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类作文优质7篇

时间:2025-10-20 作者:Gourmand 作文大全

每天写作文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素材,为未来的创作打下基础,通过生动的描写,优秀的作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内心世界,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改写类作文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改写类作文优质7篇

改写类作文篇1

洛阳城里,树叶黄了,秋风瑟瑟地吹来,一片片无助的叶子,被那无情的秋风夺走了他们幼小的生命。天上那玉盘似的月儿发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哦!今天是中秋节了!我不禁想起儿时全家坐在院子里,吃着母亲亲手做的`月饼,看着天空中的月亮那幸福的情景。

眼下这凄凉的情景,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坐在窗前,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黯然泪下。我的心里突然掠过一个念头:不如我写封信给家人吧!说干就干,我提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只是我担心自己想说的实在太多,不知从何写起。

“亲爱的母亲大人,您好吗?亲人们都好?不知道我的白白可好?”

这个白白是我的“好朋友”,它是一只被人抛弃的小狗,我见它十分可怜,把它收留了。想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白白还追着马车跑了很长一段路,看着它那奔跑的身影,冰凉的泪珠从我的眼眶中流了下来。

“它是瘦了还是胖了?听说爸爸因为整天在田里忙上忙下,累得生病了,现在好了吗?需不需要从城里寄点药来?院子里的那棵桂花现在应该开花了吧!我好想念以前我和您在院子里一起摇桂花的事儿,那时,我们整天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叮叮当当——”铃铛的声音由远而近,我知道捎信的人来了,只好搁下笔,把信叠得四四方方的,小心翼翼地交给他。当捎信的人正要出发之际,我喊住了他,他极不情愿地把信给我,我打开已封好的信,可不知再写些什么,又把信封好交给他。看着他消失在茫茫雾气之中,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改写类作文篇2

?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他几乎在文学界成为唐朝的代表人物,人称“诗圣”,他的诗也被誉为“诗史”。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而这首诗就是杜甫在看到山河破碎、国家危难时由感而发的千古之作!

此诗开头即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春望”之景:尽管正式“城春”的.大好时期,但是荒草凄凄,毫无生机,突出了“破”一字。如此鲜明的对比,不仅写出所见之景,更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花、鸟本是快乐心情的象征,但在此种情境下,花都溅泪,鸟都恨别。诗人借景抒情,含蓄表现出他触景伤怀的悲情。

前四句的“望”,使诗人感时伤别,顺利自然地想到国家、亲人和朋友。

第五六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是由望到思的过渡。在战乱的烽火年代,一封家书竟然值“万金”,使人不得不联想到诗人与其亲人的生活境况,产生共鸣。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又使全诗增添了几分悲凉的气氛:在这国家衰败,亲人离别的悲、哀、痛、愁中,谁又能够安居乐业呢?这两句诗以“头”为着手点,生动刻画出诗人颓废的生活与无奈的心情。

通读全诗,情景交融、内容丰富细致,无愧是一篇传世佳作。而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更是经久不衰!

改写类作文篇3

清晨,大雾笼罩着青衣江,远处的汪伦家庄门口小小的灯笼在风中摇曳着。

丹凤眼,一对浓眉,方圆的脸,腰上插着镶着玉的佩剑,头上戴着软翅官帽,凝视着远方的汪家庄,不知在想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此人便是李白。

李白在码头上踱着方步,低着头沉思,“客官,已寅时了,还得上镇甸打尖呢!”船家又在船头催了,“再等一刻吧,汪兄说话算数!”李白在码头急促地喊,忽闻远处的汪家庄门前传来一阵阵踏歌声:“长亭外,古道边,……”带头的正是汪伦,浓眉大眼,一抹腰带上,插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背后一阵人喧马啸,边举着酒坛边跟着汪伦齐踏歌。“李兄啊,饮吧,饮吧!”李白也语到“谢兄弟多日来的照顾,怎能在送别时还如此张狂呢?”“讲的什么话呢!其实兄弟该向您道歉,骗您到这既没有十里桃花,也没有万家酒店的地方,实在对不起您啊!”汪伦也语道。

“客官,已卯时,再不走就真赶不上了!”船家再次催行道。李白抬头望天,天空早已染成一片红,微风一阵,江边的柳树也随风舞动,便疾步转身向船走去,本早醉酒的汪伦,红着脸,朝李白喊:“李兄等一等,桃花潭水深千尺啊!传说能通往金城,李兄远行时,必要绕行而过呀!此日远行,何时方能再见呀!”说完李白便上了船,直到船接近红日时,才回头遥望码头,吟诵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着远去的李白,汪伦不禁转头失声痛哭。江上映着红光,粼粼的波光,将大地照得金光闪闪的。

船远去了,酒也醒了,只有两人深深的友情还停留在时光中。

改写类作文篇4

一千多年前,有一个春天,在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桃花竞相开放,有的刚刚绽放几片花瓣,来看这个世界,有的只是个花骨朵儿,它们有的白得似雪,有的'红得似火。再看旁边的小草,露珠才刚刚滴到它的叶子上。池塘里的小鱼在深不见底的潭水里游来游去,有时从水里跳起来,非常活泼。此时,李白看到了这样一幕,不由得想到以前和汪伦一起相处的情景。他们一起饮酒咏歌,一起赏月诵诗,一起游山玩水,一起……

