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人们对人权和社会正义的思考,优秀的作文可以唤起人们对艺术创作的向往和追求,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我的读书乐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的读书乐作文篇1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上幼儿园中班起,我就喜欢书中的故事,可惜,不认识字,只能看看图,再后来,我就死缠硬磨妈妈,要妈妈给我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故事,妈妈只得每天晚上给我读一个故事,我聚精会神地听,随着故事情节而想象。虽然妈妈读了,可我觉得一点也不过瘾,非常想让妈妈给我多读几个故事,妈妈却说:“小孩子的睡眠才是最重要的,等你上小学了,可就没这么多时间睡觉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真想早点上学,识字、自己看书,再也不要依赖别人。
上完一年级,我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于是我逐渐减少让妈妈读故事的次数,开始自己看书。我觉得自己看书比别人读给自己听还要快乐。麻烦又来了,妈妈只给我每天晚上看半小时书,我很苦恼,想妈妈哀求多次,妈妈就是“顽固”,唉,没办法啊。于是我每天上学时,偷偷带课外书,有《一千零一夜》、《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等,这些书带汉语拼音,我读得省劲。到二年级,我会带《红樱桃童话》、《金波童话》等一些著名的童话。
一天,我做完所有作业,已经十点多了,妈妈大声对我说:“不要看书了,快上床睡觉去。”我也大声说道:“不行,我要看书!”妈妈生气了,说:“要不然以后不许你看课外书。”一听到这话,我只好假装“投降”,收书,关灯,睡下。人在床上心想书,怎么也睡不着。我等爸爸打呼噜、妈妈进入梦乡后,我又悄悄地爬了起来,看起了书来。还有几次也是这样偷看书,有时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有时做梦都在看书。
我的读书乐作文篇2
每天晚上,一做完作业,我便迫不及待地享受我的精神大餐——阅读。捧着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味的书籍,我读得如痴如醉。每次读完之后,我像蜜蜂一样把采到的“蜜”摘记在笔记本上。
可在爱上做笔记前,我还有一段“历史”呢!
以前,我根本就不愿做读书笔记,嫌烦、苦!对于妈妈的要求我置之不理。晚上,妈妈一拿出笔记本,我就犯困,连忙躺在床上,盖上被子装睡。所以,那时我的读书笔记寥寥无几,少得可怜!
后来,一次考试,改变了我对读书笔记的看法。
那是一次语文单元考,我一路顺利,没有遇到一点“障碍”。正当我暗暗庆喜时,一只“拦路虎”挡住了我的去路。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就在我读的那本书里吗?可是,老天仿佛在惩罚我似的,无论我怎样冥思苦想,总是想不出来,直到考试结束时,我还在无可奈何地盯着这道题。放学后,我箭一般地冲进了家,连鞋也没脱,找到了那本书,看了起来——“答案果然在这!”我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次惨痛的教训使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谚语。
经过这次教训,我开始做读书笔记。我打开笔记,翻开一页纸张,就如同别人打开电脑,我每写一个字,就如同敲击了一下键盘。我每看完一本书,就摘录下书中的好词佳句,不让它们从我的手指间悄然溜走。每看完一个故事,我便写下内心的真实感受。看了《海蒂》,我写下了对海蒂纯真、善良的喜欢;《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里,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写出了对他们的敬佩;《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我写出了对汤姆叔叔屈折坎坷,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看完《山羊不吃天堂草》,我写下了感动,那些朴实的农村木匠,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穷而放弃高尚人格……笔记本上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无声地诉说着我的心声。我爱上了读书笔记,它不仅让我记住了许多的好词佳句,也让我把书读得更透彻,对书也多了份理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语文成绩也较好,我想:这跟我喜欢阅读,勤做读书笔记有着密切的关系吧!在我求学的道路上,它们将陪伴我走得很远、很远!
我的读书乐作文篇3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形象的比喻说:“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在莎翁的眼中,读书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像地球得到了阳光,就像小鸟拥有了翅膀。
小时候,我并不喜欢读书,把大部分时候和精力都浪费掉了。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买四大名著,然而买了之后,我却没有看,现在想起来觉得太遗憾了;现在,学校里开展活动课,我报的是文学阅读与欣赏课,我在每一个书架旁久久地停留,留连于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该选择哪一本才好。内心里再三权衡,因犹豫而满怀惆怅,但是我依然喜欢这种书海漫步的感觉。
当我有空闲的时候,总会拿起书来读,读着读着,感觉自己的心已经被书本收服了;晚自习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桌洞里的心爱的书,再次被它俘虏,有时候竞忘记了做作业。
书的魅力太大了,从书中我认识了放荡不羁,斗酒诗百篇的李白;结识了思国念家,忧国忧民的杜甫;从书中我游览了长江三峡的奇山异水,欣赏了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阔风光。是书,让我了解亘古人物;是书,让我领略四海风光。
前两天,我借了一本书叫《生活中的心理学》,它真的就像一个心理医生,对于生活学习中好多我认为颇为苦恼的事情,它竟能给我以详细耐心地疏导,使我青春的天空一下子明朗了许多。啊,书还是我生活的益友,人生的导师。
其实,给我以指导的又岂止这些书呢?在日常生活中的书不也处处存在?感动中国的陈健是一本书,除暴安良的任长霞是一本书;洪战辉是一本勇于承担的书,王选又是一本勇倡正义的书……
书是良师,书是益友。不骗你的,读书可以增长情趣,折射出一个人的美好品质,使人内涵深厚,使人举止端庄……
书——打开智慧之门,打开心灵的钥匙,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遨游世界,走向全世界吧!
