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作文写的优秀,我们需要先进行思考,有了合理的思路之后,我们写出的作文才更有条理,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承作文范文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传承作文范文篇1
沂蒙精神我传承
国庆节假期里,我观摩了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小小讲解员”风采展示决赛活动,来自全市的一百位少先队员汇聚在沂蒙精神纪念馆,倾情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沂蒙红色故事: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愚公移山厉家寨、艰苦创业九间棚、沂蒙新红嫂朱呈镕……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沂蒙人民身上一直流淌着爱国爱军、开拓奋进的血液,一个个沂蒙故事让我心潮激荡,眼含热泪。
小时候听妈妈讲过,外公就是一位在沂蒙山区英勇战斗的游击队员,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革命胜利后,他没有炫耀军功,而是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认真工作,只想着为人民服务。外公勤劳节俭,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宽裕,但他的衣服上还经常带着修补的痕迹,他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分钱。作为离休老干部,老外公虽然享有非常优越的医疗护理条件,但他总是担心给国家和政府添负担,不愿多花政府的一分钱。外公经常拿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做比较,感慨于现在的和平时代生活是多么美好,他经常教育后代子女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不忘本,要多为国家作贡献。
生长在这样一片红色的热土上,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都是一颗红色的种子,我们有责任继续讲好沂蒙故事,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让沂蒙精神这份宝贵的财富在祖国大地上继续发扬光大!
传承作文范文篇2
?祖孙四代,传承勤劳朴素家风》
孔子有过这样一句“过庭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漫漫光阴长河中淌过无数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沿溯血脉而上是家风串联传承着这个个体,乃至整个家族的灵魂。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今天就让我用文字将我们家族的故事娓娓道来。
“老麻,您的衣服已经这么破了为什么还不换?”(老麻在潮汕话中指曾祖母)。当时老麻已步入耄耋,仍神采奕奕面带吉祥瑞光,她得知我们要来把针线活往桌子上一放,急匆匆跺拉着拖鞋出来迎接我们。她依旧如我小时记忆那般手脚伶俐不需要别人搀扶,只是我注意到了老麻衣服上四处散乱地打上了一个又一个蓝灰的补丁。“衣服啊,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过去了。”老麻慈祥地笑着对我说,脸上福气的皱纹随着脸部动作而牵扯。
饭过三晌,一家子人围在饭桌上轻声细语地回忆往事,夹杂着头顶吊着的风扇慢悠悠的“嗡嗡”声。在安静祥和的氛围下老麻拾起手上的针线活一遍缝着一边讲话,从零星的言语片段中我终于知晓了补丁背后的秘密:老麻自小家里穷,嫁了人后时运不好又守了活寡,一个人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为了补贴生计,老麻压榨每一分一秒闲暇时光,平日还会为村子里的红白喜事缝纫服饰。从前养成的勤俭朴素的好习惯还一直延续,耳濡目染地传给了孙子们、曾孙子们:我祖父那一辈都是种庄稼的老实人,只有老叔走出东巷村到镇子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学画、镶瓷工艺,成为潮汕地区有名工艺人,现在还可以在广东博物馆潮州馆看到老叔画的壁画。我父亲那一辈也是在节俭朴素的家风中长大的,爷爷奶奶都没有什么文化,只能拼命耕田种瓜,父亲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也会一起帮忙动手做工。四个懂事孝顺的儿子刻苦读书不让父母操心,最终都能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大学。
只可惜,老麻过世四年了,她以九十九岁的高龄结束了朴实艰苦的一生。遗憾也是有的,在科技信息高速膨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老麻临终前仍然没有选择换上面料舒适的新衣裳,而是坚持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补丁”老头衫。她贯彻着自己过了几十年朴素的生活习惯,虽然再也没有下一个缝补衣服的三年,可这节俭耐苦耐劳的家规祖训将继续延续给后辈。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他们从城市的尽头,破旧的棚户区,广袤的农田中走来,一个个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传递了这份执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他们的家风家训,也会由我们这一辈继续传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继承并发扬光大,迎接第二天的太阳!
