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知道记录心得体会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过程,明确好我们的写作主题之后就可以动笔认真写份心得体会了,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停讲座心得体会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近一段时间在市局春训期间集中学习法制教育讲座过程中,我对坚持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税务机关干部正确用法的不可或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本人深深感到,学习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管理,特别是对税务干部执法人员运用法制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听取法制教育讲座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有多深,决心就有多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有机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具体应该做到:一是依法治国有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确定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这就需要有一支法律素质较强的领导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落实。
二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先后制定了近四万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国家税务机关干部正确运用现有的法制,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时代的要求。
三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一个以法为基础办理各项事务的国家人员,基本的法律知识都不懂,如何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将是一句空话,能更好的用法,学法这个头带得不好,自身法制观念就不强,严格执法做不到,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管理工作和造就良好的法制氛围, 对新干部的成长就会有阻碍。自身教的法制不提高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我们这些执法干部来说,严格自身的法制学习,必须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2
上周日,儿子所在的小学组织了一场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了教育专家讲课,虽然讲座时间并不长,但我受益匪浅,有几点体会:
一、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就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都在一页一页往下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有一个比喻说得好,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好比是白天,而家庭就是夜晚。白天的变化固然重要,但夜晚所发生的很多看不见的变化更不可小觑。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种子总是在夜晚发芽,人总是在夜晚长高的。那么,家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呢?专家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质。家长的作用应是发现孩子的潜质,而不是改变孩子。要以“幸福、快乐”为本,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学习,家长应做好引导,克服教条主义,否则,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甚至会起反面作用。
第三、要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专家讲得好,“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现实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一点的教育上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身教言教统一。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教育孩子,这种效果明显不会有效。你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自己却惬意地看着烂俗的电视剧,玩着网游,这让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则,比千言万语都更管用。
二、学会善良的能力。
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品德”教育应放在第一位,否则,就会造成相反的后果。专家讲到“厚德载物”和“德不配物”的问题。古今中外,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者,其本身担负不起受人敬仰的“东西”——包括金钱、官位、寿命……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品德的教育。
三、成长中面对挫折。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必须要面对社会,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要面对很多的挫折,这个时候家长应当如何引导呢?从现在做起,正确对待孩子的哭、发脾气,这是成长的部分。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多让孩子有机会体会成功感受,让他们学会检测自己。
四、健康、美好、和协的家庭环境很重要。
家长要互相尊重,文明礼貌待人,营造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这也是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体验到家庭
的温暖,最好能把家长当成朋友,和你分享成长中的困惑,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专家说得好: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3
我认真倾听了xxx教授《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这一心理现象,令我感触最深。
我班有一个不想做任何作业的小哲同学,我觉得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使我们老师的错误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进生”。反思平时的做法,我真想对小哲说一声:“孩子,对不起!”
我将尝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我们班小哲同学的表现,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一、“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
钟教授讲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压倒了个人的发展。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20xx年秋,我担任一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我班小哲的一些变化,非常符合钟老师讲的这种心理现象。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小哲已经不再做任何作业,甚至拒绝学习。
记得小哲一年级刚入学时,能认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每次老师提问,他会很积极地举手,当然更多时候是抢答。因为他自控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差,想说就一定要说出来才能安静下来。后来,小哲对音节拼读、认读笔画较多的汉字,汉字书写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困难很大。同时,小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我和老师们对小哲不约而同地就只有批评批评再批评,除了批评还是批评。这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啊!错了这么多!唉!怎么十个字,写错了九个!”我们班其它学科老师也经常向我告小哲的状:“你们班的小哲,昨天又没做数学作业!”“你们班的小哲,今天美术课又没带全美术材料,上课什么也不做!”……渐渐地,老师们觉得他学习是怎么也赶不上去了,就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扰乱课堂,老师们就会不管不问。老师不再关注他,同学们也越来越忽视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说是即将或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孩子。
现在,小哲已经上二年级了,而他好像已经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不再写任何作业,上课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拒绝写错误的作业,以免承受班级里的屈辱。这种现象就是福勒博士强调的,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二、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表现出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归属感”,但是又希望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认同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他们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现在的小哲,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才表现如此。课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无人的“疯玩”——随便乱涂乱画些什么,咬咬铅笔头儿,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纸飞机……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够他玩上一节课。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几乎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跑到讲台上跟老师说:“我要上厕所!”他几乎每节课都要上一次厕所。有时看他的神态表情,确实急需上厕所。有时又发现他去厕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园里透透气,玩一会儿。因为他要溜达很长时间才回到教室。
课间活动,小哲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学抢了他的蚂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课间活动,校园里正浇花,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柳条沾满了泥,一边跑一边甩,追着小伙伴满校园跑,弄得校园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还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纸刀剪自己的头发,伙伴们越是不让他剪,他就越剪,结果很多同学围观,等老师指导,他已经剪得满头坑坑洼洼像个“刺头”。如今的小哲,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怪异表现,有意所谓的恶作剧,还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们给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这一系列表现,我感觉自己身为老师,身为班主任却丝毫不懂心理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误判:“他是学习有智障的孩子,不用严格要求他完成学习任务,只要让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在一起,就足够了。”
原来,我这不是一种善举,我只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不用去管理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对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让我怎样去帮助你?”
