富国常想起这段对话,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无名英雄,在这个孩子心中留下了关于家国情怀、牺牲奉献的最初认知。
2010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成为一个兵。前往军营那天,杜富国仰望红军塑像,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从此开始自己的军旅征程。
崇拜谁,就会学习谁。心里装着谁,就会越来越像谁。自幼根植内心的红色种子,在军营这片沃土萌发,成为杜富国的力量之源,让他始终不放弃、始终不迟疑,永远不懈怠、永远不退缩。
正因此,当得知云南一个村寨87个人被地雷炸得只剩78条腿时,杜富国毅然递交请战书成为一名排雷兵;当直面生死时,杜富国挺身而出,把勇敢、坚强、舍己为人这些充满血性和大爱的词语,写在人们心中。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和他的名字一道印在了边境扫雷战场,印在了飘扬的红旗上,印在了“感动中国”的丰碑里。
八一勋章先进事迹篇4
2018年10月,杜富国在地雷场搜排时,弹体意外发生爆炸,杜富国由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行的战友也因为他的保护仅受了皮外伤。受伤后,杜富国积极的接受身体上的治疗,并且一刻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积极治疗和康复,杜富国重返战位。
今年的7月4日,在贵州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暨学位授予仪式,排雷英雄发表毕业感言,用三句话警示自己更送给在场的毕业学子,话语朴实、发自肺腑,让我们从他的个人事迹和精神话语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
从“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汲取进取精神力量,做“奋楫者”,攀登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自从受伤以后,杜富国除了积极的接受身体上的治疗,一刻没有停歇的丰盈自己。他请妻子买来智能音箱,听新闻、听书也听音乐。在看康复期间,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会在操场上跑步,依靠战友的帮助,最少的时候跑3公里,状态好的时候能够跑10公里,杜富国说,在那里自己能更清楚的听到军号声,感觉战友就在自己身边。一个内心拥有了激情和信念的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倒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当人生给予了你另一种选择,是“躺平”,是自怨自艾,还是奋斗,是“奋起拼搏”。杜富国毅然选择了后者。保持智慧和激情,是对人生中无论哪种境况都能坦然豁达面对,顺境逆境毅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并将这种精神带动身边的人,正如杜富国陪护战友刘新未所说,“其实是他在感染我。”刘新未说,原本性格内向的他,在陪护杜富国3个多月的时间里,唱过的歌比前2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人总会时刻饱含对生命的热爱,让自己强大,也照亮身边的人。当代青年要学习杜富国的精神,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勇敢攀登,努力拼搏,不给青春留下任何遗憾,即使遇到困境和坎坷要保持激情和内心的定力,勇敢战胜一切困难。
从“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汲取梦想精神力量,做“追梦人”,树牢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杜富国就读的小学旁有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坟墓,老师曾告诉他们红军长征中牺牲很多的人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杜富国自小将这些英雄视为榜样并且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要做英雄。翻看他的军旅生涯实绩,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排爆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次。即使在受伤康复期间,他成为了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受聘为北京大学青年立德树人工作指导老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杜富国获得“八一勋章”提名。虽然目不能视,袖口空空,但杜富国曾说“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梦想是最遥远的,但却是最有力量的,有了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找到了信念。青年们要做“追梦人”,无论是求学或是工作,要做排头兵,要做榜样者,要“奋楫”追梦,脚踏实地干出自己的精彩。在心里坚定的树立起发展目标,定下每天必定完成的计划,将梦想铭记于心里,将行动落实在实际中,星光定不负赶路人。
八一勋章先进事迹篇5
当有人问杜富国:“你为救战友失去了双手双眼,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康复后想做些什么?”他沉默良久没有作声,两行热泪滑落下来……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国拿起麻栗坡人民送来的收音机,聆听着_新年开训令。他说:“部队闻令而动,掀起了实战化训练热潮。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做更多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负部队的培养、人民的关爱。”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富国话少、腼腆,却有一副热心肠。”遵义的乡亲们都这么说。
提起受伤的大侄子,姑姑杜静忍不住泪往下流:“富国在几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时候什么活都带头干。”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他从小担起家庭重任,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四邻八舍人见人夸。
别人家的铲车“趴窝”了,学过维修的杜富国主动帮忙,从下午5点捣腾到凌晨;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杜富国不用人喊,总是会去帮忙端茶、送菜、摆放桌凳、收拾碗筷……
到了部队,杜富国更是热心助人。他利用休息时间,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出色的“三小工”;
雷场上,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
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
在驻地,他常常帮助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
战友问他:“天天忙个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吗?”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二班战士詹程说,富国总是闲不住、忙不完,也从不嫌麻烦。
有一天,从雷场回来,大家很疲惫,大多在休息娱乐,杜富国的“休闲方式”则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他总是歇不下来,大家把他誉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要背负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个弹药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
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_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
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战友站在河中组成人墙,将老人逐个背回。
从河里出来,杜富国的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得淤青。面对战友的关心,他说:“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飞飞,坚强点。”杜富国清醒后,这是父亲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爸,我没事,放心。”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却平静。
杜俊没想到,伤情如此重的儿子还会安慰他宽心。在杜俊印象中,儿子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从来没叫过一声疼。他宁愿把泪水流在心里。
_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国疼得难以入眠,他抬起双臂想要触摸伤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没了?”杜富国问陪护他的分队长张波。张波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黑暗中,杜富国没再问,一夜辗转。
张波赶紧给大队领导和医生发了信息:“富国情绪激动,应该是察觉到自己双手没了”。
翌日一早,大队长陈安游、政委周文春和医院领导商量,决定先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的消息。
“富国,加重手榴弹近距离爆炸,为了保命,手没保住。”“希望你坚强,你是我们扫雷大队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听了陈安游和周文春的话,杜富国语气平静:“首长,请放心,我一定会坚强。”
“隐瞒真实伤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按照主治医生陈雪松的意见,大队随后决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_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满了人。领导、战友、家人、护士都来了,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病房里静得让人窒息。
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他的乐观让人感动。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身上瘢痕累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嘱咐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喊一声苦,还打趣称自己成了“蜘蛛侠”。
他的坚强令人动容。当被问到未来如何面对新的人生时,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会练习播音技能。除了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杜富国每天也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
“富国啊富国,你可知道在康复的路上,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护士余翔默默地在心中为他祈祷。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刘宏亮说:“对杜富国的康复治疗,请了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用了医院的最好设备,组成了最强的医护团队。我们要向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现在,杜富国的伤情日渐好转。生日那天,他给医护人员唱了一首歌——《壮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豪迈的歌声在病房久久回荡。
病房的阳台上摆满了鲜花,其中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