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防汛工作计划通用范文3篇

时间:2022-03-10 作者:lcbkmm 工作计划

你知道一份好的工作计划应该是什么样的吗?计划让我们新的工作的开展有序进行,它对我们的工作具有约束作用,一起写写看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有关防汛工作计划通用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防汛工作计划通用范文3篇

防汛工作计划1

根据《信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xx年防汛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确保全市安全渡汛,保障全市人民的生活用水,为做好20xx年防汛工作,按照信阳市中心城市防汛指挥部总体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防汛工作总目标要求和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涝的思想,按照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全体参与、人人有责”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以抢险应急分队为主体的管道抢险队伍,人数为30人,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供水设施的保护和抢修。今年防汛工作事关大局,任务艰巨,望各部室要以防汛工作为己任,密切配合,齐心合力,做到如有险情,立即出动。

二、成立抢险组织

三、工作要求

1、各部室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遇到险情随叫随到,确保防汛工作落实到位。

2、要求防汛值班人员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3、制水部、工程技术部上报公司本部门的防汛方案。

四、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公司“一把手”对防汛工作总负责。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明确职责,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抓好落实。

(二)严格落实制度。一是实行防汛工作报告制。根据要求,制定并上报公司《20xx年防汛工作方案》。二是实行领导带班制。建立昼夜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24小时值班人员在岗。编排值班表,明确防汛值班专用电话。值班人员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完善交接班手续,接到雨情、汛情、险情时,要及时向上级汇报。三是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各小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防汛工作职责。

(三)强化督导检查。公司指挥组对下设各小组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对防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各项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领导带班和值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防汛工作计划2

各村(居)委会、镇直各单位:

为切实做好今年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一切准备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将20xx年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计划任务、堤段划分等事项通知如下:

一、计划任务:

1、南润段行洪堤:该堤长4200米,堤顶高程,西段28.3米,东段28米,要确保在行洪水位27.9米以下不破堤。达到并超过行洪水位时,要按照省、市、县防指命令执行,并对行洪区内庄台下人畜、财产安全转移。

2、临淮岗北副坝堤:堤长12700米,堤顶高程32.48~32.36米,要确保千年一遇洪水不破堤。

3、小润河圩堤:黄卜圩,堤长4500米,闫庄圩4200米,堤顶高程,一般在27米,要确保在26米水位不破堤。

4、三线民工:

(1)行洪堤:设防水位23米每段上民工10人共60人,警戒水位24.5米,每段上民工25人共150人,危险水位26米,每段上民工50人,共300人,其中应急抢险队80人。

(2)小润河圩堤:可根据实际水位情况,从鲁庙、卜林、闫庄、潘庄四个行政村确定民工人数。

(3)如行洪堤破堤行洪,行洪堤防汛,干部民工全部撤到二道防线——北副坝东段。

(4)北副坝中西段:沿堤5个村(居)委会共分3个防段,设防水位25米,街道段上民工20人,洪楼、十里每段上民工60人,共140人;警戒水位26.5米,街道段上民工40人,洪楼、十里每段上民工120人,共280人,危险水位27.5米,街道段上民工70人,洪楼、十里每段上民工210人,共490人。

5、防汛器材准备(行洪区三个行政村):

(1)每户一根木桩。

(2)每人一条编织袋;每户备2捆2米长的防浪草,直径20公分,四道绕。

(3)紧急情况时,防汛器材由全镇各村提供,数字另定。

6、镇政府在镇政府院内和六里村部设立二个防汛器材仓库、存放木桩1000根、编织袋3万条。

7、街道段除防汛外,还要注重内水排涝。

8、若遇旱灾,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投入抗旱救灾第一线。

二、堤段划分

1、行洪堤

大寺段—北副坝向南朝东接姚岗防段490米。

姚岗段—大寺接头向东接六里段1260米。

六里段—姚岗接头向东润至润河镇防段接头处2450米。

(其中:六里庄台长800米)

