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对电影的情节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交流和情感传递的感受和体验,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科幻电影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1
?阿凡达》是部什么电影,怎么有如此的火?虽然本人不喜欢看电影,但为了探求原因,还是通过网络观看;当然就没办法感受到《阿凡达》的3d技术,但不影响我对这部科幻片的好感;在这里,我没有资格对电影进行评论;但观看完《阿凡达》,却引发我对企业用人问题的简单思考。
一、选人问题
1、企业在选人的时候,就是在应该考虑留人问题,人才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2、如果人才只有唯一的选择时,应该考虑人才的动机和相关因素,人才的价值观是否和企业的价值观相同;
人类矿工在选择《阿凡达》电影中的主角杰克,去潘多拉星球纳美人当卧底,就应该考虑这些问题,这样也就不会造成电影的结果——反目成仇;三方的动机都不同;矿工的企业,想开采矿产;杰克的动机是想让自己会走路;科学家的动机是研究潘多拉星球和纳美人。
二、用人问题
1、授权时,就要考虑权力的回收问题;
2、授权给人才时,也要定期监督和反馈;对过程要不断地进行评估、评估是否偏离设定的目标和方向;出现偏差,要及时调整过来;
3、对出现偏差,要制订应急解决方案;不要过高地依赖人才的个人能力。
人类矿工给科学家控制阿凡达做了充分授权,杰克控制的阿凡达认识纳美人的公主;在公主的调教和帮助下,他不但被纳美人接纳的阿凡达,还赢得了公主的芳心。这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类矿工没有充分的'评估,和做好应急措施;只来个简单的停止工作。
三、留人问题
1、环境可以培养人,也可以改变人;改变人才的价值观,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公司的运营环境和企业文化;
2、人是感情的动物,企业留人,感情留人比高薪留人更重要;
3、企业在考虑留住人才时,应该考虑:企业的环境、企业文化、人才和企业的情感等因素;
杰克控制的阿凡达来到潘多拉星球纳美人中,自己喜欢了潘多拉星球的环境和纳美人的友善;这里的环境改变了他,改变了他到这里的目的;从帮忙人类矿工做卧底、到最后保护潘多拉星球的行动的转变;这一切,就是环境改变了杰克的思想和个人的价值观。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2
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流浪地球》爆了。很不幸,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但我有幸拜读了小说原著。虽然人物塑造上大相径庭,但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及其深刻的主题,仍触动了我的内心。
小说中对于“我”的爸爸的描写篇幅很少,却把人物塑造得很形象生动。
当看到爸爸对妈妈说,他爱上了我的老师,并打算离开“我们”时,让人感觉他很渣。但妈妈却一点也不在乎。当人的生命都很难保证时,当逃亡的欲望压倒一切时,原有情感真的会消失,但,这就是真正的人性,人性中总是充满自私、贪婪与欲望。当求生的欲望极其强烈时,情感就像赌徒在盯着收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上口的水一样吧。
这就是真正的人性,卑微而又自私。
当看到父亲在行动中牺牲时,我的心又仿佛被重重揪了一下。父亲诚然有着人性所固有的自私,却也不乏大爱。父亲虽然心怀小家,但他却也心怀“大家”。他为了人类的事业而牺牲了。他的死不仅是没有痛苦的,还是光荣的。正如小说中所说:“人类将自豪地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就是人性,人性的纯真与伟大,坚守与忠诚。
这就是真正的人性,伟大而无私。
而小说的高潮部分,不禁让我扼腕长叹——当发生叛乱时,地球派的五千人自守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他们本可以战斗到最后,但他们选择投降,因为他们怕战斗伤害他们的家园,他们可爱的地球。
但他们却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直到牺牲,因为他们坚信“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但讽刺的是,当他们死亡的那刻,太阳氦闪爆发了。“岸上的十几万人呆住了,似乎同海面上那些人一样,冻成了一片僵硬的岩石。”而“海面上最后的地球派仍稳稳地站着,仿佛五千多尊雕像……”
