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个人先进事迹7篇

时间:2022-09-26 作者:Brave 事迹材料

我们为了写出一份好的事迹材料,一定都十分上心,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个人先进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社个人先进事迹7篇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1

每当你驻足在宛如万马奔腾的黄河旁;每当你站立在犹如绸条般的长城上;每当你仰望着那壮丽雄姿的五星红旗,你的心中是否如凶猛的洪水般热情澎湃?是否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们的祖先用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伟大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奉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如果不奋斗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敢于有梦,从小树立高远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志向,敢于追梦筑梦。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从小着迷于荷马史诗,立志找寻特洛伊古城。虽然历尽重重磨难,费劲千辛万苦,但他始终勇往直前,终于在40年后,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找到了人们以为因战争而早已毁灭的特洛伊城。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文化知识,既要勤学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永远也没有尽头,也永远不会枯竭。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持之以恒是极为重要的。荀子在《劝学篇》里曾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养成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好少年。我们现在是一株株小树苗,必须抓好习惯养成,吸收丰富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同学们,让我们挑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富强而努力吧!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2

对应急救援工作,肖文儒爱得深沉。用他的话说就是,“睡觉时做梦,梦见最多的是在井下抢险救援的场景”。热爱背后,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是对宗旨意识的践行。

30多年前,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突发井下中央变电站着火事故。时任矿务局救护中队副中队长的肖文儒带领队员深入井下救援,成功救出被困人员。肖文儒升井后,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拦住说:“谢谢你们把我孩子救出来。”这一幕,刻印在20多岁的肖文儒的脑海中,让他深深认识到应急救援、拯救生命的光荣。

危难从来不避,指挥必须前移。每一夜坚守,每一个决定,每一次出发,都是在和死亡抗争、与命运较劲。“逃生是人的本能,但我们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越是险象环生的危险环境,越是需要我们深入其中救出被困人员。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守夜人的职责。”肖文儒说。

2021年1月10日,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导致22人被困,肖文儒随应急管理部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参与指导救援工作。10多天中,他同前线指战员攻坚克难、连续作战,协调调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高性能救援装备,指导专家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细化抢险救援方案,组织矿山救援队伍、钻探队伍及井筒清障人员研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施救、科学施救、精准施救,在与死神的搏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11人获救。

熟悉肖文儒的人都说,老肖的胆子真大,他不像领导干部,更像基层救护指战员。“他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救援遇到困难时,他更是毫不犹豫地下井找出原因、指导救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位干部说。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3

8月3日,76岁的抱珠龙村村民冯金凤翻看手机,在“672244”这个手机短号上凝视许久。号码的主人正是廖美娣。廖美娣离开已半个多月了,但每每想到拨打这个以前24小时待机的号码,再不会传来亲和的声音时,她的内心阵阵刺痛。

去年,冯金凤摔伤了手,需要挂盐水和贴膏药,便联系了廖美娣。那天下大雨,她正发愁怎么出门,廖美娣的电话就来了:“雨天路难走,你别来卫生院了,我过来帮你挂。”“下了班,她真的来了,身上淋湿了,药包却裹得很严实。” 冯金凤动情地说。

岭洋乡位于乌溪江库区上游,衢江、江山、遂昌三地交界处,“山路九九八十一个弯,山道七七四十九道梁”形象地道出了当地的地理环境。而全乡约1700常住人口中,有1500余名老人。群众看病不易,尤其遇到突发疾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美娣”。

廖美娣的手机号码贴在全乡每一户人家里,成为当地村民的“120”。

“是美娣救了我邻居的命!” 村民李加呈想起邻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当他发现生命垂危的邻居,立即打通廖美娣的电话。廖美娣带着卫生院医生,背着药箱、扛上氧气袋和担架飞奔而来,紧急处理后再送上级医院抢救,“如果再晚一点,邻居就没救了。”

只要有村民求助,廖美娣总会风雨无阻上门。

抱珠龙村村民张名仓的父亲,生前患肝硬化多年,老人每次不舒服,就让儿子“找美娣”。从卫生院到张名仓家,要走40余分钟的山路,廖美娣从没拒绝过一回。廖美娣上门时的样子,张名仓历历在目:背个大药箱,在山岭间疾走,遇到老人要挂盐水,她就耐心地等在一旁,从白天等到黑夜,“夜路难走,可美娣执意不让我送,我只能站在高处,目送她远去,心里满是感动和敬佩” 。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4

年轻的、优秀的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条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贫困户干活、与群众谈心、和群众做朋友,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她埋头苦干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在农村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增收,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降低了贫困发生率20%以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说一心为民,是对黄文秀最好的评价。从大山女儿到扶贫战士,黄文秀同志是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和先锋模范,是以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代表。

