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6篇

时间:2022-08-21 作者:Brave 工作总结

大家在写活动总结之前一定要认真回顾活动的发展过程,不少人都会在生活中选择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别忘了写活动总结哦,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6篇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篇1

科学精神是很重要,科学精神包括了“新怀疑主义”。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这就是“新怀疑主义”的解释。

老师讲的,书本写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应该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如果这是真理,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会坚持真理。上课时,老师让我们做判断题,同学们说对,老师就说:“对吗,到底对不对”。同学还是坚持真理,老师又说:“你们好好看看这道题,到底对不对”,这是已经有同学说错了。老师问到第四遍,第五遍时几乎全班同学都说错。其实这道题是对的,只是老师锻炼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

我们要学会质疑,老师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老师说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这句话其实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时,我们要纠正老师的错误,要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与书本,不墨守陈规,执着求实,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这是“新怀疑主义”的另一种解释。

我们怀疑不能没有依据,要有自己的理由,如果觉得老师讲的错了,我们要站起来说出怀疑的理由。如果我们怀疑错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加深了对食物的理解。有事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促使老师也去纠正错误。

我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具有“新怀疑主义”精神,,这样,课堂就不会变的很枯燥了。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篇2

科技,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趣,便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近两百年中,科技发展迅猛。从明清时期使用的煤油灯到今天使用的节能灯;从十九世纪初的无线电报到十九世纪末的有线电话;从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到今天的多媒体计算机;从二十世纪末使用的“大哥大”到如今的3g网络。因为科技,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同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未来的世界将是怎样的呢?

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技术时代。未来将在有机酸等发酵产品、开发生物固氮和蛋白质工程、生物农药、人工智能、人类基因组计划、治理污染等多方面取得进展,逐步发展成为跨领域的生物技术时代。

二十一世纪将是智能交通时代。随着汽车增多,使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和废气污染成为越来越严重问题。因此,一使道路交通实现铁路(线路)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利用率。主要优点一是改进汽车的安全性,实行自动控制,二是对交通实施智能化控制,如自动付费等;三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为地面行车提供最佳行车路线。

二十一世纪是纳米时代。纳米技术是以纳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一米)为长度单位的产品的技术,所制成的微型机械非常微小,如目前最小的电磁电动机,重量仅为4毫克,直径8毫米,转速达每分钟1万转,工作电压1.7伏。纳米技术将应用于人类各个领域,能在危险环境中排除故障,能用于家电的自动调节,能充当医生进入人体医治疗疾病等。

这就是我们的科技,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世界。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技术成为现实。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篇3

按照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关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总体要求,5月中旬,海兴县科协着手启动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活动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认可。现将我县重点活动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动员,推动活动广泛开展

5月中旬,海兴县科协下发了活动文件,动员和号召各乡(镇)场科协、 企业科协,围绕团结引领、建家办事、为民服务、开放合作、表彰发布“五大模块”,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志愿者服务和服务基层,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在组建科技志愿者队伍工作中,我们下发了《关于推荐海兴县科学技术协会专家库专家人选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科协专家库建设,通过专家库对专家进行分类,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打下基础。

二、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5月下旬,县科协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来自乡(镇)场科协、企业科协15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大家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学会建设、企业科协工作等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增加和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可操作性。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上,大家希望科协进一步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多搭建科技工作者的联系的平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设“温馨之家”。

三、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5月20日至29日,县科协根据当前新冠肺炎防控形势邀请科技志愿者到育红小区、社保小区开展了“科学防控 关注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对小区过往人员近350余人进行科学防控再宣讲,并发放了《公众防护指南》等科普资料,反复普及防控常识,让广大居民做好科学的常态防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篇4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经历了闭关锁国,经历了贫穷落后,在几代人不懈的奋斗下,中国终于脱胎换骨,能立足于世界科学时代。

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大会上发布的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素养素质提高了,然而一些缺少科学依据的言论还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错误、荒谬的引导性言论屡见不鲜。对此,我国提倡提升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提升科学素养呢?首先我们应先认清缺少科学素养的危害。鲁迅的作品《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缺少科学素养的人们认为吃了人血馒头便能治病,这种低素质的国民水平是造成时代腐朽的原因,因此,一个国家无论在社会发展还是在科技发展方面,都离不开科学素养。

而提升科学素养的方法在于脚踏实地提升教育质量。知识能使人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在人人懂科学,信科学的情况下,喝白酒能抗癌,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这样损害人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言论即使出现,也不会博得信任,因此,务实务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从点滴做起,方能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和实力强弱,为此,国家对于提升文明科学素质做出的努力也是可观的,而我们青少年对提升国民素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这样的科学素质是需从小培养的,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做好,那么国家末来科学素质的提升便指日可待了。但前提是我们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学好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影响周边,以利国利民为己任,让我们国家有一个科学的未来。

