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学设计模板优秀7篇

时间:2024-05-12 作者:tddiction 教学计划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将教学重点做好突出,只有将教学情况分析好,才可以将教学设计写的优秀,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教学设计模板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教教学设计模板优秀7篇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 愿意观看木偶表演。

2. 不哭不闹,能安静地观看演出。

活动准备:

1. 形象生动的手袋木偶。

2. 教师准备内容简单的木偶表演,或请大班幼儿准备简短的木偶戏。

活动过程:

1. 请不哭不闹的幼儿围坐在一起看表演。

2.

教师套上手袋木偶,用简短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

3. 演出时可根据幼儿的情绪灵活调整内容,以吸引他们安静地观看。

4. 让木偶与孩子们握握手,抱一抱,亲一亲。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23个词浯的意思,能用“关键”、“索性”、“奋不顾身”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6自然段。

4.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用“索性”、“奋不顾身”造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审题。

“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飞”表示飞快,神速;“夺”是攻占、攻打。)

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读准多音字。

城背(biè)背着(biē)千钧一发(fà)

向泸定桥方向奔去(bèn)奔赴(bēn)

②易读错的字。

水流湍急(tu6n)击溃(kul)泥泞(ninq)

③易写错的字。

湍妄溃泸

④理解词义。

水流湍急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心惊胆寒浩浩荡荡击溃狡猾关键诡计

三、指导分段,归纳段意。

1.按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怎样的程序给课文分段,用“//”线在原文中标上。

2.讨论分段结果。

3.总结分段方法。

4.归纳段意。

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1、2、4、6题。

第二课时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非常害怕( )

水流得很急( )

比喻万分危急( )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危险( )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只有”等词语,从这些词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红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

(抢在两旅援兵前到达泸定桥,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建——抢时间)

2.为什么说抢时间是个关键?

(①国民党早就派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

②又调了两旅援兵,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

③28日早上红四团接受了任务,要在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路程还有120公里,时间紧,路程远,而且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因此,赢得时间这是个关键。)

结合理解“诡计”何意?敌人的诡计是什么?如果敌人的援兵赶到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将会怎样?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计算红军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按时到达。

3.红军是怎样抢时间的?在抢时间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敌造的困难)

黑夜冒雨前进饥饿疲劳(自身的困难)

点火跟敌人赛跑

仍旧摸黑冒雨前进雨大,全身淋透(自然的困难)

①师读红军碰到的困难,生读剩下的内容。

②落实“索性”词义和敌我对话教学,朗读对话时,读出敌人的心虚广晾慌,我军对敌人的嘲讽的语气。

③从敌我双方的对比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④小结,这段写“飞夺”,主要体现于“抢时间”,通过红军战士“抢时间”的行为描写,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敢机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⑤指导有表情朗读4—5节。

4.齐读第二段。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3题的①、②两小题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思考,红军要按时夺下泸定桥有哪些困难?课文具体写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有什么作用?

(困难:

①桥上只有13根铁链,人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一样。

②桥下水色、水形、水声真叫人心惊胆寒。

③敌人凭着天险,更加疯狂。)

(作用:更加突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朗读这一段,速度稍慢,要读出环境的危险。

3.完成练习册第5题。

4.指导背诵;理顺序,看板书背诵。

桥上:桥身、桥栏、桥面、摇晃

桥下:水色、水形、水声

敌人:很疯狂

4.这样的险桥红军是怎样夺下的? (奋不顾身)奋不顾身何意?

①指生读,划出红军奋不顾身夺桥的句子。

②哪些动词更能说明红军奋不顾身夺下泸定桥?为什么?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这些动词说明战士作好战斗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听到……穿过·冲进……展开……搏斗)这些动词说明红军战士面对大火包围,面对疯狂的敌人,敢于冲进去与敌人展开搏斗,更加说明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③重点指导两句的表情朗读。

④指导看图体会。

5.有表情齐读第三大段。

二、学习,第四段。

1.夺桥的结果怎样?

2.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第3大题的第⑧小题

参考资料: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方法

w=f·s

二、新课教学

1、思考:

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运上三楼?

通过比较三种做法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引出机械的三种功,并总结出三种功之间的关系。引入机械效率。

2、有用功的定义: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gh

3、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

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

5、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j,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400j/500j=0.8=80%。

6、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

7、例题: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w有=gh=200n×2m=400j

w总=fs=120n×4m=480j

η=w有/w总×100℅

=400j/480j×100%=83.3%

8、如保提高机械效率

通过对例题进行改动得出使用同一动滑轮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及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从而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对本课内容进行检测

四、小结: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五、作业:同步练习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4

彩色小雨点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食指蘸颜料在瓷砖墙上点画小雨点。

2. 在画画玩玩中对色彩、绘画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各色颜料、湿抹布若干。

2. 在瓷砖墙上画几把漂亮的雨伞。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欣赏瓷砖墙上的伞,导入活动。

2. 手蘸颜料,示范点画彩色的雨伞,强调点画后要将食指直接抬起,不能拖。

3. 请几名幼儿试着点画,教师作简单小结,

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4. 鼓励幼儿大胆练习(若墙面不够大,可分批进行)。

5. 提醒画完的幼儿及时擦净手上的颜料,以免抹到其他地方。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各种动物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表演及表现能力。

激发幼儿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个性特点,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口号

快乐动物,畅想森林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幼儿园环境及班级环境,横幅,宣传海报

2、节目准备:每班一个有关于“动物”系列的演出节目

3、画有五线谱的白布

4、“六一”礼物每个幼儿一份

活动内容安排

一、 森林里的小动物

每班推选出2个幼儿参加,开幕式童话剧的表演。

二、 狂欢动物由我画

1、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动物”系列的画。(9:00——10:00)

小班:以动物图片的剪贴为主;

中班:以动物的涂色为主;

大班:画动物加涂色,并装饰。

2、作品上墙(10:00——10:30)

三、 动物知识我来学

1、每班安排一个有关“动物”的教学活动。(9:00——9:30)

2、欣赏“动物狂欢”的作品。(9:40——10:10)

四、 森林动物在狂欢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以“动物”为主题的表演。(全班)

2、各班准备:服装、音乐、道具等。

3、伴奏音乐于5月28日上交,表演时间控制在3~5分钟。

活动安排

周一:开幕式+森林里的小动物童话剧欣赏

周二:各年级组为单位画动物,并上墙。

(在白布的底部画上五线谱和音符,并把所画的小动物粘贴在白布上)

周三:动物系列的教学活动+欣赏周二的作品展

周四:各班周五节目排练

周五:闭幕式+各班有关“动物”系列活动的演出,可以是童话剧,歌曲等。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6

汽车嘟嘟

活动目标:

>1. 喜欢汽车,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汽车。

2. 在自己玩汽车和观看同伴汽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 请

哦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家长协助幼儿每人带1~2辆玩具汽车来园。

2. 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1. 出示一辆玩具汽车,请幼儿说出它的名称。

2. 把玩具汽车放到几个幼儿手中,让他们高高举起并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3. 出示大筐玩具汽车,让幼儿自由选择。

4. 启发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在地上、墙上、桌上、玩具橱上开“汽车”。

5. 鼓励胆子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先看同伴玩车,然后自己学着玩。教师可与他们一起玩,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玩得

开心。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教教学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藻之绿

清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