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提高人际关系,心得体会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提升生活质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疫有我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有我心得体会篇1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还没过去,多地却出现了“人从众”现象——杭州西湖边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举袂成荫;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开始大排长龙,停车场转几圈才能找到空位;广州某餐饮企业首开堂食,一时食客聚集,甚至出现排队等位就餐的情况,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北京香山周围已经开始堵车……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一些人却摘下口罩,出门逛街、聚餐,一些企业铆足了劲想招揽顾客,如此麻痹大意、侥幸松懈令人忧心如焚。
虽疫情之下,人们禁足已有一个月之久,一些地方的确诊人数不断下降,多地确诊病例持续零报告,复工复产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于是,很多人觉得终于熬出来了,疫情即将结束的日子,便迫不及待地出门逛街会友,享用美食,游览景点,生活似乎就要回归正常,但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疫情防控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绝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举国之努力付之东流。长风“破疫”会有时,但抗疫尚未成功,仍需直挂“谨帆”才能济沧海。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破疫”如救火,任何一点尚未熄灭的火星,都可能导致死灰复燃,令抗疫工作功亏一篑。“破疫”要取得最终胜利,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医疗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理性行动,离不开全社会的谨慎。不少人在设想着等疫情结束后,痛痛快快地“摘掉口罩、自由呼吸”,“补过一个迟到的春节,和亲朋好友吃顿团圆饭”……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前提无疑是我们先要顺利度过“破疫”前的至暗时刻。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我们不仅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疫情终不还的决心,更要长风“破疫”会有时,直挂“谨帆”济沧海的态度。眼下,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可能影响着当地的“破疫”进程,甚至左右着其最终的走向。而你我呼吸的每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是前线的医务人员、社工、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换来的。抗疫一线的逆行勇士们还在舍身忘我、背水一战,始终坚守的医院院长倒下了、推迟婚礼的年轻医生牺牲了、身处疫中的老报人因感染病毒不幸离世了,死亡的威胁依然盘踞在看不见的地方,任何“人山人海”的聚集都无异于“给病毒魔鬼做帮凶”,任何不听劝阻地我行我素都是一种鲁莽无知、一种不负责。想一想那些为了疫情防控牺牲的烈士,想一想那些还在火线上舍身忘死的英雄,想一想那些为保证正常运转付出无数汗水的广大一线人员。如果因为少数人掉以轻心,导致疫情反复、防疫时间拉长,岂不是因小失大?烈士们岂不是白牺牲、白拼命了?
“谁无风暴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我们在明处,病毒在暗处,容不得半点懈怠。只有刹住松劲侥幸的苗头,坚决不让疫情抬头,才能早日迎来“破疫”的兆头。待到“破疫”时,我们可以尽情把酒言欢,畅意观赏美景,肆意享受美食。长风“破疫”总有时,直挂“谨帆”才能济沧海,我们还要再克制一段时日,才能拨开云雾见天日,静观春暖花开,一切如常。
抗疫有我心得体会篇2
当庚子年的钟声敲响后,一场新冠状病毒引发的战“疫”正式开始了。这场战争最初是在武汉发起,然后又陆陆续续来到其他城市,甚至遍布许多国家,从春节那天起,人们不能外出拜年、不能走亲访友,每个人都要待在家里,于是,我也因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假期。
这个假期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我开始关注新闻了,我想知道外面的情况是怎样的,武汉的确诊病例多少了?病毒到底是哪里来的?当我看到那些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在不断上升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也很悲伤,还有那些白衣天使,她们摘下口罩的时候,脸上被勒出一道道可怕的痕迹,也许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但是,她们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假期里,除了妈妈隔几天一次值班,我们一家人都乖乖地待在家里。以前,我们一家四口人很少这样聚齐,爸爸忙自己厂子里的`事情,妈妈忙自己单位的事情,都是早出晚归,但是,这次疫情,把我们“关”在了家里,一家人也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妹妹嚷着玩捉迷藏,我喜欢听“小度”,最令人高兴的是我和爸爸的五子棋大战,一开始,我经常是赢家,后来,爸爸的棋艺开始超过我,虽然我嘴上不服气,但是心里也佩服爸爸,我只能暗暗加油。
这个假期真的很特殊,因为我们的开学时间一再延迟。虽然停课,但是不停学,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学习视频,有诗词,有数学,还有音乐、体育等科目,班主任邵老师为我们设计了时间表和课程表,周一至周五,邵老师会发通知,同学们按照要求来做,我们每天都会把看视频的情况和做的笔记拍照发到班级群里,老师再批改,我们还背诵课文、往群里发讲题的视频。尽管老师安排的任务不多,可仍然有几个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让老师催,希望那些同学能够及时交作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假期还在延迟,我希望早一天战胜疫情,早一天回到学校,让我们一起为白衣战士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也为我们自己加油!
