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学设计可以使接下来的教学更加顺利,随着新一学期的到来,老师们是不是都开始制定教学设计了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游戏教学设计6篇,感谢您的参阅。
游戏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绘画游戏”是人美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册第二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条的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然后添画上各种具体的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形。
本科教材意图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术学习的游戏乐趣,尝试新的绘画表现方法。
在现代绘画艺术大师中,有许多以线的表现形式为代表的著名画家,他们的作品也充满和体现了他们和儿童一样稚嫩纯净的趣味和灵感。巧妙有趣的形象、天真变幻的色彩。如:西班牙的胡安·米罗大师们的作品与的优秀作品体现多种表现方法,形式、内容也多符合适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能够听得懂、看得明的学习内容。
由于器材资源限制,教学只能应用传统的辅助手段。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智能: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准备:
著名大师作品、优秀学生作品图片、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引课:采用数字儿歌游戏出示简笔画和直观几何图
形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想象空间。
2、演示几种不同的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让学生体会不同线条的不同感受。
3、引趣:(1)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各种线条在确
定的位置随意勾画,并告诉学生尽量画满,线条有疏有密并应用不同的线条。
(2)引导启发学生在画面中寻找像什么的地方(努力多找),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刻画,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二、探究发展
1、播放米罗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从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方面进行语言描述。
(1)构图:画面完整、饱满。
(2)线条:有变化、有疏密、有交叉并形成可疑形象。
(3)色彩:对比鲜艳,涂色均匀饱满。
2、演示几种不同的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让学生体会不同线条的不同感受。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示三幅画面分割不同的图示,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的有想象力、形状巧妙?
4、时出示幻灯,将未完成作品与学生共同完成,启发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开发想象空间。
5、欣赏学生作品,说说喜欢哪一副,喜欢哪里?为什么?
三、操作实践
1、作业要求
(1)在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交叉、疏密关系,并充分利用多种线条。
(2)利用自己画好的图形进行观察想象或同组之间相互补充想象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3)按自己的情趣涂色,注意饱满均匀。
2、教师辅导
(1)画面完整。
(2)线的疏密、交叉。
(3)添加内容的趣味。
四、展示评价
1、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意思,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按作业要求自评、互评。
3、谁在本课学习中表现最积极。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游戏教学设计篇2
我喜欢的玩具
活动目标:
1、了解同伴之间对玩具的喜好。
2、回用累加的方式计算出同伴对玩具的喜好程度。
活动重点:
统计最喜爱的玩具。
活动难点:
排列统计结果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种,幼儿用书《玩具统计表》、彩笔。
玩具统计表
玩具1
玩具2
玩具3
玩具4
玩具4
全班人数
活动过程:
1、说说最爱的玩具:“你知道你的朋友喜欢什么玩具吗?你知道我们班上欢迎的是什么玩具吗?”
(猜猜朋友最喜欢的玩具,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看看你的朋友猜对了吗?)
2、分组讨论最爱的玩具:
(1)教师介绍统计表的用法。
(2)让幼儿尝试统计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
(3)尝试分组记录、交流:(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方法)
方法一:可以在桌上放几件玩具,每个人站在喜欢的玩具面前,然后统计。
方法二:可以用举手、点数的方法统计。
方法三:可以每个人手里拿一件喜欢的玩具,然后点数统计。
(4)引导幼儿运用同伴的统计经验再次尝试统计。
3、集体统计最爱的玩具:
教师在黑板上将幼儿的统计数累加,得出全班的总数。
观察表格:了解表格的基本形式和记录方法;将分组讨论的结果填入大表格中;统计出每种玩具喜欢的人数,排出“我最喜爱的玩具排行榜”。
游戏教学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树叶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树叶的玩法。
3、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提前带幼儿到院子里收集槐树叶
?活动过程】
一、用歌曲《小树叶找妈妈》导入活动
师:老师这里有槐树叶,他们飘落下来想和我们一起玩。
二、出示槐树叶,尝试各种玩法。
1、师:你们玩过槐树叶吗?都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一枝,你们能玩出和平时不一样的玩法吗?(幼儿自由玩、教师参与到孩子中)。
3、教师随时提醒鼓励幼儿可以尝试两个、三个或多个小朋友一起玩。(发现创新玩法的小朋友教师要及时表扬)。
三、教授幼儿新的玩法玩法:一名幼儿手里攥住若干串槐树叶(其中有一串是没有树叶的),尽量用手把槐树叶遮盖,其他幼儿来抽,抽出来后点数一下,有几片就打这个抽树叶的小朋友手心几下,抽到没有树叶的才算赢。抽完后,请赢得小朋友来攥树叶,其他小朋友来抽,如此循环。
四、幼儿分组来玩猜树叶的游戏,练习点数。
?延伸活动】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出示神秘礼物,用槐树叶做成的粘贴画、用槐树杆做的小漏勺......
请幼儿回去后做一下。
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前做了充分准备,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游戏用的卡片,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对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特别是游戏环节,孩子们以《剪子、包袱、锤>决胜负的形式进行游戏。掌握了3以内的组成、加减,初步理解了加法互换,系。培养了幼儿的速算能力。只有个别幼儿,如董雨桐、王子恒学的不太好加减互逆的关系。
游戏教学设计篇4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纸做各种身体游戏,发展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玩的兴趣,感受生活的快乐。
准备:废旧报纸,小塑料盒
过程:一,发现材料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今天咱们活动室有什么变化?(多了报纸)
小盆有观察力真棒,今天老师带你们玩报纸游戏你们高兴吗?