三、过去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忏悔也没有必要,如何避免“错误的做法”再次发生倒应认真思考。希望“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除非我们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和价值,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赏学生成就和优美的一面,同时,他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错失、困惑和混乱,因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而教师的接纳、尊重、饶恕、忍耐,会引导学生的转变与成长。
小哲才刚刚踏上小学之路,如果我们能做到从现在开始,注意从言辞和行为等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颗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纳这个孩子。他可能曾经是因为保护尊严的需要转移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现在趁孩子还没有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兴趣,我们还能帮助他更快地找回对知识、技能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达成共识,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1、对孩子全接纳,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辞去羞辱他,保证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2、多关注他,给他发言的机会,多让他回答难易适中的问题。他书写能力差,但背记能力强,我们不要抓住其不会写字的小辫子不放,多让他背诵一些诗文,以展示其优秀的一面。
3、家校沟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师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作业。只要孩子稍微有进步,就给以大力表扬,逐渐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强体壮,爱劳动,也很会干活。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优点鼓励他多为班级服务,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对大家有用处,在班里有地位,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渐让他在同学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爱与归属感,他就会踏上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徜徉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时刻关注着学生内心的基本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学习儿童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这将是我永远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疲劳是孩子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正确面对和处理这种现象,使孩子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一、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
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会逐步把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家长应积极配合。报名参加各种小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三、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
四、合理营养,保证睡眠
多数家庭不存在经济问题,但是如何合理营养却是许多家长注意不到的。
总而言之,克服学习疲劳的问题,需要家长掌握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5
艾滋病病毒非常可怕,它侵蚀着人的免疫系统,将一个个康健的人拉向深渊,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灵。介于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肤浅这一不争的事实,不幸获得了艾滋病的人们会感受到人生的渺茫与绝望,对于他们来说,从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起,未来的一切都变成了未知数。社会大众是否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家人朋友是否会弃之而去?以后的路又该何去何从?在面临身体状况日益不佳的压力下,他们还需面对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与嫌弃。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无法看到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也永远无法感同身受,但至少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有尊重和看待普通人一般的眼光。
这为期两天的防艾教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我收获的东西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此次教育中,我不仅仅学习到了很多有关hiv的知识:知道了它是一种只入侵伤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知道了它离开人体后活性很低等。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刷新了我对艾滋病的认识,以及我们对艾滋病患者不应该存在偏见和歧视。除此之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姐们举行的小游戏、小剧场在娱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情感上的触动。让我们懂得了人人平等,而且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爱我们珍爱的每一个人。如果此时此刻,我遇见一位艾滋病患者,我会毫不犹豫地上去拥抱她,会对他说:“阳光明媚,未来可期。”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6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为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推动全民阅读,昨日下午,“民进宿迁市委读书讲座”走进了宿城区古城街道楚苑社区,把浓郁的书香“送”到居民门口。据悉,这种读书讲座进社区的形式,在我市还是第一次。
此次进社区的主讲苏辉今年已经78岁,曾任宿迁中学、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师,也担任“宿迁文化讲坛”的主讲。讲座过程中,苏辉旁征博引,由浅入深,列举了诸多国内外以及身边的读书典型,吸引了周围5个社区、80多名居民听讲。
苏辉介绍,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奠定了我国书香大国的坚实基础,读书让中国的古老文化得到流传。他认为我们应当大力提倡通过电脑、手机、书籍等多元的阅读渠道,以社区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营造出“大阅读”氛围。
“听完讲座,才发现我们现在身边‘碎片式’的阅读太多了,回去一定要把社区的图书好好利用起来。”在古城街道项王社区工作的王红玲说。在宿城区教育局工作的王来喜听完讲座后感慨道,自己工作中会接触到社区教育工作,之前社区也会进行一些道德讲堂以及一些娱乐活动,但读书讲座还是首次,“苏辉老师结合大量实例,对于读书的意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真心希望以后书香遍布辖区。”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7
