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事迹的感悟6篇

时间:2022-10-01 作者:pUssy 事迹材料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工作或学习中,都接触过事迹材料吧,在每天的生活里,每个人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优秀事迹的感悟6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事迹的感悟6篇

优秀事迹的感悟篇1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传承追求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是亲力亲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里检查,他对所带的研究生说“培养研究生,因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个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养”。正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科学精神,吃苦奋斗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1500公斤,在江苏南通的海水稻试验田,最高亩产802.9公斤。打赢种业攻坚战、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业,将由中国水稻科学家们奋斗实现,他所弘扬和代表的杂交水稻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学习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袁隆平院士从来不关注金钱的多少,即便获得各方面的奖金,他也把这些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穿几十元的衬衫,戴十几元的领带。即便荣誉无数,他仍然能够扑下身子,两脚沾满泥土来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长势。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毕生致力的事业。他已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对袁老的评语真挚和简约。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写照,也应是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袁老的梦想是解决吃饭问题,但另一方面,浪费无度问题又从另一方向抵消着增产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费法》刚刚获得通过。在袁老去世后,有网友称“今天他好好吃饭了,一粒米也没剩”。确实如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粮食来永远缅怀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问一号已经着陆火星,祝融号已经开始巡视火星。天宫一号飞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创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将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上延续,将在每一位自强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国士无双,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无数湖南人,亿万中国人纷纷深切缅怀袁隆平,联合国官微高度赞誉。荣誉无数,难抵亿万民众的口碑,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处。

优秀事迹的感悟篇2

他是人民的好公仆,在泥石流灾害面前,他勇于冲锋在前,保障救援秩序,守护百姓的生命安全;面对人民群众时,时刻把群众的酸甜苦辣、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心系群众、情系民生,从一件件小事中抓出大民生。

他是体恤民警的好领导,基层民警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他一直牵挂于心;他待人亲切、平易近人,关切基层民警的实际困难,用心用情用力推出各项惠警措施,温暖着广大民警的心。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潘东升任三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不惧危险 奋战一线

潘东升时常与民警们说,群众危难要敢担当,领导干部更要走前头、作表率,冲在第一线。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靠前指挥、奋战一线、临危不惧、担当作为。

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由于连日暴雨,三明市泰宁县池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近10万立方米的土石倾泻而下,瞬间将一个水电站的施工棚和数十名工人掩埋。接到警情后,潘东升立即拿起对讲机,冲上越野车,奔赴事发现场。

当时,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仅有2米多宽的山路泥泞不堪,路两旁不时还有塌方和山体滑坡,潘东升以最快速度赶到事发现场,迅速指挥现场秩序维护,组织抢险救援。他当机立断,在事故中心周边设置了3个交通卡点,疏导各类车辆。一些没有专业救援设备的施工车辆不听劝阻,挡住救援通道,他手持扩音器,站在山路正中央、卡点最前沿,声嘶力竭地喊:“除救援车辆之外,其他车辆一律不得通行!”正是他的果敢坚决,大型救援车辆、救援队伍快速到达事故现场,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据三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罗志怀(时任泰宁县公安局局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救援的5天4夜里,潘局与救援人员、参战民警并肩战斗。饿了,吃碗泡面、垫个馒头继续救援;困了,在车上眯一会儿,爬起来接着指挥。”潘东升的言行感染着现场每一名救援人员,也带动了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得到高度肯定。

办好小事情 心系大民生

“我感受到了党和人民警察的温暖。”6年前,邹满生在三明骑摩托车因未戴头盔害怕被罚款时,交警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是耐心宣讲交通安全知识,还送给他一顶头盔,每每谈及此事,邹满生都很有感触。他说:“人民警察为人民,我切实感受到了。”

在三明的乡镇农村,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曾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群众嫌麻烦,有的家庭经济拮据,不想花钱买头盔。然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群众的生命安全将面临很大的威胁。2014年,潘东升来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职后,大力倡导“管理要硬到不敢为、服务要暖在心坎上”的执法理念,引导民警们“处罚不是目的,一定要帮助群众把头盔戴上去”。此后,三明市公安局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头盔行动”,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新举措:从原来罚款100元到不予处罚但要求群众当场买头盔戴上;派出所购买头盔,让群众临时借用;给困难群众送头盔......如今,三明市乡镇农村的马路上,骑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有一个细节令三明市公安局下洋派出所所长陈东兴(时任三明市公安局岩前派出所所长)记忆犹新,那是7年前,潘东升来所里调研,他发现户籍窗口台面的高度过高,不利于群众办事,当即提出整改要求,降低服务窗口的台面高度,从一米二降到90厘米,让群众不用站着,而是可以坐着办事。“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潘局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他时时刻刻都想着为百姓服务,为百姓谋福利。”陈东兴感叹道。