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性。在这个世界上,有亮必有暗,有黑必有白,有善必有恶,有伟大必有卑微,有自私必有无私,而《流浪的地球》恰若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性的样子——光明与黑暗共存。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3
先来整体说一下电影,之前很多人诟病它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我想如果你有看过江南关于这类问题的回答,那么就会明白,一切的故事都在讲述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你没有看过江南的阐述,那你可能也曾经感动于星际穿越中父女情深,或者被流浪地球中家国大义与父子兄妹之间的亲情感动。任何一部好的电影,没有脱离过人与人之前的情感,那么何必拘泥于堡垒到底是爱情片还是科幻战争片,尤其是电影对原著的改编更着重笔墨于战争之上,这让江洋对林澜的暗恋,与战友之间的友情,在硝烟中更显得弥足珍贵,仿佛钢筋水泥缝隙中开出的郁金香。原著确实是更多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江洋这个少年无疾而终的爱情,无法宣之于口盛大的暗恋,江南选择把这样的情感放在了科幻末世的世界观之下来搭建,而电影则更多侧重在了人类存亡之际,这些军人怎样牺牲与奉献,为了上海,为了全人类去战斗,真的科幻,真的硬核。
然后说特效,导演说这部电影前后准备了6年,现在看来确实是对得起6年的准备,未来战场的硬核科幻特效达到了该有的水准,我之前跟书粉吐槽的时候还说过,这电影如果有钢铁侠1当时的水准我就满意了,现在看来,岂止钢1,复联1的特效水准也有了,大战从纽约战场搬来了上海,我们看到熟悉的陆家嘴,中环。上海大炮第一次从黄浦江升起我整个心也跟着激荡,最后的陆沉也做的很好很震撼。只是我在想,或许投资方不愿意继续跟导演耗了吧,特效确实好,但是故事有些地方没有铺陈好就迅速转向下一幕,刚要流出的泪水瞬间又收回去,这可能也是这个电影为什么这么短的缘故,继续讲故事需要更多的特效更多的钱,导演耗得起投资方耗不起。
再来说说演员,舒淇和鹿晗的组合,真的是很适合原著中林澜和江洋。舒淇状态太好了完全看不出是40岁的人,鹿晗也是,把江洋那种大学刚毕业、初出茅庐的青涩,又带着年轻人朝气与舍我其谁的韧劲儿诠释的非常到位。尤其青年人的暗恋、彷徨、期待他都表现得很好。 我给没看过原著的朋友介绍江洋的时候经常会说他孩子气,哪怕全世界包括林澜都知道自己暗恋她,他也没有勇气面对林澜说出那三个字。鹿晗扮演的江洋,拿着自己准备送给林澜的郁金香在电梯里磨叽,电梯门开看到杨建南的那一刻又负气后退了。在检查泡防御发生器跑数据的时候会趁机跟林澜说要不咱们聊聊天吧,一起看到天空盛开的紫色大丽花时又落寞的想“在我离她最近的时候,还是没能说出想说的话”。其实我读上海堡垒的时候江洋带入的是江南老师自己,是他在未能功成名就时无疾而终的暗恋,鹿晗太适合这个角色了,除了比江南老师帅了那么一点点(此条1块请南大稍后支付宝转我)可以说是江洋本洋。
夸完了再来说缺点和bug,中国电影科幻之路艰难,这部电影筹备之时确实没人知道他能不能成,我们摘掉“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这一滤镜来谈一谈电影本身。电影的核心还是故事和人物刻画,原著其实已经做的非常好,为了搬上大银出于人物关系网以及矛盾冲突叙事线等等各方面考量会对原著进行改编,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改编后的故事,人物过于符号化,问了没看过原著一起观影的朋友,从他的角度看电影对男女主以及其他角色的性格刻画不是那么清晰的,多是浮于表面。另外导演可能过于想展现科幻硬核的一面,我觉得对于人物之间感情的铺陈(非战斗画面)做的不够到位,我很费解一个对都市情感见长的导演,交出的科幻战争题材作业反而把人物情感节奏剪的很碎,最后彩蛋里看到各种关于人物的情感细节,我有一刻是生气的,甚至想说“原片给我,我给你剪,到底会不会讲故事?”本电影节奏不可谓不紧凑,可有些紧凑过头,大家往往还沉浸在上一幕没出来,下一幕就来了。故事线混乱,片尾的倒叙,都让我觉得有些笨拙。
另外说些吹毛求疵的东西,觉得电影分镜和转场做的一般,可能还是因为导演以前做的都是都市爱情片,这类片子当中涉及到的大场面微乎其微,到了科幻战争题材类电影就不一样了,你的镜头要宏大,画面要有延展性,宏大这一点上海大炮什么的确实做到了,延展性上,还差那么点儿意思,但是挺敬佩导演能踏出舒适圈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也挺佩服鹿晗舒淇在当年没有成功先例的时候敢接下这种剧本,这都需要勇气。都说今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前路漫漫,祝愿越来越好。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4
