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规矩和爱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时间:2022-03-01 作者:Gourmand 读后感

你有写作读后感的习惯吗?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值得写读后感的地方有很多,最近读了不少书籍的你有写读后感吗?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有关规矩和爱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规矩和爱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

规矩和爱读后感1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人因爱而生,也为爱而活。感谢钟老师的推荐,让我有机会拜读王博士对于中国父母的教育,并让我静下来思考和揣摩规矩和爱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现整理以下几点体会:

1、父母之爱都深入大海,父母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学习做合格的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很多的。家长掌握孩子的命运,任何想要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换言之就是“身教”,无声的教育,教育的真谛无他,榜样而已。

2、爱与规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矩联系着爱,而爱是如何做好规矩的纽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溺爱、忽略带给孩子的只有无尽的伤害,家长是孩子的朋友、是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提高爱的质量、充满理性的爱方能和规矩理性的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结果。

3、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通过长辈的教育案例反思现在的我改如何去做?让不适合的教育方法改变,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做规矩,不能让同样的错误一再发生。用严格教育替代严厉的教育。

4、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做规矩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首先要营造父母的权威,其次在是做规矩。并不是严厉的父母才可以做好规矩,有理性的慈父同样可以让孩子敬畏规矩。书中提到的周公的感人故事,“成王有过,则挞伯禽”,周公既做到了君臣之礼,又让当时的成王学会了敬畏,后成为一代明君。有奖就有罚,奖罚有度,及时的奖励和必要的惩罚是必须相结合的。用杖替代手来打孩子,要带着爱打,而不是一味着发泄愤怒。文中又提及一父亲用杖来打自己,孩子做错事有责任,父亲也有教育的失职。使得孩子幡然悔悟,这是一位有着大爱的父亲,这也是我们需要效仿的典范,认清现状,并非所有的错都是孩子的错。

5、情商教育大于智商的教育,情商80%,智商20%,培养孩子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让孩子学会谦卑,帮组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的能力,相互信任是成功规矩的前提,这需要爱心,也需要耐心。自我反省,我虽有爱心,却缺乏耐心。这也将是我日后改善的重点。孩子的成长也是等待的过程,只有聆听孩子,进入孩子的世界,我们的爱心才能产生足够的耐心。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体谅孩子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接受规矩。我们可以等待,却不能放弃。

本书对孩子建立规矩的最终目是能让孩子自律走向成熟,感受颇深,我希望能通过此书,改变教育的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2

《规矩与爱》这本书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3

带着敬畏的心情,我认真地将《规矩和爱》读了两遍。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涛博士一段段肺腑之言震撼了我的心灵,仿佛夜航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中的方向,也解开了我心中的重重困惑。

从小,我的父母对我很严厉,我对"规矩"一词并不陌生,这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使我能约束自己,力求上进。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常有被忽略的感觉,也因此产生莫名的自卑感,不敢肯定自我,追求创新。而我爱人恰恰与我相反,从小在外婆家长大,"隔代疼"加上经济优裕,自然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受不得半点委屈和否定,个性十分张扬。两个不同教育模式下成长的我们有了宝宝后,欢喜和矛盾接踵而至。因为我们家在合肥,我在合肥上班,爱人在上海上班,婆婆家在蚌埠,要照顾公公和小叔子不能过来,"孩子由谁带?"便成了核心问题。

本来,我想在自己家中请个保姆和我父亲一起照顾孩子(因为我父亲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可是婆婆和老公都极力反对,坚持要把孩子留在蚌埠。为了"和平",我只能妥协。一家三口三个地方,每周往返于蚌埠合肥之间,疲于奔命,对孩子总抱有歉疚的心理,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直到一件小事彻底让我醒悟。那是一个星期天中午,快到吃饭点,我在蚌埠突然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让我赶回合肥制作一份报表。此时家中饭已烧好,我胡乱扒了两口饭就去收拾东西,嘴里吃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过了一会,突然听到宝宝一阵大哭,我赶紧跑出来看,只见他跺着小脚对我说:"妈妈是个坏妈妈,把我最爱吃的鸡心吃掉了,我要把你的肚子割开,再把鸡心拿出来!"而旁边的婆婆居然还在笑!我的心一下子给刺痛了。回合肥的路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这样奔波劳碌,是想给孩子和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明天,可是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又怎么可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明天?如果教育孩子失败了,那我们今天的成功又有什么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辞去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带。不少朋友为我惋惜,看到书中P6页写道:"如果经济许可,选择孩子!",我不禁为我当初的行为点赞。

接下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孩子已经四岁半了,某些不良习惯已经形成,此时做规矩让他无法接受。我首先从吃饭立规矩,自己吃,定时吃,不准剩。一开始也担心他吃不饱,可后来发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正因为在家有了严格的训练,才使他在幼儿园立于不败之地,身体反而好起来了。接着,我又开始规定玩的时间,要有节制地玩,不能看电视、玩游戏弄起来没玩。最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很庆幸我们上了一个好的小学,经典颂读让我们全家爱上了阅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正当我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时,我发现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差了。孩子开始有逆反心理了,怕我、疏远我,有时也顶撞我。我一下子懵了,这可是我们小的时候不敢有的呀!直到读了《规矩和爱》,我才明白过来。

原来,我们的规矩不统一。我的严、老公的松、婆婆的溺爱,都给孩子不一样的标准答案,让孩子无所适从。同样是看电视超时这件事,在老人眼里很可爱,在老公眼里是没关系,到我这却是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是妈妈在故意找他碴,还经常打他,他肯定就不和妈妈亲近了,有时还变成个"两面派"。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迅速又上网买了两本《规矩和爱》,一本快递到蚌埠,一本塞进老公的包里,让婆婆和老公一起通读这本书,尤其是P144页《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然后我们进行一次沟通和交流。

首先我很尊重老人的教育经验,并欢迎她参予我们的家庭教育,但是请她明白: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接着,我又和老公商量谁成为教育孩子的"头"。由于老公在外地上班,我自然承担了这项任务,那么他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

最后,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经常带着怒气打孩子。书中P115~125页详细地介绍了"为什么打孩子?"、"怎样打孩子?"这一系列问题,其中"怎样用爱打孩子"发人深思。书中说道:"为人父母需要有谦卑、敬畏的态度,教育的孩子的过程,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但我还是决定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当孩子闹情绪,抓狂的时候,不能忙于和他讲道理,先控制好大人愤怒的情绪,不去急着训斥,训不好就武力解决。而是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并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上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

这种教育的转变很难很长,是对我们爱的检验,但是真的有效!渐渐地,孩子明白了,妈妈是因为爱我才打我,妈妈愿意陪我一起去改错。笑容重新绽放在孩子脸上,人也变得听话、懂事了!回家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经常帮我捶背、按摩,前段时间自已制作时间表,让我陪他共同执行。我静静地享受着孩子这些点滴的进步,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和孩子一起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