抗疫有我心得体会篇3
这是个特别的春节,没有上门拜年,没有亲戚团聚,没有朋友见面。这是个特别的春节,有医护人员的一线奋战,有人民军队的有力守护,有建设团队的昼夜施工。这个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不同。这次疫情,也定会因为众志成城的抗击而不同!
抗击疫情,离不开“万众一心”。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云聚会、电子拜年、拒绝野味、食物煮熟;关注疫情,自觉隔离,提高警惕,不信谣,不传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抗击疫情,离不开“同力协契”。国家的有力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视,媒体的大力宣传,电商的大力支持,名人的倾囊相助,国人的爱心支援,都让中国成为抗击疫情的“共同体”。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抗击疫情,离不开“最美的逆行者”。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愿提交申请,写下“若有战,召必回”;他们穿上防护设备,为病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不畏病毒,为抗击疫情提供专业的指导。他们是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
所谓白衣天使,是我们经验丰富的老师,是我们无私奉献的前辈,他们不顾危险,和死神斗争。我们是天医人,是医学生,愿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有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与毅力。医护人员们,加油!你们的背后,有十四亿中国人!
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待到战胜疫情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武汉游东湖,看樱花!
抗疫有我心得体会篇4
病房就是战场,白衣就是战袍。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还有xxx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面对疫魔,xx的医务人员纷纷请战,全国各地x万多名医务人员“最美逆行”。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人,是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线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代表着生命的层次、道德的高度。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书写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各级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将殷殷嘱托和浓浓关怀落到实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从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落实医务人员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工作等方面呵护一线的勇士。2月x日,要求各级组建专人专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当好他们的贴心人。2月x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健委、人社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把保护关爱医务人员作为打赢战“疫”的重要保障。2月x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烈士褒扬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牺牲医务人员烈士褒扬有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根据相关文件精神,x月x日,xx发布《关于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各地保障医务人员的政策陆续出台。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工作和休息条件有限、心理压力大等困难,国家卫健委发言人说,将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切实解决一线医务人员的困难,积极有效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支持保障。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钱xx是江苏第五批援xx医疗队成员。作为xxx团队负责人,她没日没夜地工作,所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劝她休息,她却总是笑着说:“没事,我可以的!”于是,领队下达“强制休息令”:“请一定照顾好自己!即刻执行!”“强制休息令”就是“关爱令”,在疫情防控胶着对垒之际,我们要关爱好那些关爱他人的人,守护好守护生命的人。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在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相互鼓励,定格了医患协力的温暖瞬间。这是众志成城的决胜展现,这是不容有失的生命防线。我们向每一个奋战在救死扶伤岗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别人的白衣战士致敬!向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致敬!
抗疫有我心得体会篇5
这个初春很冷,因为一场疫病,暂停了繁华,带走了生命。这个初春又很暖,因为危难时刻,我们看见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冰点到沸腾,从中央到基层。战“疫”有温度,华夏最真情!
