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过去张桂梅的女高学生们现在是怎样

时间:2021-12-21 作者:Cold-blooded 祝福语

如果我们觉得痛苦、迷茫,那就去看看其他人,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命运既有独特性,也有共同性。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3年过去张桂梅的女高学生们现在是怎样的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你的阅读。

13年过去张桂梅的女高学生们现在是怎样

2021年6月7日,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亲自将150名女孩送入高考考场。

这是华坪女高创办的第13年,也是张桂梅校长送考大山女孩的第11年。

高考结束那天,张桂梅校长避开采访的镜头,躲进了办公室,不愿直面这离别的一刻。

在此之前,作为全国首个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已经让1804个大山女孩实现了大学梦,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44%,成为丽江市排名第一的学校。

而这一切的奇迹,还要从最初建校时招收的96名女孩说起。当年她们顶着背水一战的压力,离开贫穷的大山,走向知识的课堂,如今13年过去,她们怎么样了?

大山里“捞出”的96个女孩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

和其他学校不同,这里入学不设门槛,且只招华坪县附近的贫困女孩。

华坪女高第一届招收了100名学生,有96人坚持到毕业。这些孩子都是张校长亲自走入大山深处,一个个“捞出来”的。

女孩们来女高前,有的正被家里说亲准备嫁人:“她是女孩,是用来换彩礼的。”有的在山里放羊,从来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

有些家长油盐不进,张桂梅就发飙:“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不用你一分钱,你还想怎么样?”

周云翠、周云丽姐妹就是华坪女高的首届毕业生。

周云翠、周云丽姐妹毕业后,一个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一个考入了德宏师范学院。

得知两个女儿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之后,辛苦了半辈子的父亲十分高兴,背着鸡、鸭、蔬菜去感谢张桂梅。

从小生活穷苦的姐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在华坪女高拼搏的三年时间里,她们的梦想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2015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命运的起点,但眼前的人生却又有了一些不同。周云丽说:“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与周云丽一样,家庭贫困的吕朝丽也是女高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和很多华坪女高的毕业生们一样,毕业后的她选择了一份很具有社会意义、对人民有所帮助的职业——光荣的人民警察。

工作之后,她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寄回了学校,之后还坚持从每月的工资里捐助500元给一位在校的贫困学妹。

她感激地说道:“是女高,让我懂得了奉献和感恩,我要将它的精神传递下去。”

拥有相似人生境遇的还有来自华坪山村的何先慧。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因为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一辈子都困在大山里,见不到外面的世界,所以父母一直把走出大山的希冀都寄托在先慧的身上。

先慧勤奋好学,以优异的中考成绩顺利毕业,但短暂的喜悦之后,全家人便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高中三年的学费从哪里来?

就在全家人准备放弃高中学业的时候,张校长来到何先慧的家中。看到何先慧母亲衣衫单薄,在地里割韭菜,张校长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将自己身上的新棉衣脱下来给了她。

张桂梅校长的到来,让何先慧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希望,她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第一志愿栏填报了丽江华坪女子高中。

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到周末,她都会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帮忙。她说:“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

张桂梅已经64岁了。经年累月早已积劳成疾,身体罹患多种疾病,但她却没有一刻停止关怀这些埋头苦学的女孩。

十多年来,张桂梅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跨越11万公里山路,一家家登门家访,叩开了家长的心扉,改变着女孩们的命运。

有一年寒假,张桂梅照旧到华坪县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她快步走上前,质问道:“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

山启燕家庭情况确实困难,家里住着土坯房,父亲患病,经济拮据,所以一放假就要女儿背甘蔗到镇上卖,以贴补家用。为了让山启燕能够安心学习,张桂梅便经常偷偷塞给她生活费,一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

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经成为一名幼师。她说:“我会谨记张老师的教诲,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

执掌华坪女校13年,张桂梅校长的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吃住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华坪女高走出的学生,从大山深处走向浙大、厦大、川大、武大,成了医生、警察、律师、研究员……还有和张桂梅一样的教师。

她们把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捐回母校,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用自己的力量再去帮助“曾经的自己”。这样的“反哺”,几乎成为了华坪女高的一个传统。

陈法羽是华坪女高第二届毕业生。

2009年,中考分数没能过线的陈法羽,实在读不起一年几千块的自费高中:“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面对这样的窘境,陈法羽一筹莫展,只好决定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她辗转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

入学报道那天,张校长守在校门口等候,她给了陈法羽一个拥抱,亲切地告诉她:“以后就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这里好好读书。”

3年之后,陈法羽考上云南警官学院,现在成为丽江市永胜县一名人民警察。毕业后,她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女高。

她永远忘不了在女高拼搏的岁月,给予了她往后人生继续前进的勇气。“从前,我不算好学生,初中的时候顽皮叛逆,连考试都会错过。女高算是一个转折点。老师很拼,同学很拼,身边的环境推着你往前走,你知道这条路是对的。”

往前走,别回头

这所改变1804个女孩命运的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往前走,别回头。

“走出这个学校以后,就不要老回头看这个学校、老惦记这个地方。你要往前走,花更多时间去做你要做的事情。”这是张桂梅对每一个走出大山女孩说的话。

黄付燕因为婚后做了一段时间家庭主妇,带着丈夫孩子回校捐款的时候,被张桂梅校长严词拒绝。这件事情也一度闹上热搜。

这位为女性权益奔波一生、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骨子里就有着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坚定追求,她希望自己的学生更独立,继而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张桂梅的手上时常贴满膏药,她透露,如果不贴,手就伸不开不能动,贴上还能动一点

2015年,大学毕业的黄付燕和当时的男友一起来到上海,激烈的竞争扑面而来。周围小学录取的老师都是重本毕业,或是硕士、博士,她拿着自己二本的小学教育专业证书,瞬间没了自信。

后来她转作销售,又换到一家私企做人力资源,直到2017年怀孕,她回到丈夫的老家贵州全职照顾家庭。

拿到第一份销售工资的时候,黄付燕从3500元中抽出了1500元捐给女高,张桂梅高兴地收下了。

后来,黄付燕考进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一个乡村小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现在的她和张桂梅校长一样,总是对班级里单亲、贫困或留守的孩子本能地特加关注。潜移默化之中,她将女高精神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张桂梅说:“我不提贫困,贫困对女孩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

她像一位母亲一样保护着这里的女孩,不光是要改变她们的命运,还尊重她们的隐私,给予她们走向无限可能的自信。

一开始办校的时候,张校长觉得自己也许只能坚持一两年,但等到真正迈入校园,踏上讲堂,大山里女孩儿们充满希望的眼神,让她不忍舍弃,更不愿舍弃。

从当初那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梦想,到如今一本率全市第一的奇迹,张校长默默地扛住了1800多个女孩的命运,而这一扛,就是很多年。

她说:不论是多是少,改变一代人的命运,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

张桂梅手上布满膏药、被人搀扶上台领奖的视频,短短几秒,刷屏全网。网友们留言:“谢谢孩子们的‘张妈妈’。”

在颁授仪式上,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她铿锵有力地说: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