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规的读后感推荐6篇

时间:2023-10-24 作者:Fallinlove 读后感

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将书中的智慧和启示融入自己的生活,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写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描述,还是对我们个人成长的见证,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母规的读后感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父母规的读后感推荐6篇

父母规的读后感篇1

身为人母感到幸福,深知责任重大,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自己没有经验,只能凭父母那时怎么教育我的一些记忆,以及同事、朋友平时交流的一些育儿方法,来尝试教育孩子,总觉各有特点,不是十分满意。 读了《父母课堂》杂志后,感同身受,收获颇丰。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至关重要。现在每个家庭一般都一个孩子,都深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惯着宠很普遍。具宠爱于一身的孩子教育,基本上落到父母肩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善于模仿,孩子会学父母的言行和动作。有一次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为了赶时间,我看看两边都没有过往的车辆,便没有带孩子走斑马线,走过马路后,孩子问我:“妈妈,你怎么没带我走斑马线啊”。我的脸顿时红了,连忙给孩子道歉:“妈妈这次错了,下次咱们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平时跟孩子讲安全知识的时候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孩子已经记住了父母所教的,但是看到父母没有按照所说的去做,就会问为什么?作为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判断事物,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树立正确的言行,给孩子作出他们为之骄傲的榜样。

前段时间流传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法,孩子成才需要靠高压,父母的威信是靠吼、打、板面孔树立起来的。我觉得那只是个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地探索,主动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父母赢得尊重,要靠与孩子平等交往,靠理解、尊重孩子来建立。父母同孩子面对面、目光平视着说话,特别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家庭氛围。孩子说话时,父母最好专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题,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蔼可亲,可以信赖。孩子如果觉得父母像朋友,他就会无话不谈,无拘无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里,孩子就会养成活泼开朗、自信和勇于创新的健康个性。

父母规的读后感篇2

?父母课堂》是一本及时的书,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子过程中的问题。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教师出身,读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也经常涉猎育儿书籍,所以自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应对自如。其实,我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随着女儿青春期的到来,她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而且总是问个不停。又如:在这个网络社会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再如:对孩子要求总是很严格,喜欢训孩子,因此与女儿经常会起冲突。如此种种,我想找到一个老师来请教,正好女儿拿回了《父母必读》。

这本由国家关工委领导出任主编的杂志,栏目周全,分类详细,并且针对性强。

首先,它的开卷很像《读者》。以一篇具有哲理思考的短文来开卷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打开最近一期的开卷,是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曾经在哪里读过这篇文章,但是这一次读感觉特别强烈。它根于人的亲情和伦理道义,述说为人子应该做的。对父母的孝心是无条件的和必须的,不允许有任何的理由。这样的文章对于父母和子女的教育都是很到位的。

刊物的每个栏目都能介绍优良的教子经验,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很细微处,告诉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情。我最近特别关注“亲子加油站”中的“走进青春期”,很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答案。我可以冷静理智的对待孩子的青春期,并且引领女儿顺利走入青春期,与她共同经历特殊时期的一些问题。《父母课堂》教我智慧地帮助女儿处理新鲜事儿、麻烦事。如女儿回来告诉我说:有男生跟她开玩笑说男生女生如何如何,甚至有男生口吐秽语,让女儿很生气。我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个道德问题看待,以青春期问题看待更有道理。于是我先安抚女儿,不要理这些男生,这是青春期现象,他们想要明白一些成长期的问题,或者对性别问题怀有兴趣,所以才那样说的。幸好女儿是一个大度的孩子,经常与男生玩耍,有些男孩性格。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班主任老师也觉得奇怪,说真没发现这些男生会这样,希望以后保持联络。老师也及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告诉那个男同学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说话方式。终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效果。

?父母课堂》是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好好阅读,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学习和借鉴。

另外,我特别喜欢封二的“艺术殿堂”栏目,它刊登的都是著名的经典画作,很具有审美情趣。“家庭心理健康测试”我也很爱做,结果发现我还是个比较称职的家长,心里高兴极了。

不过呢,也有地方需要商榷,比如上期的封面上,所登照片有欠恰当。妈妈与女儿的耳朵戴了耳钉和耳环。按照校规,学生不允许打耳孔的。恐怕这是编者的一个失误吧。因为小学生一般心都比较仔细,善于发现,正确的引导他们吧,是开启他们成功殿堂的大门!

父母规的读后感篇3

作为小树应该感谢土地,因为土地养育了它;作为小鱼应该感谢大海,因为大海是它的家;作为小鸟应该感谢蓝天,因为蓝天给了它自由;而我作为一个孩子,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

?感恩父母》就是这样一本教会大家学会感恩的好书。世上纵然有无数的人需要我们去感谢,去感恩;纵然有无数的人在你一生中帮助了你;纵然有无数的人给了你支持。但是,请不要忘记,你的家中,还有两个人在屋中,在等着你啊!他们就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啊!

母爱没有具体内容,却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面对如此的母爱,我们还能说些什么?世间情谊无数,唯有母爱最为无私,它不求任何回报,只懂得默默地付出。完整的家庭里,除了母爱,还有父爱的存在。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坐标,为我们铸造了展翅飞翔的翅膀。父爱是金,是沉默的金子。他无需语言的表达,它是心与心的交流。

父母生下我们,尽心尽力的抚养我们,使我们平安快乐的长大。当我们在学校里拿回一张张奖状时,父母在一旁欣慰的笑着:当我们有了虚荣心,嫌弃父母的模样,父母在一旁无奈的叹气。

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谈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不愿在众人面前夸赞炫耀;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的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就是这样的双亲,在你跌倒的时候,扶你起来,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风雨人生路,让感恩与你我同行!

