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经过大家的努力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十三乘组再漫步太空航天员出舱作业常态化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你的阅读。
叶光富穿“王亚平战衣”上阵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昨日进行了任务期间的第二次太空出舱。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6日18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成功打开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舱门出舱,实现他个人的太空行走首秀。19点37分,翟志刚也从节点舱成功出舱,这是他第三次太空出舱,再次突破中国航天员的纪录。两人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协同开展太空站舱外全景相机C抬升、自主携物转移验证等操作。其间,驻守舱内的航天员王亚平配合地面操控机械臂,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作业。
26日下午16时许,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始进入节点舱进行准备工作。
此次,翟志刚依然身着首次出舱时的红色舱外航天服,叶光富则穿着王亚平曾穿过的黄色舱外服。活泼幽默的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还在航天服背后签上自己的名字,那件黄色的航天服则有了叶光富、王亚平两个人的亲笔签名。
18点44分,叶光富打开节点舱舱门。18点50分,叶光富成功出舱!他在太空中挥手致意,向地面报告:“我是03(03号航天员),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北京的指挥大厅里响起了掌声和笑声。这是因为,神舟十三号首次太空出舱任务中,在核心舱进行支持工作的叶光富,早已预告了“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19点37分,翟志刚顺利出舱,他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名进行三次太空出舱的航天员,再次突破了纪录。
在首次出舱中,翟志刚是站上机械臂,转移到作业点的,而此次翟志刚则採用爬行的方式。此次,威风凛凛站上机械臂的航天员是叶光富,他首先安装舱外工作台,随后站上机械臂开始移动,大约在20点30分,抵达作业点。
抬升相机及验证自主携物转移
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叶光富从核心舱内携带了一个相机支架,用于抬升全景相机C的作业。安装的步骤分为几步,首先停止全景相机C的工作,让相机断电后将其取下,再将支架安装好,重新装好相机。这工作在地球上看似简单,但在身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进行起来却有很大难度。为了避免安装相机的螺丝等零件在太空中“乱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鬆不脱螺丝”,方便航天员们安装。据介绍,经过抬升作业后的全景相机C,拍摄的画面角度将更加美丽。23时许,翟志刚与叶光富返回到出舱口,他们不断将作业使用的工具送回节点舱内,开始进行自主携物转移验证等操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表示,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中国太空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后续,中国航天员将开展次数更多、更为複杂的出舱活动,为太空站顺利完成建造及稳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专家解读】中国“擎天臂”再显神威 操作精度要求更高
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第二次出舱活动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中国太空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次大显神威,托举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顺利完成出舱操作,成功按照预定时间圆满完成舱外设备安装等既定任务。与此前的出舱任务相比,此次出舱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C,对机械臂的操作要求更高。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机械臂技术负责人胡成威介绍,此次出舱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机械臂辅助航天员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C。此前(出舱活动完成前),全景相机C安装紧贴舱体外壁,拍摄范围有限。通过此次抬升,航天员将给相机安装一个支架,以便相机视角更宽阔,能够看得更远,更有利于观察舱表状态和航天员舱外活动。
胡成威表示,此次相机位置比较特殊,机械臂需要避开舱外设备,安全性和控制精度要求都很高,机械臂运动时需要更加平稳、精确,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发生碰撞危险。为此,机械臂研制团队配合太空站系统开展大量仿真工作,进行多次飞行程序推演以及1:1模拟演练,对相关指令、数据进行了细緻核对,对飞控协同程序和故障预案等文件进行讨论,确保各岗位人员熟悉协同流程,对故障预案了然于心,能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置,并通过可视化手段等全面验证了任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终确保了机械臂辅助航天员出舱任务顺利完成。
此次机械臂托举航天员出舱活动还有一个任务是转移航天员到目标作业点安装舱表脚限位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机械臂飞控负责人高升表示,在抬升全景相机C工作完成后,机械臂将携带航天员进行大范围转移,绕核心舱半圈,达到新的目标位置。航天员在机械臂的支撑下,完成舱表脚限位器设备安装。这个设备主要是能够固定航天员的双脚,提高航天员的舱表作业能力,确保其在后续工作时腾出双手,完成更多更複杂的作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