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来使用,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自身的教学实力,就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认数2的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数2的教学反思篇1
这周把生活数学中的认数二给上完了,这期间我尝试了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帮助。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许进步,但是目前我不知道最后的效果能达到多少。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我上课的方式,以及不足和收获。首先入课堂前把教具准备齐全,然后教师以自己的谈话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总的课堂模式采用集体教学---个别指导---集体---个别。一开始的时候先把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老师这里,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采用加减法教学方式让学生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认数二:基础好的同学我就增加他们已有认知领域的相关2的知识,让他们不仅仅理解,还会发现生活中的二。基础差的同学减少认识书本上的内容,能点数两至三种物体的数量2,就算完成了他们的学习任务。中等水平的同学就是能够认识数字二,了解一点生活中关于2的知识。然后再采用课堂模式完成教学,基本每节课下来90%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有所收获。
由于我刚开始调整教学方式,效果还不是很明确,而且马上就要结束课程进入复习阶段了,最大的难题是我也在摸索阶段,并不能保证自己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精力去观察每位学生,并针对性教学。但我今后会努力多专研教学,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课堂,学习能有进步。我在每一天的教学中,看到学生们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觉得非常的开心,这就是我做出教学方式改变后最大的收获了。
认数2的教学反思篇2
终于,让学生们感到非常熟悉的数学的标志数字出现了,而且是在教师节的欢庆大会上,在这里,结合教材我进行了尊师的教育,并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了数学学习上来。在这里,我让学生经历了数1的逐步抽象的过程,由具体的物体的个数,抽象形成1粒算珠,再抽象成1个符号,即数字1。让学生找一些东西数量上的共同特点,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字。写数是个难点,我扎扎实实的进行了些数字的教学。4和5比较难写,重点进行了指导。
“几和第几”的教学可是个难点,这里结合了书上排队买票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几”和“第几”的不同。在练习中,书上的每个画面我都充分运用了,每个画面都引导学生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联系他们自己的座位说让他们用几和第几来说话,在现实中学以致用。
“0的认识”不难,但要写好这个数字很难,我重点强调了不能给0长尾巴。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我通过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最后,我教了句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大口对着大数哈哈笑”,学生听了这句儿歌都很开心并切实掌握了所学知识。
“认识6~9”我引导学生把这4个数由具体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认识过程,并学习写数。学生虽然会按顺序数出6~9,也可能已经认识了数字6~9,但对这4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对它们表示的数值究竟是多少,认识不一定清楚。让学生经历认数过程,揭示相邻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这4个数的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0的认识”我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数数,又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对10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用算珠表示、用数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10的意义,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识。教学写数时,突出了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一层次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一单元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写数教学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每天及时地对学生的写的数字进行点评并修正。对难点的突破例如“几和第几”应多举例并反复强调。总之,这些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修正,希望有所改观。
认数2的教学反思篇3
认数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有了认数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万以内的数都在家学过了,有的孩子很喜欢学认数,因为简单能听懂,所以孩子很容易掉以轻心,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对数的组成,数位的顺序,以及计数单位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作业反馈上来许多问题。
然而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的组成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几百几十》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从370数到430,要求一十一十地数。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拨,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一会拨十位,一会拨个位,比较混乱。所以在教学试一试之前我先从例题的450入手,示范如何从450拨到510,提问490后面是什么数,为什么。接着教学试一试,先明确一十一十地数,你准备怎么拨,确定一次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后,再让学生分组操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引发学生思考390后面为什么是400?900后面为什么是一千?这样学生通过计数器的操作,亲自经历按顺序数数的过程,丰富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对十进制计数法的体验。
认数2的教学反思篇4
截至到现在,终于把基础数字的认识学完,就目前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来看,大致分层三类,第一类完成点数,唱数,正确书写,并能结合和生活实际做一些简单数字的图文训练,第二类只能完成点数和唱数,而且还有点不稳定,会经常忘了自己数到几,然后反复的从头开始。第三类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唱数,且是无意识的,无法理解所学。
虽说他们的学习进度较慢,但我都尽量让他们学的扎实,所以后面的课程还会在他们各自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基础数字的学习。这节课之所以拿出来反思,是因为我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数字的学习其实是枯燥的,要想生动有趣就得拿不同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不能太过花哨,否则学生们的重点就会跑偏,不利于课堂教学,而我拿的是他们身边常见的课本和特意准备的小磁铁。正式上课的前五分钟为回顾时间,我先让学生们背一背已学过的数字,加上儿歌。不仅巩固知识还能为新课做准备,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们要正式上课了,提起精神,准备学具,以及调整好坐姿。然后第一步导入新课,先集齐10本书,让他们尝试数一数,有个别同学会数完整,也就带领了一些数不好的学生。第二步就是通过认识书本上的图片正式学习数字,在老师的引导,示范,讲授中,让学生们学会认读,然后讲解10代表的意思“十个”,需要一个一个的数。就这样完成数字十的学习。第三步,学完以后就要回顾之前的数字,把他们联系起来。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张口就能数出这些学过的数字。第四步就是结合实际生活,能报数或者会数班上的人数。基本上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在这每一步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还需要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整堂课的内容把握一定要精准,且要掌握全局,否则就会顾此失彼。而我目前的恰恰就是还在探索练习,没办法完全做到,这是作为老师的我的失败,也是课堂的遗憾。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学生。增强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认数2的教学反思篇5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儿童游乐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算出各个游乐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形,如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加数相同”。
其次,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来体会,如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摆一个,在摆第二个,第三个……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时,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
由于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尤其是后进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认数2的教学反思篇6
回顾整堂课,有几方面: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充分给了学生的自由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 找一找” 、“ 折一折” 、“ 比一比” 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