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7-10 作者:Youaremine 工作总结

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大家积累的经验想必也不少,这时候就需要写好有关的工作总结,由于我们职业的不同,所以写出的工作总结内容也是不同的,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8篇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1

感悟一:丹心热血沃新花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老师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活动都精心设计,用尽苦心。从形象直观的图表,精美的图片到中考链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形式各异。使单调的历史复习课的形象,在老师,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整节课时时处处无不彰显着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益而设计。有人说:课堂教学分为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遭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二种境界忍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三种境界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种境界享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想达到第四种境界,我认为应做到向老师那样用“心”备课、上课。

感悟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激情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如果教师自身死水微澜,而期待学生汹涌澎湃,只能是痴心妄想。老师激情高昂,妙语连珠,实属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课堂学生难拒诱惑,“亲其师,信其道”怎能不学好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回眸老师这堂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 ——深挖井,广积粮

在学科知识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起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树,做到深挖井。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广泛阅读,做到广积粮。只有输入,才有输出,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二、专业技能——多实践,练真功

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大胆的开发、整合教材,不唯教材。

总之,正如中学老师所说的那样,暖暖的三月,我们蓄势待发,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我们细心的呵护下,期待六月绚丽的开放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2

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

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难点是: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更迭,头绪多,学生难把握。

对于重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节课上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说出通过自读已经解决了的,再说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以点拨,力求使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的途径自行解决,万一还是不能解决的,老师再适当的讲解。

比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岳飞。我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先认识在中国历史上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主要事件有:

(一)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二)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澶渊之盟。(四)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五)12世纪初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六)1127北宋灭亡,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七)岳飞抗金。

(八)宋、金对峙形势图。

以上内容我通过课件,再如:讲明朝建筑艺术时,播放出北京故宫,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的图片。不但增加了形象性,而且将其线条化,让学生通过形象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三、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

历史是通过重特大事件来反映的,所以要给学生讲清楚重特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结果及影响意义等,学生才会对整个事件有个整体深刻的印象,才能掌握某一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如“陈桥兵变”,要讲清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被石守信等大将拥戴,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发动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意味着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时期的——五代十国)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西夏的战与和。

四、适当的延展

在讲清重特大历史事件时适当的延展是必要的。如在讲北宋与辽、西夏时,可以讲讲《杨家将》的故事,讲南宋与金、西夏的战与和时,可以讲讲《说岳全传》中岳飞抗金的故事。这样就会将历史记载和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结合起来,将历史知识和社会见闻结合起来(杨门女将,岳家军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对相应的知识又有适当的拓展,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所培养。可以说教学效果是非常的显著的。

当然,还有困惑,那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离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还很远很远,有待自己做进一步的探索与求教。

综上所述,是自己本学期担任初一历史教学以来的几点体会,以便以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质量。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3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本册教材是__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五个单元,每单元4—6课不等,共20课。每一课课前有课文提示,它虽然很短,但内容却是这一课学习中最重要的。关于课文的正文,你会发现有微软雅黑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红体字叙述的内容,是我们的阅读内容,是帮助理解微软雅黑字内容的。在课文中还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以及那些小框框里的想一想、说一说等,令我们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的感触是很深的。

首先谈一下自己认为做的好的方面。

1、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2、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3、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具体的、理性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培养他们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以上四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1、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2、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3、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4、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以上几方面是本人在这个学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改正的。

总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通过努力,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4

本学期结束比以往都短平快地结束啦,感觉真好。

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本学期教学中侧重做的有以下几点:

1、学期之初,带领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活动,结合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的假期作业:自选课程并进行备课,课堂上展示,自我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和越来越多的孩子自主学习加强

2、课堂上进一步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从课堂知识的传授到习题的讲解,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承担,加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部分更多参与课堂的更优秀的学生进步很大,成绩优异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量统一完成单元检测并且精讲细练,以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归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中考测试

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加强课堂和课外的检查督促,形成自主学习的网络去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总结工作中经验教训:

1、翻转课堂后,课堂效率偏低,同步练习的一些时间被挤占,影响基础知识的巩固,但是假以时日相信有了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效率会逐步提高,学业成绩也会不断进步

学生自主讲解和学习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时间,短期内可能不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下来的效果,长期来看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帮助和提高一定是巨大的,对此老师要有信心

2、在课堂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做一些课堂教学措施的调整,必须注意把握知识的脉络和重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注意更有效的加强基础知识的背诵,毕竟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以上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和总结,相信在未来八年级的学习中,孩子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好,学业也会不断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5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工作总结《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年中招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6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

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

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

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

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2),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抗日战争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南京大屠杀》等。(3)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7

本学期能够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和“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这两大主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讲故事,提高学生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历史典故和相关的历史剧,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四、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进行讨论,可以小品创作表演,还可以进行知识竞赛。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效果也较好。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篇8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课程的综合化,其目的是让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以获得综合知识、综合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才能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如何将历史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作为努力目标,是每个历史教师的梦想。

历史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所以历史教师必须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历史语言,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提高。

重视听觉视觉的冲击,注入活力,重现历史感受,让历史学习更加愉悦。音乐、画面与历史的联系实在史很巧妙和奇妙。例如:当我们讲到夏商西周历史的时候,导入框给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嫦娥,我们可以将美丽的嫦娥图片展示给学生,播放《明月几时有》。在讲授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时候,我们可以展示美丽的江南和繁华的江南照片,播放《烟雨倾城》的江南歌曲。这些画面和歌曲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了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历史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一些视频资料则会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他们回溯到历史的发展环境中,从而较为准确的理解当时历史环境,找寻历史事件的解决方法。

在丰富的“历史课堂”中学习历史,并用历史知识为现实做参考,做到“以史为鉴”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主流。信息社会把能否分析和利用信息做出决策作为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当学生带着个人的角色在参与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时,运用历史知识对社会实践做出自己的决策,历史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实践性魅力所在。

历史教学需要灵活多样,采用多种形式使得学生被历史课堂所吸引的良好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不能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为了追求形式—课堂的热闹,忽视了内容;不能为了课堂的多样性,丢了历史的本。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