渔夫把李白催上船,李白一步一回头地走上船,自言自语地说:“再见了,汪伦兄,此时一别,不知何时会再见面啊!”汪伦起了床,发现李白不见了,连忙穿好衣服,穿好鞋子,走出家门。他来到渡口,看见李白,唱着:“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李白看见汪伦兄一边唱着送别歌,一边三步并两步地走过来,连忙跳下船,握住汪伦的手,对他说:“汪兄,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汪伦对他说:“再多留几天吧,与你相处几日,胜过读十年书啊!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聚。”李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渔夫的再三催促下,李白只好向汪伦辞行上船,船慢慢地驶向远方,而汪伦仍然站在岸上,挥手作别,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起来。他不由自主地感叹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千古名言。

改写类作文篇5

安史之乱快停止时,前线情况特别紧张,有一次我亲眼目睹征兵的过程,实在是太强人所难,只是为了平定叛乱。

一天晚上我在石壕村一户人家中投宿,老两口儿热情的接待我。夜深了,突然一阵叫喊声响起,向那声源看去,门震荡起来,老翁对老妇说:怎么办呀!他们又来抓人哩,老妇说:你快逃,我来应付,只见那老翁匆匆翻墙而逃。老妇这才出去开门,看见那官府衙役突然踹门而入,差一点就要撞到老妇,衙役紧皱着眉头,大声地怒斥道:人快出来,征兵了,别叫我进屋拿人,还是给我乖乖地出来吧!省着点劲,到打仗时再用吧!老妇立刻上前来哭着说:官爷,您听我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服役,一个儿子刚捎来一封信,说其他两兄弟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永远不中了!衙役说:谁知道你说的真的假的!让我进屋看看,到底还有谁!衙役顺势向屋内闯去,老妇马上伸开两臂拼命拦着,哀求着说:您千万别进去,屋里更是没别人,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由于孩子太小,他妈

还没改嫁,但她衣不遮体,不便见人。衙役像是铁石心肠,不顾老妇的哭诉、哀求和阻拦一边往里闯一边说:这不有人嘛,没男的女的也行!这时老妇坚决地说:既然女的也行,我跟你们服兵役去吧,还来得及给将士们准备早饭。

老妇已被衙役带走了,老翁也回来了。夜深人静,没有人说一句话,只听到低声的啜泣,应是老人的儿媳悄悄地哭吧。天亮了,我要赶路,心情沉重地与老翁一人告别。

离乱人不如太平犬,老百姓的日子真难啊!战争到底何时才能结束呢?什么时候才能叫人们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呀?

改写类作文篇6

“暖风吹的游人醉,”又是一年春好处。淡淡的白云在天空中轻轻的漂浮,远远望去就像一段段飘舞的白丝带。微风轻轻地吹着,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是那么的温和。

我沿着河流逆流而上,两边的柳树,宛如一个个摇曳多姿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而河边草地被鲜花点缀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一阵微风吹过,花儿们就热闹起来了,他们有的像喇叭,在吹奏歌曲:有的像蝴蝶,在风中飞翔,也许这盛太欢乐了,连蜜蜂、黄鹂也融入了其中,使草地变得更加的生机勃勃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鱼儿,我不禁童心大发,我挽起裤脚,挽起衣袖,踩进水中,一条小鱼落队了,看我怎么抓你,那小鱼儿竟用力的用尾巴,无数个水花溅得我满身都是,我把水擦干那小鱼已经游得无影无踪了。

河的尽头一望无际的田野,农民伯伯他们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施肥,还有的在浇水,他们干累了,就坐在田边休息。

突然耳边传来农民的窃窃私语的声音。那不是程颢吗?

“恩!恩!”

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像小孩一样在偷闲玩呢。

他们怎么知道我心里有多开心呀!

想到这儿我不禁吟诵起来: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改写类作文篇7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野外祭扫。

看到野外那美丽的景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大地上一片芳草青青,逃离盛开,粉粉、白白的、十分美丽。看到这里,我不禁吟出了一句诗:“佳节清明桃李笑。”

突然,我看到一片荒芜之处,那里只有一些杂草。噢,那是长眠于地下的人们。悲惨的人啊,只能在地下长眠,无法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想到这里,我又吟出了一句诗:“野田荒冢只生愁。”

忽然,一声惊雷打破了寂静。万物开始复苏,动物开始活动,草木开始生长,在雨中显得非常柔嫩。

这时,我吟出了二句诗:“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园草木柔。”

我看着墓前的祭品,不禁想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齐人,常在清明节偷吃别人的祭品,回去还对妻子和小妾吹牛,说某某人请他吃饭了。可见这人毫无道德。

看着那荒草丛生的墓园。我不禁又想到一个故事:介子推拒绝晋文公当官的邀请被烧死的故事。我继续吟出了两句诗:“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我很感叹,又吟出两句诗:“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是啊,无论智商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秋,但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