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精华,是对经验和知识的提炼,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的智慧,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文读书心得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古文读书心得篇1
最近带学生在业余时间读《古文观止》,每周一卷。研三学生原原的《读文观止》前三卷的读后,写得颇有意思,于是贴在这里留存,虽偶有错漏,但也无伤大局,为尊重作者原貌,未作任何改动。
似乎从幼儿园起,老师们就会提及《古文观止》,相信我们很多人也记住了这个名字。只是真正研读过的人有多少呢,我也一样,要不是今次林老师给我们推荐、然后又预先买了几个版本供我们选择,之后再订购我们选择的版本,几次周折之后,终于拿到了这本属于自己的《古文观止》,自己喜欢的封面、喜欢的版式、喜欢的文字结构,再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读,不去了解它。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他俩是叔侄关系。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从孙吴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奇伟倜傥。他们二人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这几周跟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学习了前三卷的内容,总的来说这三卷在讲周朝衰退,春秋时期诸诸侯国的历史,文中涉及了不少的君王和大臣、大夫,我们暂且不去评论历史的好坏,人物的功和过,只从这些古文的形式上,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就能体会出古人的智慧、才智。
子家、王孙满、齐国佐、子产……他们的足智多谋、大智大勇,直到今天还是传为一段佳话,还是值得咱们学习借鉴。所以说智慧是无时空界限的,也是经久不衰的。有智慧还不足够,还得有胆量、有魄力,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讨论时老师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古代时候是不分科的,无论哲学、政治、生态、地理等等,全部涵盖在了一起。”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自觉的想把这些古文的内容给分分科,体会一下古人的见解和认识。首先,古人崇尚“德”“仁”“孝”“民心”“贤才”,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今社会,国家要求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三农问题”,古人的智慧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印象最深刻的是展禽解释海鸟来居是海洋灾难的先兆,里革破鱼网进行强谏,进谏的方式借古讽今,可见古人那时已经对生态环境很重视。
漫漫历史长河,现在我们看待历史,我们也终将成为历史,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发展,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生命相对于历史太短暂了,好好珍惜,把握这短暂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人,加油!
古文读书心得篇2
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从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忠义篇的鉴赏
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同样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警示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修身养性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福利诱惑,我们的教师仍能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
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被多少公仆用以自喻。他们或许和范仲淹一样,未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二、孝道似曾走远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
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三、教育者的困惑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
“不耻相师”回答了这一难题。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虚心求学,才能遂心从教。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我们应警戒的。
再者,我认为有意义的作品还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来阐明做官要顺乎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的观点。但从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认为这篇文章同样有借鉴意义。
其一: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
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
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
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
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
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
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读的。我才疏学浅,做此论而已。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古文读书心得篇3
?古文观止》一书,是文人吴楚才、吴调侯爷孙两人在清朝康熙34年间,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两千多年的优秀作品而著成。此书不仅包括了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的应用文。另外,少量的骈文和韵文也被选入其中。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中华古文的`绚丽多姿以及百读不厌的文学风采。
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
我在通读时,对其中大家熟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不帝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桃花源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颇有偏爱。读后,深有感触,我认为这些文章,不仅是历史上公认的佳作,今天看来也是古文中的精华。
古文读书心得篇4
初读《古文观止》,我被盗版的鱼鲁帝虎搞得困惑不已,再加上今人阅读古文本身有些难度,我只走马观花浏览了一番并无太深印象。后偶于岳翁家藏书中见有一套正版,一时心血来潮便腆颜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赠。窃喜之余,也深为长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惭愧。自此,我常读《古文观止》。今天在这里我把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或者是缘于浅学后生对于古人的过分膜拜心理,读《古文观止》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我以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诵读。煦日临窗,清风徐来,读骆宾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飘逸;读韩退之的跌宕开阖,王安石的深刻独到。大师们的杰作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毕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读。读郑伯的老到,冯谖的远见;读勾践的忍辱负重,苏秦的巧舌如簧。常不觉夜已渐深,万籁俱寂。此刻虽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意,却也能思接千载神游八极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
