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写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动笔写教学反思了,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邮票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邮票教学反思篇1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会认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教学环节,初步课文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中心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科学发明并不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发展学生想象力。在扩展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和学生一样,我也懂得了许多有关邮票的`知识,和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讲课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锻炼。
在第一次让学生小组读书时,学生由于紧张却开始了齐读,第二次小组读书,多数学生仍在齐读。课下的时候,我反复想过这个问题,觉得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应该在学生第一次齐读之后,第二次改为提问个别读,效果就会更好。
掩卷沉思,觉得自己还应该不断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更上一层楼。
邮票教学反思篇2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有三:
1.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看动作;拿字卡;说城市拿字卡;猜字谜拿字卡)。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2.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阅读中有机地安排了回答课后“说说想想”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复述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也为第二学段复述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客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课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邮票教学反思篇3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不仅为新课程提供了新的实施方式,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善于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完《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我安排了一个欣赏邮票的环节,意外地发现班上有许多小邮迷,他们展示的邮品令其他同学啧啧称奇,羡慕不已。学生对邮票的兴趣促使我设计并引导开展了《走进邮票世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尝试对以下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进人力资源。
为了使学生对邮票的认识更全面和科学,我聘请了一位邮局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为同学们做了一次邮票知识讲座。他为大家展示了大量精美的资料,有邮票实物,有图片,有文字介绍。分别从邮票的起源、邮票的种类、邮票的作用、珍贵的邮票和集邮常识等方面作了生动的介绍。当屏幕上出现一枚枚精美的邮票时,孩子们不时发出“哇!哇!”的惊叹声。家长不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邮票是谁发明的吗?”“邮票打孔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第一枚邮票叫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同学们总是异口同声地叫出答案。碰到不懂的地方,孩子们会大声提问:“用邮票怎么寄信?”“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手拿邮票?”,家长耐心地一一解答,课堂上少了往日的严肃气氛。孩子们时而专注时而疑惑时而欣喜的眼神表明他们在家长的引领下正徜徉于邮票的世界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社会上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应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他们能从不同的方面去影响学生, 给予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利用公共场所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因此,我安排了一组学生去邮票市场调查。并指导他们事先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以下是学生们的调查计划:
为了增长见识,锻炼实践能力,本学习小组决定实地调查南昌邮票市场。
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阅历,锻炼了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种效果是课堂传授无法办到的。各种公共场所是学生学习的好地方,应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习的课堂更广阔,更有活力。
三、借助网络资源。
教育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大趋势。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我安排了一组同学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制作自己的邮票网站。在家长的指导下,他们访问了大量邮票网站,下载了许多自己感性趣的网页,如“香味邮票”、“邮票上的‘八一’”等,制作出自己的内容丰富的邮票专题网站。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浏览取舍锻炼了阅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辨别选择能力。下面是吴钰雯同学制作的邮票网站的首页:
四、从书籍中获取信息。
在互联网等各种传媒作为课程资源进入课堂的时代,我们不能拒绝它们。但书籍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地位不能动摇。因为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依然重要。我安排了一组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有关邮票的书籍,从中获取信息,并将邮票知识竞赛作为阅读的动力。刘晨莹同学兴致勃勃地跟大家交流自己从集邮杂志中获得的知识:“‘注重邮德,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坚持业余;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爱而不迷,知足长乐’是我国集邮家马任全的集邮心得。解放后,马任全将自己在1944年花一千美圆购得的国宝‘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捐献给国家。1982年,邮电部在上海举行授奖仪式,对他的爱国行为进行了表彰。”孩子们通过阅读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邮票知识,提升了人文素养,而且提高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了一条学习渠道。大量的课外书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忽视它,要让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让好书陪伴孩子们成长。
五、发挥实物资源的作用。
精美的邮票方寸之间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我安排了一个邮票展示的环节,让大家与真实的邮票亲密接触,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接受美的熏陶。面对自己心爱的邮票,学生们侃侃而谈,有的介绍毛泽东生平,吟诵毛主席诗词,有的介绍我国少数民族风情,有的呼吁保护珍贵野生动植物……展示的人脸上洋溢着得意兴奋,听的同学眼神中透出专注羡慕。这是一次有效的美的熏陶,精神的升华。看来实物资源的作用是图片或其他课件无法取代的。
大千世界,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本着服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宗旨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整合,拓宽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邮票教学反思篇4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本课中,我的设计意图有三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这项任务主要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
初读课文之后,我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猜字;看动作猜字;猜字谜说字)。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2、在阅读中感悟体会课文内容,这项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当中。针对本班学生对邮票知识了解甚少的特点,我在本课时的导入课题中加入了让孩子通过课件来了解邮票的用途,让他们知道:邮票不仅可以寄信,还可以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文化交流、欣赏、收藏的功能。然后通过老师读,让孩子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的大体内容,接着让学生再读,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让孩子在读中感悟体会;接着指名让学生读(这一过程主要是检查孩子对生字词的掌握,给孩子们正音)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并在孩子的读中一起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重引导孩子对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层面进行理解体会,通过重点的词句来引导把握。
3、思维的拓展: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课时安排了思维拓展的环节,我出示了我们日常用的卫生纸,让他们看到发明就在我们生活的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动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目标,设计意图都实现了。但在教学细节中,由于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过于轻视,忽视了低年级孩子对生字词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使得第二课时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处理字词,耽误了后面教学目标任务的细化处理,在拓展学生思维环节处理的有点仓促。
邮票教学反思篇5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邮票教学反思篇6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对孩子们我极有耐心,很少发脾气,学生都说我是一位“温柔”的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我从不放松,不允许班里有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孩子们又说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呵呵,我严爱相济,应该是个不错的老师吧。可,我还是从孩子们的眼里读出了某种信息,似乎——似乎是受到了伤害……
也许是因为那一次关于邮票的故事——
在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文后,我告诉孩子们我有几枚很好看的邮票,并答应把自己收集的那几枚邮票带给他们看,表现特别好的还会送邮票给他。孩子们异常兴奋。
第二天,孩子们追着问我:“老师,您把邮票给我们带来了吗?”孩子们眼里满含着热切。“哎——老师给忘了!”我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明天一定要带来!”“明天,老师一定要记着呀!”……孩子们仰着小脑袋,嘱咐着我。“明天老师一定给大家带来!”我信誓旦旦。
又一个第二天,“老师,您把邮票给我们带来了吗?”孩子们的问话显然有点小心翼翼了。“这——又忘了。”孩子们失望地回到了座位上。孩子们不再叽叽喳喳地要求我第二天带邮票来了。
虽然那以后我也想过邮票来,但每每一出门,就给忘记了。后来感觉给孩子们看不看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就把带邮票的事情抛到脑后了。偶尔还有个别的孩子提到邮票的事情,我就推说以后再拿给他们看。其实我知道,那只是一种敷衍。
今天,有一个孩子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对我说:“老师,你还没把邮票给我们带来。你骗我们!”看着孩子天真的神情,有点气哼哼的小脸,我感觉到了尴尬。我的繁衍被孩子那一个“骗”字撕得粉碎!是啊,孩子的心是容不得半点虚伪的,即使你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