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学习中,咱们都一定遇到过事迹材料,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段落层次分明,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袁隆平的先进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篇1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篇2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篇3
袁隆平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篇4
俗话说,人以食为先。生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他们从未停止过对食物的渴望。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就饿。足以体现食物对人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个世纪,灾难来了,饥荒严重,人民生活受到严峻考验。一个忧国忧民、渴望生存的博学之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长研究之路。他是杂交水稻——袁隆平的伟大父亲。
黑瘦,颧骨突出。蓝色的丝绸被染成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且粗糙。穿着便衣。话不多。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普通农民一样单纯。他还笑着说,不管怎么打扮都是农民。
与其他坐在室内享受国家补贴的院士不同,袁隆平是一个一辈子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袁隆平坚韧执着。在探索杂交水稻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太多的困难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博爱,胸怀宽厚,对全民慈悲,会用自己的身体赴汤蹈火。研究不成功的时候,袁隆平在田间寻找一株自然变异的雄性不育株,头上顶着毒阳,脚上泥泞。
他用粗糙的手抚着稻穗,向深邃的黑土地倾诉着自己的梦想。
20世纪70年代,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幅增加,受到全国无数农民的赞誉。此后,杂交水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在世界各国引进和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中国和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和探索。袁老说,他相信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研究杂交水稻几十年了;第三,基于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灵感——》论证了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是“天然杂交水稻”;第四,chance ——发现了一种雄花花药不开裂且具有特殊性状的植物。他有所有这些优点,所以他成功了。这四点中,最有价值的是“汗”。谁能坚持一辈子在田里度过?如果是几个月,也许有人能坚持,如果是几十年,他们害怕。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袁隆平。
袁隆平敬业敬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没多久就起床离开了。"稻子已经长好了,要去田里了。"就是这么简单的文字,充满了对名利的漠视和对行业的不懈探索。怎么能不被感动?现在的人都被社会浮华弄得失去了眼睛,灵魂蒙上了灰尘,空虚而贫穷。袁隆平成功的道理和我们能不能成功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成功,但总是不愿意付出,擦肩而过得不到。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而且做到了极致。毫不夸张地说,他拯救了世界。
"我一生的追求是让每个人都远离饥饿。"——这是他一生的心思。
传统美德,——,探索精神,博爱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智慧养活了世界上亿人!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篇5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造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梦想吗?他的追梦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