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类作文8篇

时间:2025-10-17 作者:Animai 作文大全

作文是思想的接力棒,从作者手中传递到读者心里,完成认知的传递与更新,反复修改和推敲是写作文的重要环节,能使文章更加完善和精炼,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消逝类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消逝类作文8篇

消逝类作文篇1

如果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你有再多的钱,也只是死路一条。

——题记

幼年时代,每一年春天回桐庐农村老家,我总是欢呼雀跃的。我爱那里的七色彩虹,我爱那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我爱那里的溪水潺潺……我爱那里的一切美景,那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我喜欢躲在黄灿灿的油菜田中,跟爸爸妈妈玩捉迷藏;我还喜欢脱下鞋子,到小溪里捉鱼摸虾,那是我最美好快乐的时光,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又是一年山花烂漫时,我们又可以回到那个我朝思暮想的天地,我的心情依旧。虽然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是我仍然是那么地欢天喜地。

我要快点回到我的那片小天地——油菜田和小溪沟。当我满面春风地奔向那里时,我惊呆了!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呢?我连忙扑进妈妈的怀里,望着她:“妈妈,妈妈,油菜花呢?现在不应该是油菜花开得正旺的时候吗?”

“是的,如果没有那家造纸厂,现在应该里漫山遍野开满那黄灿灿的油菜花的。”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指向远方。

我顺着那个方向望去,果真有一家厂子。几根擎天柱似的烟囱喷着滚滚黑色的浓烟,厂边堆积着如山一般的垃圾。

每当下起雨来,那些堆积在厂边的工业垃圾就会被雨水冲刷,渗透到农田。污水流到哪里,哪里就遭殃,农田也只剩下荒芜。小溪不再清澈见底了,而是散发着阵阵恶臭,白色化学粉尘漂浮在水面上,水脏得就像一滩烂泥,小溪里的鱼虾就连水草都被无情地杀害了。

我失去了我最爱的小溪,失去了那美丽的油菜田,我感觉永远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快乐了,除了刀绞一样心痛只有难过,太可恶了!

淅淅沥沥的雨水似乎下得更大了,老天爷,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伤心呢?

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珍爱周围的一山一水,保护好这唯一的家园吧!那消逝了的风景一定会回来的!

消逝类作文篇2

新生,是一个美丽的词,然而,消逝,也有着自己的美。

生命的消逝

阳光,拼命想挤入这片古老、青翠、茂密的森林,可森林还是一片幽暗,只有一声声清脆婉转的鸟鸣,回荡在树冠之间。

一棵粗壮、高大的树,那被腐蚀的巨大根部,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接着一声巨响,那棵参天大树倒在了潮湿的大地上,那绿海出现的空缺,蓝天白云显了出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金色的阳光。

人们都说,自己看到了生命的消逝,可谁又注意到,在那消逝的身后,在那撒满阳光的土地下,隐藏着的,新生的希望和美丽呢?

名人的消逝

天空中,乌云密布,阴冷,潮湿的在呜呜作响,湍急的江水拍在岸边,打湿了岸边的石头。

一名白衣男子,背着手,立在江边,任风吹起他那宽大的衣服,不言不语,凝视着那湍急的江面,忽然他仰起脸,长叹一声,思绪如流水般划过,只留下了满腔的忧愁,纵身便投入了江中,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他一篇篇诗和屈原这个名字,证明他来过,他存在过。

屈原虽然死了,但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诗篇和遐想,遗憾未必不是一种美丽。

消逝,并不代表着结束,它代表的,往往是新的开始,它包含着遗憾和新生的美丽啊!

消逝类作文篇3

记忆中的杭州,真可谓是“人间仙境”!清澈见底的湖水,美丽富饶的群山,热情善良的人民,都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里。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善良的人民,这就是儿时我对杭州的评价。

前不久,我带着儿时的回忆,带着无限的期望,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又一次来到了我梦中的那个仙境——杭州。可是,映入我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河水不再清澈,山道不再清净,路面不再整洁。原本碧绿而又清澈的西湖,现在变成了一盆土黄而又浑浊的“泥浆水”。长满绿树的山道上,可以明显看出人们留下的痕迹,海报、涂鸦、刻字,在这里应有尽有。繁忙的街道上,放眼望去,总少不了垃圾的身影。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回忆着儿时的梦,我不由得感叹道:美丽的风景,美丽的杭州,你去哪儿了?

