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6篇

时间:2023-02-11 作者:lcbkmm 心得体会

在整理好个人的思想后,大家才能将心得写好,心得体会一般是需要要建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6篇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1

我读过很多书:漫画书,小说书,历史书,童话书……但从中得到道理却不多,只有《三字经》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也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奋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让我难忘的话语之一。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中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要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语题,但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十分复杂,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剧,不一会儿就把我的思绪踢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觉时,我才记起英语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题目做完了才发现:其实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2

本学期,学校科研处组织全体老师观看百家讲坛视频: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并发了相关学习资料,这次学习,是我真正走进了《三字经》。看视屏之前,《三字经》的内容我知之甚少,只会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面是什么内我并不知晓。看了钱教授的解读之后,我对《三字经》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自己太孤陋寡闻了,我要补上这一课。

?三字经》是故人智慧结晶的经典,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它采用叙事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典故,从上古社会到清朝结束,把各个年代都列出来了,文路清晰、流畅。《三字经》的内容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使人看了受益匪浅。从《三字经》中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既能用来教育学生,又能启迪心智,既是一本难得的幼儿启蒙读本,又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比较欣赏这几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尚且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影响,我们现代教师更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人师、为人母的我感到惭愧。我知道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我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不单单是教学生会做题就行,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成长中的学生走正确的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要教的东西很多,要教学生懂理,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要交学生懂得谦让,互相帮助,宽以待人;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倾听他人;要教他们做到彬彬有礼,井然有序……

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要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学生时,就会引经据典,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教书育人。让我们认真学习《三字经》,继承发扬它吧!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2

近期,实验小学一年级开展的“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三字经》诵读比赛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还积极提倡亲子共同阅读,旨在“让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伴随人生,让阅读绽放生命的光彩”。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图文并茂的方法,以大量发人深省的典故、故事和形象生动的画面,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可以说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孩子阅读《三字经》过程,也就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家长的我,在引导孩子诵读《三字经》上也有深刻的认识。感受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蚕可吐丝,为人类造福;蜂也可酿蜜,为人类做事。身为学生的孩子,不懂得自己应尽的本分,又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幼不学,老何为”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问,多读书,读好书。知识就是力量,满腹经纶,一身才智才能有为,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多作贡献。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在我们的学业的征途上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为茁壮成长,进入社会有所作为打好坚实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是玉就得雕琢,是人才也得磨练,那怎么磨练呢?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不然长大后就不能成大器。

“头悬梁、锥刺股”,则告诫我们学习要刻苦,要珍惜学校、家庭、社会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整天不愁吃不愁穿,要珍惜时间,学习也无须“头悬梁、锥刺股”,但也不能沉迷于电视、游戏,应珍重少年时,不负云和月。

而“读史者,考实录”告诉我们学习要认真,不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我们应该一丝不苟,字不懂就翻字典,记不清拿不准就多翻书。总之学习要认真,掌握知识要牢固,不能囫囵吞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孩子一开始读这些的时候,字难认,不好读,典故又不懂,感觉枯燥乏味,后来读得多了,渐渐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越来越喜欢读《三字经》了,高兴的时候还与我进行思想交流与诵读比赛,现在《三字经》已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了。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汲取知识,传承美德,树立良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3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了《三字经》了。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好玩。现在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经》来……

其实许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天,我认真的读了读《三字经》,发现了里面许多的知识。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发展呢?

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是呀,许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啊,我还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还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得以前我才知道四个天干呢,现在,我哪个都知道了。

我还知道了唐代有个神童,叫刘晏。他才七岁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儿童。相对起来,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经》里面是这么说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后几句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我一定会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我还知道了人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还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还知道了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还知道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它们分别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来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从今天开始,我要把《三字经》看完。我喜欢《三字经》,因为它好有趣,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知识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应有尽有。如果你有空的话,请你也来看看吧!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4

?三字经》是我们人生中一本必不可少的入门之书,也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该书结构严谨,文笔流畅,道理浅显,节奏明快。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背诵识记,让人百读不厌老少咸宜。

?三字经》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等。下面是我阅读的一些感受。

今天,许多青少年都存在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的社会问题。《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另外,当下的孩子有许多是娇生惯养的,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就有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的内容。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大人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给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各种不利青少年成长的毛病就会逐步减少。

?三字经》中有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让我明白古人的学习条件都很艰苦。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书本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还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没有的。如果在这样好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认真读书掌握更多文化知识。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应该努力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玩耍,浪费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造福。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5

?三字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经典文学瑰宝,它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造就了它。《三字经》,顾名思义――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它短小的篇幅里蕴含着许多令人深刻的道理,深深的吸引着许多人,不只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其本身富有的深刻内涵。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不能否认的是《三字经》作为经典文学瑰宝的确是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三字经》里生动有趣的故事吧。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它说的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扇扇子,冬天为父亲暖被子。他不仅孝顺,学习也十分勤奋刻苦。反观我们,有许多的同学家境优越却不知感恩,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更是过分,对父母大吵大闹,将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用来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而我们却把他们的恩情当做理所当然,这是不对的。乌鸦反哺这个故事大家应该听说过吧,他说的是:一只小乌鸦被老乌鸦哺育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自己找食物,小乌鸦便反过来四处找食物喂养她的母亲,而且并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死了为止。乌鸦给人的印象就是一身黑,很是丑陋,但正是这种被人类厌恶的小鸟却拥有人类都称赞的美德――孝顺。一个小小的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恩情。孝顺不是说说而已,要化为行动,就像黄香和乌鸦一样,孝顺父母。“孝”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大,这样才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孔融小的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让孔融先拿,孔融却不挑好的,不挑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看见了,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一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十分高兴:“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便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一个四岁的孩子尚且懂得谦让,而我们作为一名青少年是否更应尊老爱幼、谦让有礼。这些故事无不在展现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被雕琢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块玉石呈献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却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便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块石头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将卞和请进宫里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去琢磨它,是不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的。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勤奋学习,是不会懂得礼节道义的。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学习各种常识,方能品味经典。学生最重要的便是学习,也只有学习各种知识,才能体会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宝库;是力量的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书籍就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它是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它是良师益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品味经典文学,将其中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让我们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吧!

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篇6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

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

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