我的读书乐作文篇4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认为,读一本好书,不仅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而且还交到了一个学富五车的好朋友。就像古今贤文所说:“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书籍不仅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还使我的知识面扩大。
没上小学之前,我只认识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字,对拼音的认识也不全,所以我只能看一些图画册。上一二年级时,我认识了拼音,开始读童话和寓言故事。《农夫与蛇》告诉我,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风与太阳》使我明白,劝说往往比强迫更有效。《狐狸和葡萄》让我了解到,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就这些小故事大道理,使我渐渐成长,明白做人的道理。
当步入中、高年级时,我已经认识很多很多字,便开始读一些名著、作文选、小说、散文······我最喜欢看的是一些名著,如《简·爱》《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在这些名著中,人物、神态、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今后,我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使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结交更多的“良师益友”。
我的读书生活就这样,很充实!
我的读书乐作文篇5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是管建刚老师作品。在这本书里,管老师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这才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他认为学生的作文就如盆景制作,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头不禁一寒。按照管老师的理论,如果我的课前指导越成功不就是对学生作文更大的禁锢吗?那把这一块放进课题不就是一个错误吗?还是直接做习作中和习作后的指导就可以了呢?我陷入了沉思。
管老师眼中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基于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前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很多学生如果不对他进行课前的作文指导,他就无法下笔了。傻傻地坐着或者是乱写一气,所以,课前指导还是应该进行。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就拿一篇范文来指导,那样的话,所谓的'盆景就真的会是千篇一律的,没有欣赏的价值。这就提醒我们课题组在实施课前指导的过程中多选一些不同的案例,并鼓励学生根据启发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文。
虽然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管老师强化作文讲评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即使不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我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
一定要研读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必肯定无的放矢,你不朝着学生的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里“射”?又能“射”到哪里去?作后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之后的一个表现形式,最好的表现形式。一个老师讲评课重视了,上好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所以我们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要侧重于习作中和习作后的指导,让学生习作这个盆景千姿百态,不可复制。
我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非常认同管建刚的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我在作文教学中,也体会到,学生想写的作文写得开心,写得得心应手。否则,学生咬着笔杆也写不出皮毛。因此当学校发给我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时,我是满怀期待,希望从中再次得到启发,得到方法,得到动力,得到实惠。
一、“文心”重于“文字”
“文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应是学生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理想的追求。而管老师认为的“文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上,他强调: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是的,管老师点出了作文教学的关键处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更何况是公认难的作文呢?对于一个小孩,让她们写什么呢?怎样写?没有兴趣如何实践!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师的这一个观点。“你要好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啊。”这是一些老师见到管老师问及作文训练的方法时,管老师回答的一句话。管老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我也觉得是:因为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因此,管老师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张,我愿跟大家分享: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套话;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二、“生活”重于“生成”
学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种生活,即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是啊,“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因为学生不是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为了生活。因此,我也认为,如果觉得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时,我会扪心自问,我限制了学生的心灵没有?每当此时,我会把作文教学停下来,因为让学生再写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种另外的“写作生活”。记起,在春节后的开学初,班里举行一次茶话会,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谈谈茶话会的情况,再用笔头写在纸上,愿意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的兴趣可浓了,写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侧重于春节的趣事,有侧重于庭聚会,有侧重于对同学的思念有诗歌、散文、记叙文,形式多样,这不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吗?还记得,在举办的心理团体辅导中,我班的学生是活动的对象,于是我让他们抓细节、抓气氛、抓过程,把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一篇篇多好的作文,就在学生的笔下记录下来。每当手捧着这些美文的时候,心里不由地再次感慨:学生要写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走向生活中去,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写作金矿”。
三、“发现”重于“观察”
众所周知,观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我又突然想到:海伦凯勒成名的事实。所以,我觉得写作,重要的是内心的发现。倾听内心,发现题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留心观察”这四个字,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因此,学生的发现是与众不同的,唯有这样才会写出独一无二的文章。
作文教学是一个弱势的群体,作文教学研究是一个落后群体。看了管建刚的这本书,让我掩卷沉思,作文教学的路子,自己在管建刚的主张下,努力绽放作文教学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