当我在西湖边漫步,在西湖边想起儿时在西湖,看到的美景,闻到的那股淡淡的、夹杂着泥土清香和小草的清香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想起当时的情景,没想到,这次进入到我的鼻子里的,却是一股厚重、刺鼻的工业废气的味道。问着这股浓浓的废气味,我又不由得感叹道:清新的空气,清新的杭州,你去哪儿了?

正在这时候,不远处的`一对母女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朝那儿望去,只见一位衣着端庄的母亲牵着一位活泼的小女孩,朝我这边缓缓走来。小女孩的脸上挂着那种最纯真、最阳光、而有最美丽的笑容,她的笑就像阳光般吸引着我的眼球,她的笑足以成为西湖边上的一道风景线。走着走着,突然,一张塑料包装纸被风刮到了她们的脚下,天真的小女孩下意识地蹲下身来,想要捡起这张垃圾,可是,当她刚刚伸出手时,却听见:

“别去碰!真脏!”

小女孩一下子被刚才还面容和蔼的母亲猛得拉了起来,同时也被妈妈的吼声给吓住了。她胆战心惊的站起来,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看到满脸怒容的妈妈,取而代之的是她满脸的惊愕、恐惧,还有着一丝无奈,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眼前的这位小女孩,顿时使我升起了浓浓的怜悯之心。我快步走上前,轻轻地弯下腰,捡起那张包装纸,随即站起身,朝那女孩笑笑。女孩也朝我报以最温暖的一笑,又是之前的那种最天真、最单纯的笑。可是,当我的目光和那位母亲对视时,却发现她用这一种有些愤怒,也有些鄙视的眼神看着我。她匆匆忙忙地拉着小女孩就离开了。望着这一位母亲,我发自内心的感慨道:善良的人民,善良的杭州,你去哪儿了?

带着期望,我来到了这里,我却又带着失望,离开了这里。几年过去了,杭州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风景变了,空气变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心变了。美丽的风景消逝了,清新的空气消逝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创造,可是一旦民间普遍存有的美德开始消逝了,那么要找回,就很困难了。杭州的美丽风景,风景美丽的杭州,你们究竟去哪儿了?

消逝类作文篇4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可是现在,这些传统节日正在被我国的人民渐渐淡忘。

这些节日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温暖和快乐。像小时候过春节,大人们都会为小孩子们准备好红色的大红包,希望小孩子们在来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小孩子们则要双手握拳,鞠躬,给大人们拜年,希望他们在来年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祝老人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可这一声声的祝福,一份份的喜悦,都随着时光的流长渐渐消逝了。

我们的国家也有许多的古人为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例如: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像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又称为“大足石窟”,主它要开凿于晚唐至南宋。大足石刻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类容丰富,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的特色和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它被人们誉为“东方明珠”。

可是现在,大足石刻因常年开放、风化,大足石刻里的许多文物有了很多损伤,特别是“千手观音”。它的漆已经掉落了许多,消失了原本的色彩。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正以每年至少消失一个的速度锐减,因为现在的人们认为“中国戏曲”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为“中国戏曲”除了少部分老人喜欢以外,基本上没有人喜欢,如果没有人喜欢的话,它总会有一条会消逝的。

但他们可曾想过“中国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珍惜就会给别的国家可乘之机。所以不管人们是否喜欢戏曲,我们都应当把它继承下来。

我国的书法也是另世界叹为观止的。例如: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等。想颜真卿,他创造出了肥硕健壮、敦后雄浑的“颜体”。他的楷书遒劲有力,被世人称之为“颜筋”。

可是现在因电子技术科技的发达速度之快,不少的人都会用脑和手机去联系他人。所以一写起字来就会显得生疏,并且字看起来也不美观。

因为现在的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所以就有别的国家来把我们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想占为己有。所以让我们快点行动起来,不要让那些传统文化从我们身边渐渐消逝。让古老的气息一起生存,让它们动听的旋律回荡在我们耳边。

消逝类作文篇5

骑着自行车嘎吱嘎吱地碾过水泥路,在弄堂中穿梭,“让一让”的喊声随着穿堂风一同袭来;街边路口,走进一间方方正正格子间,便能与与亲人聊上几句;“马兰花,马兰花,刮风细雨都不怕”孩童跳橡皮筋的声音,传入每家每户的窗户

上海,不知何时开始了蜕变。从原来的弄堂巷子,变成了如今的高楼大厦,耸立云间。从前的那些上海味道,已经成了消逝的风景

走进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间,投下两枚硬币或插入一张磁卡,与远在异乡的朋友通个电话,这便是电话亭。我的记忆中,几乎没有电话亭,只听长辈说起过,以前大街小巷都有。