0℃,这是结冰时的温度,也是此时值班帐篷里的温度。疫情让大多数中国人“禁足”家中,也让基层的党员干部风餐露宿,站岗执勤。就算风雪交加,滴水成冰,依然严密值守,不言退缩。很多时候,脚是冰的,手是麻的。但心是火热的,眼神是勇毅的。工作内容并不繁琐,只是战线太长、战时太久。因为只有密集布控,严防死守才能在根源处杜绝潜在传染源的威胁。所以,基层的党员干部义不容辞地成为了人民的“哨兵”。城市乡村、路边道口支起了各色帐篷,变成了哨卡。往日里这是影响市容,可如今却暖人心扉,美得像画。全国各处,盛放出“铁卫之花”。用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群众看见他们,心里就有了底。就算气温再低,我们也能从容面对,迎来朝霞!
36.6℃,这是人体的正常温度,也是奋战于一线的医护人员最喜欢的温度。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冲在最前线的就是医护人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战胜疫情,挽救生命!他们会随身携带体温计,因为这就是他们的“预警雷达”。面对病患,医护人员会习惯性测量体温,只要温度正常,他们都会如释重负。与病人谈心聊天,他们显得很轻松,但心里却承担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救治都是与时间的赛跑,每治愈一名患者都是战斗的胜利。因为崇敬生命,所以每当进入诊室病房,他们都心怀虔诚,认真以对。他们对病魔发起一次次攻击,攻占了一座座“高地”。积跬步以致千里,聚小胜则必成全胜。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精湛医术,让患者康复出院;妙手仁心,使春天不再遥远。
100℃,这是正常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也是此时九千余万党员初心的温度。点燃全国党员斗志的是时疫,更是初心。源自对人民群众最深厚的感情,我们团结起来,我们站了出来,我们冲了上去!此时的担当与责任,是那架除夕夜匆匆飞往武汉的军机;是被剪掉的姑娘的长发;是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的支援物资;是已年愈八十,依旧奔波劳顿的钟南山院士……这个时代为什么如此美丽,因为镰刀和锤头的光辉,指引我们前行。越是艰难,越是困苦,越是共产党人冲锋的时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腔沸腾血,滚烫家国情!近十四亿中国人民是我们的守卫对象,更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心中有爱民的信仰,为民的征途才会步履铿锵。初心已经沸腾,战歌也已唱响。纵使疫情挡道,胜利也必然属于人民!
从冰点到沸腾,这是我们战“疫”的温度。中国人善于抱团取暖,更善于共克时艰。此役神州大地必将一如既往高奏凯旋,因为战“疫”的温度,就是我们决心的温度、信念的温度、胜利的温度!(原标题《从冰点到沸腾 感受战“疫”温度》)
抗疫有我心得体会篇6
精神虽不是战疫的切实物质力量,但却能为人民筑起强大精神防线,激发战疫磅礴伟力。
因为有强烈的担当和责任意识,900万武汉人不怨不烦,自觉响应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的号召,自觉宅家抗疫。每一位居家隔离的居民,都是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公民。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曾表示: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
因为有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在战疫一线,众多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守护着人民。其中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医师彭银华,推迟婚礼,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抗疫最前线,直到倒在轰轰烈烈的阻击战之中;有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他感染新冠肺炎却坚持工作,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刘智明仍然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前线;还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面对疫情,身患渐冻症的他毅然带领全院8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冲在最前线,他直言: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在疫情面前,他们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责任与使命。
精神的力量不仅包括情感的力量,还包括理性的力量,最后可以上升为一种信仰,转化成人们的自觉行动。正是受到精神的鼓舞与感召,许许多多普通人挺身而出,化身战疫英雄,上演战疫中的最美逆行。
这些精神在一次次抗击疫情中得到继承和激发,经过历史沉淀下来,写进中国人民的基因与血液里,成为我们一次次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