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枣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13 作者:dopmitopy 读后感

我们逐字逐句地阅读,沉醉在文字间的读后感中,每本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读后感是这份洗礼的呈现,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红枣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红枣的读后感7篇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1

暑假我阅读了大作家曹文轩的作品《红枣儿》,里面七岁的香菱面对无赖叔叔的欺骗与威胁,可香菱丝毫不畏惧,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一个被大人叫做“自由市场”的地方,坐着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奶奶,她在自由市场最偏僻的地方卖着自己的红枣儿,这时,一个瘦小的叔叔走到了老奶奶的摊位上来,这位叔叔一看老奶奶的眼睛看不见,便把老奶奶一分钱一颗枣乱拿,他给了老奶奶五分钱,却拿了十颗枣,他拿了五颗枣,却给了两份,香菱告诉老奶奶,但叔叔威胁香菱,并把香菱摔在了地上,周围的人都数落起这位叔叔来,香菱去叫爸爸,香菱爸爸过来以后,抡起拳头要打这位瘦小的叔叔,香菱却制止了,叔叔很惭愧,把多拿的二十三颗枣还给了老奶奶。

香菱虽然只有七岁,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天天都陪伴靠卖枣为生孤独地瞎眼老奶奶,为奶奶占摊位,为奶奶遮风雨,香菱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勇敢孩子,面对无赖叔叔的欺骗与恐吓,她不害怕,连续几次揭穿无赖叔叔的欺骗行为,坚持正义,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2

不知不觉,冬至到了,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小姨嘴巧手更巧,人美饺子包得更美,她当众包了一个红枣饺子,笑着说:“谁要是吃到了这个红枣饺子,那他在今后的每一天里都会有幸福陪伴。”我想偷偷在饺子上做个记号,被小姨打了手。

我紧盯红枣饺子不放,饺子一上桌,我就把那个饺子拨到了奶奶的碗里,因为奶奶最爱我。

奶奶虽然眼花,但还是觉察到了,又把饺子偷偷夹到妈妈的碗里,妈妈有些感动,奶奶对着全家人说:“儿媳每天为这个家操劳,既要管理好家庭,又要照顾老小,还要工作,她是这个家里最辛苦的人,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妈妈趁大伙不注意时,又和小姨换了碗,小姨是什么样的人?蚊子飞过去,她都知道那蚊子的文化程度。她激动地看着她的姐姐——我的妈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突然,我大叫一声,我吃到红枣饺子了,我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明明把饺子给了别人,怎么又回来了呢?这时,小姨拍拍我的肩膀说:“这才是我们家最大的希望呢!祝我们家的希望学习进步,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

一家人笑了,我也笑了,为一家人的和睦笑了。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3

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无微不至,叫义无反顾,叫十指连心,叫魂牵梦萦,这种爱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题记

酷暑盛夏,正午的阳光为大地渡上了一层金。蝉儿躲在绿中间欢鸣。一个小女孩静坐在书房里,在浩大的书海里自由自在畅游。泪水在她的眼眶内徘徊,最终“吧嗒”一声落下来,滴在书页,慢慢地融化,形成一朵淡雅清新的水墨水花,一朵,两朵,三朵……就这样,她沉浸在书香中,沉浸在毛芦芦纯美的故事中,忘却了炎热,忘却了时间,眼中心中只有一个个用母爱谱写的故事。

“读芦芦的散文,似乎在倾听她的娓娓道来。因为是推心置腹,掬诚相待,话语中就多了一些轻声细语、深心雅意,也多了一些自省自反、悱恻襟怀。”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对毛芦芦作品《亲爱的小红枣》的评价。整本书中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小故事都一波三折,言简意赅,意蕴深长。读完《亲爱的小红枣》,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也浮现出了一位温暖热忱,宽厚绵慈的母亲形象。母爱已经在这个小女孩心中深深扎根。“善良做人,勤恳做事。”这是毛芦芦的家训。身为中国作协会员、衢州市作协副主席的毛芦芦,外表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女子。可当你看了她的作品会发现原来她有着如此不俗与亮丽的内心,就像毛芦芦四月橘子花开的家乡衢城——溢满了甘甜的芬芳。就是她这朴实又纯美的文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女儿,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小红枣。

陪伴小红枣成长的,更多的是毛芦芦对她义无反顾的爱。你听,“来吧,宝贝!无论如何,妈妈都不放弃你!无论什么命运,都让咱娘儿俩一起来扛吧!”这是毛芦芦,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心声。小红枣——一个曾跟随着母亲食物中毒过的孩子,就这样在他人的阻挡下留在了人间。尽管她有可能成为一个残缺的孩子,但母亲始终不放弃。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禁想起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我时的痛苦,我第一次说话时的妈妈欣喜的笑脸以及我生病时满目的焦虑,可是我们呢,可曾有想过回报她?当你报怨饭菜难吃时,请想想厨房中那忙碌的汗流浃背身影:当你埋怨妈妈严厉时,请想想灯下陪你读书的憔悴疲惫的那个人。母亲的爱,孩子的爱,难道不是这世上最朴素圣洁的歌吗?也许童年会无声地溜走,可是母爱却永恒,她直抵心灵,永驻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亲爱的小红枣》守望的是每个孩子最纯真的童心,随着时光的流逝,童年生活中那些曾经的欢笑,那醇厚的情谊,那深沉的母爱,都将深埋在我们的心中,不管命运的风往哪个方向吹,都是吹不走的。这个夏日,尽管烈日当空,酷热难挡,但我依然沉浸在《亲爱的小红枣》馥郁的书香中,被毛芦芦唯美清新的文字感动着,被浓浓的母爱笼罩着。母爱,是炎炎夏日中另一种美丽!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4

