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09-22 作者:Surplus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某些事情上获得的感触,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成长,心得体会中一定要将个人的感悟做好深刻的分析,这样的心得才最具有价值,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有所信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6篇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篇1

以多学习为要牢治事之基,锻造为民服务担当之“内功”。学习不仅仅来源于读书,更来源于实践,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服务好群众就要不断锻造自己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服务群众的本领,因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通过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还要通过向书本、网络、群众等学习,加强自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既要做到精通本部门的业务,也要会其它技能,成为既能挑大梁、担重任又能临危受命破难题、闯难关的干部,只有不断加强本领练就好服务群众的内功,才能够在工作中迎难而上、不惧风雨,将服务群众的誓言践行到底。

以守纪律为矩养浩然之气,练就为民服务廉正最“清功”。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因为手握权力心中就更要有敬畏精神,要严守纪律红线,务必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练就服务群众的“清正廉洁”之功。只有心中有敬畏,以案为例、以史为鉴,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警钟长鸣,才能够时刻保持清醒,时刻保持警醒,在欲望中不迷失,在权力中不膨胀,在诱惑中不妥协。只有将纪律挺在前面才能够保持清醒、干净、正气,只有心正身正才能够有服务群众的最强“清功”和最正“声音”。这也是为何包拯能被百姓传颂千古,因其“铁面无私”对亲人也一视同仁,才赢得生前身后名,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牢守纪律底线,养一身浩然正气,如此,方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篇2

史书记载,正考父贵为帝室之胄,且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却是个谦谦君子,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平和有加,俭朴至极:“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正考父“三命而俯”的为官之道为世人称道,更是值得当代领导干部学习。

党的领导干部,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为官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严于律己,敬畏纪法,初心不改。然而,现实中有些干部,每提拔一次都会大变模样,让人“另眼相看”。

官升脾气长,欲望似个长。有的基层干部,在未得到提拔前还能够找准位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深得群众信任。被提拔为乡镇领导后,与群众见面时间就开始减少了,谈心没了,到后来便坐在车里,隔着车窗与群众“匆匆一瞥”了。在他们看来,自己是领导了,再不是以前的普通干部了,结果变成了群众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权力就像是七彩魔豆,散发出让人目眩的光芒。有的领导,得到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提拔以后,随着欲望的膨胀,为官箴言被打破,开始飘飘然起来。没有位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票子、车子、房子。官大了,钱多了,又想着如何才能少担责,少干事……永远没有满足之时。结果,出现官位不大,脾气不小;衙门不大,派头不小;身份不高,架子不小的官场现象,引得群众怨声四起,大损领导干部队伍形象。

如果把提拔太当回事,热衷于“自我设计”,为升迁设“路线图”、排“时间表”,把工作岗位当跳板,“卡准”任职时间,力求赶上每一次提拔的“班车”,必然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还有什么心思和精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位领导干部,一旦忘记了从群众中来,迷恋权力带来的快感,就会忘记纪法,早迟会出事。今天,回头看近年来落马官员轨迹,如出一辙,大多是行驶在了追名逐利歧途上。那些提拔不久就“夭折”,那些为官从政数十年却仍然落得“晚节不保”的领导干部,不正是在一次次提拔中沉醉不知归路的吗?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唯有像正考父一样得到提拔任用时“三命而俯”,把自己位置放低一点,做到权重愈慎、位高愈谦、志得愈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谨慎用权,谦虚低调,克己奉公,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方能行稳致远。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篇3

“心中所信”植根于“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天下之德,莫过于忠。”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曾有人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回答道:“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看齐和追随。时代在变,但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心有所信”,就要坚定对党忠诚的信仰,跟着理想信仰走,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让心中有定力、行动有动力。

“心有所信”体现在“敢干事”的担当勇气。“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理想信念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诠释在行动上、体现在岗位上、抒写在危急时刻。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青年挺身而出,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这份“向险而行”的勇气,把青年人的担当抒写得淋漓尽致。“心有所信”,就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直面困难不怕吃苦,迎难而上勇于担责,以理想为膀、信念为臂开辟出康庄大道。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篇4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也永远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为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双手和生命为我们护守了长城,撑出了新时代的蓝天。

