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促使我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有了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篇1
此次参加金老师的思维导图班学习,是冲着金浪老师报名的。金浪老师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自从在瑞安90学时培训时听了她的讲座,我就对她个人和思维导图很神往。听她的课,很“折磨”,中午12点多时身体的困乏,但听着她在上面富有激情而有节奏的讲座是睡不着,生怕会错过了每一句话及每一个值得回味与学习的经典例子。
第一天培训,第一节课,当我们还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金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列出在教学中碰到了难题,并将它们排序。说实话,在教学中我们确实有很多难题,但一下子还没缓过神来。然而,事后想想,这种方法很好,为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明确了“听讲座与听课”的目标,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会更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第二天的培训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精彩。陈海玲老师的课给触动我最深的,也是我平时教学中最弱的部分————词汇的落实与运用。在我平时的课当中,我往往只强调了重点词汇,但很难突破怎样将其运用起来。陈海玲老师在她的这堂课当中,给了我解答————在预学案中利用问题引出这些词汇,在课堂中反复操练即填空造句和在写作中运用这些句型,以及课后操练(用这些词汇造句)。第二个感受就是,原来初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写作。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并且是在正式单元的前几个单元,让学生进行写作是我不敢尝试的。陈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给出作文的框架,让学生说,通过“说”来促成“写”。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写,将整篇文章分成begging, body,和ending。最后一个人来完成写的任务。这样的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下午杨凡虹老师的讲座同样帮我解决了很多疑惑。我们这几天的讲座内容基本上是以“读写整合”为主题。那么读写整合这种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1。一定要读写整合吗?
2。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吗?3。如果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与写的话,时间上如何去把握?听了讲座之后,这些问题也释然了:1。读写不一定要整合,要根据文本的材料、框架以及难度值判断是否适合写作;2。要不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要看文本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水平以及时间的多少;3。如果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可以只写片段、可以说文章、或可以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第三天开的课,我认为是最为精彩的。胡晓琼开出了八年级的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邹丽娟老师开出了九年级的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不同的老师,开出的是不同的味道。胡晓琼老师的课如德芙巧克力,丝滑的感觉。犹如一场优美的芭蕾舞,欣赏完了还意犹未尽。她用她的坚持震撼到了我:这样一篇长文章,能够去挖掘出它的框架,而且她的教学设计是一改再改,这种坚持让人敬佩。她用她的个人魅力震撼到了我:她的年龄应该是很多老师“等着退休”的年纪(教学已经成经混日子,熬到退休年龄即可),但是她敢于挑战,敢于应对的勇气让人敬佩。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年龄是什么,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心态。心态并不一定与数字成正比,所以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而邹丽娟老师的课是另一种风韵,它是探险。它披荆斩棘,勇于表现自我,哪怕是最后遍体鳞伤。年龄长,让我们看到的是优雅;年龄轻,让我们看到的是精神——勇往直前、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次的培训学习不仅在教学上给我们引领了方向,也给我们的心灵做了一次解放。我也是金老师口中那个需要怜悯的老师——每天改作业时间不止一个小时,改好的作业学生不屑订正,每天用心备课却课堂效率不高,每天盯着学生背诵却到头来学生读文章像啃骨头般。像金老师说的,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去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更多地去用于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时间与身心放在一些看似有意义却无效果的事情上。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这才是关键。
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篇2
9月13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平阳县英语教育组组织的2013年初中英语新课标培训活动,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天,但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现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有幸聆听了曾伟老师和吴晋茜老师对新教材认真解读后上的两节精彩的新课程展示课module 1 unit 1 nice to meet you(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此外还很荣幸听取了县名师金扬琴老师的的讲座《优化课时划分和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了要想提高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以活动为基础的目标,在每个课堂上不但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教学途径和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结构要做到网状而非放射性,也就是说语言学习教师要领到位,练习充分,学生的成绩才能提高。我还认识到对学生要赏识,学生时夸出来的,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不成熟和差异,耐心欣赏学生从不会到会的渐变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责骂和题海。
金老师为我们做了《优化课时划分和教学设计》的讲座,她首先分析了新课标的变化在哪里,之后分析了新课标的模块的基本结构,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还分析了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特点,及不同地区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差异,从而要求我们对新课标课时的划分有了新的感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初一阶段要注重听说训练,注重教给学生语音语调语流;对于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来说,每单元的长对话教学起来有难度,老师可以把一个长对话分成若干了微型对话来教,先教两句,在教四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大了语言得重复输入。其次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的时间太少,总是想“扶”着他们,而不知这样做会减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而我们老师则是引导者,我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提示就够了。如此一来,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更乐意去学了。
金老师带来的《优化课时划分和教学设计》细致的讲解了英语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还结合自己的实际深刻探讨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反思了自己,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 在英语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听力与口语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西方文化培养,新教材中的很多阅读都有着西方文化背景,大多数和中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老师有必要给学生渗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英语语言知识。金老师的讲解,简单易懂,得到大家的认可。她所讲座的内容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虽然这次的学习只有短短一天,但这次的学习却给我树了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实际工作中给了我切实的指导,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且行且实践吧!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及时总结和借鉴经验,使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篇3