15、枣儿

教案

一、作者简介

孙鸿:剧作家,1999年《枣儿》

荣获曹禺优秀话剧小品奖。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把握剧情

2、概括剧情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人物形象分析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明确: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明确: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明确: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关于男孩

4、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6、归纳人物形象

老人:老一辈的农民形象,辛勤劳作,热爱家乡,关爱下一代,念旧而又传统,对生活不失希望。

男孩: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纯真可爱,好奇而又懂事。

关于枣儿

7、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四、探究文章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思想情感的表达

1、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明确: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3、“枣儿甜,……留给娃娃过年吃”这首童谣在文中出现两次,请从结构内容上说说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明确、结构上首尾呼应,用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爱子女的亲情,因而在内容上又强化了剧中的情景,升华了全剧的思想内容。

4、中心主旨: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五、艺术手法

明确:1)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2)全剧以“枣儿”为线索贯穿剧情,借“枣儿”牵系和寄托人物的感情:老人和男孩因“枣儿”而相遇、而亲近,又因“枣儿”而引起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呼唤。3)剧中有不少台词和情节富有象征意味。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5

我的家乡在临县,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枣树,是个盛产红枣的好地方。

每年的三,四月间,红枣树发芽,长叶,开花。每当这时候,房前屋后,沟沟洼洼到处都是枣花的香味,成千上万的蜜蜂在枣树上采蜜,“嗡嗡嗡”地唱着歌,非常的热闹。

到了五,六月,枣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小青枣,它们一串一串的挂在树枝上,有的大,有的小,美丽极了。

到了秋天,红枣成熟了,它们一个个像小小的红灯笼,密密麻麻的挂在树枝上,要是你们到我的家乡去,热情好客的家乡人,准会摘下又甜又脆,又香又甜的红枣,让你们吃个够。

人们把红枣打下来捡回去,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储藏起来。人们把红枣做成各种,各样的枣,有的烤枣,蜜枣,酥枣,酒枣,干枣……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吃红枣还能补气养血,延年益寿。你们可要多吃哦!

家乡的红枣真好!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6

一场狂风暴雨,一只小猴崽灵灵出生了。可是灵灵和父母失散了,但是灵灵还有一个奶奶,从此灵灵成为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流浪猴儿。有一次,神猴教灵灵本领,教灵灵做操。同时灵灵也学会了觅食。灵灵决定去参加运动会,灵灵获奖了,得到的奖品是一颗红枣,鲜红光滑,像沉甸甸的红玛瑙。灵灵可舍不得吃这颗红枣,把红枣捧回家给奶奶,奶奶把它种在石头屋前,灵灵天天在梦里梦到爸爸妈妈。

小猴灵灵告诉奶奶说:“我想去找爸爸和妈妈!”奶奶再三吩咐它:“千万要小心呀。”灵灵告别了奶奶,自己独自去寻找爸爸妈妈。灵灵遇到了种种困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一家人回到了故乡。灵灵说:“妈妈我们去看奶奶吧!”妈妈说:“奶奶一定等你很多年了,我们应该去看它。”可是那里长满了红枣,成了大家喜爱的红枣林了。我想说:“灵灵是一只爱父母的小猴,也是一只爱朋友的小猴。”

大红枣的读后感篇7

又一个假期将要结束,新学期即将到来。回顾假期,我读了许多有意义的书,其中,最让感触最深就是《红枣》一书了。

?红枣》是曹文轩的众多作品之一,由许多篇短文组成。我最喜欢的是《柠檬蝶》。文章讲述了一只漂亮的柠檬蝶在寻找花田的途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首先,它遇到了大河,河水滚滚奔流,它害怕了,飞回了荒野,而后,它鼓足勇气,艰难地横渡大河。飞过大河,又遇高山,可它心中想找到花田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啊!这种欲望使得它坚持着越过高山。这天,它在飞过一片田野时,闻到了一阵醉人的花香,它心里十分激动,循着香味飞去,发现香味的来源竟然是一只马蹄印记。它猜测这匹马一定走过了一片花田就又寻着马蹄印飞去。香味逐渐暗淡了,香味的尽头是一匹马,它这才明白,寻了一个反的方向,可是它已经飞不动了。月下,那匹马告诉它,另外一边的确有一片花田。柠檬蝶早早告别了那匹马,向着和蹄印相反的方向飞去,香味越来越浓,按那匹马描述,再翻过一道山梁就能看到花田了。它尽力飞过山梁,眼前的情景却让它大吃一惊,整片花田都被无边的水淹没了!柠檬蝶一次次尝试用力钻入水中,但还是失败了。它躺在水面上,张开翅膀,再也没有飞起来。

这个故事是悲伤的,但是它却给了我很多启示。故事中的柠檬蝶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找到花田,但是它努力了,用尽全力,只是无奈花田被水淹没了。它坚持不懈,没有遇到挫折就放弃,再难也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我缺少的,这个故事就像扎根在我脑海里的种子,它生根发芽,随时提醒我,给我启发,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