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已大规模社区传播,预防传染病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9 作者:Brave 其他文案

无论是做任何事,都要秉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去实施,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相关资讯,以供参考。

猴痘已大规模社区传播,预防传染病的心得体会

随着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研究团队发布新一轮猴痘病毒基因测序报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猴痘已经在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

由于目前已知猴痘病例主要出现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在六月即将到来之际,全球卫生官员提醒相关群体,应随时对猴痘病症保持高度警惕。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被认为是自天花根除以来人类最重要的正痘病毒传染病。猴痘病毒能够通过病变体、体液、呼吸道飞沫和污染物质从人传播到人,但人人传播通常需要长时间密切接触。猴痘的致死率约为1%-10%,儿童的死亡比例最高。在本轮疫情暴发前,猴痘病例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散发,非洲之外的病例都被认为与非洲旅行有关。

本轮猴痘疫情在全球蔓延速度之快,传播路径之不寻常,实属罕见。世界卫生组织已证实,自5月初英国发现第一起猴痘病患以来,目前在全球大约20个国家发现了3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大部分病例是在男性之间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有分析认为欧洲此前两场狂欢派对中大规模性行为或是本轮猴痘蔓延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科学家们对最新猴痘病毒基因组的测序仍然在紧张进行中。这为跟踪当前疫情中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明晰的分辨率。

截止本文发稿时,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最新9份猴痘病毒基因测序报告相继公布,研究者们表示,已有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病毒都属于温和的西非分支,病毒样本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进一步确证了猴痘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

此前,葡萄牙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约翰.保罗.戈麦斯(Joo Paulo Gomes)及其同事已公布了10份葡萄牙猴痘患者携带的猴痘病毒基因组测序报告,并分析指出,本轮猴痘疫情暴发极有可能来自一个源头。

当地时间5月27日,意大利研究团队公布了第一份意大利猴痘患者的病毒样本基因组测序报告。该33岁男子5月18日由葡萄牙抵达意大利,因肛周溃疡、双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肘部、背部、臀部和左脚少量丘疹和水泡性皮肤病变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出现皮损前几天,患者发热(38.5°C)持续一天,伴有咽痛和打喷嚏。研究团队对该病例携带的病毒样本基因组测序使用了Illumina平台,测序深度为19倍。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携带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属于西非进化支,与葡萄牙团队上传的基因组样本关系极为密切。

同一天,西班牙团队公布了西班牙第一份猴痘病毒样本基因组测序报告。基因组草图的覆盖率为98.6%,平均测序深度为77倍。该病毒基因组同属猴痘病毒西非进化支,与关系最密切的葡萄牙一支序列相比,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s)小于4个,与德国序列相比,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s)为2个。

荷兰的研究团队在此前一天,公布了首份荷兰猴痘病毒样本基因组序列报告,团队使用了Nanopore基因测序平台,测序深度为10倍。研究者在报告中称,病毒在进化树上与此前葡萄牙团队公布的基因组样本极为相似,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份葡萄牙样本相比,只出现了2个单核苷酸多样性位点(SNP s)。

此外,来自法国的第一份病毒基因组序列,比利时的第二份病毒基因组序列都表现出了与葡萄牙最早公布的基因序列极高的相似度,且都属于病毒基因进化树上的西非分支。

意大利研究团队进一步表示,“目前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结论,即猴痘病毒在欧洲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

此外仍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北京时间5月28日晚间,法国研究团队公布了最新一个法国患者携带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序报告,四份基因样本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测序深度达到了950倍——这也是目前为止深度最大的测序(测序深度越深,测量越准确)。结果显示,相较于2018年在英国发现的猴痘病毒基因,这四份病毒基因样本出现了4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3个缺失。此前,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安德鲁·兰博特(AndrewRambaut)表示,“我们曾估计天花病毒(猴痘的近缘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的基因组每年每个位点大约有1x10-5个替换,从而造成病毒平均每年1-2个核苷酸变化。这是估计的高端。”研究者们表示,猴痘病毒的核苷酸变异率显然超乎人的预期。

全球卫生官员呼吁性少数群体应高度警惕

意大利研究团队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大多数已知猴痘病例主要但不完全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已证实的病状表现为肛周、生殖器病变,少数皮肤病变具有同步进化模式。

