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8篇

时间:2022-08-31 作者:couple 工作计划

有了好的教学计划之后,我们的教学就会进行得更顺利,要想整理好教学中的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很关键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8篇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68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三、教学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五、教学设想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课时

本册共有六单元,每单元用4课时,共计24课时,机动2课时

课题 周次 课时

一西部风情 2 4

二古诗新唱 2 4

三美丽的草原 2 4

四欢快的舞步 2 4

五绿色畅想 2 4

六欢乐的鼓声 2 4

七音乐中的故事 2 4

八美好的祝福 2 4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音乐欣赏”、“器乐”、“乐理知识”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迪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想已经有所成熟,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2)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3)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1

1、音乐课常规教育

2、赶海的小姑娘

3、欣赏:大海啊,故乡

4、小螺号

4时

2

1、草原放牧

2、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3、聆听:哪吒再生

3课时

3

1、我们的田野

2、田野在召唤

3、聆听:田园随想

3课时

4

1、牧童

2、村晚

3、聆听:牧童短笛

3课时

5

1、快乐的泼水节

2、聆听:金蛇狂舞

2课时

6

1、愉快的梦

2、侗家儿童多快乐

3、欣赏:匈牙利舞曲

4课时

7

期末考试:每人进行单独表演

1课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3

一、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每班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总体目标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

2、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3、体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

4、体现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三、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

1歌曲《两只小象》; 欣赏《口哨与小狗》11欣赏《水族馆》,歌曲《草原上》

2歌曲《打掌掌》欣赏《大白象》音乐游戏《打花巴掌》12歌曲《蒲公英》,音乐游戏《都睡着了》

3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欣赏《摇篮曲》13歌曲《我当老师》,欣赏《钉扣子》,歌表演《我当老师》

4歌曲《大树妈妈》;歌表演《小乌鸦爱妈妈》14歌曲《亚克西巴郎》欣赏《过年我当家》选段

5歌曲《拍皮球》,《儿童在游戏》15歌曲《小雪花》欣赏《窗花舞》《堆雪人》

6欣赏《乒乓变奏曲》《溜冰圆舞曲》《儿歌诵读》我的编创《拍皮球》16歌曲《过新年》音乐游戏《堆雪人》儿歌诵读《金鼓槌》

7歌曲《火车开啦》;欣赏《西伦达》;我的创编《秋虫音乐会》17综合复习

8歌曲《白云》欣赏《云》,集体舞《西伦达》18期末检测

9歌曲《其多列》,听《三只小猪》

10歌曲《小鞋匠》,律动《邮递马车》,情景表演《小鞋匠》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4

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

这首短小精干的波兰民歌,具有三拍子音乐的舞蹈风格。初听时,引领学生作第一拍跺脚、第二、第三拍拍手的动作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风格。前两个乐句要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后两个乐句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二声部第二乐句接第三乐句处,注意唱准五度音程。结合教材中的练声曲,学习连音和跳音的唱法。

?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主要让学生接触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

“唱-奏”互动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小学合唱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各声部的音准,提高合唱的兴趣。

“唱-奏”互动教学法,是利用竖笛的吹奏与合唱训练相结合,使二者相互支持、配合的一种合唱教学法,以帮助学生唱出准确、和谐的和声。

“唱-奏”互动教学法的作用:

1、互动性。学生通过唱唱、奏奏、动动、听听的循环互动的合唱教学过程,达到口、手眼、耳、脑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

2、互补性。竖笛的吹奏能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提供旋律的支持和依靠,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也有很大地帮助。经常做吹奏练习,也可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增强歌唱的表现力。 “唱-奏”的教学过程分为“以唱带奏”、“以奏助唱”“以奏优唱”三个阶段。“以唱带奏”就是通过学生准确地视唱,带动旋律的吹奏,达到合奏的目的。“以奏助唱”就是通过唱奏结合,帮助学生把握音准的稳定性。“以奏优唱”就是运用竖笛的伴奏,丰富合唱的效果,提高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高低两声部,完整地欣赏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和声效果,并能听出各自声部的基本旋律,跟着音乐哼唱。第二步,两个声部学生分别轻声视唱各自的旋律,教师可在钢琴上弹奏几个关键音,给学生适当的支持。第三步,两声部学生用竖笛吹出各自的旋律,可适当放慢速度,但要注意节奏的准确。第四步,竖笛合奏。要求在合奏的同时,仔细感受和声效果。第五步,每个声部再一分为二,一半学生吹奏,一半学生演唱。这样,在竖笛旋律的支持下,避免了声部的“串门”现象。然后,逐步减少吹奏人数,增加合唱人数。第六步,高声部学生演唱第一声部,低声部学生吹奏第二声部。然后进行互换,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声部抗干扰能力,保持音准的准确性。第八步,在巩固新歌时,教师可编配简单的钢琴伴奏(以节奏型和弦为主),再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使合唱效果更加丰富,并活跃课堂气氛。

