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到,开心快乐一通宵。我国民间每年元宵节有张灯的习俗,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庆祝元宵佳节。你知道关于元宵节的作文怎么写吗?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2022元宵节作文简短范文6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元宵节作文1
又是一年元宵节,又是一次赏花灯。雾蒙蒙的天空上飘洒下了洁白的雪花,整个大地都变得圣凌洁白。街上的花灯顶端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白雪衬托着红灯笼十分美丽。十字街口的彩灯旺火高高的矗立着,下面的红色栏杆紧紧的围着那高大的旺火。电线杆上的彩旗迎风招展,树上的彩灯一闪一闪,有蓝、有红、有黄、还有白,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流星一般。
元宵节的习俗多彩多样。比如:猜灯谜。灯谜,是智慧的象征,南方有这样一个比赛规则:凡事猜对十道灯谜题的人,都能获得奖品。奖品是:一个红灯笼或是一盏孔明灯。还有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开彩车的,真是热闹非凡,美不胜收啊!放孔明灯的习俗大家也不陌生吧?火红的孔明灯承载着上千个人民的美好愿望,带着热情的火焰,升上了深蓝的天空。
要说元宵节的美食,那么,非汤圆莫属了!汤圆的外表圆溜溜的,白白的,有大有小,馅更是五花八门。有黑芝麻的、玫瑰的、花生的、糯米的、还有水果的,个个好吃。
我最喜欢过元宵节了,元宵节不但可以吃上一碗美味的汤圆让我大饱口福,而且,还可以观灯,猜灯谜,赏烟花哩!烟花清脆的响声在耳边此起彼伏,川流不息,烟花把深蓝的天空映照的万紫千红。一轮温文尔雅的明月挂在天边,仿佛也在观赏人间的这副美景。也正应了古人的那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过了元宵节也就意味着年要过完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新的一年,或许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去完成它。我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让我的文笔继续发扬下去,写出更多美丽的文章,争取实现我的作家梦。我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的到来。
元宵节作文2
今年的元宵节,正值星期四。晚上,我没办法去楼下玩,但一年只有一个元宵节啊,我很想与众同乐。于是,妈妈说:“要不自己做个灯笼,就算与众同乐吧!”我想也不错,那就做个萝卜灯吧。
说做就做,我马上冲入厨房找到一个又大又直的大白萝卜,一刀下去,萝卜便成了两半。我又找来工具:螺丝刀、铁勺子及螺丝钉。看着切成两半萝卜,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要从哪头开挖?在一旁看着的爸爸说,还是从大的一头挖到小的一头吧。于是,我用铁勺子挖了一个大坑,然后用螺丝刀沿着这个大坑的边缘转一圈,把肉小心挖出来。如此反复,直到把这个坑挖得离底只有约一厘米。然后,再用铁勺子的尾部把这个坑继续挖大,把壁挖薄,最好只剩0。5厘米左右,这样才能让光透出来,让整个萝卜看起来红通通的。接着,用螺丝钉在萝卜的一面刻上两个大眼睛,一个小鼻子和一张大嘴的模型,再把它们掏空,让光能从这几个地方透出来。这样,一个萝卜灯就出生了。
为了使萝卜灯更好看些,我决定将它装扮一番。我用绿色的贺卡纸给这个萝卜先生剪了一件小草裙,又用贺卡纸和黄贺卡纸分别给它做了一个高顶礼帽和一条尾巴。这样,萝卜先生妆扮完毕,变成了萌萌的兔先生了!我用牙签把小蜡烛固定在底部,点燃蜡烛,兔先生一下子亮起来了,十分好看,我好开心,好得意!大喊着“耶!大功告成了!”爸爸妈妈了开心地夸了我。因为无法下去游玩,展示这个自制的元宵灯,我把它放在窗口。
今年的元宵节让我难忘,因为我自己动手做了今生第一盏萝卜灯!
元宵节作文3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赏花灯、舞龙、舞狮子、吃汤圆等习俗。这天,我跟着家人一起去下小溪看龙。我、爸爸、表嫂和哥哥姐姐来到了一个大市场,只见这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踮着脚,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有的象猴子偷桃似的,手搭凉棚,左顾右盼;有的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啊!