希望
三十一年后,太阳会极速老化,瞬间膨胀,那怎么办?电影中,人们选择了耗尽全部资金,在地球表面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到另外的星系定居。为什么人们会在这危急时刻,冒着巨大风险,选择了这种方系呢?因为人们选择了希望。是希望驱使人们延续人类文明,才选择此方案。
在地球脱离预测轨道,即将撞上木星时,刘培强中校选择了协助地球上的救援队,自己奋不顾身地驾驶空间站,撞上木星,牺牲自己,让木星燃烧,让地球重回轨援任务。哪喂粉身碎骨。
任何情况下,都要条装了寿望之之,子远不要。道。为什么他会在生死之间,放弃莫斯机路人的“火种”计划,做出那样的举动呢?因为莫斯只是单纯地延续人类文明,没有想到过放手一搏。而刘培强却选样尝试,选择希望,帮助救援队一起完成最后机率为0的救援任务。哪怕是粉身碎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丢失了希望之火,永远不要。
亲情
“爸爸要执行任务,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
“真的。只要你数三,二,一,抬头!就看见爸爸了。”
这是电影中刘培强中校和做儿子刘启的一段对白。刘启小时候,爸爸给他说了那些话。十五年后,刘启因为误打误撞,不小心加入了救援队。而在地球毁灭之际,刘启爸爸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给了刘启希望。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拯救地球的办法,却因能源不足而无法成功。这时,远在空间站的刘培强,没有任何顾虑地选择了撞击木星,牺牲自己。在即将撞上木星的时候,刘启含泪问爸爸何时才能见他,爸爸说,现在就可以,只要数三,二,一,抬头!就能看见他了。一瞬间,空间站撞上了木星,巨大的冲击力使地球重回轨道。刘启也喊出了十五年来未喊出的一声“爸”。
因为亲情,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亲情,才危机化险为夷。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亲情。
希望与亲情,才让这部由刘慈欣写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把中国科幻片和家庭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今天这部感人肺腑的《流浪地球》。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5
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人工智能上的探索可谓是穷尽了时间和人才。以求为人类带来更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人类发挥其“懒”的特色。俗话说:“世界是懒人发明的!”
在影视作品中,也是有诸多描写人类对峙人工智能的场景,看得过瘾的同时,人类也不免会担忧,人工智能会不会在有一天干过人类,然后掌控这个世界。
电影《灭绝》将这一构思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以往作品中,人类作为主人公,人工智能只是附属品,而戏剧冲突安排两者一系列的对峙,但是结果都是人类战胜了人工智能。今天推荐的电影《灭绝》则不走寻常路,将人工智能作为主体,人类想将其消灭,进而引发了一场场悲剧的发生。站在人工智能的角度想问题,我开始思考:会不会真有一天,电影里的场景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该片描述一个经常梦到失去家庭的人如何同妻子一起在外星生物入侵时保护自己家庭的故事。
?灭绝》的精彩之处在与编剧安排角色的巧妙,我们不会猜到故事里和谐的一家四口才是入侵者,剧情反转,脑洞大开。
最近刚学了“extinction”这个英文单词,今天就发现有这样一部科幻惊悚片,感觉是一个缘分,因此就点开看了。影片确实没让我失望,虽然只是一个小成本电影,但是电影场景里的建筑的朋克风格,视觉效果都特别好,不输给大片。在主角一家四口逃离“外星人”的过程中,节奏紧张,很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
从主角的觉醒,会引发人思考:人类和人工智能还能和平生活吗?如果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感情,行事情绪都跟人类别无二样,人类该如何对待他们?
