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好写作主题,心得体会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安全国培心得体会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安全国培心得体会篇1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至少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这是为了防止灾难真正来临时,我们会像一群惊慌失措的小鸡一样乱跑乱叫。
“呜——呜——”以前,每当警报响起时,我们都会嬉笑着冲出教室,排成一列不成样的队伍,边笑着说话边漫不经心地跑着——嘿,你见过这么“坦然乐观”的逃生队伍吗?对于这样的演练,以前的我们总会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都说常熟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鱼米之乡、江南福地……地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这演练对于我们来说可有可无,就当玩一场好啦!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这样的想法被渐渐冲淡了,因为“民防”一词不知不觉地印到了我们的脑海中。
每当看到某地发生地震、火灾导致踩踏事故时,我总会起一身鸡皮疙瘩,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天哪,简直不堪设想!这些人就是因为平时不重视预防,等到“末日”来临之时就慌了手脚,你推我搡的,不“践踏”才怪呢……
就在最近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中,同学们就没有以前那么嬉皮笑脸了。在第一声警报响起时,同学们都按老师的指令,纷纷抱头躲到了桌子下面。大约过了十几秒吧,警报再次响起,大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走廊,排着还算有序的队伍向指定的地点奋力跑去。这条路线班主任老师已经和我们说过很多遍,大家早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在下楼梯时,老师大声地向我们叫道:“靠楼梯的同学摸着楼梯下楼,靠墙的'同学摸着墙走!”大家都很听话地照做,嬉笑声几乎销声匿迹。终于,我们成功地“逃离”了教学楼,来到了空旷的操场上。
保护人民的生命,采取抗灾救灾措施,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这大概就是“民防”的根本目的吧。
自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减灾日,它意在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自然灾害。
灾难的来临防不胜防,人类固然不能控制灾难,但是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伤亡人数一定会直线下降。
我们小学生要做的,就是要记牢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方法,重视每一次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演练。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不能为民防作出伟大的贡献,但也要从重视紧急疏散演练开始,向自然灾难宣战。
你猜,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安全国培心得体会篇2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与虚弱。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安全国培心得体会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关于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神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那是在暑期发生的,暑假期间天气特别炎热,连我家的`小狗也往往吐着舌头,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由于天气的炎热,蚊子可要大显身手了。提起蚊子,没有哪个不憎恨它们,说它们是吸血鬼。是啊,每当傍晚,蚊子往往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关于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在夏秋季节中,每当梅雨快要来临之前,蚊子异常活跃,正如人们常说:今日蚊子叮人凶,一场梅雨靠得稳。还有人常说:七月半蚊子多一半,八月半蚊子少一半,九月半蚊子叮石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蚊子关于周围电场的变化是十分敏锐的。在一般情况下,周围空气是带负电的,云雨区是带正电的。当附近天空出现一个雷雨区域,并且且逐渐向我移过来的时候,蚊子很快就感觉到周围电场的变化,因而雷雨很快要来到了,所以赶在雷雨之前拼命叮人吸血,使它的卵成熟,大雨一过,正好产卵。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且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关于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接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安全国培心得体会篇4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数学教师学习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新教材,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对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这次新教材培训,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感情态度与价植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和发展,教材也着重强调了数学要注重情境的设置,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要求教师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真正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思想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现代教学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教师只要能把握住数学知识的目标,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胆地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好实践。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情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题材,设计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并符合儿童特征,所以我们要采取适当的呈现手段,辅之以语言引导,激发学生所学知识的强烈兴趣。
新教材倡导的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性,就是要促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我们要留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发现,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奥秘。
新教材还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面向每一个人,摒弃旧教材内容繁、难、偏、旧,创设学生自在探索知识的创造性,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总之,人教版数学体现了贴近生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同时,新教材给我们的是高强度的压力,是全新的尝试,也增加了我们学习业务的机会,我将和学生一道伴随着课改成长。
安全国培心得体会篇5
今天早上,爸爸带我去参观科技馆。
一走进门里面,就可以看见一个“神奇之旅”;从里面穿过去,走出后面看到“多米诺骨牌”;它的旁边是“圆柱和圆锥”;前面是一个“针墓”;旁边是“勾股定理”……
其中,最好玩的是“神奇之旅”了。走进里面,就像来到海底世界,水波一圈圈的荡漾着。接着走,又像到时空隧道里,有玻璃破碎的声音。这个惊险刺激的“神奇之旅”就过去了。还有“月球 的重力”,把座椅推到上面去,坐在上面滑下来。我懂得了:从月球上滑下来,重力非常重……
今天参观了科技馆,我又懂得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我从上小学起,就一直相信我们人类的科技会越来越发达。
从以前到现在,我也看过不少《钢铁侠》,感受到了科技发达的好处。我认为,现在地球上的气候变暖,水位上涨,环境污染,都是将来的科技能解决的,实在不行,全人类移民到天狼星也行啊。
我曾经玩过一款游戏,叫《我的世界》,里面能凭借玩家自己的想象去生存,游戏的背景,生存的环境就是整个地球。在游戏里,可以到地下采矿,也可以做钻石衣服。我觉得这个条件以人类的科技,现在估计就能实现了,只是觉得太奢侈,未来采的矿石多了,有一些资源在地球上即将枯竭,我相信科技一定能解决它,能从其他的物资中提取出更环保更便捷的再生资源,我相信一定能实现。
我继续挖掘,探索这款游戏,我对人类未来的科技充满希望。随着这个游戏不断地更新,里面玩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游戏高手,在这款游戏里的大山峭壁之间造了一幢豪华别墅,我觉得这个已经可以实现了;他又在大海海底造了玻璃房子,我知道这个在地球上已经有了。直到他又打开了什么“地狱门”,出现了鬼魂,我才告别了此游戏。在游戏里可以运用一些纳米技术,安置在角色上,使角色的寿命增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觉得这个将来也会实现的。
我相信科技,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科技解决不了的;我相信科学,知道这世上永远不会有鬼魂的存在,那些恐怖都是虚假的。
科技给予了人类很多好处,我相信它,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安全国培心得体会篇6
这次参加部版新教材培训,听了张彬福教授的讲析与指导,对这本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尽管学习时间短暂,我事先也没对教材有太多的阅读与思考,但在张教授的精心准备、多方引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我对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
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或收获的话,以下三方面,当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整套教材130篇古诗文,占到教材课文的52%,这是很了不起的变化与回归。
语文学习应有语文特色。我们既在学习现代语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语文。毕竟汉语言是一脉相承的。学习古诗文,掌握汉语的传统与特色美。另外,语文学习更要从课程中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语文的责任,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体现。
(二)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
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语文学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如首先要学会朗读,然后者学习默读、快读等;如语文要强化思维训练,教材课后增设了层次多样的思考探究和训练题,课文分教读、自读与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古诗学习更强调教会学生自读感悟等;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要在实践中落实,如教材“读读写定”提供了硬笔书法家的示范,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书写模仿学习;课外古诗阅读的安排,除了有机穿插在各单元间,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自读自悟古诗的赏析文字示范。真正是想办法做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语文,想方设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三)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
从张彬福教授所谈的教材新变化和教学要求,我深切感受到了要用好新教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是重要前提。
例如,新教材删减了课文数量,那么留下更多时间教师应该怎么用?是否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时间去学习?总在赶课,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文化素养培养又如何落实?
新教材强调了教师、学生对一些具体名词概念(如在注解、练习中出现的)的学习要求,只有教师自己弄明白,学生才有可能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总之,新教材有新气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还需要我们对教材下更多的研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