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作文8篇

时间:2025-02-16 作者:Gourmand 作文大全

要想写出逻辑严谨的作文,充分的论据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作文让我们在逻辑推理中找到乐趣,增强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规矩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规矩作文8篇

老规矩作文篇1

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在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示意他们保持一米距离后,一名中年男子却不悦地抛出一句:“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答:“中国人很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事,它提醒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被我们所忽略的“规矩”。

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不懂规矩的现象发生。在没有交警的十字路口闯红灯,公交车刚停稳便不论先来后到一拥而上,翻越护栏横穿马路而不走斑马线……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很久以前的古人就已经懂得,可身为现代人的很多人却似乎并不理解:我的行为并不违反道德。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事实上,道德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仅仅依靠道德是无法协调好人与人之意的关系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规矩。规为圆,矩为方,它们能够帮助规范人们的行为,让社会有规律地发展。这首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磨擦,让社会尽可能平衡发展。譬如法律就是这样的一种“规矩”,它保障了社会的安定,而这恰恰是道德所不易做到的——毕竟每个人的道德尺度不同。

也可以这么说:规矩是道德的量化,也是文明的外在体现。正如前面所说,道德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有它的局限性。但在道德和理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规矩却不同:无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有何不同,规矩只有一个。这种量化的标准利于人们具体施行。现在强调“以德治国”,但更多的是强调“以法治国”,足见其重要性。而规矩无疑也是文明的体现。一个是秩序井然的街道,一个是混乱不堪的大路,即便是街道再小,大路再宽,又有谁会否认前者的文明呢?文明是规范的,不是混乱的。规矩造就了文明,也体现了文明。

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断改变。规,可以是圆,也可以是椭圆;矩,可以是正方,也可以是长方。规矩的灵活性可以保证它持续地为人们做出贡献,但也要求我们紧紧跟上。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而我们自己的素质也才能得以提高。

所以,无论心中持有怎样的道德尺码,请先懂得规矩。

老规矩作文篇2

没有规则,没有圈子;没有时刻,没有聚会!

今天老师进化成狮子了。如果有后悔药,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吞下去。

唉!事情是这样的!

那是周五语文课前两分钟。值日班长是林雪。她太无能了,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林老师实在忍不住了,叫她“滚下去”。

突然,学生们惊呆了,立刻坐直了。

终于,课前两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同学都在听课。老师的表情从扭曲的样子平静下来:原来是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要掉下来,鼻孔瞪得大大的好像要“吸”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学生;脸红如血,一路“流淌”到脖子;他手里拿着一个可怕的指针,向空中挥舞着,好像他太生气了,以至于不能控制住周围的空气。

“谁在说话,再说一遍,再说一遍,我就敲下来!”林老师生气地说。

有的人完全不一样:有的在玩,在玩;有些人在座位上“享受”自己的东西;有的在画画;有的是钻台;有些人根本不看老师。他们上课大声谈笑,停不下来。完全不合理。

正因为如此,老师才对我们大喊大叫。哦,我想起来了。还有两件事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一是陈要反思,二是我们也要反思。老师让我们看抄来的杂志,我们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唉,请原谅我们的错误。唉,多么值得反思的一天!老师,我们上课肯定不会说话。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如果黑板是浩瀚的大海,那么老师就是海上的水手。铃响的那一刻,指针划着,划着停泊在港口的课本。书桌上,问题堆积如山。你的手像一只飞翔的鸟一样生动。在领奖台上,你挥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没有云可以飞扬,就像你明亮的心。下一次,我们一定会把你的良苦用心印在心里。

如果一个大星球,一个大天体,再大,出了轨道,就会像鬼一样乱转;如果一只风筝,你想让它自由,你剪断了风筝线,你不仅没有让它自由,还让它落下;人也一样,就像在一个轮子里,你可以让它“嗖嗖3354”,“把你踢出去”而误入歧途,也可以在这个轮子里一动不动地度过一生,让你成为一个被社会遗忘的人。你也可以明智地使用它,让它把你带到你的面前。不进则退!