文品即人品读文可知人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千百年来人们对司马迁、司马相如的文采推崇备至,对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政治才能赞赏有加。读完《古文观止》,让我对这些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千载而后的我辈读来,司马长卿的《谏出猎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传》,到底多了御用文人哗众取宠的浮华,少了据事实录、仗义执言的底气。而相比诸葛亮“功盖三分国”的政治成就,更让我敬仰的是他在前后《出师表》中所体现出来的赤胆忠心。后人评论说: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诗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自勉吧。卧龙已矣,但其《出师表》中所体现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必将弦歌不断。在明文中有一篇文章《深虑论》,作者方孝孺也是一位大忠诚。很多人知道方孝孺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而是因为被“诛十族”。读读《深虑论》能让你了解到这位读书人为国家长治久安而殚精竭虑的思考与探索,以及文字背后的那份对国家社稷的热爱。这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位被时人谓之“天下读书人的种子”的人,为什么能从容面对“诛十族”的暴行虽九死而不易其节。“毁家纾国难”,封建士大夫几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化人格在方孝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后世以方孝孺为迂者,真该好好读读《深虑论》。
言而有文行之方远
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我最喜欢诵读的骈体文之一。骆文慷慨激昂气干云霄王文则行云流水水银泻地,风格虽然迥异然皆文采斐然。其中的优美辞藻和韵律之美常常让我反复吟诵不忍释卷。“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作者敢为“万世开太平”勇气和舍我其谁的自信扑面而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子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那种虽身处逆境却始终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喷薄而出。只不过同为“初唐四杰”的骆王二人也同样命运多舛,骆一生失意兵败被杀,而王勃也因溺水受惊而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滕王阁序》本为聚会上的应酬之作,王勃临席赋文而倚马可待且千古流传真正是天纵其才!但他二十几岁而历几沉几浮的人生经历和后来的英年早逝又让人陡生天妒英才之叹!每次读两人文章感受他们无与伦比的才情之时,也难免为他们的惨淡身世感慨系之!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李陵的《报苏武书》(有说系后人托名伪作)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描绘让人几欲落泪,不忍卒读。如《报任安书》中的写狱中的屈辱“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写受腐刑后的心灵创伤“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报苏武书》中写身处异域的悲凉“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起听之,不觉泪下”,写遭朝廷曲解的冤屈“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再有如《春夜晏桃李园序》、《祭十二郎文》、《兰亭集序》、《严先生祠堂记》、《五人墓碑记》等等都是辞章优美的不朽文章,很多名段名句脍炙人口得以千古传唱。
学路漫漫上下求索
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读懂更为古奥的先秦文章,我先后通读了《东周列国志》、《白话左传》等一些相关书籍,回过头来再看《古文观止》中的先秦文章,又觉得理解更深一层。“学,然后知不足”,读《古文观止》,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我费尽周折弄清文中一句话的句读的时候,几百年前的三尺蒙童已能倒背如流了,可见在古文学习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贤们的不朽文章,观止矣!而我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启程。
古文读书心得篇5
看过千万的风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和蔼可亲的,大自然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不可不知的100处自然奇观》这本书是五年级上册等二单元的推荐书目。里面的内容引人入胜、十分精彩。有黄山飞来石、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观”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语文书中大家也曾认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险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类足迹踏上的神秘之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风光,有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除了着称于世的自然风光,还有最古老的民族——门巴族。它是人类最后的秘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无处不在,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宽地广!人类可以建起那巍峨的万里长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类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将大山移为海洋,变沧海为桑田,将世界点缀的更加壮丽、璀璨。书中除了介绍各类奇观,还提供了100处自然奇观的交通、位置、门票价格、周边景点。
如果想去遨游各类奇观,那么请带上这本书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吧!
古文读书心得篇6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读的眼光”。《古文观止》便是一部优秀的书本。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即给青少年的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如果读了《古文观止》中的此文章,一定会受益非浅。《古文观止》的选文是比较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读书笔记大全《《古文观止》读书笔记800字》。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古文观止》吸取了前代选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全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这部书对一部作品与一位作家选择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篇章。它宣扬了当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对重神轻民,反对当时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残暴,昏庸无道。在这部书,它择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独特物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其中,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善于发不平之呜,又善于在论说中插入对人情世态的典型刻画;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寄托着忧愤,意境幽深,语言精粹。欧文善于跌宕唱叹,一往情深,风神疏淡自然,语言流畅清新:三苏父子都善于纵横议论,特别是苏东坡的散文,思想活跃,立论新奇,境界开旷,前人有“韩潮苏海”的赞誉,语言也很清丽,像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创造出诗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论平实,笔力沉着,论述如层层剥笋,在明清两代影响极大;王安石散文则以见解深刻著称,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眼光。在从《古文观止》收集的《左传》文章中,描写出了战场场面和记叙外交政治家辞会,都是婉转曲折的文章。则第二特色就是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着眼在其书中,选文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义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路温舒的《戒兄子严敦书》等。
此书影响广泛。鲁迅说:“评选本子,影响于后来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这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