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馒头的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tddiction 读后感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探索不同的阅读方式,读后感是一种文学创作,通过它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分享给他人,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童年馒头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8篇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一篇文章,叫做《童年的馒头》。

文章主要讲,“六一”儿童节时,学校要给每一个人发三个馒头,我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肚子很饿,就开始吃,把自己的吃,回到家后,我手中的荷叶已经空空如也,这时,邻居来串门,说自己的孩子把三个馒头都带回来,妈妈竟然说学校还多奖励我两个馒头。事后,妹妹吃着馒头,我却哭。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感到后悔。

以前,妈妈一买来好吃的,我就马上拿起来自己先吃,看见妈妈看着我的时候,才想到让父母吃,问妈妈吃不吃,妈妈却说不吃,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那时,我已经在这所学校里读二年级,那时候,自己还小,做什么事,妈妈都不放心,就连我在学校里吃饱吃不饱都要询问一般,隔着四五天的就来看我,每次来的时间点儿都差不多都是中午,每次来还得带我出去买点衣服,吃吃饭。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要问一下妈妈,问妈妈饿不饿,妈妈说自己不饿,我就不信,所以就点一个双份的汉堡,我把东西端到餐桌上,妈妈看见有两个汉堡,问我能吃的下不,我就说另一个是给你的,妈妈笑笑,就把汉堡吃下,我见妈妈吃,就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东西,妈妈有食欲,我就更有食欲,以为每一次吃肯德基的时候,妈妈都看着我吃,我就还不下多少,现在,妈妈和我一块吃,我就吃的更起劲,妈妈高兴,我就更高兴。

想起以前和妈妈度过的快乐时光,我就心里甜甜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就要和小学的美好时光告别,踏上我人生前进的第一步!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2

星期一,我阅读聂作平写的《童年的馒头》,我深深地体会到文中母亲对作者的爱,使我感动不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上的村小学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给每人发三个馒头。作者原来打算把馒头带回去和母亲、妹妹一起吃,结果自己忍不住诱惑把馒头全吃。回家后母亲不但没有责怪作者,反而做五个馒头,让儿子在邻居面前挽回尊严。

没有太过复杂的情节,也没有十分优美华丽的词组,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那么平实。故事表达母亲对儿子无尽的爱。在母爱的宽容与爱护面前,作者就越发觉得愧疚。母亲那朴实无华的爱不仅感动作者,而且感动我们。尤其是那句“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吃麦粑呀!”更加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娘真的不爱吃麦粑吗?在那样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母亲把麦粑让给孩子们,为让孩子吃的心安,才会说自己不喜欢吃麦粑啊!

再想想我们身边,母亲的爱不一样默默地关注着我们吗?还是歌唱的好:“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路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我生命,给我个家……”。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一个家。我们要大声的对母亲说一声:“谢谢您!”

童年的馒头,饱含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母爱无声,一直在默默关注我们,默默风险,母爱无尽,如同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母爱中出生,在母爱中成长。

童年固然难忘,母亲尤其伟大。我要永远用心珍藏妈妈对我的爱,在品味和细细咀嚼母爱的幸福中慢慢长大。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3

寒假时,我读一本有88个亲情故事的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其中有一个故事题目是《童年的馒头》使我怀念在心。故事讲的是小时候,娘拉扯着作者和妹妹,家里穷的叮当响。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人发3个馒头。作者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和娘都笑了。那天,学校开完典礼,手里多了一片荷叶,荷叶里面是3个热腾腾的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作者在也忍不住了,于是吃了作自己的那个。接着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但回家时,他呆呆地望着手中空空的荷叶,连馒头渣都不剩。此时,同院的二丫娘对娘嚷道:平娃娘,平娃娘!你加平娃把馒头带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娘从锅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出现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2个呢!”吃馒头时,作者却哇的一声哭了。

孩子就是孩子,饿极了,就把对母亲的承诺抛到脑后。但母亲却没有责备,没有埋怨,甚至还竭力为儿子晚会尊严。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这不由想起了我的母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母亲为儿女的成长要花多少心血啊!她们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操心。高尔基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唉;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崇高的,让我们共同来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吧!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4

童年,是每个人必经的岁月,我的童年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幸福快乐,然而,今天我读了《童年的馒头》这篇文章,却给了我不同的感受。

这是来自《读者》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和妹妹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很贫苦的家庭,全家省吃俭用供作者上学,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有一年“六一”,学校庆祝节日,给每个孩子发三个馒头,作者非常高兴,心想:我一个,娘一个,妹妹一个。回家的路上,作者肚子咕咕的叫着,忍不住吃了自己的,后来又忍不住把妈妈和妹妹的也吃了,回到家,作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妹妹期盼的眼神,十分惭愧,谁知,妈妈蒸了一锅馒头,为他解了围。作者吃着馒头,却内疚的哭了。从那一天开始,作者长大了。

比起作者,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幸福多了,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吃可口美味的食物,但我却不懂得珍惜,比如饭菜吃不了就倒掉了,零花钱到手就花个精光。看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以后要珍惜粮食,不乱花零花钱。通过读这篇文章,我还学习到要关心家人,孝敬父母,有好吃的让家人先吃,多帮家长做家务。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5