黄文秀的遇难让全国人民都感到心痛和惋惜,对其家人进行了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同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是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的榜样,她无悔的青春选择,作出了令人景仰的时代回答必将芬芳而不朽。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也该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始终在工作中保持感党恩、为人民的初心。尤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紧要关头,我们每名党员都应该要从黄文秀同志身上获得攻坚克难的斗志和力量,求真务实、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坚持忠于职守、担当尽责,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和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5

观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后感慨万千。他说,刘永坦院士的事迹令我动容,令我深思。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恶劣实验条件下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在成就卓著时砥砺奋进更高目标,在新百年新征程起点上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征途漫漫,前路莫问归期;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多少胼手胝足的奋斗绘就了今日盛世的美好画卷,多少埋头苦干的奋斗推动了中国航船的踏浪前行。刘永坦院士的事迹勉励我们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勇担时代重任,在新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深刻感悟了刘永坦院士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将来以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他说,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四十年磨一剑,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早已将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他身上体现的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对科研的认真严谨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个人。作为新百年的哈工大学子,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在入学时就听说了刘永坦院士的名字,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报告会了解了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刚刚通过哈工大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面试的她,明年夏天将踏上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6

今年,国内各大行为媒体争相报道一位来自湖北来凤县95岁战斗英雄的故事,他的身份是一名银行退休干部。几十年来默默无闻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连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是一名战功赫赫的英雄,这名老人就是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张富清。他用六十年的坚持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品行和奉献精神,他的不骄不躁和低调品行为全国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党课,值得广大党员和政府公职人员学习。

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艰苦朴素的精神。在观看张富清先进的纪录片中,张富清家中简单的陈设,处处彰显了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美德。我想这一辈的人都经历过了三年的自然灾害,他们比我们更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突飞猛进的现在,还能继续秉承这样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学习张富清同志对党的忠诚。张富清对党有着绝对的赤诚和信念,对自己的小家从不考虑家庭得失、个人得失,率先垂范,让原本有正式工作的妻儿下岗、下乡。他的“舍小为大”是千万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创造奇迹的一个缩影。

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甘于平淡。张富清转业之后,把自己在部队里的军功奖章全部锁了起来,不向集体提出过困难要求。默默地履行着吃苦耐劳的义务。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为了党和人民,就是牺牲了,也是无比光荣。”

这是一个经历过战火锤炼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共产党员,在他的心里,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更过分点说,或许在他的心里,他早已经死过一回了,现在的他是完完全全为了党在活,为需要他的国家而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我们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更幸运的是我们还出生在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年代,我们体会不到吃不饱、穿不暖、没瓦遮头的痛苦,是革命前辈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现在,在这么多诱惑的现在,我们更应该时时警醒自己,严以律己、提高党性品德修养,乐于奉献,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社个人先进事迹篇7

近期我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学蓝云,找差距、创佳绩”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蓝云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触动和震撼我们每个党员的心灵,也激发了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中共党员的决心。

医生本来不是他的职业,却因为村民的急切需要,而放弃本来稳定和喜爱的工作,依然背负起五乡五弄人民健康的责任,从一个职业跨入另一个职业,在常人看来都是那么难以理解,而于他却是哪里需要去哪里,回乡教书刚开始亦非他本愿。只因那时候缺师少教,村里的知识无人普及,他才选择的教师工作。后又因山里村民们生命健康没有保障,才弃“文”从医。从始至终,他心中都是以人民需要为目标,努力踏实地为人民做实事。坚守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一种习惯,一种坚守,一种坚守,一种信念,一种信念,一种人生。蓝云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无悔的,他真正做到了像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人们感叹“人心难测,世事艰难”,人们为各种利益奔波劳碌,尔虞我诈倾泻而下,清澈欢快而义无反顾地展示了世间最原始的美好和对美好的追求。瑶山里永远不会忘记那背药箱奔波的背影那夕阳下灿烂的光辉,那朝阳升起的希望。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在哪里出现,多么唯美善良的本性啊。只是英雄离世得太早,我们还来不及唏嘘,他已飞往天堂,也许他真的是天使,上面召唤他了,他该回家了,该好好休息了,他真的太累了。

他走了,但他的事业,他的精神却将永远影响和指导着我们,他是我们每个党员,每个人学习的楷模。尤其是即将迈向工作岗位的我们,蓝云的精神对我们的指导意义真的'很大。我们不用再削平脑袋要进大医院,脚踏实地地学习,将来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真正为人民做实事、办好事,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是我们的最佳去处。拭去心中那些为名利的尘埃,以蓝云同志为明镜,人生又怎能会失去意义呢?

蓝云同志的精神处处闪着平凡而执着的光辉,然而平凡的生活早就他非凡的人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些人死了,打他却还活着。”是的,蓝云就是其中一个这样的人。让我们永远都记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