今天有幸听了马主任的讲座《关于幼儿午睡安全管理》,马主任给我们讲了关于幼儿午睡安全管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及幼儿午睡猝死、出走的案例,当讲到这些的时候,整个会场的气氛显得更安静、更沉重了,孩子就是家里的一切,孩子的生命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
特别是我们保育老师对于孩子的午睡安全有主要的职责,通过马主任的讲座,我更明白了自己对孩子的安全,有很大的责任,特别是午睡期间,午睡期间只有我一个人照看孩子,因此,我必须提起十二的精神,为了孩子们有更好的睡眠质量,更好的入睡,午饭时,孩子吃饱就可以,不让孩子吃到撑,上床之前,陈老师会带孩子们去散散步,或者安静的阅读、听故事等。
上床之前摸摸孩子的额头,孩子们睡觉时喜欢趴着睡,也许趴着睡对孩子来说,更有安全感,但是这样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一发现有孩子趴着睡,我会提醒孩子,纠正孩子的睡姿。有个别孩子因为在家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所以比较难以入睡,对于难以入睡的孩子,我更多的鼓励她们闭眼睛,午睡起床后,我会检查孩子的体温,我来到咱们班快三个月了,午睡起床发现低烧的有两个。
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再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通过本次培训,我也体会到一个幼儿园教师责任的重大,不仅要教育好孩子,还要照顾好孩子。我是一个新教师,深知,我在教育和保育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需要跟老前辈们好好学习,吸取经验,把工作做到最好。我的心愿是孩子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开开心心回家。
停讲座心得体会篇8
今天,听过z老师的讲座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个字“反思”,这也是王老师讲课的重点所在,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当中。培训的过程中,浮现在脑海的多是共鸣,课后细细想来,更多的是收获、是自省,即是“自我反思”。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听到不少教师说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也不论是哪门功课的学习,对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考试成绩往往是名列前茅。这类学生在课堂的听课过程中,往往也比较积极,善于去积极的思考问题,积极的回答问题,最终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很大程度是学习兴趣在起关键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生没有很强烈的兴趣,单单凭借自制力去努力、去刻苦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去思考,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怎么去提高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多观察、多倾听、多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做的。只有我们真正的深入探索、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就会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会不断的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个体性格
学生高矮胖瘦各有不同,脾气性格各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处事的方式,有自己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即使是小学生。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各有差别,灌输的价值观念也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脾气性格,尽量去寻找一套适合每个孩子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爱护,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份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自己努力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外,更多的是我们更应该去与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沟通,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性格、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自我。这不是仅仅从家长、从孩子的表面就能得出结论,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从学生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每次作业中去总结、反思,需要深入到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的信心、决心和耐心,认真的读懂每一个孩子,去做每一个孩子的好老师。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千篇一律的东西,人们往往会逐渐厌烦,“熟视无睹”“审美疲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小孩子更是如此。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探究小孩子到底是关注的什么东西、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对什么特别上心,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的方面。就小孩子自身来说,对一件事情的关注时间不会持续很久,更不会对同样的事情持续的抱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思考,是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以及思考过后的结论。经常性的思考会使我们对某一方有深入的研究,会持续的关注,往往也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过程可能会有长有短,期间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过程的艰苦就放弃对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更应该去努力探求,去拥有属于自己特质的教育方法。
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远弗届的。我们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去教授孩子们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激发学生探求真理、发现真理、认识世界的潜质。这并不是老师从几本教科书中就能教授出来的,也不是照本宣科就会有效果的,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除了要把课本知识看通透之外,多数的时间是去学习、去充电、去提高,只有让知识和智慧充满头脑,才会对孩子学习、对孩子的未来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做到的是“安全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温馨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创新的课堂、高效的课堂”,这不仅仅是目标、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更是要求、是责任,这是z老师积极提倡的,也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