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先进事迹精选5篇

时间:2023-08-03 作者:Monody 事迹材料

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肯定要强调段落层次分明,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推动工作的用途,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引才先进事迹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引才先进事迹精选5篇

引才先进事迹篇1

杨同学自入学以来,一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热爱集体,乐于奉献。每学期均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班级里一直担任班长和中队长职务;校少先大队大队长一职。在学校老师的关爱和教育下,成为我校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之一。

一、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以身作则。

聪明好学的她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她热爱学习,幼儿园时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她不仅学会了拼音,而且开始阅读各类童话故事,上了小学更是孜孜不倦,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己学习搞好了,她也不忘做好班级的事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上她一直努力做全班学生的表率,老师的得力助手。打扫卫生,她不嫌脏,不嫌累,总是抢着干;为了帮助同学们一起进步,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带领大家晨读,督促大家写作业;同学遇到困难了,她主动帮助解决;课外时间,她主动承担出办黑板报的任务;同学没有文具了,她主动借给别人。不光自己成绩好,还带领着大家一起把成绩提上去。她每学期期末考试总能稳居年级前五名。

二、热情待人,热爱集体

她对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总是能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每当身边的同学有困难,作为班长的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每次学校组织募捐活动,她都倾囊而出积极献出爱心。用自己的爱感染身边更多的爱心。她是名留守儿童,一年级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她发自内心地孝敬和尊重长辈、老师,因为她懂得没有长辈、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自己的健康成长和进步。在家是个乖孩子,在校班主任的指导下,能积极带头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能大胆管理,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是个好学生。另外能积极出谋划策,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奉献社会。

三、爱好广泛,素质全面

活泼开朗的她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她的活泼与开朗总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她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让她向往主持人的风采;善辩的小嘴巴,令她觉得做个律师也挺好;大量的阅读,使她神往做个作家……她最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激情满怀地诵读诗文,“桃李满天下”,多有成就感。她博览群书,刻苦练字,为将来实现理想做好知识储备。

她从不说脏话,不随意吐痰丢垃圾;她对老人亲近,对小朋友友善;她对老师尊敬,对父母有爱心。在学校,她是同学们的好班长;在家,她是家长贴心小棉袄;在外,她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活雷锋。

四、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她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写字比赛、绘画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等,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__年4月,她在全镇小学生写字比赛中获小学组钢笔字二等奖;12月,在学校组织的“诵读经典,浸润人生”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同年11月,在“世纪金榜杯”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感恩书信大赛中,以《感谢您,我的启蒙老师》获小学组三等奖;20__年4月,在镇“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5月,在校“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6月,她参加演出的舞蹈表演《游子吟》,获得县团体一等奖、市团体二等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她的征文《致20__年的自己》获市级一等奖等。学习、娱乐与成长并进,她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很快乐!

引才先进事迹篇2

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在窦铁成的身上似乎体现了这一点。

窦铁成是一届铁道部劳模、两次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他获得奖状、证书装满了整整一口大箱子。在中国中铁一局他被称为金牌工人,领导肯定、职工拥戴,威望很高。施工中,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一年四处跑,工程一个个顺利交,火车来了、机器转了、线路送电了,他露出会心的笑容,自豪写在那黝黑的脸上。

然而,对于家庭、对于妻女,窦铁成怀有愧疚之心。他的妻子这样数叨:“结婚三十年,他和我相守的日子加起来不过三年。孩子出生他不在,老人生病他不在,盖房他也不在,他永远都忙。我已经习惯了。他也有好的时候,年前我有病住院,他在跟前伺候了几天。呵呵,这么些年,我算第一回享了老汉一次福!”

窦铁成把一切奉献给了事业,给了企业,在“忠孝”之间苦苦徘徊。窦铁成把八亩责任田丢给妻子,他自责过,当大丫头怯生生喊他叔叔时,他心痛过;听说老母亲突发脑溢血,他着急过------当邻家感怀他“修电器”的情意,农忙时纷纷援手,他很是欣慰。当二个女儿先后考上研究生时,他眉飞色舞、欣喜若狂、把酒尽欢------

