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献花篮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7-19 作者:loser 心得体会

通过一场印象深刻的事情,大家是不是都有及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了,心得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种书面材料,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敬献花篮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敬献花篮心得体会5篇

敬献花篮心得体会篇1

“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严守纪律、刻苦训练,牢记军人的职责,沿着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高举先烈的精神旗帜,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武警黔西南支队执勤一中队下士陈卫东表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在全体人员向烈士默哀寄托哀思之情后,来自向阳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吴建良等少先队员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烈士表达传承革命精神的意愿。

“老师和父母告诉我们,是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觉得他们很伟大。”吴建良坚定地说,作为少先队员,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铿锵有力的歌声在烈士陵园上空回响,烈士纪念碑前鲜花静放。大家缓步绕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寄托深切哀思,表达崇高敬意。

退伍老战士谭达春回忆起1984年的,隆隆炮火,弹雨倾盆,硝烟弥漫,忍受饥饿,挑战疲惫,英雄倒地,血洒疆场……战场上的一幕幕他仍记忆犹新,在这场战役中,谭达春老前辈左大腿和右手都曾中枪负伤,但最后的大捷仍然让他倍感骄傲和自豪。

“每次来缅怀牺牲的同志都会让我想起当年的烽火岁月,与敌人进行一次次浴血战斗,为的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也可告慰先烈了。”谭达春激动不已。

今年82岁的邹德昌老人是烈士邹方林的父亲,1984年,邹方林在战争中奋勇杀敌、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25岁。邹德昌老人说,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但是自己的孩子为国家、为人民献出生命,他以此为荣。

“我不后悔让孩子参军,因为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现在大家都生活在和平时代,证明他们的流血牺牲是值得的。今天,这么多人来缅怀他们,作为烈士家属,我们也替他们感到自豪。”邹德昌老人热泪盈眶地说。

“今天来参加活动,我们老干部都很激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缅怀也是激励,同时希望后辈们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吴光灿对后辈们提出殷切希望。

烈士的伟大精神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烈士的不朽功勋将永远铭记心中。

敬献花篮心得体会篇2

今年国庆前夕的9月30日,我们迎来了第三个烈士纪念日。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抚今忆昔悠久的文化传统,正当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东风,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前行的时候,国家公布了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这不仅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与欢迎,为大力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而且对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将产生强有力的鼓舞作用。近年来,红色旅游业方兴未艾,随着国家的财力增长,遍布全国的革命遗址和烈士纪念场所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整理和修缮,这为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扩容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而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也使得凝聚在革命历史遗址、烈士纪念设施间的中华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得到了最为有效、最为广泛的传扬,烈士们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目前,我国共有烈士墓近百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等设施近3万余处,虽已颇具规模,但和许多革命遗址纪念馆类的景区已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深受大批旅游者欢迎的成熟情况相比,烈士纪念场所类的景区依据现有条件,能够常年吸引来访者、成功开展红色旅游的还不够多。很多烈士纪念场所只是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时段才会有较多的游人,全年其他的大部分时间内,访客仍然比较稀少。我们应该以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为契机,努力研究如何将全国各地烈士纪念场所的建设维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缅怀、教育功用,使其所展示的烈士风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借助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如春风化雨般地深入人心,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敬献花篮心得体会篇3

__年时光流逝,那些不屈不挠的身影,依然激荡着我们的心灵;

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魂,始终守护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将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纪念章,政府部门以慰问抗战老兵和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向抗战英雄致以一个国家崇高的敬意。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进墓园纪念馆,用鲜花和哀思祭奠先烈。

一段段真实鲜活的回忆一封封真情流露的家书,一份份新近披露的档案,带我们回到那个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年代,聆听中华儿女浴火重生的英雄壮歌。近代百年,中国在列强的欺凌下饱经苦难,然而在古老民族孱弱不堪的躯体中,始终隐藏着不屈的灵魂,沸腾着抗争的血液。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华夏大地,中华民族被逼至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多少平民百姓挺身而出,用血性和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字,多少铁血将士横刀立马以身殉国,铸就民族不朽的丰碑。这是一段凄风苦雨的岁月,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是中国近代最屈辱的记忆,却激发出四万万同胞“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气概和与民族共存亡同国家共进退的坚定信念,不但彻底击溃了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__年过去了,曾经的伤痛正在化作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更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苦难中不断升华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古人说:“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

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既是灵魂的洗礼,也是道德的唤醒,更是精神的建构。而精神的磁场一旦形成,就能超越时空直抵人心,如雨露滋养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如阳光照亮我们砥砺前行的复兴之路。

敬献花篮心得体会篇4

英烈们虽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是的,目前中国还穷,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来开拓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美国曾经也很穷,美国牛仔当年开发西部时也绝没有可口可乐,但他们的后代没有抱怨、观望,更没有逃避和背叛。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富强起来了。清贫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硬气,继承先烈遗志,实现先烈遗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谁不想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呢?谁不想在走出国门时可以骄傲地称自己是中国人呢?祖国是民族的根,爱国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把爱国作为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

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工作的人,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

当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入世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最好衡量。为祖国培养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旷世之才难道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吗?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老师们,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敬献花篮心得体会篇5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起那些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而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我们不能忘记少年英雄林森火、王二小,机警地侦察敌情,用自我年少的生命,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的鲜艳色彩!

我们更不能忘记一个叫做白求恩的加拿大医生,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五十多岁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自我的一切无私地留在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如今,战争年代渐行渐远,我们体会不到战争的困苦与磨难。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在繁荣、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此时此刻,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这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我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望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们心潮澎湃。虽然过雪山、踏草地的生活已经过去,虽然枪林弹雨的战争硝烟已经弥散,可是我们应当懂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重任都落在我们肩上。

我们唯有学先烈,立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进取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们学先烈,就要增强信念感,不骄不躁,一始而终,为了自我的学习目标奋发努力,坚持不懈;我们学先烈,就要增强职责感,遵纪守规,肯于钻研,一心一意学本领,创佳绩;我们学先烈,就要增强荣辱感,憎爱分明,进取向上,危害他人的事不去做,利人利家利校的事进取干,从我做起,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逐步养成礼貌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行。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树立远大梦想,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这不仅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仅有靠今日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日的爱国爱家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人才,让我们一齐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