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各样心得体会越来越多了,心得体会的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巡视利剑第三集个人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巡视利剑第三集个人心得体会1
猛药去疴不敢腐
《巡视利剑》的第一集《利剑高悬》用王珉、苏树林、武长顺等人的例子,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正风、铁腕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巡视,巡的是政治,不是业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巡视工作摆上更突出的位置。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在那里相遇,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腐败成本,构成巨大震慑作用。
制度健全不能腐
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权力无论大小,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制约和监督,都有可能被滥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用心建立权力制约及权力公开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来监督权力。同时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对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党组织,纪律是生命线。每一个党员对党的纪律都要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做到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铸牢信念不想腐
一切腐败问题的根源,都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武长顺在被开除党籍后说,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培养他长大的父老乡亲。每个党员干部在入党之初都怀着一心为民、一心向党的初心,却有少数人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己。从不敢、不能到不想,最重要的是要主要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司马温曾说,治国莫先于公。公生明,廉生威,只有一心为公,做事出于公心,才能坦坦荡荡做人,保有自己的气节与风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巡视利剑第三集个人心得体会2
9月7日,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播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该片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全景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发挥出的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具有极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与借鉴。
无论是辽宁拉票贿选案被“揭开盖子”的过程,还是天津“武爷”罪行的坐实过程,一大批坠入腐败深渊的高官落马,体现出我们党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也彰显出巡视利剑的锋芒所在、威慑所在。毋容置疑,也只有让巡视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才能对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从而不断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
创新方式方法。要使巡视效果得到强化,让巡视形成震慑态势,就必须善于创新方式方法。落实责任分工,根据一托二(三)的工作任务,实行“两(三)纵三横”工作机制,促进巡视组内部工作协作;综合用好专项巡视、全覆盖巡视、巡视“回头看”、暗访式巡察、交叉巡视等手段,形成强劲态势;针对被巡视单位特点,精心设计问卷、谈话提纲,广泛查阅资料、干部档案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切实增强巡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巡视组真巡视、真发现问题、真整改落实,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说真话、道实情。巡视,国之利器、党之利器,论其实质,就是“以人民的名义”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巡视利剑第三集个人心得体会3
《巡视利剑》第二集《政治巡视》昨晚播出,揭示了造假买官的卢恩光,主动“坦白”的司献民,“选择性上交”的黄兴国,再现了巡视组与巡视对象斗智斗勇的环节,不遮不掩,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政治巡视。
政治巡视不仅仅是为了打虎拍蝇反腐败,也不是为了查找业务问题,党中央曾明确强调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为什么中央强调“政治巡视”?因为,巡视发现的大量问题,根源都可以归结为政治问题,所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化政治巡视。
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四风”泛滥、腐败蔓延,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根本原因就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政治巡视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不断巩固巡视成果、深化拓展范围,让利剑更锋才能震慑常在,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巡视成果运用得好不好,反映了从严治党的态度坚决不坚决,采取的措施硬不硬,责任担当强不强。从严治党治标更要治本,只有严格落实巡视成果,才能倒逼巡视过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直面问题,立行立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举一反三、创新改革,才能牵住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履行好“两个责任”,才能能更好发挥震慑、遏制作用,真正治标又治本!
巡视利剑第三集个人心得体会4
“打铁还须自身硬”,巡视成员要干净。专题片《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反映出一批重大腐败案件证明了一个道理:要打老虎,先整顿队伍。“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巡视最害怕有人泄密。临战之前和战斗进行中,“军事秘密”“作战意图”如果泄露,这个仗还没有开始就有失败可能。
像虞海燕这一类腐败分子,大多是久经江湖,淫浸市场,老奸巨猾,决不甘心束手就擒,虞海燕拉拢纪检干部,想办法接触上了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原副主任明玉清。明玉清利用虞海燕的权力为经商的儿子在甘肃拉项目疯狂捞钱,把中央纪委的调查内容向虞海燕通风报信,甚至最终胆大妄为地帮助虞海燕抹平问题,看来内鬼内外勾结通风报信互通情报抹平问题真是轻而易举。
当前反腐败形势错综复杂,纪检监察干部不是圣人,巡视组不是真空地带,往往也是腐败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生的“腐败免疫力”,一旦思想抛锚,放松警惕,就容易被金钱打倒,成为腐败分子的工具,就会充当“内鬼”,干扰办案,甚至有案不查。
巡视制度创新,常变常新,双管齐下,内外两线作战,不但警钟长鸣,还能震慑常在,对心存侥幸的“内鬼外鬼”腐败分子围追堵截,使之暴露无遗,无处藏身,达到逐步减少腐败存量的目标,夺取反腐败斗争的更大胜利。
巡视利剑第三集个人心得体会5
政治生态好,则人心顺、正气足;政治生态不好,则人心散、弊病生。在自然生态中,“树木”构成“森林”,“森林”包含“树木”,森林环境好了,树木自然生机勃勃;如果树木之间相互传染疾病,森林生态迟早会沦陷。巡视全覆盖正是提高了政治生态“森林”面上的覆盖率,重点在于发现弊病的“树木”个案,解剖每个“麻雀”,剑指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深入每个党组织,查找“污染源”,遍寻“病原体”,对党的肌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让党内政治生活重新严肃起来、让党的建设落地生根,让党的领导名副其实。
无论是“画圈换豪宅”大搞家族腐败的王保安,还是“罐埋金条”倒在小舅子身上的徐建一,都是在巡视强力“筛子”的打捞中成了落网之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巡视全覆盖,冲着具体人、具体事,奔着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去,机动灵活,精准发现,定点突破,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一批存在的突出问题,揪出了一批腐败分子。中央12轮巡视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巡视充分发挥了政治“显微镜”“探照灯”的作用,“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每一个列入被全覆盖名单的党组织头顶,让一些自身不干净的官员在巡视进驻时就“颤抖不止”,充分显示出巡视监督的强大威慑力。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器,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全覆盖有效确保了党的组织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巡视组就进驻到哪里,推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和“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庄严宣示真正落到实处,成为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起到了猛击一掌、震慑警醒的作用,唤醒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前行的路标。巡视不是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被巡视地区单位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解决问题就要对症下药,必须从加强党的领导上破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被巡视党组织要落实责任,深挖根源,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整改,真正把问题抓细、抓实、抓到位,使弱化党的领导的问题得到根本扭转。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成绩只是代表过去,巡视全覆盖目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征程的开启。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牢牢把握政治巡视的内涵,对照党中央的要求寻找差距,思考工作中存在的缺憾,查找参差不齐的问题,认真总结、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做到尺度不松、质量不降、节奏不变,巩固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断展现出中国特色的巡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