传承作文范文篇3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跳进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传承作文范文篇4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那古老的文化要传承下来,除了口述,最重要的还是在书中寻到记载。
高尔基说:书籍是精神的粮食。但也不能饥不择食,不过若为了均衡搭配,健康成长,无论任何菜色到要试着去品尝。
阅三国,知诸葛“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潜隐草庐而博览群书。现在虽不是战国乱世,但好的书籍仍不失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汉代文学家刘向更认为:书犹药,善读之可以医愚。闲坐书房,开卷之际,书中自有书卷息,纸中自有万木息,行里自有韵味息,字间自有笔墨息,心里自有感叹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我们不能洒脱的像流浪者那样“行万里路”,就让我们去“破万卷书”,让我们的视野在上下五千年中徜徉,让我们的思想在纵横几万里奔放。
看今朝,知无数少年被无良书籍毒害,被低俗的内容玷污了人之初之性本善,这样的事例不止一二。老子认为任何事都有它的对立一面,而书籍也不能逃避这一命运。但仅因为这,没有人能给书籍冠以“邪物”这一名词。若没有反面的书籍,如何衬托这世界有好的书籍?这完全印证了“有对比才有输赢”这一规律。打开书本,难免不被那“黄金屋”所震撼,但也躲不过“颜如玉”的反面诱惑。书籍是友是祸,取决于你的抉择与态度。
畅未来,知无数幻想融入那薄薄的纸张中。现在的奇思妄想可能将是未来的奠基。一本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计。用我们的畅想踩着前人所搭起的阶梯,去摘那颗星,来圆那个梦。一张薄纸记载着多少条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么未来的列车将可能沿着多少条轨道行驶。伸出双手掀开一张纸,用双眼汲取书中所谓的“痴人说梦”,去达成前人的妄想——我们的梦想。而我们将用灵魂之笔在时间轨道上铭刻后人的梦想,让他们替代我们完成我们的妄想。就让书籍载着所有的思绪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无止境地传遍各地……无休止地传到每个未来……
书籍,一张张扬起的风帆;书籍,一级级成长的阶梯;书籍,一份份心灵的鸡汤;开卷,让心灵接受它的洗涤,让精神享受它的充饥;传承,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的未来不是梦!
开卷有益,众所周知;开卷无益,是真亦假。有益无益,全在你心。
坏亦是好,假亦是真;不改心意,无悔无怨。用心用手,把它传承!
传承作文范文篇5
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爸爸妈妈是我传承良好家风的启蒙人,他们时刻提醒我,不依赖别人,不安于现状,坚强、勤奋,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在他们的熏陶与影响下,我学会了勇敢、坚强、独立。
我从小就胆小怕事,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特别是晚上,爸爸妈妈去哪儿我都要跟着。那是我刚上一年级时,爸爸不在家,妈妈刚好也要出差学习,当时妈妈跟我说,让我跟爷爷奶奶在家,还特别叮嘱晚上让我自己睡一个房间,眼看着妈妈整装待发,我十分不情愿,眼含着泪水,心中充满着对妈妈的不舍,对夜晚的害怕,对生活的无奈。这时,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到:“阿炜,你要勇敢点!要从小学会坚强,学会自己处理事情,学会照顾好自己。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一直都你身边,照顾你,你要自立!妈妈相信你能做到的。”我点点头,勉强答应了。晚上,我打开所有的灯躲在房间里,说实在,我真的很害怕,怕黑,怕窗外的声响,可妈妈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勇敢点,勇敢点!对,我是男孩,我一定要勇敢!那一晚,我第一次关掉了所有的灯,美美地睡了一觉。从此,我学会了勇敢、坚强、独立。
在学习、生活中,我渐渐地懂事了,虽然平时爸爸妈妈只是简单的提醒,但我慢慢地理解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知道了做事不依赖别人,要勇敢面对,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不断进取,的确,绕檐家燕永远飞不上蓝天,绕膝孩儿永远不会奔向远方。
爸爸妈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让我健康茁壮成长。
传承作文范文篇6
你,认识南京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他有过很多好听的名字——金陵、建康、石头城,他现在的名字叫南京。夜深的时候,这里总是万家灯火辉煌,可是这里曾经有过六朝烟云和故国残梦,有过民国兴亡和秦淮烟粉,也有过满城回荡着的撕心裂肺的凄鸣。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和他接触,生活在这里,呼吸着这里的空气,看着这里的风景,但,你真的认识他吗?
