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学来说,只有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才能让教学质量得到更大提升,写好教学反思往往会比别人进步更快,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可以让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内容。
3.体验在与同伴游戏时的快乐。
重难点:在熟悉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音乐cd、纸飞机、铃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小朋友们,看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唱歌来和客人老师问个好,好不好?
哎呦,真有礼貌,除了客人老师来了,还有谁来了?快坐下来看看。
二、出示教师折好的飞机
出示教师折好的飞机,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坐在纸飞机上飞行,他们开心吗?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飞机飞行,比如起飞、转弯、上升、下降、落地等。
在教师的铃鼓声中,幼儿用肢体模拟飞机飞行,当铃鼓节奏停下来的时候,幼儿也需暂停飞行。
三、播放cd幼儿倾听歌曲,熟悉歌词,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用动作表示你是一张纸,正在被折成飞机呢?在想象自己变成一架纸飞机,你会怎么飞?
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两到三遍。
四、将幼儿分组,根据歌曲来玩儿纸飞机的游戏。
请幼儿五人一组,排成一纵队。先由第一名幼儿当纸,排在第二个的幼儿唱第一句,并假装把第一名幼儿折成了纸飞机。唱第二句的时候,把扮演纸飞机的第一名幼儿丢出去,推一下。第一名,幼儿就被丢出去后开始到处飞,在歌曲最后一句的时候,飞回到队尾。然后第二名幼儿扮演飞机,被第三名幼儿折好丢出去,按此循环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2
一、设计意图
?毛毛虫和蝴蝶》这首歌曲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是以缓慢而较低沉的音乐唱出一只自卑、郁闷的毛毛虫的在缓慢爬行的形象。第二段以欢快的音乐表现的是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自由自在飞舞的形象。中班的幼儿基本上都有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这一认知体验。通过让幼儿欣赏这首歌曲,从歌曲的节奏和力度变化上,让幼儿感受毛毛虫变成蝴蝶这一过程的情感变化。
二、活动目标
1、能够听辨和说出能够将音乐和故事结合起来,从情感上充分理解音乐。
2、能够听辨音乐前后两段在节奏、力度的不同。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毛毛虫和蝴蝶》的音乐、毛毛虫变成蝴蝶过程的图片、故事
经验准备:
1、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
2、有初步听辨音乐节奏和力度等基本元素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先给幼儿讲述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得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欣赏的内容。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播放一次音乐,让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并说出各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
(2)播放音乐的第一段,让幼儿听,并说出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3)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么了?在做什么呢?它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4)播放第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5)再次播放第二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怎样了?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律动表演让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毛毛虫悲伤孤独的形象和蝴蝶自由欢快飞舞的形象。有能力的幼儿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跟着音乐跟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唱和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节奏、力度和感情色彩的变化。
五、活动延伸
以《毛毛虫和蝴蝶》为背景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画。
附: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只蝴蝶将自己卵产在了一棵树上,她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便飞走了。许多天后,这颗卵孵化了,周围的动物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新生儿,便议论了起来"天呀,它长的好难看,'太丑了最好让它离我们远点。的确,它长的十分丑陋,身上有好多脚,而且周身布满尖刺,它是一条毛毛虫。小毛虫很伤心,无论走到哪都被别人嘲笑,欺负。小毛虫白天不敢出来,躲在角落里,只有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食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小毛虫也逐渐的长大,而且越变越变丑,连鸟儿都不敢吃它。一天,小毛虫在角落里晒太阳,看着天空飞舞着几只漂亮的蝴蝶,心里想:我要是能变成漂亮的蝴蝶那样该多好呀。这时一只蝴蝶发现了它,飞到了它的面前,小毛虫很惊慌,连忙躲了起来,害怕蝴蝶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别怕,你看你长得好可爱!蝴蝶对着小毛虫说。小毛虫惊呆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被别人夸,它好奇的问蝴蝶:我的样子这么丑陋怎么会是可爱?傻孩子,你以后会变的比我还漂亮,蝴蝶说完便飞走了。毛虫以为是好心的蝴蝶姐姐在安慰自己,便没放在心上。
几天后,小毛虫感觉很累,便吐了一些丝丝,倒吊在树上睡着了,(其实它现在已经变成了蛹,可它自己却还不知道)又过了几天,小毛虫睡醒了,它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只要冲破黑暗,便能重见光明,于是它憋足了劲用力一冲,冲破了蛹壳。阳光好刺眼,它连忙用手挡住了眼睛,这时它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而是两对美丽的大翅膀,它可以飞起来了。它快速地飞到水边,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居然真的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它高兴的要疯了。原来蝴蝶姐姐没有骗它,自己真是一只蝴蝶。以前嘲笑它的动物,再也不讥讽它了,而是变成了羡慕的眼光。从此这只蝴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唱准休止符。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活动课件《小兔和狼》ppt。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打击乐器串铃、沙锤、蛙音筒。 3.入场音乐《小兔子跳跳跳》、歌曲《小兔和狼》。
活动重点、难点:
难点: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
重点:感知音乐初步会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兔子跳跳跳》。
1.师: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我们可要好好表现哟!好,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2.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故事发生在哪里呢?(森林)
谁来说说故事里有谁呢?(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原来故事发生在森林里,故事里有小兔子和狼。
师: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大灰狼要吃小兔子)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想)那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哟!播放歌曲《小兔和狼》
2.师:好听吗?小朋友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小兔和狼)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用自己小椅子下面的乐器给它伴奏呢?出示并介绍让幼儿认识串铃、沙锤。(幼儿打节拍再次听歌曲)
4.师:小朋友,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想),为了帮助小朋友们记住歌曲的内容,老师把歌词变成了有趣的图谱呢!(出示图谱),好,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歌词学一学吧。初步让幼儿认识休止符,学习休止符的唱法。(学歌词两遍)5.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这首歌唱一唱吧!老师唱一句小朋友们唱一句。(带唱两遍)
6.小朋友们唱得可真好!老师真想听小朋友们完整地唱一唱呢,你们想吗?(想)(师可和幼儿齐唱两遍)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
1.师:刚才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表演)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2.师:小朋友们,那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首歌曲吧。(师幼表演)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呢!你们想玩吗?(想)