而六月即将在下周来临。每年的六月是全球性少数群体(同性恋,双性恋,无性别,跨性别人群等)的“骄傲月”(pride month),通常全球各地都会举行一系列游行庆典。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卫生官员正在努力提高人们对不断蔓延的猴痘疫情的认识。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试图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传播警告信息——猴痘目前可能对男男性行为者构成风险,但又不将这个群体与一种在特定状况下能够感染任何人的病毒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一群体蒙上污名。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部主任德米特·达斯卡拉基斯(Demetre Daskalakis)表示,“实际上,我们传递给所有社群的信息都是相似的,如果出现了不太寻常的皮疹,那么可能是猴痘,都要保持警惕,”达斯卡拉基斯说,“如果在下个月的活动结束后出现皮疹,去看医生很重要,要知道这种病毒可能在一些社群中传播。”

就以往的病例而言,猴痘不像艾滋病那样被认为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猴痘病毒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在这次疫情中,有多起感染者生殖器或阴茎损伤的报道。因此,如果一方被感染,人们在性行为中的密切接触可能会导致传播。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恩(Anne Rimoin)看来,这次疫情“令人担忧”,而不是“令人恐慌”。她说,如果猴痘病毒在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中传播,会引发多大程度的严重疾病还有待观察。但她强调,当前的形势值得关注。

里莫恩研究猴痘病毒已有20余年,她说,“我们只是想保持密切关注,并了解在这些人群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传播链。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而性接触本质上就是密切接触。这与性别或性取向都没有关系。它可以感染任何有类似密切接触的人。”

不过,仍然有一些专家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这种疾病可能导致艾滋病毒阳性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出现更严重的疾病。

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前负责人Chikwe Ihekweazu表示:“就猴痘本身而言,它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的病毒感染,会造成令人不悦的皮肤损伤。但大多数人会自我康复。但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这种病毒与艾滋病毒等其他病毒的结合对患者的影响。”

2020年,Ihekweazu曾在国际著名期刊《临床传染病》上发表的论文称,2017年至2018年期间在尼日利亚感染猴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相对于普通猴痘感染者,病情会更严重。据美国科学网站称,西班牙卫生当局透露,此次西班牙两个最早的猴痘病例都是艾滋病感染者。

而世界卫生组织突发卫生事件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大卫·海曼(David Heymann)则表示,“我们现在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在一些高风险人群中,猴痘病毒已经安营扎寨,”他说,“我认为病毒确实已经广泛地被传播。但我不太确定长远来看还会发生什么。”

达斯卡拉基斯则表示,目前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正通过社交媒体、医疗服务机构和社交应用程序等多种渠道,传播警示信息。

要阻止猴痘病毒进一步成为人类的病原体,积极发现病例从而打破传播链,将至关重要。“人们会担心这种病毒会变得更加适应人类。猴痘病毒找到走出非洲的完美方案,机会本应非常小,但它确实做到了。”里莫恩说,“我们可以看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病毒大获成功。”

预防传染病的心得体会1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积极开展学校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学生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具体预防工作计划如下:

一、要在地方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常见季节性的传染病的`预报工作和预防工作,如:春秋两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预防虫媒传染病。

二、定期开展结核病、菌痢、麻疹、水痘、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卫生所通过画廊、网络定期进行个人卫生习惯、卫生防病、自我保健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学校总务处卫生所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认真按照学校预防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开展健康教育,监测师生健康状况,施行食品卫生监督,加强食堂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

四、师生生活饮水供应充足,确保师生饮用开水或卫生达标水。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公共卫生达标建设,校园绿化覆盖率达标,教室、阅览室、学生宿舍、饭厅等公共场所要具有良好的通风,空气清新。

六、校园卫生有专人负责,每天对废物及时进行清理,处理垃圾有定点场所并定期进行常规消毒,消除蚊虫滋生地。

预防传染病的心得体会5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谁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今天我们的广播就来聊一聊春季如何强身防病的话题,《讲究卫生,预防春季传染病》。

同学们,春天气温回升,适宜多种微生物滋生繁殖,很容易引发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因此,在春天,只要稍不注意卫生,是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而这些疾病的引发大都是由于我们不注重卫生习惯,不爱洗手,饮食不注意,随地乱扔垃圾等小细节而造成的。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口”这一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因此,讲卫生,防疾病应从我们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