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竖、拢、上、下、变、开” 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使喉结上升,堵向喉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旋律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 扬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进入形象或角色。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的、较有充足的气息支持。 竖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如像门洞似的弧形微弓的口盖;口腔中好像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含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歌唱的口型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竖”唱法的要领。让孩子们在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型,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 拢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比较困难,不可失去集中点,避免成为虚、散的声音。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大),不可唱“咧”(口型太横)。“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

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盖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曲,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还有嘴唇极轻微地向前撮,让部分声音在口腔中“含着似的”唱法,也能帮助集体的声音更为靠拢和和谐。但这也如前所叙,必须用听觉仔细辨别,谨慎地掌握方寸,无论过度或不足都是不好的。个人声音的波动太大,在合唱中将影响集体声音的靠拢,削弱童声质朴、自然的特点,所以,应该节制声音突出的波动。 上在歌唱时,声音在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这是“上”字的主要含义,亦即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其次,“上”字还含有如何唱好高音的问题。关于“上”有下列几点要求:

(1)在曲调进行中遇到向上的大跳,要注意声音的提位,这就是增强气息,同时仿佛唱得更为遥远了。

(2)让口腔容积略微增大,同时头微低,使之有居高临下之感。

(3)让声音更为关闭,比如在“啊”音中增添“噢”的成分,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4)唱特别高的音,应加强气息的同时,适当增加假声成分。 下歌声要“竖”,而气息要“横”。“下”则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气柱的动力来自肚脐下的小腹。在呼气时,小腹微收,横膈膜往上,保持吸气的状态,下肋保持扩张(即尽可能减慢收缩),以这样的综合协助动作来控制与支持歌声。总而言之,歌声的动力——气息,应该从下往上,是通过腹部的下方来控制的。 变童声训练应该有计划地逐步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来进行,这些变化有下列各项:各种母音的口型变换;声音的开放与关闭“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声音的硬起与软起;连音、断音”,快慢等速度变化;强弱等力度变化;音阶级进与琶音大跳;与艺术形象相吻合的各种声音性质的变化;对指挥的各种手势变化的灵敏、准确的反应等。 开不要虚着唱,要敢于运用嗓子唱(当然不是指“喊”)。要做到敢唱首先要有较深的、不上浮的、自然的、充分的气息支持,其次要有“咬苹果”的感觉,放下下颚,打开头腔各共鸣体,关键在于牙关是否能够打开,不挤不塞才能唱通、唱开。“唱开”是指歌声有气息的支持感或“气柱感”;声音自口盖放射出来;下巴(或下颚)与喉部肌肉放松;气息合理加强;各共鸣腔体能够打开;感情充沛,声音位置较高;音量大小能够控制。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5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常规,对音乐的兴趣很强。尤其是对活泼的、贴近生活的歌曲更加喜爱。学生的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学生音乐感觉很好,音准也不错,也有少数学生音准、表现力、常规都不是很好,需要继续培养这方面。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册分析。

本学期所用教材是国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本教材针对新课程标准精神而推出的。从教育观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特点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

本册共分十一个单元主题:《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爱劳动》、《可爱的动物》、《小小音乐家》、《幸福生活》、《美丽的动物》、《过新年》、《农家乐》。

(二)编排意图。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性的可听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学生爱听爱唱。在识谱要求上降低了难度,欣赏曲主要以主旋律以图谱为主。

各年级歌曲还兼顾了年龄特点,比如:本册教材的图谱、字母谱就是特色。对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四二拍到四三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6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共需学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全书共七个单元,四十节课,教材难度较大,任务较重,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2、在音乐学习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演唱中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2、组织好上课形式,使之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的表演。

四、教学难点:

1、引发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等各密切关系。

2、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五、教学设想: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多引导,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系统认识,要把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化和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发音及演唱姿势、表情,课上多加入互动内容,培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合作意识。

六、教学准备

录音机,dvd,电视,碰铃、响板、数码视频展示台等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4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第三单元:4课时第四单元:4课时第五单元:6课时第六单元:4课时第七单元:6课时

教案

一、有趣的声音世界

单元

教学内容: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大雨和小雨》。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大鼓和小鼓》。

三、感受声音故事中不同声音的音色------《小白兔盖新房》。教学目标:

一、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二、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三、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四、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教学重点:

一、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二、歌曲的正确演唱。教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第一课时

大雨和小雨

教学内容:

接受一个新的年级,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向同学们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7

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段执教班级为五年级一个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时计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歌曲《嘀格调》

第二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喹》

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三周欣赏《黄河船夫曲》歌曲《刮地风》

第四周听赏歌曲《走绛州》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

第五周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唱一唱《秋天的小雨》

第六周欣赏《洗衣歌》《大红枣儿甜又香》

第七周歌曲《祖国印象》

第八周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

第九周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听赏《森林晨光》听赏与跟唱《绿色的歌谣》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第十二周歌曲《在葡萄架下》

第十三周欣赏《看马戏》活动:快乐的队日

第十四周欣赏《阿里郎》《道拉基》演唱《嗯嘿呀》

第十五周演唱《蓝色的雅特朗》听赏《还乡》

第十六周听赏与跟唱《故乡的亲人》

第十七周音乐家贺绿??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上册篇8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3、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4、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个“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生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她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来,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他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问题那样,被处死刑。当天晚上,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播放背景音乐),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师问:这首曲子大家听过吗?有谁能哼唱两句吗?生答。

师: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刚才老师讲的美丽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著名歌家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在剧中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从此,《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走遍了世界各地。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呢?生答。

二、初听歌曲。

师:请大家听一遍歌曲《茉莉花》。请大家听一听,再次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听听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学生听后,师问: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抒情)生答。

师: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答。

师:有谁见过茉莉花吗?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茉莉花图片。)茉莉花也叫茉莉,为白色的小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原产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它还是菲律宾的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它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来熏制茶叶。

三、演唱歌曲。

1、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的范唱录音,边听边在心里哼唱,感受一下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播放歌曲录音,与学生一起内心哼唱,边画旋律线。

2、师:现在,我们用哼鸣轻声练习演唱,请大家边唱边画旋律线好吗?学生跟老师的电子琴用哼鸣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3、师:刚才的哼鸣练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学生回忆演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

师:大家记住的句子可真多,你们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句子啊?请你唱唱它们的谱子。指生唱。

请前后四个学生一起试着唱唱歌谱。(提示学生唱好连音线,和比较长的句子。)请大家一起演唱一遍歌曲的谱子。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得流畅连贯,我们再唱一遍。生跟琴唱。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填词演唱。

(和学生一起演唱,要求学生跟琴慢速演唱,在连音线处提示学生注意。)四、教师小结:教学札记:

茉莉花

总第2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页。教学过程:

一、学生复习歌曲。

学生回忆演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二、歌曲表现。

1、师:歌曲为我们展现了娇小玲珑,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丽的花朵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力度和语气来演唱呢?请大家四人一组先小声唱一唱,设计一下歌曲的表现方法。师巡回辅导。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设计的表现方法都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范唱录音演唱一遍。播放歌曲录音,师指挥学生演唱。

2、师:我们自己来演唱好吗?(学生跟伴奏录音演唱。)五、音乐与相关文化。

师:歌曲《茉莉花》广泛流行于全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旋律委婉、流畅,感情细腻。你们听过其他版本的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演奏的《茉莉花》,请大家欣赏,请感受一下外国音乐家演绎的《茉莉花》,听辨一下乐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旋律。

播放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演奏的《茉莉花》。

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大家可以跟着唱一唱。

学生听后,师小结:《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张艺谋执导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巧妙的运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演唱了这首《茉莉花》,它的旋律响彻了整个世界;(出示小女孩演唱时的图片。)前不久,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演唱会上又深情演绎了这首歌,再度将它介绍给了全世界。

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一些其它版本的《茉莉花》,下节课我们将开一个“芬芳茉莉花”为主题的音乐欣赏展示课。请大家做好准备。三、学生小组演唱比赛。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