龙还没来,爸爸便跟我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而它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是灯节说着,天空绽开了一朵朵花,给这灰暗的天空添加了几分姿色。这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有紫的,五颜六色,弥补了下雨的不足,美丽极了。龙来了!龙头如三层楼房那么高,五、六米那么宽,博得一阵阵欢呼。龙身一弯一弯的,每一弯都象一座桥似的,变幻着颜色。红的、黄的、蓝的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龙尾绕了几个弯,在最后哪里挂上了几串小灯,做工可精致了。这龙很长,有一百八十多节,一眼望不到头,如同一条长廊。它很美,它要是人,只能用如花似玉来形容。最有趣的要数团龙了。一会儿龙头被围,一会儿龙尾被困;一会儿排成两竖,一会儿笔直一竖;一会儿团成圆圈,一会儿变成迷宫
真是喜过元宵喜看龙!
元宵节作文4
孩子们很喜欢元宵节,一是因为可以和大人一起包大圆儿吃,二是晚间能和其他伙伴聚在一起玩花灯。
元宵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拿出了面粉,荠菜和肉粒肉丝,孩子们好奇心大,都凑到厨房里去看老人们包大圆儿。老人先和面,随后擀面,将面团擀成圆圆的面皮。当然,面皮要足够厚,这样馅儿才不会露出来,老辈的人包大圆儿都很熟练,擀好了面皮后便用手指蘸点水,向一周边涂开,再用筷子填上馅儿,有些人家习惯在馅里加几勺盐,有的放几勺糖,最后封口进一步搓成圆球即可。
有些孩子看老一辈人包大圆儿十分容易,便以为自己也可包成那圆圆滚滚的大圆儿。他们先和面,但常不是水太多了就是面多了,一会儿盆里全是稀面糊,一会儿盆里满是面粉儿,马马虎虎和好面的,那面也很黏手。孩子们去和面,一定要把水和面用完了才放弃,往往他们脸上东一片白面粉,西一块黏面糊,十根小而细的手指裹上了为它们量身定做的厚白袄。
元宵节早晨,人们拉开大锅锅盖,舀起大锅里伴着青菜汤的大圆儿,在人家厨房边经过,满空气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孩子们已坐在桌边,等大人捧上大碗,他们便夹起送进嘴中,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度过了一早晨,就等晚上玩花灯了。
说起孩子们的花灯,种样也实在多,有的托着大大的白兔灯,有的拎着唱歌会旋转的木马灯,有的是盛放的莲花灯,还有的干脆把家里的小灯笼拿下来,往上缠了根能发光的灯丝,就也算是个花灯了。晚间一到,孩子们就不约而同跑出来,等人齐了,一起开启灯的开关,音乐声交织在一起,闪着暖白色光的,闪着红色光的,闪着鲜黄色光的……总的是十分热闹。
大人们兴许会拿出几盏孔明灯,写上祝福,到空地上放飞它,让孔明灯带着祝福飞向遥远的天边。
黑压压的天空直至只能看见几个零星小点——也不知是星星还是远去的孔明——大人们才带着孩子回到家中,关上门窗。于是庆祝新一年的活动结束了。
新的一年也真正开始了。
元宵节作文5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它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美好,在这一天,全家都要团聚在一些。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先吃了元宵,接着我们就下楼去看花灯和烟花了。
到了小区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花灯。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广场上到处是喜气洋洋的灯笼和花灯,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看完花灯,又开始放烟花了。“嗖——”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天空,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又是“嗖嗖嗖”的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了紫色的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随之就像流星似的落下来;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夜空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火树银花,像一个个的调色盘,把漆黑的夜空描绘成一副色彩缤纷的元宵喜乐画。瞧,那些烟花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似草、白的似银……因为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观看烟火的男女老少有幸看到了,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今夜是多么迷人啊!绚丽的烟花,火红的灯笼、林立的楼房、如潮的人流,把节日里的濮阳装点得分外美丽。
元宵节作文6
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妈妈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妈妈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
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