老规矩作文篇3

一片草地可以留予他留恋生命的大地,房屋可以留念人们对它的,精心耕作。人类也可以留恋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但我们不能总留恋在过去,我们要对他进行传承与创新。

规距不能改变未来时代更新的速度极快,美国仅用短短几百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一个经济大国。甩了我们五十年,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古国只得紧跟其后。没有之是革命分子的呼吁崛起,恐怕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吃不饱饭的年代。难有创新,能够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改变未来。规矩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传统文化也固然得传承发展,但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缠足运动使女性倍受痛苦,人的脚越小越好,从出生下来,开始国家,限制其生长这种中国的文化是可以舍弃的。

人的思想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荟。因此他不受禁锢,他解放了。

寒假培训传统文化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我们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学习,因为这只会将传统文化推向不好的地方。

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这样的思想只会导致我们的思想落后,跟不上潮流,落后于时代。

中国的几千年优秀文化,固然传承,但创新更令我们肃然。

社会重大生活的变迁,深刻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样才能,革新进步。

规距让人愚钝,封建一辈的思想家不懂得使用互联网,不懂如何与外界取得更加便捷的联系规矩,让他们停留在了那个时代。

古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固然重要。但不要将小孩带入歧途,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崛起引领人们进步。贵在让人害怕敬畏。

莫让规矩主办我们的前行的步伐不让规矩让我们停留在那个时代,莫让规矩在这失去了大国的自信心,固然传统文化需要发展更重要。小草,你要学会寻找新的生命力的地方,那有更重更多滋润你生命的地方,房屋有更先进的技术监理工作,你要等待,人类有更好的先进文明,等你挖掘。

莫让规矩束手脚,是想让我们在正常社会环境下传承文化的氛围。

老规矩作文篇4

近日一位6岁女童跟着家长在非斑马线处横穿马路,结果女童被超速行驶的汽车撞飞,经过抢救无效身亡,事后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对于此次事故,想必很多人都不理解交警的做法,或许说汽车司机是要负全部责任的人,又或许说女童的父母才是负责人,而我认为无论是超速行驶的司机还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父母,都应该是这起事故的承担者。众所周知,诸如此类血淋淋的交通惨案时有发生,惨相已经目不忍视了,流言已经耳不忍闻了。在诸多血淋淋的交通惨案下,为何仍然会有人不遵守交通警规,非要以身试险,最终酿成大错,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因此,无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就女童家长而言,作为成年人,更何况已经有子女本应该就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子女从小培养起交通安全意识,教会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而家长却以身作则,无视交通规则,带领子女横穿马路,最终酿成大错,事后才懂得亡羊补牢,为迟以晚,不仅失去了最宝贵的子女,而且一生都会留下阴影,试问假如家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会有如此大的过错吗?但是这位家长,偏要越过交通规则的底线,事后责任还不是自己承担,并且后悔都来不及了。

再者就超速行驶的汽车司机而言,也是事故责任的承担者之一,在交通警规,明文禁止超速行驶的情况下,他仍然不遵守交通规则,依然超速行驶,曾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但不曾想血淋淋的惨案就发生在那一刻,为了享受便捷,一时不顾交通警规,最终酿成悲剧,不仅要为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还深深的伤害了一个家庭,试问,司机在超速行驶前可有曾想过后果呢,如果没有超速行驶,就不会有这一道惨案的发生了。因此,无规矩不成方圆。

总而言之,女童家长与汽车司机都是因为无视交通警规,所以才导致这一惨案悲剧的发生,双方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该承受这悲剧所带来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自身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切莫以身试险触碰交通法规的底线,否则酿成悲剧就为时已晚,只要我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我相信和谐安全的社会一定会到来的。

因此,切记,无规矩不成方圆。

老规矩作文篇5

老北京的确有许多老规矩,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见生人打招呼用“请”“您”“对不起”“稍候”等谦词敬语。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规矩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老。他们会不会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认为,他们不会死,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北京老规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北京老规矩多为谦词敬语,也有一些是行为约束。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是中国人言行举止的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外在形态之一,怎么能不要呢?其次,北京老规矩并非如有些人所说是对人性的压抑,对人自由的束缚。从我们知道的一些老规矩来看,绝大部分老规矩仅仅是对人社交场合言行的约束,不包括对某些特定场合,比如男女私密空间或兄弟姐妹之间的要求。总的说,老规矩属于社交礼仪范畴,并不太多涉及私人空间。难道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不应该有必要的礼仪吗?第三,老规矩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锤炼,经过几十代人传承而未被淘汰,足以说明其生命力,为什么要消失在我们这一代呢?

