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博物馆观后感6篇

时间:2024-02-09 作者:loser 读后感

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的内心感悟,大家可以将观后感写好,写好一篇观后感,我们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18博物馆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918博物馆观后感6篇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1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骑马。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那里有军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2

下午学校组织三年级全体师生去安康移民博物馆参观。我们从学校徒步走到移民博物馆,一路上虽然有劳累,但大家欢歌笑语,开心极了!

到了移民博物馆一副巨大、生动而形象的浮雕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导游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移民搬迁和安康人民流离失所的故事,展厅放置着移民用的农具、粮食还有吃饭烧水的工具。很久以前安康人民生活的陈旧老屋,朴素的衣着,让我感受到辛勤劳动的人民,是怎样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楼展厅我们看到了仿照安康做的地形图,再现了远古时期我们安康的地形地貌以及人们劳作生活的情景和丰富的物资。山区山上有牛羊,最有代表性的是安康旬阳特色的八大件,紫阳姑娘唱的采茶歌里清香淳厚的富硒绿茶,以及我们安康本地汉剧脸谱等等……虽然只是简单的模型,但让我感受到安康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和源远流长的安康文化。

三楼讲述了移民搬迁改善了安康人民穷苦的生活状态,并再现了1983年7月31日特大洪水自然灾害,给安康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并在安康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那些图片至今都历历在目,仿佛让我真正感受到当时洪灾对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但勤劳的安康人民铭记历史,如今安康被建设的更加繁荣美丽。

经过今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了解到安康祖辈的生活,也知道了安康人祖祖辈辈历尽艰难困苦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安康的明天更美好。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3

今天,学校又举行了一次集体活动,这次是要参观自然博物馆。我们在校车上坐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前,有一具高大的马门溪龙化石,用铁架子支撑起来,脖子非常长。进了博物馆,里面非常壮观,写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我们先去参观了“神奇的非洲”这个展馆,里面有许多的非洲的动物标本,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我知道这些动物标本是由美国人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这个展厅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非洲大陆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画面。看,黑猩猩在树林里玩耍,长颈鹿在池塘边喝水,狮子在一块很高的石头上,威风的咆哮着······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的动物就更多了,有许多古代猿类的化石,还有一些我从来没见过的动物。

我们又去水族馆。那里的海象给我的印象最深。海象的个头非常巨大,很费力的摆动着尾巴。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最后一个展馆,是“恐龙公园”,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还有一些恐龙蛋化石,我看见那个蛋很像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些灰色的斑点。里面更好玩,那些恐龙像是活了一样,都摇头摆尾,做出各种动作。

参观自然博物馆让我扩大了知识面,知道了大自然的神奇,更明白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下次我还要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4

就要过年了!

什么是“年”?为什么过年?怎么过年?这个牛年要怎么过?你知道我是怎么过得吗?我来说一说!

为了让我了解更多的有关“年”的事情,爸爸妈妈决定除夕时带我去首都博物馆参观,体验一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一路上兴奋不已,问这问那……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就感受到了牛年将至的气息:巨大的彩图悬挂在空中,两排身穿彩衣、手捧金元宝的小牛笑容可掬地迎接着人们。

在博物馆五层的一个展室中,我知道了有关“年”的传说,以及人们为什么过年时要放爆竹,原来是为了驱逐“年”这个怪兽。我还了解到了很多有关过年的风俗:从熬腊八粥开始,到糖瓜祭灶、扫房土,从置办年货到准备年夜饭,一直到守岁熬夜和初一大拜年,以及正月十五闹元宵,那讲究可多了去了。虽然我们现在不再是完全按照以前的做法做了,但是我们会记着这些风俗的。

在一楼的展室中,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手工作品。如:精致的小风筝、惟妙惟肖的毛猴、面人、做工精巧的鬃人、让人看了就眼馋的葡萄常、以假乱真的绢人……看得我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两朵盛开的黄菊花,如果不说的话,还真难看出是布做的,多有意思啊!我太佩服这些能工巧匠了!

时间过得真快,因为要赶着回家去吃年夜饭,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首都博物馆。

牛年的除夕过得与往年都不一样,我是真正体验了一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感觉还真不同,以后你们也来试试怎么样?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5

星期天上午,阳光明媚,蝶舞蜂喧。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余姚博物馆参观。

远远望去,博物馆是一个长方体的建筑,青瓦粉墙,非常独特。

走近博物馆,门前还有一个研学队伍在拍照呢!他们一个个挥舞着小红旗,非常威风。我和妈妈来到了余姚博物馆内,“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老翁,他头戴斗笠,两手握着一根细细的竹子,撑着一叶小小的扁舟,好像载着余姚七千年的历史向我们驶来。我们再往里走去,里面展出了许多文物:有战国时期的熏炉、西晋时期的鸡首壶,还有元代的粉彩大盘……啊!历史上的余姚是多么富饶啊!

紧接着,我们就走上馆内的“通济桥”,来到了二楼。印入眼帘的是学堂一样的陈设,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往里走,经过了介绍余姚四先贤的走廊,让我了解了余姚名人可真不少,内心充满了敬仰之情。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古城余姚”。好一个热闹的街市,街市上有着许许多多卖蔬菜的摊子,摊子上有胡萝卜、茄子、玉米等。我们还看到街边的戏台上正在演出的是余姚最出名的滩簧,舞台上的演员一个个画着浓浓的妆,穿着美丽的衣裳,正在卖力表演。台下还坐着几排观众,他们一个个拿着西瓜,一边看着表演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心想:这不就是现在的“吃瓜群众”嘛。往左边瞧,古桥上有一队人在舞龙,前面的在鸣锣打鼓,一位官人正坐在轿上巡游。我和妈妈还驻足观看了关于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视频,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参观结束后,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此行真是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期待着下次再来参观时有不一样的收获。

918博物馆观后感篇6

进入地质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分为地球厅和恐龙厅。地球厅讲的是地球的形成以及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些岩石。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厅,一进恐龙厅我就十分惊喜,刚刚走上台阶,我的身旁有两只恐龙骨架,其中一只恐龙的头在空中,脖子非常长,我想:要是它还活着,它会不会吃掉我?答案是不会,这种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却是食草动物;另一只则身形要小得多。我抬头看了看空中,哇塞!空中还有一些翼龙的骨架,它们好像在盘旋着,飞舞着。走进展厅,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化石,我看着这些完整的恐龙蛋化石,非常疑惑的说:“为什么这些蛋恐龙妈妈没有孵化啊?”在一旁的大姨听到了,说:“不知道,也许我们再往前参观一点就有答案了。”果然如此,走到前面我们看到了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有一句话很关键:有许多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发育,所以就被恐龙妈妈们遗弃了。这句话正好解决了我的疑惑,原来这些保存下来的恐龙蛋化石是“坏蛋”,孵不出恐龙。

接着,我们顺着旋转通道走上一层,在旋转通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软体动物的标本,也懂了一些关于它们的小知识。

然后,我们来到二楼展厅,二楼是古象厅和矿产资源厅。在那里,我见识了许多美丽的矿石,像紫水晶,矿石,雄黄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

最后,我们走楼梯来到三楼,三楼有一些文字介绍,还有河南省有名的山体模型,我一眼就看到了三门峡的崤山,山顶突出。

在此期间,我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水资源严重污染浪费。是的,我国现在河流湖泊在不断的减少,并且水质也很差,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从现在起,节约用水,不污染水资源,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