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语作文5篇

时间:2022-09-07 作者:Youaremine 作文大全

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需要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一定离不开我们平日的素材积累,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秋节的语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语作文5篇

中秋节的语作文篇1

20xx年,我在离家20多里路的城镇上读初三。中秋节前几天学校放了“秋假”,那天下午,我一个人挎着个布袋子“吐踏、吐踏”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刚走出城北关不远,看到路边有个土厕所,就进去方便了一下。啊,苍天赐福,我拣到了一个皮夹,翻看里面竟有两张三元面值的钞票和一张五市斤的粮票!当时,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大元宝”把我这个15岁的少年“砸”得有点晕头转向了。

到家以后,才知道奶奶已经病了很长时间;由于缺医少药,再加上没有吃的,营养不行,所以我看到的奶奶已经成了一具尚会喘气的骷髅。我大着胆子喂了奶奶几口水,并问奶奶想吃什么我去买,因为我有拣到的钱。奶奶有气无力地说,快“十五”了,想吃口月饼。我说行,奶奶,你等着。扭头就出了屋门。

当时,家里的大人们都下地干活挣工分了,没有任何人为我做主;于是我就成了可以自作主张的大人。供销社在10里以外的公社,刚走了20多里路的我实在不愿意再走那么远的路了。于是,我就大着胆子去本家一位大爷家借车子(那时侯全村有自行车的不过5家),正巧大娘在家,我对大娘巴瞎说我奶奶快不行了,我要去公社请大夫;大娘就千叮咛万嘱咐地把车子借给我了。‘

骑车子10里路一会就到了。当我跑到供销社柜台前说买月饼的时候,大辫子售货员说有钱有粮票还不行,还得要购货本!哇,这可让我抓了瞎。眼看着天快黑了,让我这两眼一抹黑的孩子上哪里去拿购货本?那时候的人又特别认真,任你怎么说好话人家就是不松口。正在这时候,我想起了小学时的一个大同学,听说他高小毕业后没上中学,在公社粮所上了班。于是,我就找到了粮所,又几经周折找到了我那个大同学;这回我没有巴瞎,说了奶奶的情况和买月饼碰到的难题。同学二话没说,他跟我一起去了供销社,不仅让我买了二斤月饼,而且他还花钱买了一斤红糖让我送给奶奶。乐得我连声谢谢也没顾得说,赶紧骑车就往回赶。

天已经擦黑了,明知道车子没闸,我还是骑得飞快,结果一个下坡再拐弯的时候我摔了个仰八叉。爬起来一看车子没坏就放了心,顾不得身上的疼痛,一口气回到了家。当我捧着月饼在家人的注视下再见到奶奶的时候,奶奶已经睁不开眼了。

第二天清晨,奶奶永远地走了。那几块圆圆的月饼成了奶奶灵前的供品……

中秋节的语作文篇2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空格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空格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其中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最为流传,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中秋节的语作文篇3

我盼呀盼呀,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啊,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我十分高兴。中秋节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我们马上到爷爷姥姥那儿去,我们要抢在一些亲戚前面去,姥姥早早地做好了早饭,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吃完早饭,然后姥姥安排妈妈去买月饼,又要买一些礼物送给亲戚,还要买灯笼、鞭炮……等这些物品,我们就连一直深藏着的横排的,挂着像小珠子似的东西也拿了出来。我们把礼物摆放到爷爷姥姥卧室的空椅子上;然后又把灯笼挂起来;并且把鞭炮那一卷的鞭炮,放在了客厅的椅子上;把那些我们儿童玩的玩具摆到以前大舅舅睡过的那个屋子。

到了晚上,大舅舅和大舅妈带着他们的孩子回来了;小舅舅和小舅妈也回来了。只见到处张灯结彩,我们大家听着轰隆隆的鞭炮声响起,就开始在家里吃团圆饭。只见团圆饭十分丰盛,有鸡肉、鸭肉、鹅肉鱼肉。我和楠楠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楠楠9岁了,我们抢着要去放我妈妈买回来的儿童可以玩的东西,可是大家不允许我们现在玩,得大家全部吃完了团圆饭才能出去玩,我们只好同意了,于是,我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前,打开电视机,这时候正值中秋节联欢晚会开始,于是我们就一直看中秋节联欢晚会,我们被中秋节联欢晚会迷住了,就连我的爸爸也被迷住了,都忘记了手上的饭碗。幸好大舅舅提醒,我们才从电视的脑海里挣脱出来。爸爸也赶紧吃饭,一会儿就吃完了。

这时,大家都吃完了,我们急忙丢下遥控器,去外面玩了,我们先玩魔术棒,这个魔术棒的神奇在于,只需要用火点燃它的尾,它就放出火花,然后你再一甩一甩地,那些火花就用遗留下来的东西组成一个形状,就相当于科学家们所说的“视觉暂留”。我们又拿出一件大东西,那是一个长长的东西,它其实上也是一个烟花,只不过是我们小孩可以玩的罢了。我们在地上找到一个烟头,然后我们就去玩了起来,我们刚刚走近,并且在烟头的手拿近的时候,那一霎那,大舅舅急忙赶了过来,他自己其实上看我们拿了那个东西,就知道你们要点燃它,可没想到你们真的能点燃它,他真的没想到我们会知道点燃它的办法,大舅舅说:“你们一个个呀,我本想以为你们没点燃之后,灰溜溜地跑回家来,然后再教育你们一顿,可没想到势态竟然会是这样,幸亏及时制止,不然很容易伤着你们的。”这时,全家人听到了吵闹声,全都赶了出来,然后全家人批评了我们一顿,最后,姥姥说:“别破坏了中秋节的.气氛。”于是全家人就都回家了,我们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些小人,我们斗志斗勇,实际上,我们用的是“嘴皮子说话战”——讲相声,我们自编起了响声,你一句,我一句;我一句,你一句,真是特别好玩。有一次,我说:“阿斗子跌倒扶不起来”,楠楠又说:“你这嘴猴皮子。”我们互相瞪了一下眼睛,笑得前俯后仰,我也跟着一起笑起来……

今年的中秋节可真快乐呀!

中秋节的语作文篇4

中秋的传统有很多,历史也很久远,在历史上记载的东西也有很多,我们对于中秋其实还是很重视的,因为中国人都重视团圆,中秋是个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亦称仲秋节、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佳节素有全家团聚,品尝月饼,吃酒赏月的风俗。

据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礼制,后来逐渐成为民间的习俗。

?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

韦庄诗:“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赏月,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连宵嬉戏,至于通晓。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拾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室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有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月饼始于唐,盛于宋。

北宋诗人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今年中秋节,我也赏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电视,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便叫上妈妈拿上望远镜,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看着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噢,那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着亮晶晶的大地。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月亮真神秘啊!又圆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赏月。

明《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瞌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为何中秋月色倍于常时呢?据现代气象科学分析,中秋之时,多属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空中微粒、尘埃,杂质较少,视程良好,秋高气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中秋节的语作文篇5

今天是中秋节开帘见新月,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