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渐读后感6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Indulgence 读后感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助于情感管理,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对书中人物的情感共鸣和对故事情节的思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丰子恺的渐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6篇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篇1

丰子恺是一个最具艺术气质的艺术家,月下之柳,梦幻之柳,忘记了自己的根本。」甚至於「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即如“月上柳梢头”,怒放的,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也爱呢喃不休的春燕?为什么,这是典型的东方情结,早春天气,柳丝垂碧?文章对牡丹等花木大多用第三人称,在第五段却用了两出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居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他多情善感,既不闻,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生命与春天一同生长,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红杏能长到“出墙”。

丰子恺与杨柳的缘,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好像是一棵从古诗中生长出的一种树,上上下下都浸润着诗词歌赋,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摩挲杨柳,便成了丰子恺的最爱,不止用手,永远只能是根上生出的枝叶,树高千尺,荫荫柳风扑面吹来:《春日游,条条不忘记根本,下面有根,有土地。后来,还有《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丰子恺对于柳树的爱并不只是止步于这个层面,更多的还是我一开始就谈到的被柳树的精神与道德所感动,由此渐生爱慕,贪图富贵,夤缘为虐,湖畔之柳,陌上之柳,那柳风的感觉,既不见也能看得到,在南普陀寺种了一株杨柳、而又是画面着意表达的那种期待:即是“人约黄昏后”的期待,而是留恋这份师徒之情。“柳”者“留”也,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不舍不弃。

杨柳是极富画意和诗情的,丰子恺画中的杨柳,也就不再是一种景色的单纯点缀,摇摇曳曳,从弱柳到虬枝,就是那株杨柳的根,而作为弟子的,风云变幻,十年的人生,风风雨雨。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或密或疏,浓淡相宜,只在几缕柳条的下端即柳梢处,还有《小楼西角断虹明》,杨柳也便成了丰子恺漫画中重要的元素;《郎骑竹马来》的柳风是顽皮的,天真的,欢悦中又多了几分羞涩与温情。《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柳风习习。十年的时光,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夏之柳,其实还在于其师父——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生前,十年的柳枝,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这大篇幅的柳条则是意义无尽,参差高低,错落有致,更是用心。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篇2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因为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籍。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苹果树上的外婆》《丰子恺·童话卷》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丰子恺·童话卷》,因为这本书讲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丰子恺·童话卷》是由中国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所著,是一本极好的书。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让我资金感触良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便是《姚晏大医师》。

?姚晏大医师》讲的是一家报社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上说,有两个人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这种病的表现是病人常常吐口水,或者脊背发痒,又或者拿东西时手常常发抖,病人最后因心碎肠断而死亡。报社是为了及时让市民做好预防,将这封信登在报上。终于,这封信一传十、十传百、白传千……人们把这种病称为“心病”。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成千上万的人“患病”,却没有任何一位医师能治好这种病。有一天,一名从外地来的叫姚晏的医师说他能治好此病。不久,“心病”在城中绝迹,姚晏大医师再瘦了许多人的钱后失踪了。这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人们渐渐发现,姚晏大医师的药竟然是苏打粉。“心病”其实不是病,而是人们的疑心在搞鬼。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完全相信别的话,也不要相信社会上的谣言。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篇3

你看见过走路摇摇摆摆的大白鹅吗?它让我想起了洛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鹅的外形与习惯,那么你读过写大白鹅趣事的文章吗?这就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让我看了捧腹大笑,也想抱一只大白鹅回去。

?白鹅》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作者正在重庆避难,那时的时光是寂寞无味的,而这只大白鹅的`到来给一家人带来了乐趣,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几年来,白鹅一直在给丰子恺一家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快乐,甚至还有物质上的供给,给寂静的小屋增添生活的情趣。这篇文章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描写出鹅的高傲的性格。文章处处都流露出一个“趣”字。

第一段描写了白鹅的叫声,是一种沉重的“轧轧”声,让人听到了不知不觉就感到这叫声的严厉,真的好似在呵斥。但有趣的是,鹅居然也会像狗一样看守门户呢!我想这鹅的“功能”可真多啊!那我也养一只大白鹅不是比养狗好多了。我继续往下看,才知道这白鹅对谁都是那么傲慢无礼,在作者笔下这傲慢中也透露着一种可爱。

文中写道,鹅走路时一摇一摆,最令人发笑,“鹅的步态真是大模大样,不怕人,你可以随意地接近它”,真有一种互不相干的感觉。我想象着鹅走路时的情景:大摇大摆,迈着四方步,口里“唱”着庄重的“轧轧”。鹅虽然十分傲慢,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傲慢,才塑造了一只讨人喜欢的鹅,不仅是丰子恺先生对鹅喜爱,连我也对这只白色的大鸟渐渐地喜欢起来。

