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6-15 作者:couple 读后感

读后感写的仔细才能更好的表达个人从中收获的情感,读后感写好可以加深大家对这本书籍的印象,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班会课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班会课读后感6篇

班会课读后感篇1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观摩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使我感触很深。以下就是我对该班会活动课的几点感受与体会。

一、从整个班会课的开展来看,流程清晰,环节紧凑。

班会有三环节即“回顾篇走进亲情、拥抱篇体验亲情、行动篇回报亲情”,以“情”带动贯穿始终。同学门积极参与响应,表现形式多样,有小品,有讲故事,有诗文朗诵,有小合唱等,特别是最后同学们用对爸妈的祝福做成的“感恩树”将班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表现了同学们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丰富的一面。

二、从班会课的氛围来看,感情真挚,天地动容。

孟老师把主题转化成任务,并分成了一个个活动,引领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既重活动生成又重情感体验,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讲述自己被父母感动的故事,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动!从学生们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这些学生的内心的激动,生活中一向不爱向父母说声谢谢的学生们,这些生活中的琐事,他们却讲述得那么真切,生动,使得在场的同学们都潸然泪下。这个场面使我们在座的班主任都感到心酸,为之感动,心灵仿佛也受到了一种震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父母的恩情,在平凡的小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完成感情的升华,从而来端正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使我受到了启发和感悟。

三、从班会课的目的与意义来看,切合实际,引起共鸣。

本次班会主题以感恩父母为主,目的要让同学们懂得父母付出的艰辛,学会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并学会如何感恩父母,从而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我相信,通过此次班会,加强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能够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这次班会之后,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我们要感恩于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养育之恩,其实回报于他们的并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从帮他们做家务开始,抑或是平常日子里一句贴心的话语都是最好的形式。感恩不只是口头的,更重要的在于行动,感恩从现在开始。

四、针对这节班会观摩课,说说我的收获与体会。

班会课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些指导,多些鼓励,多些支持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一节好的`班会课,不在于排场要多铺张,形式要多丰富,而在于学生能否从中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有所收获。班会课后,班主任应该就该班会进行必要的,点出重点,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提示,或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引,或给学生一个暖和的祝福,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观摩课的一些感受与体会。这是一次感人的、优秀的、成功的班会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希望今后能够把本班的班会工作做好,通过班会让学生达到锻炼自我的目的,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会课读后感篇2

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

1880年27日,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海伦.凯勒。刚出生的她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可是她哪里知道,她只能在有声音和光明的日子里“活”19个月,以后,她将只能在无边的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家里对此悲愤不已,小海伦也曾苦恼过,可是她没有放弃,经常用手摸一些物体,时间长了,她就能明白它是干什么的了。

在她6岁零9个月时,也就是1887年3月3日,海伦的老师,安妮.莎利文来到了她身边,于是海伦的命运出现了转折点。在莎利文来的第二天,老师带海伦来到了池塘边,把她的小手放入水中。啊!小海伦脸上洋溢出兴奋的神情。啊!这就是水,是水唤醒了小海伦的灵魂,并给予了她希望、光明、快乐、和自由。从此,小海伦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渐渐地学会了口语。最后,凭着她惊人的毅力和精神,终于毕业于哈佛大学。海伦.凯勒创造了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考验,她用爱心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去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有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看看海伦.凯勒,想想自己,我和周围的许多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宝贵年华,但每次学期一结束,我总结自己学习成绩时,总是近乎于惊奇的发现,我所得到的知识是那么少。100多天也是很长的时间了,每天除了八、九个小时外,其余那么多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呢!

有些老师经常会对我说:“抓紧时间,好好利用你的生命吧!”我也是不以为然的,我们都知道自己始终是要死的,但有以为它是遥远的事。如果谁一说“生命”,都认为那是吓人的话,我们这样年轻,死是难以想象的,于是久违区区小事而奔波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老死。我们这样做,实际就是看轻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待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发出被伤的叹息,岂不是晚了吗?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宝贵,就应该在眼亮时好好利用它。垂老了才知道生命的可爱,就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啊!同学们,如果再过三天我们就会死去,那么我们就会作业做的很认真,不拖拉,什么事情都保证不出错,做事井井有条利索干脆……

“忘我就是快乐!”我永远记住海伦.凯勒说的这句话,让我们记住她海伦.凯勒——人类永远的骄傲!