这座历史古城,很难表述自己的历史。六朝古都,人们却都说是短命王朝。民国春秋,人们轻描淡写他的过程,只记得一个落魄王朝逃难的结局。
在共和国的坐标里,东北是长子,北京是光荣所在,上海代表了中国的现在,深圳是梦想成真的城市,只有南京,悲伤的城市,被放在那里,纪念历史的悲伤,做共和国胜利的注解。
几乎是全国所有的文人,都会忧郁地说:南京是座悲伤的城市,是短命王朝、偏安朝廷、伤感之地。但是这一切都不是让南京真正成为一座伤城的原因。
“如果我不曾得知南京暴行,面对这样一个拥挤而繁荣的城市,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所发生过的一切。”直到看过作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我才有了比较真实的体悟。
上个礼拜朋友来南京游玩,她说她要去看看哭墙,于是我和她一起又一次走进了那个有点空旷的地方——绝望的手,坚硬的墙,血证一般的图像和物件,一下子把我推入历史浓黑的烟云里。墙上赫然写着300000的数字,对着这样的数字,人们很难不把南京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大概也很少有中国城市,人们直接用他的名字拍成电影、电视,而讲述的几乎都是大屠杀的故事。纪念馆中的人们被震撼了。他们开口说话时显得义愤填膺,“日本鬼子”四个字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表达中,他们不是南京人,在这里感觉到的却是一样的来自南京的悲伤。
大屠杀时期的救助者拉贝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每年的12月13日,这个城市的公民都要被集体唤醒一次,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人们在这里表达愤怒和同情。我还记得去年公祭日的时候,在这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十点整,刚下课有些喧闹的校园突然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驻足低头默哀。但一分钟结束后,我分明听到了身后传来几个女生逗趣的声音“真尴尬,怎么都这么自觉啊”。当时听了心情真是复杂。
血应该是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面对这样伤痛的记忆,这样撕扯着的疼痛的历史,这样在鲜血和挫折中站立起来的民族,又怎么可以笑得出来?道阻且长,“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不应该是一句停留在表面的口号,而应该是铭刻在每个人心里的警钟,是始终沸腾着的热血。道阻且长啊,可行则将至。
今年的9月3日刚过,又是一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呢?纪念是为了更好地正视历史和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不断奋斗。
我真的爱着我的国家,尽管他身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毛病。这种爱是不高调的,不是那种昭告天下的“我爱我的国啊”,而是暗藏于心的自豪,是不惧怕说自己是个中国人的底气。这是一个风雨中诞生的国家,华北的战火,南京的伤痛……我也很高兴能够看到祖国这些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也不再是一到生日就霸屏美国时代广场的中国明星。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呢?爱国是在每一个小细节、小触动里体现的,或许就是那种看到“黄河”“华北”这样的字眼都会落泪的感同身受。
要说那段抗日战争的记忆究竟带给了这座城市什么?伤痛还是耻辱?我想更多的还是平静。经过了鲜血的洗礼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有的只有更加坚定前进的信念与勇气。生活还在继续,历史还在前进,我们唯有看向前方,阔步前行。
谁说南京是短命王朝,谁说南京永远悲伤?这里充斥着桂花酒酿盐水鸭鸭血粉丝小笼包的惬意,弥漫着夫子庙灯火兴旺的繁华气息,还有桨声灯影里秦淮河的幽幽韵味。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不断发展着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愤怒永远不会成为生活的常态,那只是暂时的,有时甚至不是自发的。而平静,如法国梧桐般沉默厚重,偶尔在风雨之夜簌簌作响,才是南京。南京一直在前进,而继续前进的却不仅仅是南京,还是每一个中国人,是这个始终坚强的民族与国家。现在,你认识南京了吗?