该片和早期netflix的原创科幻片类似,高概念+中低成本,然后口碑嘛......不过和《光灵》《静音》这种原创电影不同,据外媒报道《灭绝》原本是环球的中等投资院线电影,netflix买下线上版权不再做影院发行,和派拉蒙的《科洛弗悖论》的情况比较类似。
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时说:“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霍金这一说还是挺让人不安心的,要知道,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先进,很多地方已经用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工作。相比于机器人和人类在工作方面,机器人无疑是更佳的选择,长期的话节约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
看完这部《灭绝》,我看到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末日那一天。也许人类的“懒”也要适可而止了,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也要懂得取舍,并不是一味的去开发它,才是正确的。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6
元旦那天,我和妈妈、姐姐们去看了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根据作家刘的小说改编的。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在未来,太阳会因快速老化而迅速膨胀,直至爆炸,然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面对绝境,人类启动了流浪地球工程,在全世界建造了一万个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停下来,把方向改为4。两光年外的新家。但正因为如此,地球表面温度降到了零下80多度,剩下的35亿人只生活在离地面5公里的地下城市。在经过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的急剧增加,树木即将相撞。虽然救援队最终修复了71%的推进发动机和100%的转向发动机,但地球的毁灭是无法改变的。在人类最绝望的时刻,中国救援队想出了唯一的办法。
看电影的时候有好几次泪流满面,一瞬间都舍不得眨,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画面。我震惊了,震惊了电影中意想不到的情节和壮观的场面;我很自豪地写下了;科幻电影质量的一个重大突破。我被宇航员刘培强的生命牺牲、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救人以及刘淇和他的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所感动。
影片中的一些细节非常感人:刘培强根据木星的位置在国际空间站的窗户上画了一个圈,计算出他要回家的时间,和亲人在一起十几年了。努力和想法无法用语言表达;上课的时候班长说了一句关于理解希望的话,在这个时代和dia一样珍贵;韩朵朵的电台希望在关键时刻是我们回家的必经之路!希望虽然难得,却永远在我们心中!其实每一个为地球生存而奋斗的人,都有自己关爱的家庭成员,但也要为自己的任务和信仰做出牺牲。世界上每个人都为了延续人类文明,如此拼命地想保护地球。他们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看完电影,我默默的希望人类能像电影里一样,在遇到重大危险或灾难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克服困难!
看科幻电影观后感篇7
8月4日,电影《上海堡垒》在京举行了首映礼,导演滕华涛,原著作者兼编剧之一江南,制片人王琛,领衔主演鹿晗、舒淇等人悉数亮相。燃炸恢弘的观影体验,令在场观众直呼过瘾。活动现场鹿晗与大家互动多多,畅聊对角色以及电影的理解,让人感受到这部国产科幻的满满诚意!
从《上海堡垒》筹备伊始,国内电影人乃至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电影的未来都带着迷茫与未知。鹿晗大胆挑战,跳出自己的“安全区”去探索一片全新的领域,对他来说既需要勇气也是一种突破。对此,鹿晗也在现场表达了痛快出演的原因:“拿到剧本时,我觉得难度很大,要挑战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但我相信我们所有人的诚意,也相信中国科幻一定会越来越好,所以当这个机会到来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可考虑的。”
英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上海堡垒在展现危机的同时,更多的是表达了人类奋力一搏的勇气与信念,观众纷纷表示被赚足了眼泪。江洋的勇敢和蜕变,大获肯定,鹿晗也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台词就是那句“向我开炮”,在人类面临最大危机的时刻,想用牺牲来换取人类最后的反击,他象征着一种“大无畏精神”。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也同样是过去无数英雄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向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