班会课读后感篇3

假期,我仔细阅读了海伦·凯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只拥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和声音的海伦是不幸的,但有亲朋好友,有老师,有知识相伴,直面挫折与不幸,获得新的希望和学术成就的她又是幸运的。上帝过早地关上了她通向光明的大门,却又为她开启了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身残志坚的海伦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是知识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

人生不称意十之八、九,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对生活的希望。遇到困难,我们需要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希望,保持顽强的毅力,不断拼搏,凭着一颗顽强的心,在逆境中学会成长,不断崛起。翻开历史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但仍有高就的不仅仅是海伦,还有很多人像她一样,身残志坚。如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中国汉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现代物理学巨子霍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生活的不幸有很多,我们决不能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否则,就等于关闭了心房,禁锢了思想。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抱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嘴角挂着微笑,去面对生活。我们要相信困难与不幸是挡不了我们对知识追求步伐的。即使我们陷入困境,我们也要不断地吸取知识,因为知识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它能让人抓住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让人懂得聆听生命之歌,开启一个人的心扉,让人重振精神,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了知识,就有了追求和希望。知识给人带来爱,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为什么只有盲人才会珍惜那重见天日的幸福,为什么只有聋人才会珍惜那失而复得的听觉?是不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三天的光阴对我们正常人来说就是稍纵即逝,有时候根本不在乎这短短的三天,因为我们从没有尝过真正失明的滋味,我们也不曾想未来的生活里是否永远充满光明。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造物主所给的一切恩赐,所有我们更应懂得去珍惜,只有珍惜了,我们才不会有遗憾,才能更好地提升生命的价值。“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海伦希望有三天宝贵的时间去看尽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认真过好每一天,充分利用每一天,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时间流逝而痛慨惋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为了今后而无遗憾。

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都能积极面对生活,并且创造了不菲的成就,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努力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吗?

班会课读后感篇4

秋日里并不耀眼的几缕阳光调皮地爬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扉页,时隔六年,重温这本经典著作,细细品味书中那些耐人深思的故事,竟让我有了一想再想,一写再写的冲动。秋阳给略微泛黄的书页镀上了一层金边,而我的思绪也随之浮想联翩……

海伦·凯勒因幼时大病导致失聪失明,丧失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经过万般挫折磨难,最终以他人的帮助和自身坚强的意志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多少个春秋冬夏,多少个严寒酷暑,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车轮碾压过海伦脆弱的心房。白天与黑夜对她来说已没有了分明的界限,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可她却只能在黑暗中蜗行摸索!朋友,你试过闭着眼走路吗?你会有十足的安全感吗?你能忍受深不见底的寂寞吗?我不知道是何等的执着、顽强,才让她这么一个弱小的女孩承受如此大的困难。海伦·凯勒是伟大的!后来的她能够慢慢振作,重新面对自我,能够用盛满阳光的心灵去拥抱生活、熟习世事、了解人心,去感悟快乐、去放飞梦想、去描绘明天……海伦用她的坚强,为她的人生画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伦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心灵导师莎莉文小姐。正是由于莎莉文小姐的细心热心耐心爱心,才感化了小海伦原本僵硬的内心。人生道路上,确实也需要个好伴侣。唐太宗说,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提醒自己仁德为君;俞伯牙说,钟子期是他的挚友,子期死而琴弦断;鲁迅说,藤野先生是他的恩师,关心自己也关心中国。人生在世,只愿求得一良师益友,一知己红颜。世事纷扰,唯有良师解惑,益友同行,知己交心,红颜相惜。我们脆弱的心灵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励与肯定。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仅是一本人物自传,更是心灵的投射。书上的情节如一幕幕的电影放映,那些开心的、难过的、肮脏的、幸福的画面就像无法回到的昨天和遥不可及的明天一样真实,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很多选择。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你能遵从自己的内心,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你能义无反顾地一条路走到黑吗?

还有,永远别放弃你的梦想。星星点点的光亮汇聚成一条希望的银河,折射的是人性。如果你眼前黑暗,请不要彷徨,因为那是你背对着太阳。美好的东西总是隐藏在黑暗之下,你需要用双手去挖掘,如果你不怕双手被荆棘刺得满是鲜血,那么我相信你所挖掘出来的这些珍贵的美好,足以抵挡黑暗和血污。

班会课读后感篇5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以考研与就业为主题的班会,可想而知其主要类容主要围绕对于我们大学生当我们在未来的路上怎么选择,是先进入社会进行我们的职业生涯还是继续我们的学习之路“考研”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对于这次主题班会我感想很深刻,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先说考研吧,除了支付时间成本外,还得考虑到两个变数:考上与考不上。如果考上了,还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边际效用问题。

这就是说,当读研的人数很少时,其边际效用为大,二者成反比;当读研的人数增长时,尤其像现在这样迅猛增长时,你可能会想到毕业后的竞争激烈程度,那么读研预期的边际效用可能将随着在读人数的增加而递减。