脚踏实地,务本精神,提升素质,方得始终。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篇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我们离不开科学,若没有了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繁琐很多,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没有必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见,科学有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年代。那时更多的.科学走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炎热的夏季,那陈旧费力扇子你还在用吗?no!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便捷的空调;丰收的秋季,农民伯伯们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因为,田地里已经是机械化丰收了;寒冷的冬季,你还在为取暖发愁吗?一个小小的“暖保”就解决了你的问题。

现如今,已是经济、科技更加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了。就在生活的琐事中也会发现科学。夏天,大家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但是,汗渍却又令人头疼。可是如果你在领口、衣袖上适当的撒一些盐,四五分钟后再用洗衣粉、香皂等清洗,衣服就会变得清洁如新。这是因为,盐中含有一种酶类物质,与汗渍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就会产生话学反应,酶可以将汗渍从碱中分解出来,碱被分解出来,其余的污渍当然容易清除啦!这不仅是生活中的科学,更是生活中的艺术。

如今社会,家电已是生活中的必备品,而冰箱更是日常用品。家里的蔬菜水果、剩饭剩菜只要放进冰箱就能够保鲜。但是冰箱里残留的怪味却常常不能散去。这怎么办呢?没事,只要你放进去一些鲜橘子皮,过几天,冰箱里不但没有那怪味儿,而且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橘香呢。这是橘子皮当中菌在起作用,这种菌就像叶子中的叶绿素一样。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这种菌吸收冰箱中的怪味来制造养料,同时放出废气——橘香。这可比冰箱除味剂实惠多了吧,而且简洁方便。

这些都是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是新生活。我们何不好好利用科学,并且主动发觉科学,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新体验。

2022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篇6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长期以来,内蒙古广大科技工作者怀着对北疆大地的热爱,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用科技改变生活,创造幸福。

看,如今的北疆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的热潮。行走其间,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强劲脉搏。

走进伊利集团产品研发中心,井然有序的研发场景“科技范儿”十足。

“不创新,无未来。”这正是伊利的发展理念。“研发费用投入达4.87亿元,拥有科技人员2827人。截至目前,伊利累计专利授权量为3109项,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申请总量位列世界乳业第三,成为引领奶业振兴的创新高地。”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博士介绍,“目前,伊利集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超过业务总额的49%。”

强大的创新能力为伊利集团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目前,集团已拥有“伊利”母品牌及20余个子品牌,其中安慕希、伊利纯牛奶年销售收入在200亿元以上,金典、优酸乳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有10个子品牌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

在距锡林浩特市40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同样成为企业发展的“金钥匙”。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为草业种植提供精准、科学、全方位的服务;开通饲草料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全国联网交易;建立智慧仓储物流系统和草牧追溯系统,让卖出的每一捆草,都有一张包含牧草追溯信息和指标的“身份证”……

一项项高科技的运用,让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了质的飞跃。如今,公司已经从最初简单的饲草料储存、调运成长为数字化的农牧业科技型企业。

作为一家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使命的生态种业科技企业,蒙草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驯化一方乡土植物修复一方生态,先数据、后科研、再修复的“蒙草”模式,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北疆的绿水青山做出贡献。

多年来,蒙草集团将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践倡导“草种业+大数据”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科研项目265项;承担161项国家、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万千科技工作者的高效协作。作为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创新和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自治区各级科协为帮助企业完善市场经济和科技走向的研究开发机制,让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助力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科协组织当起“红娘”,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来企业授课,为企业培养了众多创新型科技人才。

“公司现在已有科技成果5项、取得知识产权20项、编制自治区地方技术标准8项,‘草业大宗电子商务平台及产业化’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心雅说:“如今,我们充分利用数字和科技力量,让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卖牧草。”

“自治区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学科齐全、联系广泛等优势,厘清企业需求,组建专家库、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各项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 内蒙古科协学会部部长刘卫江介绍,目前,科协已经组织19家区直学会对接服务40多家科技企业,做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

作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自治区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吸纳一线科技工作者进入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推动科技资源下沉,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基层科协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

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为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在科协的组织下,蒙草集团不仅注重自身的科技创新,而且一直以来也特别重视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我们免费向社会开放自然生态研究基地,同时开设科学课堂,为青少年讲解有关生态、科技创新方面的知识。” 蒙草集团种质资源与检化中心副主任兼科协副主席郑丽娜说:“作为基层科协组织的一员就应该发挥科协作用,为大家传授普及更多科技知识,点燃青少年科技梦想。”

5月的北疆,繁花锦簇、绿意盎然。在一片勃勃生机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内蒙古科技创新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时代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