段时间通过学习了解到2011版的新课标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已改为强调“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有意义的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讯息告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突显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要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的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的同时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挑战。下面简单地谈一下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当然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篇4
何为思维导图?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经过两天习作课的研磨,我发现把它运用到语文习作课中,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很大的问题。
习作课,是我现在的难点,重点。我们刚进入三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每个单元后面的习作要求,都只是靠老师说,孩子们不理解,不知道怎样下笔;即使下笔写,写出来的内容也是很乱,没有主次,没有思路。而仅仅是作文分就占了语文试卷大约三分之一的分数,作文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
10月23号、24号在进修学校进行的习作培训,我发现有的老师对思维导图很有见解,并且有的老师已经进行过思维导图的培训了!就像我们组的景凌凡老师,她是新上班的老师,但是她用思维导图上课,很是得心应手。她展示的时候,我们听着就会忍不住地想拿起笔,把她讲的内容和自己想到的马上写下来!一组的董丽芳老师,她就已经经过培训,对讲课的老师点评得很到位。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找出关键词,以关键词作为单位,可以更原始的表达意思,更好的进行思维扩散,更有利的激发联想。其次,理清各层关系。注意主干与支干的关系。如果是手绘图,一个主干用一种颜色,这个颜色能给我们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能量。还有,思维导图画支干的方向是顺时针进行,不要反着画......
经过两天的培训,我意识到:思维导图的训练值得提倡,无论是什么方面的学习都可以运用,特别是在习作课上这会对孩子的发散思维有极大的影响!它能让孩子很清楚的知道我要写的是什么,我要怎么去写!
最后引用一位名人的话作为结束语:“那么,就让我们踏上这个创新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旅程,发掘大脑潜能,帮助你启发大脑吧!”
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篇5
经过一年的思维导图学,我已经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可以提高和发展我们健全的思维品质,我想它是以习后学习中的一条‘捷径’,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对理解和记忆能力有帮助
当我们用思维导图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先针对这个问题里面包含的哪些内容思考下,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我们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同时对于激发我们的右脑也有较大的帮助。在进行导图创作的时候,会使用到不同的颜色和外形,这都是需要我们借助充足的想象力来实现的,而我们的右脑对这类抽象思维的创造力帮助是比较大的,经常练习可以达到功能优化的作用。
2.把新旧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开展学习,需要把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就可以帮助我们把整个学习的流程整合起来,从浅显的东西延伸开来,进而帮助我们更牢靠的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借助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对新的东西进行加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因而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把整体的知识结构变成立体化的存在,显然对于学习的进步也会有更积极的帮助。
3.可以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培养
学得好不好很多时候还需要看思维能力怎么样,尤其是在不断的熟悉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之后,我们能够将这种方法,在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都可以合理的进行运用。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中学生,对于老师或者是其他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带来好处,因为它可以达到改善诸多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效果。当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之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了。
每个人都会希望超过自己的偶像,当我们掌握好这种学习方法后可以更容易达到目标。我认为要合理掌握中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这对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们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达到某种学习和工作目标也会有比较大的帮助,例如对日常的沟通和演讲、写作等都是有益处的。
思维力培训心得体会篇6
20xx年2月21日。中央教育科学院“思维潜能训练及器具应用”的培训在我校举行,很开心我又能以一名学生的身份来学习未知,于老师重点讲解思维器具的逆向开发,化难为简、打破常规是“玩转”器具的基本思路。杨老师耐心讲解课堂中教育知识,让我在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上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最起码来说是离不开一节节数学课的训练的。我想只有培养孩子创新独立能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意思维,那么必须做到:
一、独立思考
接触到具体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判断,这个问题中已经给出的条件是什么,要干什么?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怎么来解决比较合理等等进行必要的思维判断,然后进行。当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判断后依然有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跟同学进行研究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力会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我们要利用好教师为我们学习创设的有利于质疑、探究的情境,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我们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思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中感受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思维器具贴近生活,注重过程;发展思维,引导探索;加强实践,促进交流。体现思维规律;引导积极探索;通过 “ 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 ” 等活动,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器具的编排有助于提高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明白教材的整体思路,从而提高我们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激发课堂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不仅会培养我们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还会培养我们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即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对于我们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只要尝试是前所未有的,对自己发展是有价值的,就是一种创新,这种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我们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多数情况下我们学生的创新是解决问题时想出了其它办法和策略。在课堂上,要注意老师创设的情景,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思维,大胆设想,主动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