公用电话亭,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现如今,手机的广泛使用,推倒了电话亭红色的亭子,黄色的电话机挂在玻璃上这个风景,已经消逝了吧

那消逝的风景,我不曾见过,已然不再

依稀记得,那是六七年前。晚间,骑上一辆自行车出去锻炼。那时,还没什么人夜跑,马路上空荡荡的,有的,便是那灯火斑斓和上海独有的烟火气。小区门口,有一个自行车铺,老板是本地人,不记得长什么样了,只记得他很和善,有时推着车子去打气,我稚嫩的声音便传出来:“叔叔,帮忙车子打一下气。”他忙招呼我。好了后,我问他多少钱,他只是笑笑,摆摆手。后来才发现,那里打气从不收钱,打气筒常年在店外,可以随便用。不知什么时候,那家店关了,小屋子也被铲平,那个打气筒也从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共享单车。

那消逝的风景,我不曾想过,会被取代

父辈的童年游戏,少不了跳橡皮筋。听妈妈提到过,那时没有什么玩具,有的也都是自己制作的。那会儿的'女生,几乎个个都会跳橡皮筋,下课后,放学后,逮着机会就跳。两个人撑着橡皮筋,其他人在中间跳。看着妈妈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就可以知道,她们的童年,因为又这个游戏而充满了欢声笑语。人手一根的翻花绳,转瞬即逝,变成了电子游戏。我从未见过的,也从未玩过的橡皮筋,就这么落后了

那消逝的风景,我不曾玩过,就已消失

上海,不知何时完成了蜕变。但梧桐树依旧在原地,日日夜夜飘落的叶子,为那片空地遮风挡雨。

日月流转,时光穿梭,消逝的风景或许不能再现,但曾经的温暖却永久埋藏于人们心中,装点了岁月与人生。

消逝类作文篇6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这动人的歌曲我经常唱起,因为我有个爱我的妈妈。妈妈起早贪黑,为我的生活、学习操心、劳累,我时时记在心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站在在台子上欣赏风景:眼前花儿红,草儿绿,小鸟还在枝头叽叽喳喳唱歌,听着听着我也不由得唱起来。

突然,我想起:太阳这么红这么高了,一向早起的妈妈怎么还没起来呢?于是,我急急忙忙跑到妈妈的房间敲了敲门,只听见妈妈微弱的声音,我轻轻的推开门看见妈妈躺在床上,我快步上前拿起妈妈的手,“啊!好烫呀!”我又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像一把火在燃烧,原来妈妈发烧发迷连床都起不了了,我不由自责起自己没早点来看看妈妈。我赶紧倒了一杯水,拿来消炎药让妈妈服下,又找来扇子轻轻地扇着妈妈,看着妈妈满脸的.难受样,我不由想起在我生病时妈妈伺候我的情景,不由流下眼泪,妈妈反而安慰我说:“傻孩子,妈妈只不过是一点感冒,没什么,吃个药就好了。”这时我想起妈妈还没吃早饭,就跑去厨房做了一些粥,终于把粥端到了妈妈面前,看到妈妈睡得真香,我没敢打搅他,把粥放在炉子上悄悄坐在一旁等妈妈醒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醒了,我把粥端过去用勺子喂妈妈吃,妈妈用疲惫的眼神看着我说:“宁儿,还是妈妈自己来吧!”我说:“我病了你不也是这样喂我的吗?”妈妈吃了一口说:“我家宁儿做的粥真好吃,妈妈吃了你做的粥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看到妈妈能吃了,我高兴地笑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知恩回报,感恩父母。虽然我不能为父母做很多大事,可我懂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对父母孝顺,就算是对他们一点小小的回报吧!

消逝类作文篇7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梦:我悠闲的走在马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枝叶葳蕤,郁郁葱葱。清晨,灿烂的阳光洒落,嫩绿的树叶泛着点点荧光,吸一口清新空气,感觉那味儿都是甜的……

走着走着,来到前面的花丛中。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盛开,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叫也叫不出的花名;各色各样的蝴蝶在它们周围翩翩起舞,像一个个小精灵,让我驻足不前,流连忘返……

就在我还沉浸其中独自陶醉的时候,抬头看见了前面一片如茵的开阔的绿草地。于是我突发奇想,想赤足感受一下草地的柔软舒适。发力狂奔了一阵,突然一不留神摔了一跤,跌在了草地上,但丝毫没有感到一点点的痛,定下心神一看,周围的草叶上还满是露珠,晶莹剔透,似珍珠一样大小,一股香甜的青草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好想尝一口啊……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那雨,像针一样,似雾一般,好舒服……