在潘东升的带领下,2014年至2016年,三明市公安局全力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清理行政职责496项,40个办事项目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了40%,新增网上办事项目73项、网上便民服务项目149项,80%的审批服务项目实现网上流转办理,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不断增强。

待警如亲 爱警惠警暖警心

2014年,潘东升到离三明主城区最偏远的岩前派出所调研,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老平房宿舍,摆着一张窄小的木床、一张破旧的桌子,食堂没法开办伙食,冬天没有热水洗澡。潘东升掀开被子的一角,手伸到被褥里摸了摸,顿时觉得被褥又湿又硬,还散发着一股霉味。当得知在全市96个乡镇派出所中,有一半以上的办公楼的条件都像岩前派出所这样简陋时,潘东升眉头紧锁、心疼不已,当即向民警们承诺:“我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温暖的家!”

很快,在他的全力推动下,三明市公安局全面推开“暖警工程”建设,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挤出资金,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全面改造全市乡镇派出所硬件设施。现如今,三明市基层派出所都有了食堂、浴室、洗衣房、健身房、文化室等“五大件”,民警宿舍有电热毯、热水器、空调、电视机等“四小件”。2015年,省公安厅在三明市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暖警工程”建设现场会,大力推广三明的经验做法。

“暖警工程”完成以后,当时的岩前派出所民警蒋瀛特地向省公安厅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民警们纷纷表示工作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工作干劲也更高了,真正实现基层派出所“人留得住,心静得下,神提得起”。

在关心关爱民警方面,潘东升是不遗余力的,也是有口皆碑的。

“很感激潘局,如果没有潘局长的关心,我们一家人现在不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们全家都念他的好、感他的恩。”富兴堡派出所民警郭立仁说。当时,郭立仁和在龙岩长汀当老师的妻子一直聚少离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郭立仁找到潘东升说明了自己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和家庭实际困难。了解了小郭的情况后,潘东升当场拿起电话,打给三元区委的相关领导,并逐一联系了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要求支持协调,解决郭立仁的实际困难。2016年,郭立仁的爱人顺利从长汀调到三明。

在三明工作期间,他积极完善民警职业保障,出台民警履职伤亡补助办法,推动民警夫妻“团圆计划”,推进新警周转房公寓建设,梳理出全市12个县市区外地籍无房民警的人数,新建修缮宿舍260间,一举解决全市外地籍无房民警的住宿问题,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幸福感、归属感和满意度。

“潘东升同志虽然在三明的时间不长,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是爱护基层民警的好领导,他的逝去是公安事业的一个巨大损失。”同事、民警痛心地说。

优秀事迹的感悟篇3

近日,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也被一些人认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分夸大,掩盖了其他科学家的光芒。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可以说家喻户晓,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可以说袁隆平“誉满宇宙”,他是中国科学家中最耀眼发光的学术明星。一提起水稻,必提起袁隆平,一提起有关粮食安全吃饭问题,都会谈起袁隆平贡献。但最近社会也出现了部分质疑袁隆平的声音,从“海水稻”到暂时遗忘袁隆平,说袁隆平其实没有那么神,贡献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袁隆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他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学家,特别是明星科学家。

毋庸置疑,袁隆平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中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代表,兢兢业业,刻苦攻关,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尊崇袁隆平,其给大众的形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农民科学家。但也不能否定,现在的舆论宣传也将袁隆平有些神化,将他由扎根大地的农民科学家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海水稻”让人想象利用海水可以种植水稻,不仅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还能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中国人的饭碗是袁隆平打造的”,等等,相信这个结论袁隆平也不会笑纳,也不是袁隆平原意,是我们的宣传出现了误导,将袁隆平神化,在此背景下,出现《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类似的文章,并不是对袁隆平的诋毁,而是一些爱护袁隆平的人不想让袁隆平离我们太远,不想让袁隆平变成神,想让袁隆平回归人的科学家,不是神的科学家。

袁隆平现象提醒我们,科学家是人,无论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多大的贡献,他也是人,如果将其神化,那么他就由人的科学家变成无所不能的神的科学家,就远离了人间的烟火,由于没有大地的滋养,也很快从神回到人间,但会磨损其原有的形象,本想提升其形象,但因不食人间烟火的拔高反而让形象受到干扰,这是宣传者也没有意识到的副效果。我们的舆论宣传一定实事求是,将真实的情况告诉民众,科学家越食人间烟火越可爱,越值得我们敬重!

袁隆平是是我们科学界闪闪发光的明星。同娱乐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虽然很多,但大多数默默无闻地工作,没有被广大民众认知和推崇,我们需要社会像崇拜娱乐明星那样尊崇科学家,但我们不是靠造明星,而是靠我们实事求是的伟大创造和奉献。我们需要更多民众崇拜我们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让科学家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宠爱。一个宠爱科学家和科学的社会,未来一定是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社会。

袁隆平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实事求是地宣传他们的光辉业绩,塑造出的科学家的形象会更伟大、会更接地气、会更深入人心!

