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自有他的规律所在。而且,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应该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士虎爸的教育方式问题分析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你的阅读。
博士毕业的毛先生,与郑女士婚后育有两子女小明、小佳,儿子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小佳5岁,读幼儿园。
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在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的过程中,毛某一直未能认识到其教育方式失当的问题,反而认为其管教孩子仅为“家务事”,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对两个孩子的身心和夫妻感情造成了严重影响
郑女士遂向法院申请: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法院经审查认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合理教育的职责,但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本案中,根据申请人郑某提供的《接处警情况说明》、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及案件承办人向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了解的相关情况,可以证明被申请人毛某在对两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性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教育方式失当,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在法院工作人员向被申请人毛某告知郑某已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向其释明法律后果的情形下,仍拒绝参加听证谈话。故郑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法定条件。
建邺法院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问题分析】
我想,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位博士虎爸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人说:
「我小时候因为什么事被家长/老师打,当时给我产生了如此这般的伤害」
你还没来及唏嘘,忽然当事人话风一转
「感谢家长/老师,是他们的打,才使得我有了今天,否则不堪设想」
当然,也会有人说
「给孩子营造一个过于温馨的童年,以后会被社会毒打到自闭」
但实际上,你成长为今天的你,不能归因于童年被打,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因素促成的心理转化、逐步累积包括自然的成熟使人完成生长,而不是因为打这个动作令你突变成长。
温馨的童年即是一种真实,童年的你吃饱了睡足了感觉到开心快乐,直接的结果是你生长发育好,干什么事都兴致昂然。这样身心健康的你更可能全面发展,拥有爱自己的能力,以及发展出自己的各项潜能。到未来进入社会时,你仍是一颗温暖拥有应对能力的小太阳,有选择权,也能产生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但谁听啊。
如果只剩下打骂和超前教育这两种教学思维,这博士不读也罢。
【我们该怎么做】
父母们都在努力将娃向上托举,生怕因为自己的懈怠,耽误了孩子。处于教育焦虑下的父母,只能通过孩子的成绩得以缓解。于是孩子成了焦虑的承接者,长期活在父母的高期待下。还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批评和否定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且长期的贬低、嘲讽和打压,孩子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国际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他的《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
孩子们不会区分事实和一时气愤的话,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一切关于自己的话,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鼓励赞美,他就会自信乐观;贬低和打压,他就会自我否定,敏感自卑。
况且人生不是考卷,没有标准答案,“优秀”的标准并不能限制于好成绩。
做父母的与其在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中焦虑,不如多去挖掘自己家孩子身上的长处。耐心的陪伴与引导,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那条路,让他走好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