2.出示乐器串铃、沙锤,蛙音筒,交代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大圈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赶紧蹲下),不然会被狼发现的。
3.幼儿带上头饰进入角色,配班教师扮演狼玩游戏。
4.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看情况而定)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地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首先,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没有留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创编。其次,因为平时的养成教育做的不到位,也由于我组织的还不够好,部分幼儿在活动中不遵守课堂纪律,自顾自说,甚至不听老师指令,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碰撞现象。今后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再次,本人对教学环节设计也没有做到胸有成竹,加上有些紧张,在最后环节的实施中,没让幼儿整理乐器,也没播放课件音乐,就出了教室。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与朋友合作进行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运用已有经验,用兔跳、手腕转动等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在游戏时,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相互碰撞。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兔和狼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合拍地随音乐做拍手动作。教师:这段音乐说的是什么动物?让我们仔细地听听,边听边拍手。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一遍。
(4)教师逐句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2.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幼儿带上头饰,玩游戏“小兔和狼”。
(1)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一名幼儿或教师扮演狼,躲在场地边。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站在场地中间。音乐起,“小兔”边演唱歌曲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兔”要赶快蹲下不动,“狼”随音乐走到场地中间寻找还在动的兔子。如果“小兔”动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游戏一次。
(2)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强调游戏规则。
四活动提示
1.教师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将学唱歌曲和游戏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如将学唱歌曲单独列为一个活动,还可以加入多声部演唱的环节。
2.教师可结合小兔和狼的主题,带孩子玩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3.提请家长配合:给孩子讲相关的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勇敢的小兔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基本节奏,感受进行曲坚定有力的风格。
2.理解图谱,能看图做动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图谱。
活动重难点:
熟悉乐曲的基本节奏,感受音乐。
看图谱,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进活动室
听小铃铛声音的快慢,幼儿做快快走和慢慢走,感受节奏的快慢。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谁在干什么?”
2.师:“那这段音乐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三、看视频
(一)看视频、说一说
1.师:“你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师:“这段音乐听起来有行进、运动、有力的特点。这段乐曲叫《小士兵进行曲》。
(二)听音乐踏步走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士兵踏步走,好吗?”
四、出示、解读图谱
(一)出示图谱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小士兵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解读图谱
师:“谁能看懂这些小士兵在干什么呢?”
师:“你觉得哪个动作是最难的?”(重点练习)
1.念一念节奏。
2.拍一拍节奏。
3.边念边拍节奏。
五、配乐做动作
1.幼儿听音乐,教师示范一遍。
2.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看图谱表演。
课后反思:
我们首先对教案就行了修改,把看图谱有节奏的做动作作为重难点,在第一次试教和第二次试教中我们对图谱都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因为在试教中发现一点小小的漏洞也影响教学效果,也让我知道好的课要关注到细节。在两次试教中流程基本上没怎么改动,可让我最困惑的是怎样让孩子一遍遍的进行反复练节奏,要用语言连贯起来很难,因此在试教过程中解读图谱和配乐做动作这两环节中,没有递进没有对难度的挑战,这时应该更多的让孩子自主的看图谱来做动作。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妈妈、爸爸、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3、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屈,老;师教案。网”(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小马》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进行部分
1、了解手帕作用
提问:(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
(3)、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2、动手洗手帕
(1)教师: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盆水,一块小肥皂,请大家学习洗手帕。
要求: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时想想,你是怎样洗手帕的?
(2)幼儿分组洗手帕
重点:在幼儿洗手帕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体会搓、洗、拧、晒等动作。
3、学习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学动作﹡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师示范:翻手腕动作,幼儿模仿﹡提问:你们怎么洗手帕的?
教师示范:浸水、搓肥皂、洗手帕动作,幼儿模仿重点:学习洗手帕动作﹡提问:手帕洗好了做什么?
教师示范:拧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晒起来动作,幼儿模仿
提问:手帕洗的真干净,你们高兴吗?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2)、完整听音乐作动作
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幼儿集体学一遍
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幼儿完整跳两遍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丢手帕》
全体幼儿出活动室做丢手帕的游戏。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学习洗手帕,使他们了解洗手帕的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把手帕放入水盆中浸湿,打上肥皂轻轻搓,脏的地方用力搓,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教材中有搓板,不适应现在城市的孩子。孩子们对搓板没有印象,有种空洞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改成手洗,再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反映洗手帕的劳动场面。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懂得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节课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中班音乐《听》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轮唱。
2、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
2、我们来学唱歌《快起床》,唱给田鼠弟弟听。
二、弟弟,起床吧。
1、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歌曲里唱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劝弟弟起床?
3、朗诵歌词,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
5、完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床。
1、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结束时重复最后一句。
3、幼儿尝试轮唱。
4、提醒幼儿注意轮唱中的问题,集体练习。
5、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