优秀事迹的感悟篇4

9月25日上午,一场重要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主席台上,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的座位却一直空着。

“我就坐在台下,多么希望潘局只是去接电话处理紧急事情,马上就会回来,可他一直没有回来。”回忆当天的场景,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施玉安数次哽咽,“我一直感觉他没有走,还在指挥我们战斗……”

当天12时35分,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倒在了会议的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7岁。

从警37年,潘东升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次,2021年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10月14日,福建省委发布决定,追授潘东升“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毅然选择人民公安事业

2019年8月22日,在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会议纪念馆,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潘东升郑重地在留言簿上写上了一句话——“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

这句话既是潘东升对福州公安队伍的深情寄语,更是他一生的执着信念和动力源泉。

1984年,潘东升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毕业。“当时,国家信息化产业正处于起步腾飞阶段,不少同学劝他下海经商,老师也劝他出国深造,但他毅然选择了人民公安事业。”潘东升的大学同学和挚友郭建回忆说。

面对同学们的不解,潘东升说:“是党培养了我,人民警察是为群众做事、保护一方平安的崇高职业,我想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

从福建省公安厅的科技信息化专家到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福州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在公安队伍一干就是37年。

“我对潘局印象最深的,是他到任福州后上的第一次党课。”福州市公安局二级警务专员黄作璋说。在课堂上,潘东升扳着手指给全市民警算“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脱稿讲了两个多小时,告诉大家要忠诚、干净、担当,珍惜这身警服。

潘东升是这么要求别人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无论你在哪一个应酬上看到我,你都可以直接上来打我两巴掌!”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局长林能响回忆说,在一次全警大会上,潘东升抛下这句响亮的话,要求大家随时都可以监督他。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麾下万名公安民警,利益牵扯方方面面。但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却没有收到一封关于他的举报信。

在潘东升心里,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

“老百姓迈进公安机关大门就是警情”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民警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一项工作。

“老百姓有时会反映民警在接处警中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虽然已经要求‘首警责任制’,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福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宫伟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潘东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接处警情况。

“我认为,老百姓从迈进公安机关大门那刻起就是警情,哪怕是门口的一棵大树倒了,只要是老百姓向警察反映的,我们就要接警。”潘东升说。

从2020年7月开始,福州市公安局推出了接处警“首接首移责任制”,从源头上解决基层一线“谁接警、谁处警”问题,大大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

2021年1月至9月,福州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有效报警近93万起,群众对公安民警接处警满意率达97.94%,位居全省前列。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如何实现民生案件快侦快破,这也是潘东升经常思考的问题。

他带领福州公安在全国省会城市首开先河,建成一体化运行、集约化管理、24小时实战化研判的合成侦查中心、合成情报中心,对有力震慑犯罪、快侦快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

以“两抢”(抢劫、抢夺)案件为例,福州市“两抢”案件发案数从2016年的700多起减少到2020年的77起,破案率达100%。2020年,福州市治安状况满意度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位列前5名。

“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福清市是著名的侨乡,出入境证件的办理需求非常大。为了小小的一本证件,群众经常要排队、托人、找关系。为此,福清市公安局准备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但在当时,全省乃至全国还都没有先例。

时任福清市公安局局长的陈明俤为此专门请示潘东升,潘东升对他说:“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在服务群众上,我们就是要把‘有权力’变为‘没权力’,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我全力支持你。”

按照潘东升的思路,福清市在福建省首创出入境24小时自助受理服务中心,群众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从原来的7天变成“立等可取”。

心系群众、人民至上。37年的从警生涯,潘东升始终忠实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在三明市的乡镇农村,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曾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群众嫌麻烦,也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不想花钱买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死伤的悲剧。”三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敏回忆说。

2014年,潘东升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职后,大力倡导“管理要硬到不敢为、服务要暖在心坎上”的执法理念,引导民警们“处罚不是目的,一定要帮助群众把头盔戴上去”。

此后,三明市公安局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头盔行动”,推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管理新举措,如从原来罚款100元到不予处罚但要求群众当场买头盔戴上,还有的派出所购买头盔让群众临时借用,并给困难群众送头盔……

如今,三明市乡镇农村的马路上,骑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你放心,天塌不下来”

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老平房宿舍里,一张窄小的木床、一张破旧的桌子,被子潮湿散发着霉味……

2014年5月,潘东升到三明市任职没多久,就来到离主城区最偏远的岩前派出所看望民警。当得知在全市96个乡镇派出所中,有一半以上的条件都如此简陋时,他当即向民警们承诺:“我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温暖的家!”