2、小润河圩堤

黄卜圩堤—从陈大桥至黄老西4500米

闫庄圩堤—陈大桥至顾营孜4200米

3、临淮岗北副坝

北副坝东段—东起润河镇防段接头,西至大寺坝拐

街道段—东起大寺坝拐,西至西园涵

北副坝西段—东起西园涵,西至十里与阜南县张寨镇防段接头。

三、行洪区安置方案

根据历年的行洪水位情况,南润段行洪概率约5年一遇,湖区北部靠近临淮岗北副坝,当南照集测站水位达到并超过27.9米,接到上级行洪命令后,开始行洪,需要做好人、畜、粮、财产的转移安置工作。我镇重点是行洪区三个行政村六里、姚岗、大寺,侧重点是六里村。六里庄台下居住村民21户34人。姜允志、姚德勇负责人、畜、财产全部转移到庄台上亲属家。派出所负责治安维护、交管站负责道路管理、农电所负责用电安全、中心医院负责公共卫生、疫病预防、民政办负责生产救灾。

1、需要船只计划:迁安、抢险、救灾指挥需要船只计划8条。

2、迁安领导组织:成立行洪区迁安领导小组。

组长:马成

副组长:顾士修姜允志武勇

成员:姚德勇谢振刘成刘继成杨多全

王平姚德洋张殿洲朱家奎杨守刚

四、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旱中的纪律

1、一切听从指挥,执行上级命令,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上堤和撤离时间,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和调配,不服从命令,听从调度指挥,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按照统一分工安排,按时到岗到位,并24小时巡查值班,对所包的责任段尽职尽责,段内发生的突发事件,重大险情和其它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确保大堤安全万无一失。

3、要敢于和善于领导,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对干部民工、器材等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对领导不力,决策失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5、要服从大局,一旦上级下达行洪命令,必须立即执行,确保人、畜等财产的安全转移。

6、行洪堤行洪时,行洪堤防汛干部、民工全部撤到北副坝,按上级预案执行。

防汛工作计划3

一、落实责任。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生命平安放在第一位。要加强对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全力做好防汛抗洪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人力准备,要树立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抢险工作。要认真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洪工作责任制,各县(市)区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分工负责的防汛工作责任制。要对重点防洪排涝区段实行分段包保,确保全市平安渡汛。

二、立即启动防洪预案。

全面开展防汛平安大检查。一是检查危旧房屋、棚户区和江河沿岸居民的平安状况、加固措施和紧急疏散预案落实情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立即启动防洪预案。对存在平安隐患的房屋,要抓紧整改;二是对病险水库要限期除险,一时除险有困难的要开闸放水实现零库容,保证不溃堤、不决口、不造成危害;河道不畅的要立即进行疏通,加固险工险段;三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完全排查,对隐患突出的部位,要死看死守,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四是对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防汛抢险措施进行检查,确保汛期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近期,由于连日降水,地面饱和,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特别注意做好山旁、沟旁、河流旁及低洼地段学校、企业、煤矿和居民区的平安防范工作,必要时要停课、停产,及时疏散人口,确保汛期人民生命财富平安。

三、疏通信息。

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各县(市)区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天下午5时前要将当天的汛情、灾情以书面形式报市政府值班室。重大汛情、灾情要随时报告。各部门发现、掌握的汛情、灾情必需首先报市政府值班室,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演讲灾情、汛情。报送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3小时。市政府值班室核实、综合并报市政府领导签批后上报省政*及省政*相关部门。未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市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向省相关部门报送汛情、灾情,防止错报、漏报。由于瞒报、漏报、错报汛情、灾情而影响市政府决策,造成人民生命财富损失的要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加强防汛抗洪值班调度。

从即日起,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实行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一把手必需坚持24小时通讯疏通,发生汛情时必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防汛期间,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市政府组成人员和市政府直属机构、省直管部门一把手一律不准外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外出的必需向市长请假并通报市政府值班室。

五、加强监测预警。

及时通报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实时监测信息。对重要地段重大灾害隐患点,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山洪灾害多发地区降雨和地质灾害情况的适时监测预报。要实行专业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进行全天候监测,不放过任何灾害变异现象。对发现的危险点和群众提供的险情线索,要及时做出危险性、危害性判断,采取坚决果断的应急措施,提前转移受山洪和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群众。

一旦灾害发生,要以人为本,以救人为首要任务,全力抢险,紧急救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平安,并力争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已经造成灾害的地方,要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确保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疏通,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平安。同时,要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重灾户实行重点救助,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尚未造成灾害的地方,也要充分做好抗洪抢险的人力、物资、设备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要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生活必需品供应。强化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