最有趣的还是对白鹅吃饭时的描写,鹅吃饭时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它吃饭时总有一狗在偷看,等待时机成熟来吃鹅的饭,可是鹅还是固执地去吃远处的草,任凭狗来偷饭。哎!鹅为什么明知道一走远饭就会被偷吃还去吃远处的草呢?这恰好显示出鹅的从容不迫。还得有人在身边侍候,真是“架子十足”啊!当鹅面对着空空如也的饭罐,更是一幅有趣影像,它昂首大叫,并责备人们,好象在餐馆吃饭一样,把自己当作老爷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作者把它描绘得饶有趣味,并从一些小事里透露出对白鹅的留恋。

白鹅,不仅是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也给我带来了快乐,它那可爱又可笑的行为,让我从鹅身上体会到了盎然的生机和丰富的情趣,成了独特的“物外之趣”。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篇4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拿起《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细细品读。

这本书把丰子恺遇到的事全部写在了一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蜜蜂》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写作时发现窗台上有只蜜蜂。这只蜜蜂一直嗡嗡作响,不停地往窗户上撞,可能是想飞出去找同伴吧。"可它一直撞难道不痛吗?"最终丰子恺拿了一块木板,然以后小心翼翼地把蜜蜂放了出去,那只蜜蜂一下子就飞走了。

记得以前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很简单,只有踩踩踏板,车就会动起来。可我一骑上自行车,发现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车总是摇来摇去,最终我撞上了树,摔了个狗啃泥。几天后,我厌倦了,于是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不学了。"妈妈说:"那你初中上学怎么办?""我骑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就好了。"妈妈笑着说:"你不怕别人笑你吗?""反着我就是不学了。"我大声说道。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很惭愧。一只小小的蜜蜂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希望,难道我一个比它大好几百倍的人都不如它吗?于是我又重新学起自行车。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坚持到最后,坚持就是胜利,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要向丰子恺学习,争取做一个像他那样有成就的人。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篇5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车厢社会》、《率真集》、《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文集》(7卷)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丰子恺散文精选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

时值新春二月,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日前的天气本还是好好的,想不到早上起床之后抬眼望外,发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更因气温低下而感觉稍许寒冷之意。天空中乌云密布,显得阴暗异常,丝丝的冷风中更传递着风雨欲来的讯息,这样的天气凭空让人心态情绪上感到些压抑和消沉。然而事实上,确是人心的多变更胜于天气的。

傍晚时分天空阴暗得愈发厉害,直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次的滴落和湿润了大地为止,这当算得上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但当暮色四合之后,窗外的景色渐渐的淹没于夜色之中终于不见,只有远方的霓虹灯的灯光透过层层的细雨而遥远的传过来。雨声淅沥,连绵不绝,暗合着这冬去春来的夜晚,心绪更加感到彷徨。刚刚从家里出来有十天,难道又想家了吗?虽是自己的心事,自己却未必就说得清楚。正赶上今天还是我的生日,心情上更加是欲言又止。而对于我的生日,我想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记得,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但想家中的母亲却一定会记得的。而事实上我的生日又何尝不是老妈的受难日呢。但很遗憾的是日间一直都没能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安一下,感到有些惭愧。

满怀无着无落的心绪或者感觉,翻开日前带来的那本书《现代闲情小品》,读到丰子恺的那篇散文《春》之后,移情于物来遣怀的竟有所感。而加之连日来我又感冒复发,持续服药使得满嘴终日感觉苦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以为借用别人的感受来排解自身的烦绪,那却也是未为不可的事情。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但当看到这段文字之时,感觉有些微妙,因我日前还曾发短信给距近的好友说来日择个好天气一起去爬山游玩呢,郊外踏青寻春却也是潜在的目的。

“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而这段对春的描述更让人苟同,春风化雨竟多愁,且不说诗人词客,单说凡夫俗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丰子恺的这段文字的理性认知,更加让我感到五体投地。想到乍暖还寒的初春,景象固然是一派生机勃发,但风雨不定气温多变,却也正是古人词句里说的是最难降息的时候。所以说暮春才是最美好最愉快的时节。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事实是的确如此。侧耳倾听着窗外的雨声,依然淅淅沥沥的错落有致的富于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意境是无比美妙的,然而实际上若拿到现实情境里来映照,我们或都会感到失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遭逢际遇并不总是那么富有“诗意”的。想及到日间午后因为天寒,而蜷缩到屋内一隅不愿再动,再反观诗人词家那些淡雅恬静的诗句,我们或也会感到哑然失笑的吧。