新时代的青年们啊,未来在我们手上。
传承作文范文篇7
我半岁时,我家从四川搬到了荆门,刚到荆门,日子十分窘迫。爷爷、奶奶打起了退堂鼓,想回老家。太爷爷沉默良久,说了一番话:“当年的延安,缺衣少粮,毛主席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多年下来,根据地军民不仅没有饿垮,反而越来越团结、强大。现在条件比那时强多了,只要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怕不能闯过难关?”一番话拨云见日,让一家人定下心来在荆门安家落户。
5岁时,太爷爷去世了,换成爷爷给我们讲太爷爷的革命经历,讲革命时期那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这几年爷爷渐渐老了,爸爸又成了讲述者。他们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牢牢记在了心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家盖起了楼房,开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
别人家的客厅挂的是优美的风景画,而我家客厅挂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个大字。每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这几个字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指引我战胜困难。
去年暑假,爷爷奶奶回四川老家了,父母也因为有事要出门一个星期,他们给了我200元,要我每天去餐馆解决吃饭问题。爸妈走了后,我像离了笼的小鸟,吃饭有现成的,上网没人管,太自由了。可才过了两天,我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坐卧不安,难道这个星期就这样过下去吗?忽然客厅那八个大字映入眼帘,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迷茫的内心!是啊,我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呢?
说干就干,我买回面条、青菜,鸡蛋等,学着妈妈的样子煮面条,做米饭,炒青菜……吃着自己做的美食,心里美滋滋的。几天后,爸妈回来了,听到我的思想情况汇报,高兴地直夸我长大了。
是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成为我们家的家风,我会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传承作文范文篇8
每当有人唱起《劳动最光荣》的歌,我的眼前就浮现出我的“劳动最光荣”一幕。
我和妹妹最爱吃饺了,外婆就不厌其烦地买来饺子皮、肉,一次又一次地包给我们吃。“啊,累死我了!”外婆拎着两手的菜,一脚踏进家门,“不好,我的毛纱全断了!”外婆大惊失色,一把扔下手中的菜,一遍奔向机房。
过了一会,外婆笑眯眯地走出来,对我和妹妹说:“囡囡,外婆给你们一项光荣的任务,‘干掉’这些饺子皮!“说完,她遍风风火火地“闪”了。妹妹看着那厚厚的一堆饺子皮,咕哝着:“这么多的皮,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包好呀?外婆真是的!”“没关系,咱俩很快就能包好的,谁叫我们是双胞胎呢!效率就是不一般地高呀!”我信心满满地安慰妹妹。
开始包了,我抢在妹妹前面,小心翼翼地拿起饺子皮,仿佛再用点力它就碎了,然后大方地夹起一块肉,用食指沾点水,在饺子皮上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合上,一个饺子就诞生了。看着躺在手心里的饺子,饿哦有些得意。可是意外发生了,刚刚还好好的饺子,这会张开了小嘴,肉馅像顽皮的小孩拼命地往外挤。“哈哈哈,姐姐,你的馅放多了!”吃一堑,长一智,再来一个!我又拿起一张皮,放上肉,沾上水,合上。“呀,这个太瘦了,皮包骨头,严重的营养不良!”妹妹在一旁幸灾乐祸。确实,看着饺子,瘦瘦的,整个身子站也站不稳,软软地瘫到在桌上。我就不信自己会包不出一个正常的饺子。我心中升起了熊熊怒火,第三次拿起饺子皮,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馅,沾水,合上,用力,再用力。这下成功了!看,饺子挺着高高的“啤酒肚”,向我打招呼呢。我看着它,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饺子顺利地在我手中诞生。快到11点30分的时候,最后一个饺子也完美诞生了。
当全家人喜滋滋地吃着我和妹妹包的饺子时,我心里感觉甜滋滋的。妈妈故意夸张地说:“今天的饺子怎么这么好吃,是谁包的呀?”“当然好吃了,因为是我和妹妹包的呀!”我骄傲地说。“怪不得这么好吃,原来是我们家的两个能干的小主人包的。不错!好吃!”妈妈赞不绝口。
听着妈妈的话,我真开心,劳动最关荣,劳动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