如果考不上,那么,其机会成本与心理成本将增加,如果此时去找工作,机遇可能减少了许多。如果你看到那些成绩不如你的同学找到了比你好的工作,你的心理成本将上升,因为攀比之心从皆有之。其次,如果你准备明年再考,对挫败的恐惧也会增加你的心理成本。

那么,该如何选择,我以为,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去考虑:

1、方向定位。一般来说,家长比较喜欢为子女设定目标。但是,作为目标的实现者自己对这个目标有没有认同,这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则目标难以实现,起码会使实现的过程少了许多快乐。如果能够实现,却很难充分享受实现所带来的快乐。因此,这种定位应该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爱好来定,于是,这又出现了一个两难:刚上大学怎么知道自己的长处,而当你知道自己的长处后,时间却不长了。因此,在时间不可逆转的前提下,应该先定方向。但不管什么样的定位,我以为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做:

一是培养起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增强自己的好奇心,因为兴趣总是以好奇心为基础的。对求知的事物的好奇心,常常会激发我们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所带来的动力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就读书而言,不仅在于增长我们的知识面,更在于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它包括归纳的能力、判断的能力、质疑的能力等等。这对于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以后的工作甚至人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是培养的我们表达能力。知识经济里,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交往中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尤其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它是以法学为主干的。毕业后大多从事司法和党政工作,这可是典型的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由于本人个人的偏好,我还比较倾向于鼓励大家喜爱辩论。因为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从功利的角度看,辩论不但能培养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在于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只要看看学校辩论队已经毕业工作的同学的情况就可以充分证明。

降低期望值。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正逐渐从身份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在本科学历逐渐增长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学历所包含的价值量正在逐渐降低,而对于能力的价值预期正逐渐提升。我有这样一个类比:学历如同电影院没有座位号的入场券,没有它肯定进不了影院,那么,你即使有再高审美能力也不行;但进去以后,要坐上理想的座位,还需要你的能力去竞争。这个时候,学历已不具有什么意义了。再则,当今大学生就业已没有了什么特殊性,以进入“大众化就业”时代,学校也不是专门培养什么“精神贵族”,而是培养有知识素质高的普通劳动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降低对自己的期望,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看似有点降低层次,但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而且有助于及时肯定自我。因为你的很小的进步都可以得到自我的及时肯定。这对于树立我们的自信心很重要,人的自信其实就是肯定自我,社会的肯定必须经过自我肯定才能转化为自信。而且要维系这种自信,还得不断地对自我进行肯定。降低期望值,并不等于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这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

考研与就业,看似两难,其实不难。关键在于你的人生目标定位,如果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则势必在面临选择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易导致两难境地;如果你不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过程的乐趣,则面临选择时,你会果断地作出决定,不会过多考虑这种选择的得失,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可知的,一切要在实践中检验。

班会课读后感篇6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文学巨匠海明威的文学巨著《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这条格言陪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伴着人类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这句话一直是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的不懈动力。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圣地亚哥和一位名叫马洛林的小男孩成为了忘年之交,在历经八十四天还没有捕到鱼之后,两人毅然决然的相约出海。出海那天天气很不错,而苍天也很眷顾他们,两人很容易就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两人原以为他们能就此返航龙龙,可不幸的是,他们捕获的大鱼引来了鲨鱼的围击,凶狠庞大的鲨鱼一直在猛烈进攻,似乎在逼迫着,威胁着圣地亚哥放弃这条大鱼。不过圣地亚哥也不是一个懦夫,身处危险之中,面对巨大威胁,面临死亡气息,这位老渔夫一直在顽强抵抗着。尽管最后那条肥大鲜美的大鱼被鲨鱼啃食破坏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圣地亚哥也没有放弃轻易放弃这条来之不易的大鱼。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的感触颇深,尤其是那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圣地亚哥那临危不惧,无谓抗争,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启迪着我,教育着我,指导着我,鼓励着我。

人类很伟大,很坚强,很有潜力,很有毅力;但是人类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败,好容易妥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身处困境时,觉得害怕并不丢人,感觉恐惧也并不失常,但是我们一旦有了放弃的念头,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协的行为,那就是胆小鬼的表现了,那样只会让人寒心,让人小看,让人唾弃,让人远离。

人生在世,还是需要一点傲气,需要一些傲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自强自信,无惧无畏,那才是真英雄,真本色!但要是自暴自弃,贪生怕死,畏手畏脚,胆小怕事,那就只会招致失败,只会深陷深渊,得不到尊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成功,得不到救赎。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遇到鲨鱼时,勇敢捍卫自己的马林鱼;但愿每个人都能在陷入困境时,大胆对抗黑暗的爪牙;也愿我们在人生征途中,能够一直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着,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