很快,三明市公安局全面推开“暖警工程”建设,挤出资金改造乡镇派出所硬件设施。现如今,三明市基层派出所都有了食堂、浴室、洗衣房、健身房、文化室“五大件”,民警宿舍有电热毯、热水器、空调、电视机“四小件”,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潘东升对民警的关爱,不仅暖在民警身上,更暖到民警心里。

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潘臻颖曾在福州市罗源县公安局任局长。她说:“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重要情况需要向上级请示时,潘局总会给我非常明确的指示,他从来不怕担责任,还常常说,‘放手去干,天塌不下来’。”

潘东升爱民、爱警,也爱家。只不过,他对家人的爱表现得更深沉。

在处理潘东升身后事时,民警发现他贴身使用的一个钱包,边缘早就掉色破损,里面还夹着一张老照片。

“这个钱包他已经用了30多年。里面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合照,他一直带在身边。”潘东升的爱人袁秋榕说。

每次回家吃到热乎饭,潘东升都会对妻子说谢谢。看到别人节假日去旅游,他也经常会对妻子说对不起。“他说退休后也带我去旅游,但他说话不算数。”

在袁秋榕心里,潘东升的食言又何止这一次。“他还经常跟我说,‘你放心,天塌不下来,因为我比你高,由我给你顶着。’可是现在,天真的塌下来了。”

一个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送别一个人。潘东升牺牲的消息传开后,逾万名公安民警、干部群众为了再看他一眼,自发前往吊唁、哀思缅怀。当灵车缓缓驶过时,大家噙着泪水挥手、致敬,用普通话、福州话哽咽地喊出内心的不舍:“潘局,一路走好!”

优秀事迹的感悟篇5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优秀事迹的感悟篇6

人民群众说,他用真情书写一心为民新篇章;

公安民警说,他用生命刻画“英雄的模样”。

潘东升,这个正被大江南北传颂的名字背后,蕴含着一名优秀人民警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蕴含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向英雄致敬!连日来,警营内外迅速掀起向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原委员、福州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学习的热潮。

学习他一诺无悔,对党忠诚

“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生命!”这是潘东升从警时立下的誓言。

今年9月25日,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7岁。

一诺无悔,对党忠诚!

从警37年来,潘东升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潘东升牺牲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人民公安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截至10月27日,全网累计推出潘东升先进事迹报道1.7万余篇(条),全网总阅读量超过5.5亿次。其中,#不赴饭局的公安局长走了#等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热搜榜。

从八闽大地到黄浦江畔,从黄土高原到江淮两岸,潘东升成为照亮广大公安民警前行路上的那束光。

上海公安新媒体矩阵第一时间联动转发学习潘东升相关新媒体报道,发布报道50余篇(条),阅读量120余万次。上海市公安局通过宣讲报告、座谈会、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全警深入学习潘东升先进事迹。

“我将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圣地,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新天地治安派出所所长李勇说。

“正是有无数个像潘东升同志一样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安民警在付出,才换来了如今社会的平安稳定。”安徽省政协委员、省公安厅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程磊表示,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深刻感受到,广大公安民警不分昼夜、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学习他一心为民,赤子情?

守一座城,护一城人。

潘东升心系百姓、情系民生,经常跟民警说,群众事无小事。潘东升牺牲后,人民群众深情为他写下了“鞠躬尽瘁护人民利益,忠诚担当铸警界丰碑”的挽联。

一心为民,赤子情怀。人民公仆,八闽楷模。

山西公安新媒体矩阵连续转发潘东升先进事迹,阅读量达300余万次。山西广大公安民警纷纷表示,要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刚刚参加了山西公安英模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的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兼金刚里社区民警杨蓉表示,要向潘东升同志学习,结合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正阳街道火电社区干部周杨表示,潘东升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警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全面深入开展向潘东升学习活动,召开学习研讨会26次,受教育民警8000余人次,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切实把学习活动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学习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如果哪一天,哪一个民警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扇我两个耳光。”

斯人已逝,但潘东升正气凛然的话语,仍在福州每一名民警耳畔回响。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他是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榜样典范。”公安部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四川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副教授庆玲由衷感叹。

在庆玲看来,潘东升严以律己、一身正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抵制“四风”侵蚀,注重家风家教,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

“我们要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坚持严以律己,保持清白家风,忠诚履职,为切实筑牢疫情防线贡献力量。”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培黎派出所副所长焦辉和妻子正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他们学习了潘东升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

目前,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联动各地媒体矩阵,持续推送相关报道及新媒体作品,共有3792个账号在微信、微博、头条平台转发稿件5809篇(条),点击阅读量达2385万次,点赞评论数2万余条。

“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技术型人才,专家型局长,您是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公仆!”……潘东升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事迹感动了亿万网友。

广大公安民警也纷纷留言,要向潘东升同志学习,汲取奋进前行力量,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平安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