老规矩所以有被淡忘之势,所以今天又被重新提起,不说历史原因,就看我们周边的现实吧,足以说明老规矩有多么宝贵,足以说明人们多希望它回来。以我自己近年来的经历看,我就经常遇到陌生人愣突突的发问和冷冰冰的咨询,甚至连起码的问候语、抱歉话以及谦恭之态都没有。最近在参加语言大会期间,被不礼貌的语言对待,还不要紧;善意的提醒后竟被更不礼貌的语言,包括一些大人而包围,这可怎么得了啊!我并不是让这些孩子们用北京老规矩待我,而是用起码的谦词敬语。比如,你好(当然说您好更好),对不起、请稍候和谢谢等等。更可怕的是,对这样一件本来无关紧要、提个醒儿而已的事情却招来一所大学个别老师和学生们的莫名奇妙的攻击,有说我们如何辛苦,有说南方人不懂北京话里的“您”,有说无录像无真相,甚至有人冷嘲热讽的说还是请你回北京讲老规矩去吧,更有甚者,伴以各种人身攻击和谩骂侮辱之言,太可怕了。

老规矩始自老北京,但其内涵和骨髓是文明修养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必备。换言之,老规矩应当发扬光大,应当是更多人的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何以成方圆?十三亿人生活在一块土地上,怎么能没有一点规矩呢?如若无规矩,岂不乱成一片,回到原始社会了吗?!

老规矩不老,也不会老。在新的时代,老规矩还会被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青春光彩。

老规矩作文篇6

规矩,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规矩,是国家得以平稳发展的保障;规矩,是人民能够安定生活的基石。规矩对社会、国家和个人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规矩的过时阻碍科技的进步。

在十几世纪的欧洲,大家都认为先贤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理论正确无误时,一个勇敢的科学斗士站了出来,用精确的实验推翻了这一过时的“规矩”。这个人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实验和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力证据下,这个过时、错误的“规矩”最终得到推翻,重新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理论和规范。规矩的过时和错误给世界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又如前苏联的例子,规矩和模式的僵化。过时,给社会、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过时的规矩一旦不被推翻,社会受到的影响便十分巨大。

没有了规矩,社会将失去平衡。

近日,某省内一家家乐福超市中发生了一严重的踩踏人致死的事故,造成了三死十几伤的严重后果。这起事故是商家模式国家规定的规范,举行限时优惠活动而引起的。这正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显示写照吧!如果每个人都漠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规范,规矩二字便会从世界上消失,世界也可能因此不复存在了。正如社会上的一些“不规矩”的行伍,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如果生活没有了规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规矩的遵守使人成功。

拿破伦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可能因为一个人输掉整场的战争。”拿破伦曾经在欧洲大陆上称霸一方,成为欧洲上名符其实的霸主。他认为,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靠的并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啊在通令军队上严明的纪律。也正是这严明的纪律,使他走上了欧洲的巅峰,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最终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伦的指挥得当,眼看要拿下最后的胜利,就在胜利前的瞬间,因为军纪不严,援兵的延迟而功败垂败可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规矩是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规矩是火,它能照明前进的道路,不遵守时也能把人烧伤。

让大家懂规矩,遵守归军,共同创造和谐社会。

老规矩作文篇7

北京过去渗透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老规矩”,衣、食、住、行,包罗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细到“牙齿”的规矩看似繁琐,动静之间却的确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甚至“温良恭俭让”展现得恰到好处。所以我认为,这些杂着“京腔儿”的老规矩理应重回胡同弄堂里人们的生活,并应借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风范带回中华大地。

