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大多不动声色吕碧城事迹材料

时间:2022-01-05 作者:pUssy 作文大全

人与人之间,往往都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谦卑有礼,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大多不动声色吕碧城事迹材料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你的阅读。

真正见过世面的女人大多不动声色吕碧城事迹材料

1883年,曾自诩为“天朝大国”的清朝,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只剩下一口气,做最后的挣扎,就在这荒烟蔓草的时代,诞生了一位女婴,父母为她取名为吕碧城。

和乱世中的普通大众命运相似,她出生于清末,成长在民国,一生横跨两个时代。

当然,吕碧城并非无名之辈,她身上有诸多耀眼的标签,在民国的画卷里,她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她和张爱玲、萧红、石评梅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她也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更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富豪。

兵荒马乱的年月,很少有人能顺顺利利地走一生,吕碧城光鲜人生的背后,也曾有过各种不如意,但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她都未曾狼狈过。

遭遇变故,依然淡定从容

吕碧城的人生起点比较高,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吕凤歧是光绪三年的进士及第,而且思想及其开明,非常注重子女们的教育。

在父亲的引导下,吕碧城自幼就酷爱读书,毫不夸张地说,她就是在书堆里泡大的,小小年纪就成长为人人夸赞的小才女。

5岁时,父亲望着园中垂柳,随口吟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吕碧城张口就接了一句“秋雨打梧桐”,7岁时,吕碧城已成独立完成山水画创作。

父亲对吕碧城寄语厚望,料定小女长大后,必会“才高过人”,而此时的吕碧城只负责读书画画和作诗,她的生活也是平静而优越的。

然而,这样的生活在她十二岁那年戛然而止。那年,吕碧城的父亲突然去世,留下吕碧城母亲带着四个女儿,独自面对这惨淡的人生。

随着父亲的去世,一切坎坷不顺接踵而至,之前所有的安稳都成了梦里的幻影。

吕凤歧去世后,族人露出了丑恶的嘴脸,他们以吕家无后为由,强取豪夺,霸占了吕家所有家产,还挟持了吕碧城的母亲。

其他几个女儿整日以泪洗面,不知如何应对,唯有12岁的吕碧城保持着淡定的姿态,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母亲。

吕碧城四处奔走,给父亲生前的朋友和学生写信求助,最终在她的努力下,母亲才顺利回家。

面对突来的灾难,吕碧城没有慌乱,她深知遇到事情“怕”是没有用,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解决一切困难。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父亲在世时为她许配的婆家,看吕碧城如此有魄力,觉得日后娶进门,一定降不住,于是他们选择退婚。

在那个时代,退婚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不过吕碧城的内心依然没有起波澜,她直言:

“不嫁便不嫁,我不信我吕碧城除了嫁人,就走不出片新天。”

这便是12岁的吕碧城,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她始终淡定自如,精神从未垮掉,也从不会被命运牵着走。

真正厉害的角色,内心都无比强大,哪怕大敌当前,他们也不会错乱了脚步,他们会倾其所有去和敌人对抗,自始至终都保持从容的心境。

不受他人左右,忠于己心

虽然吕碧城对退婚无所谓,但母亲却无法忍受外人的指指点点,于是带着吕碧城,前去投奔娘舅家。

若不是不得已,谁愿意寄人篱下,她们在舅舅家,一住就是七年,吕碧城也长成了大姑娘。

当时,新思潮蔓延全国,青年男女纷纷走出家门,踏上了求学之路,吕碧城也像舅舅提出了上学的想法。

没想到思想顽固的舅舅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女子上学有何用,将来寻个好人家才是正事。”

如果是性格懦弱的女子,大概会断了自己的念想,好好等着家人安排婚事,但吕碧城却不是,她性格刚烈,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她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于是,她不顾家人的阻拦,独自逃离了舅舅家,行李都没带就跳上了通往天津的火车,也正是这份胆识,为她打开了新的天窗。