前几天,我读了《树叶的香味》中的一篇文章《童年的馒头》,觉得很受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讲:学校六月一日儿童节的时候,给每个学生发了三个馒头,“我”本想给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的,但是刚发下馒头,“我”因为饿极了,所以把馒头全吃了。回家后,却发现娘的锅里蒸着五个大馒头,当同院的二丫娘问起孩子发馒头的事时,娘为了不伤“我”的面子,就说孩子也把馒头带回来了,还多奖了二个!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联想自己在家里,因为是独苗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好吃好喝的留给我,而我往往都是独自全吃了,从没想过要留给他们一份。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到古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大人,自己挑小的吃,他多懂事呀!今后我也要学孔融让梨,学会谦让,不再自私。

文章最后写道,“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说明作者从这件事中也受到了教育,从此成长了。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过来。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6

之前读过一篇名叫《童年的馒头》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家境非常的拮据。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学校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这个小男孩拿着馒头往家走。小男孩一开始本想,母亲、妹妹、自己,每人各一个大馒头。可是,由于自己太馋了,就吃了一个馒头。却没尝出味道来,他便把妈妈的馒头也吃了。等回到家时,手里的馒头已经全被自己吃光了。小男孩很心虚的走进屋里,躲开了妹妹的眼光。这时,同院的二丫娘来家里炫耀自己的女儿忍住馋,给自己留了三个馒头。小男孩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没想到他的妈妈却说他也拿回来了三个馒头,并且老师还奖励他两个。说罢,还掀开锅盖。里面果然有五个冒着热气的大馒头。

这个故事很短,我很快就读完了。可我回味起来,总还有一点内疚。因为我经历了那件事。

那时,小姨从外地带来了几个又甜又大的大西瓜,给了我们一个。有一次,上午妈妈去上班。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感觉有点饿,我便想起了那个西瓜。我起身走向冰箱,拿起大西瓜,一刀下去,西瓜就裂成了两半。我给妈妈留了一半,自己吃一半。我尝了,“啊,真甜。”我不禁说道,不一会,一半西瓜就被我“消灭”了。摸着肚子,我感觉还没吃够,于是我想吃另一半。可是我又想到,妈妈还没尝过这甜甜的西瓜呢,我得给她留一半。但我又特别想吃另一半,终于,我拿起另一半吃了起来。很快,这一块我也吃完了。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看见妈妈被外面毒辣辣的太阳晒得满头大汗,我感到一些内疚。妈妈突然开口问我:“小姨给咱们的那个西瓜呢,拿出来吃了吧。”我不知所措,要知道那个西瓜已经被我吃的一干二净了。我站在原地没动,一脸窘相。妈妈看见我那副模样,立马岔开话题说:“散了,别吃了。我去做饭了。”

现在回味起那时的愚昧,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的不对。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7

当我看到这个文章标题的时候,我想,馒头有什么可写的呢?但是,当我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发现,里面表达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馒头,而是深深的母爱。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校发三个馒头,为能让妹妹和娘吃上馒头,小作者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终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吃掉那三个馒头。你们也许会说,馒头有什么好吃的呢,我开始也和你们一样想,在现在这个富裕的生活中,馒头对我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爸爸妈妈跟我说,在他们的童年时代,馒头只能在过年才能吃上啊!馒头和鸡蛋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难怪作者抵抗不馒头的诱惑。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段,母亲早就想到作者会把馒头吃掉,于是为给孩子挽回尊严,她提前蒸几个白里透黄的大馒头。我读不懂为什么他们吃馒头时作者哇一声哭,但是在我读四遍以后,我终于明白作者内心的感受。他的哭中蕴含着对母亲的感激和对自己行为的惭愧,难怪作者说从那一天起,他的童年结束。

从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母爱的强大。另外,从这里,我懂得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要爱惜粮食,孝敬父母,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童年馒头的读后感篇8

平娃的童年非常艰苦。她家里穷的叮当响。娘把她和妹妹拉扯大,费了不少工夫。每天起早贪黑挣工分,供姐妹俩上学、生活。

有一次,平娃的学校为了庆祝六·;一,每个同学都发三个馒头。平娃把这件事告诉了娘和妹妹,她们一家都很高兴。六·;一那天,平娃领到了三个大馒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看着手上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于是,她就先吃了自己的.那个馒头。三下两下,把馒头咽下了肚,可是一点味道也没有尝出来,她只好把娘的那个也吃了,只给妹妹留下一个。可后来,口水和肚子又故伎重演。没办法!无奈下,平娃只好把妹妹的那个馒头也给吃了。

回到了家,平娃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包,连馒头屑也没有了。她不知道怎么进家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呆立间,同院二丫娘来串门。还夸二丫饿着肚子把三个馒头都带回来了。娘也笑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馒头。晚上,娘把馒头分给平娃和妹妹吃。妹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平娃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娘却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平娃听了,心里有了一点安慰。

后来,她才发现,就在那一天,她的童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