“七一”归心,就是始终要把对党的信仰根植于心,遇到再大的困难才不会被吓倒。在“七一”这天,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再一次掏心窝地大声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让“七一”的誓言再一次归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就会自觉地把对党的信仰根植于心。“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而死”的____,“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付出宝贵生命的黄文秀,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国富等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人生励志的榜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不断地负重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只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组织上的认可,方有所作为。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篇5

“忠”字为要,涵养“心中有党”的“浩然正气”,高扬“信念之帆”。信仰是内心的追求、是精神的高地、是力量的源泉。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一名干部有了崇高追求,站位就高了、底气就足了、心胸就开阔了。坚定信念、忠诚于党不仅是一种要求,更应是一种追求;不仅是一种担当,更应是一种状态;不仅是一种责任,更应是一种境界。青年党员要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始终把忠诚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中,积极投身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实现用信仰为血性“立根”、靠信念为血性“淬火”、以信心为血性“砥气”。

“率”字发力,强健“心中有责”的“担当臂膀”,把稳“奋进之舵”。担当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是人民群众的期望所在,是自身职责的要求所在。当前,有的党员在工作中乱表态、乱发言,事后不兑现承诺、导致部分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对党不信任,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实践证明,离开了实际行动,调门再高、口号再响也难以掩饰表里不一的假忠诚。青年党员要强化“想担当”的行动自觉、压实“真担当”的责任气魄、营造“敢担当”的浓厚氛围,主动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的敬业奉献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做敢担当、破难题的“猛将”“闯将”“干将”。

“严”字当头,锻造“心中有戒”的“坚盔利甲”,绷紧“纪律之弦”。心中有戒才不会胡思乱想,心中有戒才不会胡言乱语,心中有戒才不会胡作非为。青年党员要视法纪为“雷池”,敬畏而不逾越;视声色犬马为“祸水”,鄙视而不染身;视金钱为“无物”,远离而不沾边。任何一个小缺口,都可能堤溃蚁穴、损失惨重;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功亏一篑、付之东流。因此,青年党员要把握好“大德”这条高线、站稳“公德”这条基线、管好“私德”这条底线,不因“小腐败”而违规逾矩,不因“小问题”而姑息迁就,不因“小意思”而欣然接受,要自驾“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念“紧箍咒”,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真正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练好政德“基本功”。

心有所信心得体会篇6

今天,9191.4万人共同庆祝,重拾初心和使命,在这喜悦和高光时刻,我亲历见证着。

今天,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纪念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光荣的基层工作人员,祝每一位党员节日快乐。

在这个属于党的节日里,对于一名有着2年党龄的年轻党员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今天,7月1日,是我从学校步入社会,从象牙塔步入职场的一周年纪念日。

来自重庆偏远山区的孩子,填写高考志愿时的第一想法:“读大学就应该去外省,走出去,去大城市见识不一样的事物。”四年时光如白骏过隙,转瞬即逝,我在武汉度过了大学的美好时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选择。

在一次就业分享会上,我提问学姐为什么毕业不回家乡内蒙古,而是选择留在湖北省赤壁市的茶庵岭镇。她告诉我说:“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是呀,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一批批党员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长期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环境最差、工作难度最大的偏远乡镇,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在最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他们用青春、热情、汗水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回想我大一递交入党申请书写下的“初心”,此时,我也找到了我的答案。

今天,7月1日,是我从武汉来到北京,从学生转变为“公仆”的一周年纪念日。

一年的乡镇基层选调生工作经历,我适应了北京干燥的气候,学会了如何跟群众打交道,懂得了如何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们的问题和需求,我也收获了为民解难事的荣誉感。

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时核对各村(社区)人员信息、安抚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人员情绪、学习传达一则又一则的防控通知、不厌其烦地解答防控政策,参与社区门岗值守,协助做好进出人员、车辆登记测温排查。从冬天到夏天,我看到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干部等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辞辛劳、同舟共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竭心尽力,守护人民健康,让我受到激励。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和政府本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此时,我更加明白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我对共产党的爱将久久“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