然而,美梦忽然被惊醒了……

路两旁依然是绿树成行,可过往车辆来回的长鸣,让它们弯起了腰,黄了叶片,让它们不再参天,道旁的垃圾更是让我感到难过,让我不安……

花儿不再到处绽放,而只是在温室中,虽说也是万紫千红,却又有着不同的感觉,什么不同呢?我思索着,许是它们绽放的方式,许是它们绽放的意义……

草皮也代替了草地,不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取而代之的是点点的颓废,不再有赤足奔跑的孩童,不再有欢声笑语,露珠的圆润,青草的香甜……

为什么会这样?树木不再挺拔,花儿不再芬芳,草地不再绿茵?为什么这些美丽的风景在一点点从我的视野中消失?

因为我们,为了那么一点点的利益,不顾一切地破坏自然。然而,等到我们醒悟时,补救时,也许已经有点晚了……我们为树木修枝剪叶,可没有发现树木需要的是阳光,是雨露;我们将花儿放在温室中培养,孰不知,风雨中的花朵,才能绽放得最美;我们拔除杂草,修剪草坪,为草叶灌溉,可是,小草想要的只是清晨的露水,孩子们的笑语……

一切都在变,变得让我烦躁不安……美丽的风景在慢慢地消逝,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哎,那些参天的大树,鲜艳的百花,如茵的绿草 ……以后怕只能在梦中欣赏……

消逝类作文篇8

夕阳照耀下,分外柔和的晚霞透过斑驳的枝叶洒进我眼睛的那池墨黑之中。抬眼望去,披上了一层金纱的高楼里,传送着一个又一个盲目奔波的人……

“来来来!各位游客,这就是上海特有的建筑——金茂大厦,你看它……”我总在十一黄金周中听到诸如此类的话。秋色中傲然挺立的金茂大厦的确如此壮观,可它却挡住了太阳直射来的光线。转转酸痛的脖颈,我转身走入一家涵盖在高楼中的超市,啧啧!这耸立的各个高楼遍布上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样有许多:旅游业因它们而发达;生活因它们便捷度大大提高;城市的外观也同样因它们变得国际化……细数,惊叹!

等我再从大厦里出来时,已是黄昏时分。我提着大大小小的物品,踏着昏暗柔和的光线回家。走到一处转角,突然飘出来的红烧肉香味让我驻足。我好奇的走进那个狭窄的、很容易被看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们忽视的角落——一道浅浅的弄堂。黄昏时分小弄堂显得格外的温柔。这条有老人家做饭身影、夹杂着浓浓温情的老弄堂紧紧牵动着我的脚步,走进……

街角修鞋和修自行车的老人笑着,欢笑奔跑的小孩子叫着,在烟杂店门口买话梅的“花睡衣”阿姨凝望着;在二楼用竹竿敲打被子的阿婆伸长了胳膊,热血澎湃的下棋阿公瞪圆了眼睛,用“诗芬”洗长发的青年女孩弯下了腰,正在翻晒腌制的咸鱼咸肉的大婶咧开了嘴;那是一家三代,在弄堂口阳光最好的地方摆开饭桌吃饭,那是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短发女孩,用托盘盛着一瓶温过的、带姜丝的黄酒递给头发花白的老爷爷;那是在狭窄的弄堂里穿梭着的,把自行车铃摁得直响的小伙……

眼前的一切,都是我记忆里温暖的宝藏,无不触动着我心底最温暖的所在。不知不觉地,天慢慢黑了下来,望着弄堂顶的老虎天窗、屋披上的红瓦、窗台上精心栽培的月季、滞着的衣衫、矮墙上剥落的水泥、露出锈红色的砖……我不仅想,若要真的动笔写上海弄堂,恐怕要写好久,好多……

记忆里,我好久好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弄堂了,见到的只是一栋又一栋压抑的高楼。只是践踏在已经少之又少的弄堂上的一辆辆推土机,只是不久后矗立起来的一座又一座让人麻木的高楼。对此,我无能为力,只能惋惜。

上海,随着弄堂的逐渐消失,小区里只有冰冷的“砰”的关门声;只有防盗门、防盗窗才是人们安全感的依靠;只有几句只是礼貌性的问候;只有永远的“安静”……我回头望望身后的钢筋森林,黯然、失色!

那幢幢高楼的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志,而弄堂也同样是上海人文环境的珍迹,它记载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的生活,是上海文化根源。一座有一座弄堂的消失意味着上海正在迈向毫无特色的方向……有些美好,需要珍惜!

亲爱的老弄堂,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