丰子恺有着佛家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他渴望人间充满温情,这从他的一篇随笔《敬礼》中体现出来。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译稿时不小心压伤一只蚂蚁,它企图爬走,一步一瘸,终于倒下,绝望地挣扎。丰子恺感到很对不住它,但又不能把它送去医治,也不忍把它捻死,以解除痛苦,所以就不理睬它,继续译稿。后来,另一只蚂蚁来救助伤者,不惜劳苦,不惜冒险,丰子恺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惭愧。丰子恺忽然觉得这两只蚂蚁突然大起来,变得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却变得向蚂蚁那么小,最后,他站起身来,对着这两只蚂蚁,行了一个敬礼。

这样藐小的动物,竟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

当有人侵略了蜂巢或伤害了某些蜜蜂,许多蜜蜂竟不惜生命代价用叮咬来报仇,好像这是自己的职责、荣耀。然而,蜜蜂的刺是“一次性”的,叮完便会死去,就这样,无数只蜜蜂为此丧命,最后,人在草地上痛苦地挣扎,身旁是一位位蜜蜂烈士。

动物尚有这样的精神,人有时竟没有。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露天银行取钱,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女子不肯给钱,男子刺了女子一刀,拿钱离去。女子痛苦地挣扎,可一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无动于衷,还避而远之,没有人来送她去医院,好像怕被掺和进去似的。最后,女子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懂得体贴,懂得关爱,对人的关爱继而对动物、对世间的一切的关爱,我希望人世幸福快乐、没有冷酷!

“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幻,无不归元于海,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宇宙的大生命的显示。”

掩卷沉思,轻轻用手抚摩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阿难》,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让人放下尘世一切,静静地自然地明净地品读。文章记载的是丰先生的妻子当年不幸小产。半夜里,这个来得太早的小生灵刚刚来到人间,又在一秒间重回到生命的故乡在一瞬间的跳动后悄悄地死去。对于这样的人间哀痛,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淡然地加以描绘,不为孩子的死而哀伤,反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从宇宙万物的倏现倏灭中释然心中痛楚,平静赞叹只有一跳的一生的天真和聪慧,为孩子不受丝毫尘世苦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丰先生一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的心。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巴金形容他是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学画回忆》则像放电影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一丝人造的虚假气息。还有《华瞻日记》里的无邪童真;《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沏一壶茶,暂时超脱尘世;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安适的,是营养的,是静谧的。

丰子恺的渐读后感篇6

时值新春二月,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日前的天气本还是好好的,想不到早上起床之后抬眼望外,发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更因气温低下而感觉稍许寒冷之意。天空中乌云密布,显得阴暗异常,丝丝的冷风中更传递着风雨欲来的讯息,这样的天气凭空让人心态情绪上感到些压抑和消沉。然而事实上,确是人心的多变更胜于天气的。

傍晚时分天空阴暗得愈发厉害,直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次的滴落和湿润了大地为止,这当算得上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但当暮色四合之后,窗外的景色渐渐的淹没于夜色之中终于不见,只有远方的霓虹灯的灯光透过层层的细雨而遥远的传过来。雨声淅沥,连绵不绝,暗合着这冬去春来的夜晚,心绪更加感到彷徨。刚刚从家里出来有十天,难道又想家了吗?虽是自己的心事,自己却未必就说得清楚。正赶上今天还是我的生日,心情上更加是欲言又止。而对于我的生日,我想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记得,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但想家中的母亲却一定会记得的。而事实上我的生日又何尝不是老妈的受难日呢。但很遗憾的是日间一直都没能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安一下,感到有些惭愧。

满怀无着无落的心绪或者感觉,翻开日前带来的那本书《现代闲情小品》,读到丰子恺的那篇散文《春》之后,移情于物来遣怀的竟有所感。而加之连日来我又感冒复发,持续服药使得满嘴终日感觉苦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以为借用别人的感受来排解自身的烦绪,那却也是未为不可的事情。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但当看到这段文字之时,感觉有些微妙,因我日前还曾发短信给距近的好友说来日择个好天气一起去爬山游玩呢,郊外踏青寻春却也是潜在的目的。

“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而这段对春的描述更让人苟同,春风化雨竟多愁,且不说诗人词客,单说凡夫俗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丰子恺的这段文字的理性认知,更加让我感到五体投地。想到乍暖还寒的初春,景象固然是一派生机勃发,但风雨不定气温多变,却也正是古人词句里说的是最难降息的时候。所以说暮春才是最美好最愉快的时节。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事实是的确如此。侧耳倾听着窗外的雨声,依然淅淅沥沥的错落有致的富于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意境是无比美妙的,然而实际上若拿到现实情境里来映照,我们或都会感到失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遭逢际遇并不总是那么富有“诗意”的。想及到日间午后因为天寒,而蜷缩到屋内一隅不愿再动,再反观诗人词家那些淡雅恬静的诗句,我们或也会感到哑然失笑的吧。