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事迹心得5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betray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的编写需要细心审查和校对,以确保没有错误或遗漏的信息,在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最美教师事迹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美教师事迹心得5篇

最美教师事迹心得篇1

从报上看了有关“最美女老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英勇事迹的报道,她的故事震撼了每个人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是一位29岁的年轻语文老师,在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5年了,现担任初三年级三班班主任。出事那天,部分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借教室上课的第十九中学学生结束晚课后从校门走出,没想到一场惨剧就这样发生了: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她一把推开那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卷入车下,造成双腿截肢。她用自己换取了学生的生命安全,成为大家心中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现在,她躺在病床上,经历着生命的挑战,可是,当她面对记者的镜头时,依然露出了动人的笑容。

看着她绽放笑容的照片,我潸然泪下……多么好的老师啊,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像妈妈一样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救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她是人品好,心灵美的好老师!

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们班主任亲切的笑容,他是一位帅气的老师,除了外表帅气,更有教学成绩,无论是他参加的各种比赛,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是很帅气的。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我们身上,从不抱怨,爱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是同学们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

张丽莉老师说:“作为教师,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那么,我愿意献上整个春天”,而她自己所需要的,“只是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伴着我可爱的孩子们,风雨兼程,一路同行。”如今,她用生命谱写出了最伟大的爱的赞歌,用美好的心灵在向世间传递着爱,传递着温暖。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对他人多付出一点关爱,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充满欢乐。

最美教师事迹心得篇2

爱具有神圣的品质、非凡的魅力。世上的爱有很多种:恋人之间的情爱,朋友之间的友爱,长辈对小辈的疼爱,小辈对长辈的关爱等等。而老师对孩子的爱却与众不同,更博大精深,爱是老师和孩子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的相通,没有情感的融洽。爱是“催化剂”,知识的传授借住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办功倍,心灵的塑造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

关心是一种爱。对于教师来说,第一要素是“爱”。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还要有慈善爱心,能爱,会爱。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离开父母的怀抱,他们根本不会照顾自己,那么他们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就需要老师来处处关心、照顾。如天冷了,不忘提醒孩子加件衣服,天热了,幼儿活动量比较大,随时提醒他们脱衣服;中午吃饭时询问饭、菜够不够,教会他们正确进餐,嘱咐他们健康用餐,以保证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离园时提醒给孩子穿好衣服,提醒他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好;孩子没有到园,打个电话问一下原因……等等诸多方面。教师只有时时刻刻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照顾、爱护,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打心眼儿里喜欢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会更高。

尊重是一种爱。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他们每一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对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老师不能因为某个孩子的表现不是很好,对于他热情的招呼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孩子都犯错误时,不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聪明守纪律的孩子,表明自己对好孩子的赞美和追求;尊重调皮失败的孩子,表明自己对失败的孩子的同情、安慰和鼓励。教师只有尊重孩子的需求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一个善于尊重孩子的老师,会时时体验到教育过程的幸福和快乐。

宽容是一种爱。犯错误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毕竟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有时所犯的错误并不是自己意识所支配的,而是一种过激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可以接受的,这就需要老师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去接受、教育,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班上有个孩子,平时非常好动,喜欢帮助小朋友做事,可做起事来往往比较毛躁,总是帮倒忙,有一次他要帮小朋友发画笔,我就允许了,结果把一盒画笔撒在地上,其他孩子都发出了惊讶的叫声和笑声,看到他满脸害怕的样子,故作惊讶地说:“哎呀,不好,我听见小画笔伤心得哭了,眼泪都流出来了,快来帮助它呀!”于是其他孩子过来和他一起,一会儿就收拾好了,从那以后,我仍然给他机会让他发画笔,他很小心,也没有再弄撒过。

最美教师事迹心得篇3

通过师风师德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名副其实如《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一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最美教师事迹心得篇4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小男孩在海边的沙滩上不断捡起搁浅的鱼,一条条地放回大海。大人问他,你又不能把鱼儿全部救起来,你这么做谁在乎呀?小男孩捡起一条鱼说:“我不能救起全部的鱼,但我能救起这一条,这条鱼在乎!”

而最美的女老师不就像这个固执的小男孩吗?她的行为也许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个个伟大教育家有影响力有作用,但她竭尽自己的全力在行动着,为了一小部分孩子付出自己的青春。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只想这些孩子有书可以读,这样她就满足。她想实现孩子们的梦想。

这让我想到以后同样会成为教师的我们。实现孩子们的梦想是一场接力赛,是有良知的人参加的接力赛。当看到孩子们那股求知的欲望,那份学习的拼劲,以及那向往的眼神,谁的良知不会受到触动?当看到那些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的人做出牺牲,甚至付出生命,当看到她用瘦弱的肩膀支撑着孩子们的梦想,难道我们能够视若无睹吗?

社会的喧嚣,空气的污浊,氛围的黑暗,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他们原有的激情。

梦想,是孩提时代的兴奋,是青年时代的动力,是老年时代的回味。当你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时还可以寻找到属于你的梦想,多值得欣慰啊。但是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很简单,也很一致,就是读书,读书是他们的梦想。当你还叹息你实现不了你那昂贵和华丽的梦想的时候,想想这些孩子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手。

梦想的花朵,只要有水,它就可以灿烂绽放;

梦想的翅膀,只有有风,它就可以展翅翱翔;

梦想的夜空等待我们去点缀,梦想的距离等待我们去拉近。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不能仅仅是眼泪,还有眼泪下暗藏的决心,以及决心里即将的行动。

“感悟”最美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处处可见“最美”,“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等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这说明,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忽略“好人好事”,而是更客观更真实更重视的“发现美,赞扬美”。

“最美乡村女教师”如一缕春天柔柔的风,在这个周五的午后吹进了我的心里。格桑德吉老师的美,如同那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她扎根悬崖边上的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这十三年,点亮了多少学生的人生梦想,她陪着学生一同成长、一同生活,单单就是这十三年来,她走过的那条长长的溜索,都印证了她是最美的乡村女教师。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理想,我想当十三年前格桑德吉老师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应该是怀揣着美好理想的。但是她的理想是选择回到她的家乡,回到那个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的地方。面对困难,格桑德吉老师选择了坚守。十三年的日日夜夜,她选择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格桑德吉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最伟大的奉献,最平凡的坚守和最无私的奉献。

格桑德吉老师用她自己独特的“美”,散发出了巨大的感召力量,也正是这样甘于奉献的教师,用她们独特的“美”使乡村的师资力量得到改善,才能让一批批学生从大山中了解外面的时间,最终走向外面的世界。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格桑德吉老师的“美”,不是一瞬间轰轰烈烈地绽放,而是在历经了长达十三年的默默无闻和兢兢业业的努力后,悄然“绽放”的。虽然,同样做为乡村女教师的我们,没有她那样坚忍不拔和感人肺腑的事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为了教育的明天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最美教师事迹心得篇5

在泪水与感动中看完了,那一幕幕是何等地令人震撼,何等地感动……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爱戴,最美的老师,他们书写了人间真爱,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脊梁,不愧为是真正的英雄!看到年轻美丽的邓丽老师,她身上所折射出的光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多么有爱心的邓老师,对学生,对事业是那样的充满激情,一个人,影响了一所学校,一个人,改变了一所学校。孩子们在她的感召下那样的自信、快乐;同事们在她的影响下,那样的开心,阳光!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刚进小学的孩子无知,教起来很累,以前的我觉得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知识,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努力,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中的正气力量。

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