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培养个人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的途径,写出精彩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热点作文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热点作文篇1
人生的道路,泥泞总比平坦多,但正是这样泥泞,才让我们积蓄力量。
那年我终于踏进初中这所大门,欣喜激动。时间齿转无情转动,我变得越来越忧郁。
在班上,我的成绩并不拔尖,又没有特长,在这个“成绩决定人们看法”的时代,我觉得同学们似乎瞧不起我,渐渐疏远了我。既没有人愿意和我讨论问题,也没有人拉着我一起玩耍。我觉得我一下变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了学习兴趣,也没有了友情。
那是一个闷热狂躁的天气,我如往常踏着小土路去上学,无精打采。乌云压下来也没有加快我的脚步,因为学校实在对我一点儿诱惑力也没有。很快下雨了,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我变成“落汤鸡”。
雨水使坚硬的泥巴路变得十分泥泞,头上是雨水,脚下是泥泞,再走下去很是艰难。我干脆靠在墙角等雨停。
我百无聊赖的时候,低头看见一个个脚印都被雨水装满,成了汪洋大海。但是,“大海”里还有一位勇士,那是一只蜗牛,慢条斯理的挪动。
雨越来越大,大海的水漫过堤岸任意横流,那个勇士处境也愈发艰难。一会儿,堤岸再也挡不住“大海”的脚步,蜗牛连同它的房子沉下去了,我急忙用树枝把堤岸打开一个缺口,让水流出来一些,终于又看见蜗牛了,它从容镇定等待大水流走。这时,它反而因为大水的冲洗,浑身洁净,我被震撼了。
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光照在蜗牛身上好看极了。
我看着蜗牛,心有感触。
我不应这么烦燥,我要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即使遇到危险也能逢凶化吉,何况仅仅是猛雨,泥泞的小路上呢?
雨过天晴,曾经泥泞的小路更迷人了!
2024年热点作文篇2
“基层干部楷模”李彬
在驻村挂职的最后7天,他积劳成疾住进医院,乡亲们闻讯后,送来家养的鸡鸭、上千只千纸鹤、写满祝福与签名的大油布……作为一名村官,李彬在三年内,让福建省鲜水村人均收入翻了三倍,让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平坦的公路,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农民们拥有了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他让我们明白,无论官职大小,只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就把你放在心里。纷扰的虚拟世界,总有不灭的梦想书写美丽,总有平凡的坚守创造奇迹!
2024年热点作文篇3
“滴答滴答”,时钟在不停的敲打。房间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我的心跳和呼吸声。我把自己反锁在书房里,趴在书桌上痛苦。
“我奔跑在我孤傲的路上,使然看不见终点和希望……”手机里不知什么时候放了这首歌。转念一想,我的初三又何尝不是在奔跑呢?
我奔跑在三点一线的道路上。教室—食堂—寝室,我来来回回不停的奔跑,每一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我渐渐的开始乏味了,麻木了。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在这条路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大家都在奋斗,我有何理由轻言放弃。我坚持着……
我奔跑在书山题海中。一摞摞懂得参考书和资料堆满了我的课桌,老师看我还得踮起脚尖。面对一个个单词,一道道数学演算题,一篇篇古诗文接踵而至的场景,我几乎要放弃。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必须要适应这个环境。因为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终究会换来回报。于是我等待着……
我奔跑在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场上。面对数不清的题目我咬着牙挺过来。我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我憧憬着……
然而,命运和我开了个玩笑。中考前我发烧了,但我不能离场,我硬挺着考完试。因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结果却不是我想的那样,我没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虽然结果还不错。但我不能原谅自己,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发烧。那一刻我颓废了,泪水禁不住涌出眼眶。但我只有接受,已经发生了的再伤心也没有任何用处。但我依旧自责着……
我始终认为我的初三不圆满。于是我躲在书房里一个人哭泣,耳边继续回响着“说什么兵败如山倒,说什么冰山一角”我忽然明白了:
我奔跑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世界。
2024年热点作文篇4
“爱心妈妈”韩婷
“80后”的韩婷,辽宁大连人,是10个月大宝宝的妈妈。她看到同样是10个月大的小王涵被严重烫伤,心疼地流下眼泪。她在网络上组织成立“王涵爱心妈妈群”,呼唤大家对王涵的关心;她在现实中忙前忙后,用实际行动照顾这个受伤的孩子。在她的感召下,社会各界为小王涵捐治疗款17万元,孩子的伤势得到治疗。她是网友熟知的“韩小宝”,她是80后的“爱心妈妈”。
2024年热点作文篇5
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时候,家里很穷,刘伯明很懂事。假期里,他上山放猪。在依安一中读书时,学校离家有20多里地,别的同学都住校,但懂事的伯明为了省住宿费和餐费,每天骑自行车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别的孩子早起两三个钟头。高一暑假,刘伯明还到一个砖场做过工。
(1885年—1923年),名经庶,字伯明。哲学家,教育家。专于道家老子哲学,治西洋哲学,精通英文,并通法文和德文,兼及希腊文与梵文。江苏南京人。 南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1919-1923)
1885年生,早年受业于章太炎门下,求读于汇文书院,毕业后赴日留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英国侵占我云南片马时他用英文写了讨英檄文,传颂一时。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赴美攻读哲学和教育学,先后获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自美回国,即倾心于教育事业,先受聘为金陵大学教授,任国文部主任,后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任哲学讲座教授,1920年出任文史地部主任、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校长兼)和训育主任。是年4月9日南高召开校务会议讨论筹备国立大学计划,响应政府拟在全国有国立四大学之议。经郭校长与江谦、蔡元培、袁希涛等之努力,于12月6日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刘伯明改任校长办公处副主任(主任由校长兼),因郭秉文为谋划发展忙于外务,在宁时间不多,实际校务皆委刘伯明主持,郭秉文离校期间则由他代理校长职务。成为郭校长的副手和东南大学创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