初到天津,面对陌生的环境,她没有害怕也没有后悔,而是迫不及待地寻找出路,她给舅父同僚的夫人写信求助。

巧的是这封信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只一眼就被吕碧城的文笔和才华给惊艳到了,当即决定聘用她为《大公报》编辑,吕碧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从此后《大公报》成了给吕碧城的根据地,她不顾个人安危,用手中的笔不断发表呼吁妇女解放的文章。

身处风雨飘摇的年代,她想的不是如何明哲保身,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风雨之中,在大浪中擎住风帆。

在文字领域颇有成就的吕碧城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将女权运动做的更彻底,她又投身于教育事业。

1904年,在吕碧城的奔走呼吁下,“北洋女子学校”正式成立,23岁的吕碧城担任校长一职。

北洋女子学校培养出了许多思想开明有前途的女性,邓颖超、许广平等都是毕业于此校,后来的她们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吕碧城也被誉为:“北洋女界之哥伦布。”

吕碧城不但在文学界和教育界成绩显著,还曾跨入政界,是大总统府之机要秘书,她原本想大展拳脚,但在袁世凯府内待了三年后,她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和丑陋,于是愤然辞职,从此远离政坛。

其实,这一路走来,吕碧城也是障碍重重,想求学被舅舅阻挠,为女子发声也曾遭遇警告,亲朋好友曾劝她做一个“安静本分”的人。

但吕碧城都一一回绝,她活得清醒又理性,自始至终都遵循自己的内心,坚定地走脚下的路。

世上有太多人,都选择随波逐流,所以他们的生活写满了不如意,只有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人,才能心口合一,言行一致,才会得到真正的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不过将就的人生,不要错的爱情

远离政坛的吕碧城,孤身一人来到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在这里她开启了另一片天地。

彼时的上海滩,帮派纵横,男子想立足都不容易,何况是女流之辈,但吕碧城又一次惊艳了世人,成为上海赫赫有名的商业精英。

到了上海后,吕碧城投身商界,凭借聪慧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她用了几年时间,就成为了让人敬仰的女富豪,她家财万贯,生活奢华,只要出现在人群里,永远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位。

后来的吕碧城,选择去周游世界,她先后两次出国,无论到哪她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从未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她还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用古诗文写下自己的在国外的所见所得,将更广阔的世界介绍给消息闭塞的国内同胞。

在世人眼中,如此优秀的女子,定会有一段轰轰烈的的爱情,这样才算完美,恰恰相反,吕碧城终身未嫁。

吕碧城并非天生向往单身,只是她对另一半要求甚高,她曾说:

“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其实,她身边从不缺少优秀的男士,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曾对她表达爱意,却被吕碧城拒绝,她的伯乐英敛之对她颇有好感,但最终二人的关系还是止步于朋友。

她曾对朋友袒露心扉:“我的目的不在钱的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略有积蓄,不愁衣食”,这八个字说的铿锵有力,只此一生,吕碧城宁愿高贵的单身,也不将就,不凑合,这样的思想前卫到让现代女子都自愧不如。

婚姻原本就不是必需品,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不代表着失败。

真正内心富足的女子,从不会将未来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她们有能力跨越山河,成全自己,相比那些用“婚姻”当护盾的人,她们的生命才更加绚烂。

繁华热闹,皆为过眼云烟

许是前半生过得太热闹,人生下半场吕碧城选择清净度日。

1930年,看见世间繁华的吕碧城,选择皈依佛门,法号宝莲,和那些留恋世间虚名的人不同,她的转身非常决绝, 此后余生她着素衣、吃斋、念佛,于青灯之下,也写了大量参禅论道的诗词。

从叱咤风云的才女,到看破红尘的宝莲,她完成了人生最圆满的路。

有人说,吕碧城这一生虽然没有婚姻,但她比谁活得都潇洒,她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敢于坚持做自己,不被世间流言蜚语所干扰。

但其实,她辉煌的背后也曾是诸多磨难,她少年丧父,遭受退婚,寄人篱下,命运一次又一次将她推倒泥潭中,但她没有在泥潭中沉沦,而是选择奋力挣扎,最终成全了自己最光辉的一生。

所以,身为女子,要坚强勇敢,霸气一点,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火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活得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