父母规的读后感篇4

读了《感恩父母》这本书,我深受感触。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父爱母爱更是一种源自生命的付出,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莫过于父母之爱吧!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也许没有华丽的词藻,也许没有亲昵的动作,但它默默地灌注在那杯温开水中,让我们感到温暖。父母是一棵高大无比的树,天下做儿女的,永远在那宽广的拥抱庇护下幸福成长,这样的我们学会感恩了吗?

今年我11岁了,爸爸妈妈在酒店给我办了一个盛大的生日会。饭桌上,妈妈神采飞扬地向来宾介绍我,看着女儿健康成长,她喜不自禁。忽然,有亲友笑着问我:“佳佳,今天是你的生日,那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吗?”

顿时我发光的双眼变得迷茫起来:是啊,爸爸妈妈到底是什么时候生日呢?我似乎从来没有关心过,我关心的是自己漂亮的衣服,崭新的文具,爱吃的零食,喜欢的游乐场,但赐予我这一切快乐的就是我不辞辛劳的父母啊!我的双耳发热,脸感觉快烧着了。亲友们哈哈大笑,拍着我的肩膀说:“将来要指望你们?想都别想!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就进养老院吧!”这席话如尖刺般扎在我的心房,我内心从未被触及的一角打开了,当我再次抬起头迎上妈妈的目光时,我大声地说:“等你走不动的那一天,我会用自己给你当拐杖。”那一瞬间,时间似乎定格了,我的妈妈——那不再年轻的脸上,突然绽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她搂着我的手有些微微颤抖,她的宝贝女儿真的长大了。

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吧,他们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伛偻的脊背,无一不在诉说着他们为儿女的付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吧,我们的小胳膊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为亲爱的爸爸妈妈挡风遮雨,撑起一片蓝天。

父母规的读后感篇5

自从孩子上学以来,我接触到了《父母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子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例如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问题,又如:在这个网络社会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再如: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喜欢训孩子,因此与孩子经常会起冲突。如此种种,我想找到一个老师来请教,正好看到了《父母课堂》这本书。

打开最近一期的《父母课堂》,第一篇文章是《学会弥补父亲的不足》,这篇文章立刻吸引了我。正如这篇文章所说,我平时忙于工作,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些简单甚至粗暴,文中有一句话“对人生而言,工作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家庭却是长期、终生的目标。作为父亲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过工作或事业成功获得的是外在的自尊,而孩子带来的往往是内在的自尊。这种自尊是长久的,它将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延续。”这句话让我思索良久,让我深深认识到我对家庭对孩子所做的不足。文中给出了要做一位“智慧型父亲”“宽容型父亲”“体贴型父亲”,这些给了我今后教育孩子的指导方向,文章从一个更高层次阐述了一个合格父亲应具有的素质和胸怀,以及父亲的言行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些不当的言行或教育方法不但对孩子起不到正面的促进,甚至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错误的引导导致终生的遗憾。文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意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地位平等的问题,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我记住了这句话,它会成为我今后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有一篇文章是描写李咏父亲的,说的是父亲对李咏特殊的爱让李咏在成长过程中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父爱伴随了孩子的成长,尽管可能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层面不被孩子接受,但是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终有一天会被孩子理解,在孩子选择迷茫时给予正确的指引,在孩子顺境时指出他的缺点,在孩子逆境时宽容安慰和鼓励。这正是父亲大爱的体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细腻,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多的起到了一个指引、修正的作用,尤其是父与子之间,可能会因为这种作用发生矛盾,影响父子关系,这就需要父亲更多的包容理解,只要都是沿着正确的方向走,终有一天儿子会理解父亲的爱!

?父母课堂》是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好好阅读,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父母课堂》读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父母规的读后感篇6

作为一位五年级的家长,然而在这学期得到《父母课堂》这本宝典后作为比较强势的母亲我觉得自己也犯了大大的基础性错误。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或者也有你,你们也为着急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家长们都有着和我一样的错误观点和教育方式。

拿到《父母课堂》自己看到了一篇《你怎么不跟好的比》,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首先引发我浓厚的兴趣,觉得自己的观点被认可,太高兴了。但,细细品读后自己错误应该和孩子好好道个歉。文章的的主人翁孩子第二天要听写英语,母亲叮嘱认真复习,但事与愿违这次的听写比以往增加了难度结果孩子30个单词只对了18个,母亲问了其它同学的成绩,孩子说了几个比自己差的同学,妈妈怒气冲天的回了一句”你怎么不跟好的比“。这句话的含义是你没有别人好,你不行。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做法不仅对孩子起不到正面的积极教育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经常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会让孩子比较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的更优秀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自卑,没有上进心,不管怎样都是比不了更加优秀的同学。孩子的努力也不会得到肯定,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认真努力的动力。

所以,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应该引导孩子”和自己比“。例如这次的.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是否存在不认真或者需要在改进的地方。此外在让孩子学习别的孩子的优点时也应先给予孩子好的方面的肯定,然后客观分析别的孩子好的方面建议孩子学习别的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作者:王若溪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