时代飞速的发展,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侵蚀甚至瓦解着我们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加速了“西化”,久而久之,“向西方学”则演变成了中华子女抛弃这些“古老”“厚重”礼节的借口。北京老规矩的褪色也不过是其中现象之一。曾在电视里看到节目中的老外品尝中国美食是“作揖”“敬酒”“轻拿碗筷”“细品菜肴”,这曾经是家家户户一日三次上演的画面,台下的中国观众却为老外的这一系列“动作”感到惊讶,随后是强烈的新鲜感,甚至带着一丝“崇拜”。我甚至能想象到,电视机前某一户人家渴望让小孩也“守点规矩”的父母,指着电视里黄发蓝眼的外国人说道:“你学学人家。”想来委实讽刺的很。

究其实质,比现代化更加速瓦解着传统文化的,是国人自身崇洋媚外的心理,而这心理背后,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不自信。自鸦片战争轰开国门后,中国人的“崇阳”至今延续了一百年。这固然曾为我们带来了民主的政治、富裕的经济,却也使我们落下了“后遗症”,将本应视之如珍宝的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履。唯有见到老外们争先恐后地学习中菜、穿唐装、高吟《论语》,国人才再度“寻根”,想着复原国学。说白了,还是跟随着洋人的“尾巴”去认可他们所“认可”的事物。

所以,这一次源于北京网友的重整北京“老规矩”,则是开启了国人由内而外复兴传统文化的新阶段。这些从生活点滴出发的“老规矩”,就是最接地气的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于家家户户的碗筷之间。我想,更重要的是,别让“老规矩”只重回于微博界面的图片文字里,而关闭界面后,却还是任凭小孩子把碗筷杵进剩下的米饭里拂袖而去;别让“老规矩”的回归至于“热议”,在七嘴八舌的评论过后,别让“老规矩”被下一个韩国明星的热门话题喧闹着排挤到脑后。

是的,热议过后,应该行动。从下一顿晚餐开始,从明天的出门回家开始,从这一代“80后”们新生儿的摇篮开始。让“老规矩”的回归在皇城根下,带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风范,实现一次漂亮的“逆袭”。

老规矩作文篇8

在青葱岁月里誓死捍卫尊严,在草木摇落之际把酒言欢。

——题记

第一次见面是相遇,而后是相知,相离,重逢,再叙,然后,当老规矩遇上了老规矩,就褪却了年轻的光环,那再也嚣张不起来的模样。

听说毕业是转折,或许就是兜兜转转的让我们奔向四方。我一直做着这么一个梦,上一堂曾经的课,哪一天我们又出现在熟悉的座位上,预测这个老师进入教室是哪分哪秒,讲起了哪一个长篇大论,课后又按老规矩写下哪里的作业。那时我们不用多看都知道你是否打起了瞌睡,耳畔又传来了一句“至理名言”。由着青春的小性子,我们之间形成了不成文的默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时光它快得让人猝不及防,当你们都老了,我又怎会独自年轻。唱一曲高山流水,学着伯牙鼓琴,盼着子期倾耳享受,虽未有只言片语,又有难得的和谐。几十年之后,我将抚着一头的霜花依旧思念旧友,一抹相思,半点离愁。

我愿意扎进老人堆里,看他们围坐在象棋桌旁,哪怕是有一席之地也会来一场大战,输了的人按照规矩接受惩罚,相约来到屡次不醉不归的酒馆,互相揭短取笑,把年轻时的糗事泄与欢声笑语,叫着一辈子的绰号不曾改变,偶尔聊到先一步故去的朋友已经不能应约,又毫不在意来路还有多远。当老规矩遇上老规矩,不需多言。

我们都不知道下一秒是个什么样子,或许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我,我们忙着完成青春的旅行,残年也是一首慷慨的悲歌。每一个日子都不可能是有说有笑的,但有说有笑的日子总会被明天代替。我们见着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事,我们有新朋亦有旧友,当遇上了知己请不要轻易错过。我们忙着捡拾,却因此借机错过,直到最后,只能期待无法预计到的相遇。

社会为我们制定了不少规则,我们战战兢兢地防止逾越。而当初形成的约定,不用强调也烙印心头。酌一杯好酒,阔别当年的好友。说一句老话,唤回那日的时光。

哪天,当老规矩遇上了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