师:请小朋友每人取一张报纸,教师取出一张报纸,小朋友看老师的报纸怎么了(撕烂了)用什么撕烂的?(用手)。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不用手怎么才能把报纸撕烂?(启发幼儿想象并且动手去试着操作)
幼儿用脚把纸撕烂。
请小朋友看:现在咱们活动室怎么了(脏)应该怎么办?(把教室打扫干净)请小朋友报纸揉成团放入塑料筐中。
二)顶报纸引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撕报纸的游戏,小朋友表现真好,现在我们在想一想不用受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让报纸跟我们一起走?(幼儿:用头顶,放在前胸下腭夹着它跑,放在前胸快步跑。)教师肯定。
小朋友自由快乐的玩耍。
三:分组比赛,培养幼儿协作意识
师:将小朋友分成两组
1)现在请小朋友自哟普照办两人一组想象两个人怎样才能把报纸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幼儿积极想办法老师根据幼儿想法并邀请该幼儿示范。
2)游戏开始,小朋友运送报纸
3)活动结束。
4)迎到幼儿做放松操。教师小节,结束活动。
5)活动结束
游戏教学设计篇5
我最喜欢的活动区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增强幼儿对活动区的兴趣,通过争当活动区管理员,锻炼管理能力及自理能力,
提高幼儿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活动内容]语言.[活动名称]生活经验讲述—我最喜欢的活动区
[活动目标]
1、知道各个活动区的基本材料的功能与用处。
2、能用完整、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3、开展争当管理员活动激发幼儿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活动准备]各个活动区管理员的标志提前进入活动区游戏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你平时最喜欢的活动区是那几个?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如: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东西?可以怎样玩?曾用它做过什么你特别喜欢的作品?来跟小朋友讲
一讲。
2、幼儿先自由讨论。
3、请小朋友上台讲述,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用完整、流利的语言来表达。
4、开展争当“小小活动区管理员”活动。
(1)将喜欢各个活动区的幼儿进行分组,每组进行评比。
(2)幼儿轮流发言,将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区,为什么想当这个活动区的管理员,如何来当的想
法讲一讲,其他幼儿当裁判。谁说的最完整、最流利,就评谁当管理员。
(3)幼儿轮流进行发言。
5、评选管理员,幼儿举手表决。
6、当选人发言,谈谈自己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活动区。
7、幼儿对管理员进行提问,管理员解答。
8、自然结束。
游戏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数学第五册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创设了摸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节设计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学习新知。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3.应用拓展。
多层次多样式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周我们年级进行了口算预赛,我们班以平均分90.5分高出三班0.5分获得了年级第一名。下周一,我们还要进行正式赛,请大家猜测一下,哪个班能获第一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 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生活场景展示出来,唤起学生记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操作、探索、实践、感受
1. 摸球游戏。
(1),这个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板书9白1黄)
现在老师来摸球,猜猜,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学生猜测。
现在,老师来摸一个球……看,你们猜对了吗?
(2) 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盒子,四人一组进行摸球,要求:轮流摸球,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书的表格里。
(3) 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 师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与不同颜色球的数量有关,白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色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数量
多
少
可能性
多
少
板书:
( 通过摸球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自操作,来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 再次摸球。
(1) 刚才我们做了摸球游戏,现在老师把盒子里的球做了变动,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如果老师随意摸出一个球,你们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 师小结:可见,可能性不仅有大有小,还具有不确定性。
(从学生情感体验看,他们仍对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意犹未尽,再次摸球,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加深体会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及不确定性。)
3. 转盘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咱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出示转盘,请同学们猜猜,转动指针后,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为什么?同桌先说说。
(1)学生汇报。
(2)师小结: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小。
(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前面的活动都是请学生猜、摸、试,这一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应用所学知识设计转盘,进行逆向思考巩固知识。)
(三)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 我会判断。(下面的箱子,分别摸出1个小球结果是那个?)
8白2红 可能是白球 10红
一定是白球
5白5红 一定不是白球
很可能是白球
2白8红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10白
2. 我来做参谋。
寒假到了,为了增长见识有很多家长打算带孩子出去旅游。小明的妈妈准备带他到海南、武汉、哈尔滨去,你能帮他参谋告诉他这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上“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3. 我来填一填。
在( )里填“可能”“不可能”“也可能”“一定”等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无误。
(1) 太阳( )从东面升起
(2) 从2,3,5,8,9中任意取出三个数,数的和是20是( )的。
(3) 明天我校( )有4个或4个以上同学过生日,( )没有4个同学过生日。
(4) 今天上课我们表现那么好,听课的老师( )表扬我们。
4. 我来做判断。
(1)从一个红球,一个白球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
(2)不大于6的数可能是6。( )
(3)把8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不可能有一个盘里放有6个苹果。( )
5. 我来说一说。
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你能用上“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来举例说说吗?
通过“连、说、填、判”等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 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理智的愉悦,保护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师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着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