如今,有的人教育孩子如何奋发向上,一转身就哗啦哗啦打麻将。有的人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工作却吊儿郎当得过且过。有的人口口声声的漂亮话,就是懒得动一个手指头。对比窦铁成,他身上的品质难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窦铁成用他另一种的方式——他特有的大爱实现了“忠孝两全”。他无形之中教育、培养了女儿,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鼓舞、启发着女儿。大女儿说,父亲勤奋学习的样子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窦铁成生活上对家庭、女儿关心的很少,但是他思想上潜移默化,树立了精神的楷模。他的妻子说跟了老窦一辈子踏踏实实,作为丈夫他是成功的。三个女儿个个独立、出类拔萃,作为父亲他是优秀的。他的家庭在四邻八舍中最为祥和、令人羡慕,作为男人他有魅力!回到他最爱的工作中,工地是窦铁成最爱的大家庭,作为工人他是伟大的!

窦铁成那微驼、瘦削的身影,散发着咱筑路工人独有的气质,那就是爱者无怨、仁者无忧、勇者无畏、行者无疆!

引才先进事迹篇3

正值新春佳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汹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时刻刻牵动着国人的心。面对严峻的形势,一批批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自愿为武汉献爱心的热心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疫情防控宣传的大学生、取消婚假请愿支援疫区的“90”后护士夫妻……疫情虽无情、党群有温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党员干部更应该“疫”不容辞。

党组织挂帅有高度。

按照_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统一部署,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根据疫情特点,不断完善防控措施,针对不足提要求,找出问题抓落实,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沉着应对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落实和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有效开展。

党员干部带头有力度。

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做到勇于斗争、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自觉服从指挥调度。在疫情防控中敢“亮相”、敢“发声”、敢“管事”,带头学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做好防控知识的传播者、疫情谣言的制止者、爱卫运动的践行者;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率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切实撑好群众的“健康伞”,守好群众的“生命线”。

人民群众参与有温度。

依靠人民群众“心连心”,_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送蔬菜、送口罩,捐款等各种爱心举动都希望共克难关。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搭建“连心桥”,团结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共御疫情,通过本土化、通俗化、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提高群众防护意识,并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组织群众参与盯控居家观察人员行动轨迹、帮助购买蔬菜瓜果等工作中,化“孤军作战”为“全面进攻”,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众志成城,合力抗疫,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

引才先进事迹篇4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引才先进事迹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市公安局**分局高仓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投身抗“疫”第一线,作为所上唯一的女民警艾丽华也不例外,她主动请缨,和男民警一样承担起了卡点的执勤任务,车辆检查、体温测量、信息核对、车辆分流,把岗位视为战场,一丝不苟地与同事们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一本一笔一台桌,一机一网一营帐”,就是客运站执勤点的工作阵地,艾丽华和战友们在城南客运站严查车辆,测体温,严消毒,细询问,勤叮嘱,不放一车,不漏一人,全力护航复工复产返程路。

“疫情当前,岗位就是我的阵地,头顶警徽,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健康,我责无旁贷!”即使是周末,艾丽华仍然奋战在战“疫”的工作岗位上。

疫情防控期间,艾丽华总是埋头在电脑面前,敲击键盘到深夜,上报各类报表、案件统计、撰写材料信息,宣传一线民警工作情况和先进事迹,她还要负责派出所后勤保障,为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民辅警配送补充物资、维修电器、改善伙食、内部消毒。作为派出所的“大管家”,她每天负责详细登记所内物资数据,管理好派出所各类防护用品的收发、消耗台账,确保管好用好物资,把物资全部用在“刀刃”上,每天汇总数据、统计报表,常常加班到深夜。在琐碎繁重的工作面前她毫无怨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每天都是干不完的日常琐事,我只想为防疫工作出自己的一份力。”她总是和办公室小姐妹们这样说。

“口罩应该这样戴,不然不安全,要注意自我防护,执勤回来一定要洗手消毒。”每天艾丽华都给战友们念“紧箍咒”,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温馨提醒,加强了大伙的防护意识,艾丽华每天早上、下午二次给全所人员测量一次体温,排查所内自身防护是否到位。通过每天和值班民警一起对接处警装备、车辆等及时消毒杀菌,确保队伍内部防疫不出问题,保障派出所的战斗力。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抗疫一线,艾丽华是同事的“贴心人”,也是大伙的“主心骨”,她的抗疫工作,并非惊天动地,却诠释出一名**女警巾帼不让须眉的忠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